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非想非非想处天
释义

非想非非想处天

拼音:

解释:1.佛教语。即三界中无色界第四天。此天没有欲望与物质�o仅有微妙的思想。首楞严经卷九(大一九•一四六下):‘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又此天之寿量,长阿含经卷二十载为八万四千劫,立世阿毗昙论卷七则分为三品,此天之下品为七万大劫,中品为七万五千大劫,上品为八万大劫;大毗婆沙论卷八十四则称八万劫。

§ 【非想非非想处天】

无色界的第四天,又称非有想非无想处。以其异熟果为非有想非无想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故又称非非想天。《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经〉云(大正1•581b):‘复次阿难,有无色众生,度一切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谓非有想非无想处天。’《品类足论》卷七云(大正26•718c):‘非想非非想处云何?此有二种:(一)定,(二)生。此中所系受想行识,是名非想非非想处。’此谓非想非非想处有‘定’及‘生’二种,‘定’即非想非非想处定,‘生’系依其定所感的非想非非想处天。无色界无色相,故非想非非想处与空无边处等同样唯以所系的受想行识等四蕴为其自性。就中,异熟生的非想非非想处天是无覆无记的四蕴为体,寿八万大劫,乃三界绝高的果报,故又名有顶天(Bhava^gra)。

关于‘非想非非想处’一语,《大毗婆沙论》卷八十四云(大正27•433c):‘此地中无明了想相,亦无无想相,故名非想非非想处。无明了想相者,非如七地有想定故。亦无无想相者,非如无想及灭定故。由此地想,闇钝羸劣,不明了、不决定,故名非想非非想处。’

又,此地因闇钝不决定,无无漏道,因此并非无学等之依地。然依《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五所述,分别论者说(大正27•929b):‘世尊弟子,生非想非非想处,于命终时,烦恼、业、命三事俱尽,不由圣道,得阿罗汉果。’外道则以此天为涅槃之境,如《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二〈答罗摩子品〉所述,优陀罗罗摩子以此天为最上解脱,并曾教导悉达太子修习此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