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顾翼东
释义

§ 主要经历

192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化学系。1925年获美国 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任东吴大学化学系教授。1933年再次出国,193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后任东吴大学、交通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上海医学院和大同大学教授,并同时在药厂中从事磺胺类药物合成研究。曾兼任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化验室主任,从事钨矿和其他稀有元素分析研究。1952年起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 个人概述

顾翼东顾翼东,名大荣,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3年3月4日生于江苏苏州,1996年1月21日卒于上海。

1914年考入东吴附中,1918年考入东吴大学。大学时期琼斯(EVJones)教授经常通过演示实验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并介绍自己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中的心得体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一个化学家必须为人类留下某些有用的东西”(Achemistmustleavesomethingusefulforthemankind.)以及“克服困难进入星辰”(Conquerdifficultiestogettothestars),这是他的座右铭。

1923年顾翼东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并被选为斐陶斐励学会会员。1926年顾翼东赴美国留学,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他学习刻苦,一年时间就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毕业时,被推选的西格玛赛学会(SigmaXi)准会员。1926年顾翼东回国,任东吴大学化学系教授。除授课外,他还亲自参加教学实验的准备及指导工作。1933年冬,顾翼东再次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35年夏,顾翼东获哲学博士学位,被推选为西格玛赛学会正会员,同时还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cience)会员。

顾翼东认为,出国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而目的在于听从祖国召唤,为祖国富强服务。因此学成后他立即回国。他感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就是工业产品不能自给,所以战后美国积极从事颜料、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力求自己掌握全部技术,并予以改进。由此顾翼东认识到,国家要自强自立,一定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力发展科学。为此顾翼东以全付身心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在顾翼东的一生中,强烈的爱国心是他的精神动力,使祖国富强是他最大的心愿,他把祖国的荣誉看得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1956年,顾翼东与李方训、梁树权代表中国出席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学术会议(IUPAC),会上美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顾翼东等义愤填膺,粉碎了这一阴谋。

§ 职业生涯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顾翼东30年代,中国化学工业基础薄弱,人才缺乏。顾翼东在抗日战争后,即参加了光明制药厂和上海冶炼厂的生产、科研工作。他在光明化学制药厂,进行了药物合成研究,改进了磺胺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最突出的成果是将胺基噻唑的制备原料由氯化乙醚改为氯化乙醛缩合物,减少了反应时的危险性。此外,他还合成了若干新的化合物,发表了两篇论文,这是顾翼东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开始。

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东吴大学在上海复校,教师由专任改为兼任,顾翼东先后应聘担任了交通大学化学系教授、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主任、上海医学院化学教授和华东四个大学联合实验室主任。当时各大学最缺物理化学教师,所以顾翼东的主要教学方向从有机化学转到了物理化学。

40年代和50年代初,顾翼东身兼多职,工作繁忙,先后兼任五个大学的教学任务,主讲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开设新的选修课和教学实验指导。另一方面出任国家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化验室主任,主要核定钨矿出口原料分析,除了核定钨含量以外,还逐步开展钨矿中其他稀有元素铌、钽含量分析,为后期从事钨化学的研究工作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1952年夏,全国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顾翼东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当时无机化学教师不足,于是他主动教了一年物理化学课后转教无机化学,继而又从事稀有元素化学的科研和教学。

顾翼东教书一贯非常认真,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他认真备课,经常增加新的内容,根据各大学不同特点,备课内容有所不同。例如在交通大学根据该校重在应用的特点,把理论和应用结合起来,教学内容适合需要,因而很受欢迎;东吴大学偏重叙述及应用;大同大学偏重当场计算;在上海医学院授课时,则经常运用医药化学方面的实例,并介绍生产改进要点,使学生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 主要贡献

化学词典顾翼东是中国培养第一批化学方面的进修教师、化学硕士生(50年代)和博士生(80年代)的导师。多年来他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人才,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以至国外,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许多人现在已成为专家、教授,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骨干作用。

顾翼东要求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两副担子一起挑,他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科研工作的开展,书本知识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脱离实际的讲课一定是失败的讲课。在科研工作上,他要求学生一定要立足于创新,不可亦步亦趋。他经常教育学生:科研领域广阔,不要只注意模仿,而忽视观念创新,抄袭是不道德的。当然研究课题相同时,可以互相交流,但要互相尊重。顾翼东本人正是这样做的,不愧为青年师生的楷模。

钨化学、萃取化学、稀土化学研究工作成绩卓著

顾翼东曾对矿产化学分析有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时,他的导师成功一叮嘱他日后在“钨”的分析及应用研究方面多下功夫,从此他对钨有特殊的感情。1945年,顾翼东进入当时主管钨矿出口的机关——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这是顾翼东的工作方向转入无机化学尤其是稀有元素研究的开始。他最早发表的两篇有关钨化学的论文“锰铁矿中铌、钽含量分析”与“黄钨酸——均相沉淀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内完成的,后来他的研究领域扩展到稀有元素化学(钨化学、萃取化学、稀土化学)。

