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释义

§ 自然环境

长青保护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的中部,由一系列东西向褶皱与平行展布的断裂构成的复式褶皱带,后被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侵位、吞蚀、破坏,现存的构造格局多呈一些残缺不全、规模不等的褶皱、断裂构造。主要岩石有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多种,使地质上称为“华阳岩基”的主体部分。保护区北高南低,呈斜面山岳地况。由于地球构造运动,流水侵蚀,以及冰川、冰缘风等外营力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地质复杂,地形多变,岭梁纵横,山高谷深,区内最高海拔兴隆岭梁(活人坪)3071米,最低茅坪保护站800米,相对高差达2271米,山系由北向南依次为亚高山—中山—低山。

长青保护区河流水系位置地处长江流域。区内主要河流是酉水河、湑水河,属汉江水系一级支流的上源支流。酉水河发源于保护区北界兴隆岭混人坪南坡酉水谷,由北向南汇入汉江,区内流程47.5公里,流域面积280.55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31亿立方米。湑水河在区内流域面积约18.51平方公里。区内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的水资源总量为14.64亿立方米,水的化学性质属重碳酸盐型钙组Ⅰ、Ⅱ、Ⅲ型,PH值6.45—7.9,为软水、中性、淡水。水质清纯,可直接饮用。

长青保护区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错过渡地区。保护区的北边有秦岭主峰太白山天然屏障,有效地阻挡了北方寒流的入侵;南边暖湿气流沿汉江河谷直达中高山地带,形成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性变化明显,全年具有雨热同季、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区内气候及植被的垂直地带性明显等特点。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呈垂直变化,900m以下为亚热带气候;900—1400m为暖温带气候;1400—2300m为温带气候;2300m以上为寒温带气候。区内地形复杂,小气候差异较为明显。沿山逆上,“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依据海拔高度从800—3071米的逐步增高,气温聚降,降水量猛增,年平均气温在14.6—1.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813.9—1044mm之间变化。因受基石、降水、温度、生物、地形等因子主要影响,长青保护区土壤类型以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和山地草甸土等为主。土壤湿润、有机质含量高。

§ 功能区划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和林业部《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及《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并依据林业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于1987——1988年联合组织开展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综合调查成果资料,1983年以来该区大熊猫观测巡护和科研成果情况以及国务院国函[1995]129号文,将长青保护区大熊猫分布集中,活动频繁以及森林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的11000公顷范围以自然地形分界区划为核心区,其具体范围包括西河口、核桃坝、左机河、陈学沟等以

上区域,其余18906公顷范围区划为实验区。

长青保护区建立以来,由于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大熊猫活动范围已扩大到实验区,因此需要调整原有的功能区划。国家林业局以林计发[2000]357号文同意了功能区划的调整,即核心区范围不动,在实验区内划出一部分缓冲区。调整后的功能区划为:

1、核心区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面积仍为11000公顷。其范围是,西由华阳保护站与太白林业局交界的土地沟和西沟梁顶端,沿山脊而下,并由国有林边界经苍耳崖、碾子坪大梁、山王庙至仰天窝到板长梁与崖洞坪东大梁交汇,然后与纸厂大梁、干沟河南大梁相连,折向菜子坪垭豁,再向东沿天园寨至古坟寨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其中:人行通道区,其范围是核心区内兴隆岭梁顶至苍耳崖段、山王庙至烂店子梁段的公路两侧各10米。

2、缓冲区

面积3409公顷。从园花寨下沿保护区边界经土地沟哨卡至苍耳崖,沿边界经仰天窝上至庙沟梁顶,顺保护区边界下至核桃坪到姊妹山,顺石塔河西沟下至窑瓦沟再上到漆树垭,沿沟下至左机河,再沿边界至陈学沟、天园寨到小河沟,顺小路至松垭。

3、实验区

在保护区范围内,除去核心区(含人行便道)和缓冲区外,其余为实验区,面积15497公顷。

§ 生物资源

长青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生态环境,为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成为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库”。

区内有野生种子植物135科601属1556种,列入《中国濒危保护植物》红皮书的有31种;脊椎动物有29目78科213属311种,其中兽类7目24科51属63种;鸟类13目36科123属202种;两栖动物2目5科5属8种。

爬行类动物2目6科17属20种;鱼类5目7科17属18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金雕、林麝、云豹等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黑熊、毛冠鹿、大鲵、血雉、红腹角雉等33种。

被誉为“四大国宝”—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等国宝级珍稀野生动物均有分布。尤其被世界生物学界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在本区广泛分布,其数量有100余只,约占秦岭大熊猫总数的1/3,是当今中国最有保护价值的大熊猫密集分布区,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 科研概况

保护区成立之前,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就在此开展了近10年的研究工作,出版了《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继续生存的机会》两部专著。

保护区成立后,高度重视科研在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为此设立了科研科具体负责保护内日常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很好的促进了整个保护事业的发展。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2000年分两次先后与汉中师范学院、陕西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了本区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出版专著《长青保护区动植物资源》。

1998—2000年,长青保护区获得GEF小型科研基金资助,开展了长青保护区生境破碎化对大熊猫和羚牛种群影响的研究课题。

2001年,保护区在各项经费极为紧张,无外来科研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自己独立完成了“长青保护区巡护员定量化考核办法研究”、“茅坪地区亚热带植物种类与分布研究”、“人为活动干扰的研究”等一系列课题。

1998—2002年,在GEF项目的支持下及WWF的资助下,长青保护区开展了大熊猫等重点物种及其它野生动物资源的监测工作。2002年后虽然再无资金及项目支持,保护区依然克服重重困难将此工作继续坚持下来。

2002年至今,在美国孟菲斯动物园的支持下与佛坪保护区合作开展了“秦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对不同生境类型适应性研究”、“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和分布规律的研究”等合作研究。

2006年在环保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开展了详细的资源本底调查,出版专著《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 管理状况

保护区是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的洋县境内,北与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为界,东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南界和西界分别与洋县华阳、茅坪镇11个行政村的集体林相邻。地理位置在东经107°17′~107°55′,北纬33°19′~33°44′,海拔在800—3071米之间,总面积29906公顷,其中核心区11000公顷,缓冲区3409公顷,实验区15497公顷。保护区的总体目标是:永久性地保护和维持长青自然保护区的整体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维持能在特殊环境中生存的大熊猫种群,并恢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局为陕西省林业厅直属县级事业单位,设有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财务科、保护科、科研科、公众教育科等10个职能科室,下设森林公安局、华阳保护站、茅坪保护站等6个基层单位。全局现有职工194人,具有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有78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20人,初级43人。保护区实行管理局、保护站、巡护哨所三级管理,坚持以保护为中心,保护、科研、公众教育三位一体的保护管理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野外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管及林业产业化等取得了显著成绩。

保护区周边社区有洋县华阳、茅坪两镇的板桥、县坝、九池等十一个行政村。周边社区群众历史上以伐木、狩猎为主要产业,部分村组森林采伐收入占年收入的比例曾经高达75%以上。社区人均耕地0.8-1.6亩。由于缺乏和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监督、约束、激励机制,外来人员勾结当地极少数不法分子猎杀野生动物事件时有发生。

实施天然林保护以来,村民转而以农业为主,附带一些种植、养殖业。未来重点发展产业方向:1)建立保护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魔芋种植、扶持社区发展黄连、元胡等中药材种植;2)发展规模化圈舍养牛、养羊和牧草种植;3)扶持组建社区越野导游、运输队及农家乐饮食服务,开发傥骆古道游,建立联合参与的生态旅游体系,调整社区产业,发展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0-2002年,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在板桥、九池两示范村实施了包括秦岭细鳞鲑养殖、改建节柴灶示范、卫生所扶持、经济发展小额信贷等子项目的基于保护的社区发展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了社区发展,提高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实现了社区与保护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第一步目标。

2001年通过了国际旅游认证体系——“绿色环球21”认证注册,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发的以观赏大熊猫为主的生态旅游项目已经实施。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2003年被陕西省人事厅、林业厅授予林业生态建设先进集体。

2003-2004年,在板桥、县坝和九池3个村实施了联合参与式保护项目。项目从社区发展及保护和反偷猎需要出发,吸纳非传统保护部门及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广泛联合林、农、电力、能源等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包括建立集体林巡护队、反偷猎信息网、快速行动队退耕还林和竹林改造、节柴灶改建、农电改造、农特产品收购站扶持、粮食综合加工厂等子项目活动,构成了长青保护区联合参与式保护项目。

2004年被中国林学会确定为“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1月,被中国林学会命名全国林业科普宣传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级示范保护区”。

§ 旅游资源

1000多年前长青自然保护区内就留下人类开发活动的足迹。保护区所在地的华阳镇历来是军事要冲,政治重镇。在历史上鼎盛时期的唐朝这里曾设县制,以及众多古代邮亭、驿站。汉代开拓的傥骆古道穿越保护区腹地,历代庙宇、陵墓、栈道、断桥、城垣遗址尚存,人文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另有蔡伦墓(祠)、朝阳寺、古戏楼、镇水塔、红25军司令部旧址、烈士纪念塔等景观名胜散布周边,被誉为“山南要隘”的古军事重镇华阳,是访古探幽、寄情怀古的好去处。保护区及其周边有重要人文景观二十余处,那些庙宇、坟茔、栈道及残垣断碑遗迹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华阳,歼灭尾追之敌千余人,建立苏维埃政权。当年红军书写的9条标语至今犹存。1985年在华阳设立革命烈士纪念塔一座。这些史实为开展红色旅游,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加了厚重的史料。2001年通过了国际旅游认证体系——“绿色环球21”认证注册,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发的以观赏大熊猫为主的生态旅游项目已经实施。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青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以高、寒、奇、险、秀为特色,“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崇山峻岭与飞瀑流泉交错分布,奇花异草与珍禽异兽相互映耀;从海拔800米到3071米的垂直分布带上,亚热带到寒温带四个气温带的动植物广泛分布,是天然的动植物资源库;汉代开拓的傥骆古道穿越保护区腹地,历代寺庙、陵墓、栈道、断桥、城墙遗址尚存。阳春山花烂漫;金秋层林尽染;隆冬银妆素裹。经常可见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徙游河谷,爬树嬉水,毛色金黄的金丝猴群居密林,腾跃若飞,威武雄壮的扭角羚成群结队,撒欢山野,幻若仙子的朱鹮翩翩飞舞,徘徊流涧。

主要旅游景观:

亚高山草甸、太白红杉林、巴山冷杉林、朝阳寺、石门瀑布、烽火石柱、冰川遗迹、玉女潭、黑龙潭、象鼻山、雷家潭瀑布、镇水塔、姊妹峰、方家坟、中流砥柱、林带奇观、法老神像等。

§ 参考资料

1、http://cqpanda.com/index.asp

2、http://www.infoser.cn/sxslyj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0: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