在顾翼东的研究领域里,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显著成就的,首推钨化学。他所在的复旦大学化学系,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钨化学研究基地。

早在40年代,顾翼东在进行钨矿分析时就发现钨矿石的盐酸不溶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铌和钽。经过铌、钽定量分析后,他提出:出口钨矿除了含钨量达标外还应按铌、钽含量制定钨矿价格的新标准。从而保护了钨矿的价值,为国家资源的充分利用做出了贡献。钨50年代,顾翼东首先提出了利用络合、分解而完成均相沉淀制备黄钨酸的方法,即先使钨酸盐在浓盐酸中形成钨酰络离子,加热除去盐酸,钨酰络离子逐渐分解而形成分散性良好的黄钨酸沉淀。

此后顾翼东继续深入研究钨化学的基础反应,得到了活性粉状白钨酸。这是国际上很久以来未能研制成功的化合物,顾翼东用了一年多时间,在1981年试用“倒滴法”制得活性粉状白钨酸。用这种方法能在低酸度和常温下制成纯度高的产品,且产率高,尤其具备比黄钨酸大得多的化学活性。许多难以从黄钨酸制备的化合物,可以用活性粉状白钨酸制得,由此他开辟了钨化合物合成的新途径。顾翼东在化学生涯中合成了几十种新型化合物,包括含钨的同多酸、杂多酸、过氧钨酸及其盐类,以及含钨簇状化合物、有机胂、合钨、亚超细碳化钨等等,它们在性质上各具特色。如偏钨酸、十聚钨酸有机铵盐的光致变色和光还原性能,偏钨酸铵、偏钨酸过渡金属盐的催化性能,有机合钨的抗癌性等,都颇有应用前景。顾翼东还细致地论述了黄钨酸、白钨酸以及钨的多种同多酸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化条件,他在“黄白钨酸制备法的差异以及粉状白钨酸反应研究的进展”与“活性粉状白钨酸与十聚、六聚以及其他聚钨酸盐的联系和应用”两篇总结性报告中指出:活性粉状白钨酸是十聚钨酸和六聚钨酸的交织物,并且二者可以互变。由于粉状白钨酸的活泼性,它很容易与吡啶成为层状化合物,也很易被还原而成为三价簇状化合物K3W2Ck9,从而为制备四价及五价钨簇合物开辟了途径。

此外,顾翼东还十分重视生产急需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内在还原法”生产蓝色氧化钨,可以得到均匀、单一、粒度可控的产品,可用作高质量硬质合金及超细钨丝的材料;又如湿法从仲钨酸铵APT转为偏钨酸铵AMT的新工艺,所得产品质量优于世界同类产品。

早在50年代初,顾翼东即注意到,酸式12-钨磷酸钙水合物晶体,能与乙醚反应放热,成为单一的液相,从而得知醚类在适当条件下,具有给电子性。60年代他在进行溶剂萃取研究时,提出了用多碳亚砜作为金属元素的萃取剂,与此同时,又合成了两种低碳亚砜与一系列稀土盐的加合物,对个别加合物还作了晶体结构测定。在80年代末,他又进行钨钼杂多酸盐与给电子对低碳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等)之间的反应热测定。这样他又把钨化学与物理化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1952—1966年是顾翼东的科研方向从有机合成转为稀有元素,尤其是钨及萃取、稀土研究的时期,他所熟悉的有机化学尤其是应用在沉淀、比色及萃取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运用,1955年他发表了论文“金属离子的液相萃取分离法”,介绍了用于溶剂萃取的有机试剂。1958年又编写了《有机试剂在金属元素比色分析及沉淀分离中应用的发展》一书。当时国内正热衷于半导体锗的开发与分析,顾翼东合成萤光酮引起了国内对分析用有机试剂合成的注意。三苯基胺、酰代吡唑酮以及多碳亚砜是三类典型的萃取剂,顾翼东参考有关文献自行合成,并及时介绍给国内各单位采用,促进元素分析用有机试剂的发展。同时他在不同系列基团取代的吡唑酮衍生物应用于稀土元素的萃取及协同萃取方面也取得成果,合成了固体萃合物,对示踪技术用于协同萃取起了示范作用。在以后30年间,酰代吡唑酮类萃取剂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及推广。顾翼东后来又发表了“沉淀结晶与萃取”、“含肟基萃取剂的发展”、“多金属元素间的带同萃取”等多篇重要论文。这些论著结合丰富的无机、分析、有机和物理化学知识,阐述了各种分离方法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试剂向萃取剂演变的过程,指出了发展新萃取剂的方向,推动了萃取技术的应用。

稀土元素化学一度也是顾翼东的主要研究方向,1955年他指导研究生首先用纸上色层法进行了稀土和铀分离分析研究,并解决了当时独居石中铀的定量分析问题,保障了独居石的安全生产。此后提出了控制酸度,用过氧化氢还原二氧化铈,以制备硝酸亚铈的方法。70年代初为了解决离子交换淋洗液中乙二胺四乙酸铜及稀土元素的回收,他提出了用氢氧化钠、甲醛还原的方法,陆续解决了稀土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外顾翼东还在常温、常压下和近中性溶液中制得含四价镨的铈镨杂多核氧化物,从而测得了四价镨在醋酸溶液中的吸收光谱,这是国际上关于四价镨吸收光谱的最早报道。他提出了铈镨“带同氧化”的概念,突破了变价稀土只能在碱性溶液或非水溶剂中进行氧化的局限,开拓了变价稀土化学的研究范围。

顾翼东毕生从事科研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创新、改进和发展”。他常说,要敢于做前人没能做好的工作。他先后发表了150余篇学术论文,在钨化学、萃取化学、稀土化学领域里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著名化学家。如今他以87岁高龄,仍然活跃在化学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上。

§ 人物简历

东吴大学1903年3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

1918年入东吴大学(五年制)。

192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获理学士学位。

1925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被选为西格玛赛(SigmaXi)学会准会员。

1926年任东吴大学化学系教授,后兼系主任。

193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被选为西格玛赛学会正会员,并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和美国化学会会员。

1938年任交通大学化学系教授,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华东联合大学化学系实验室主任。

1946年任上海医学院兼任教授,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化验室主任。

1950年任大同大学兼任教授。

1951年兼任上海轻工业局医药研究所顾问。

1952年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1953年任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该研究所研究员。

1957年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化学组组员,国家科委化工组试剂小组组员。

1963年任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稀有元素化学讨论班负责人。

1963—1982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理事会理事。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

1996年1月21日病逝

§ 主要论著

钨1顾翼东,钱毅用苛性钠溶解锰铁钨矿砂以求其中铌及钽含量的分析方法中国化学会会志,1950,17:277

2顾翼东,汪善增自含钨错盐之澄清液中,由错盐徐缓分解而使钨酸沉淀之方法中国化学会会志,1950,17:287

3顾翼东,柴梦桃2-氨基-5-氯嘧啶之制备及性质中国化学会会志,1951,18:201

4顾翼东,沈文珠用胺解法自乙酰磺酰-5-羟基异硫脲制备磺酰胍类化合物的研究中国化学会会志,1951,18:205

5顾翼东金属离子的液相萃取分离法化学世界,1955,10(9):404410

6顾翼东,郑企克关于钨磷酸制备及钨磷酸盐性质研究的初步报告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2(1):188—198

7顾翼东,徐如人黄色钼酸的沉淀条件及其脱水温度科学通报,1958,(7):214—215

8顾翼东有机试剂在金属元素比色分析及沉淀分离中应用的发展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

9杨滟,顾翼东12-钨磷酸-乙醚-水的平衡相图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0,6(2):305—312

10顾翼东,谢高阳,沈民草酸镨、草酸铵及其混合物热分解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0,6(2):313—319

§ 个人影响

除教学外,还从事中国丰产元素钨 、钼 、铌、钽及稀有元素的化学研究,开展有关液-固体系平衡相图及溶剂萃取的工作 。首先提出了内在还原法制备蓝色氧化钨,以及倒滴加法制备活性粉状白钨酸及铌酸,又从后者制得一系列已知和未见诸文献的含钨化合物。在稀土分离和化合物性质研究方面,进行了稀土亚砜加合物的制备,用酰代吡唑酮、多碳亚砜、二苯羟乙酸作为萃取剂。从离子交换淋出液中回收EDTA、铜及轻稀土也取得了成果,发表论文百余篇。

§ 人物评价

20世纪80年代,顾翼东创造性地以“倒滴加法”在常温及低酸度下制得活性粉状白钨酸,完成了国际上一直希望得到而始终未能制成的新化合物,这是钨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突破,由活性粉状白钨酸进而又合成了大量新的钨化合物。在钨的应用性研究上,他创造了“内在还原法”,制备兰色氧化钨,可作为优质硬合金和超细钨丝的材料,用他创造的湿法生产偏钨酸铵,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顾翼东还历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上海化工学会理事、上海金属学会理事,中国化学学会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学术委员兼研究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稀有元素组成员,中国科学院技术委员会化学组成员等职。顾翼东从事教学研究工作70年,是中国钨化学研究的奠基人。[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7: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