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洞天 |
释义 | 郑洞天郑洞天,河南罗山人,生于重庆,在上海读中小学,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拍摄了《鸳鸯楼》、《秘闯金三角》、《人之初》、《刘天华》、《台湾往事》等影片。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不少导演人才,他的评论文章,论文在电影界有一定的影响。 § 基本资料 1961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任过文学编辑,导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郑洞天调回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并从事电影创作。先后与谢飞等合作导演了《火娃》、《向导》等片。后者获得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1981年,郑洞天与徐谷明合作导演了影片《邻居》,获得次年的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影片被视为第四代导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确立了“纪实美学”的风格。此后,郑洞天又先后拍摄了《鸳鸯楼》、《秘闯金三角》、《人之初》、《刘天华》、《台湾往事》等影片。 郑洞天郑洞天除了担任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还曾担任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这使他比一般的电影学者更能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到电影作为工业的基本特性以及电影作为工业对个人化电影创作的巨大制约(他自己的创作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郑洞天任电影学院教师以来,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不少导演人才。同时,在电影评论、电影艺术创作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建树,他的评论文章,论文在电影界有一定的影响。 § 关于郑洞天 如果说《小花》 、《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归心似箭》等作品是新时期电影最初的标志性作品的话,那么《邻居》 、《沙鸥》等作品则进一步开拓了新时期电影的发展之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邻居》等作品的“纪实性”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长期的痼疾――假大空。尽管站在今天的立场和认识水平,我们可以诟病乃至嘲笑这种“纪实性”是多么不彻底;或者从学理上指出第四代对巴赞及其理论是一次彻头彻尾的“误读”,并没有从哲学基础、电影观念上真正认识和接受巴赞“完整电影”、“现实的渐近线”的基本理论,而只是从风格层面、技巧层面借鉴和使用了长镜头和景深镜头,但是,还原到当时中国电影的历史背景,它们对于中国电影的意义都是不容低估的。自然,郑洞天作为《邻居》的导演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之后,郑洞天又陆续导演了《鸳鸯楼》(1986年)、《秘闯金三角》(1987年)、《人之初》(1991年)、《故园秋色》(1998年)、《刘天华》(2000年)、《台湾往事》( 2003年)、《郑培民》(2004年)等题材、风格各异的作品。尽管郑洞天顽强的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着个人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个性,但是由于中国电影逐渐从宣传、艺术过渡到商业、工业,很多东西都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了。 郑洞天郑洞天除了担任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还曾担任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这使他比一般的电影学者更能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到电影作为工业的基本特性以及电影作为工业对个人化电影创作的巨大制约(他自己的创作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早在1984年,郑洞天就发表了《关于电影商品性的再认识》的文章。进入到九十年代,郑洞天对中国电影工业做过多次理论化的描述。另外,郑洞天在其他各种场合(学术报告、课堂讲授等)谈论电影的工业性质和市场策略就更多了。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了当初的一场争论。笔者曾经在出版于1997年的《新时期电影文化思潮》中这样写道:时间发展到公元1996年,围绕关于“电影先是什么,后是什么”而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争论。一方认为:“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与其它传统艺术有一个本质性的不同点,那就是它首先是一门工业,一门由光学摄录系统和洗印放映系统构成的工业,其次它才是一门艺术。……‘首先’和‘其次’这个次序至关重要,因为电影既然首先是一件工业产品,这就决定了它的商品属性是根本的,是第一性的,搞电影首先是一种商业行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电影既然其次才是一门艺术,电影需要的艺术就必然要服从商业的需要,即为数众多的消费群体的需要,而不是什么非世俗化的,‘属而和者仅数十人’的艺术。”(《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载《电影艺术》1996年第2期)而另一方则认为:电影首先是一门艺术。 “对于电影艺术家或者对于电影理论批评者来说――如果他还不是电影商人而是以传播知识、文化和进行教育为使命的知识分子――电影当然首先是一门艺术:它用光与影、声与像来表达对世界的体验、感受,表达人文关怀和人道远景,表达创造精神和美学理想。”“我们坚持电影首先不是一种工业、一种商品,而是一种艺术、一种 郑洞天美学,这并不只是一种学院之争、观念之争,而是一种电影现实之争。”当初笔者的意见是:“我们无意为这场争论作出是非评判。”(以上均见饶朔光、裴亚莉《新时期电影文化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第5页)因为那时尽管从理性层面而言,应当把电影看成是首先是一门工业,毕竟当时中国民族电影的生存和发展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但从情感层面而言,还是更愿意把电影看成是首先是一门艺术,因为不想把自己排出在“知识分子”之外。现在看来,我们不得不说郑洞天老师有先见之明。毕竟,当下中国电影面临的问题,不是“艺术”问题,而是“工业”问题。 郑洞天除了创作实践之外,更是在电影理论和话语上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弄潮儿”。他对中国电影理论和批评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前述对于中国电影工业的认识和表述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但就仅这一点而言,我们也应当说,永远的郑洞天老师! § 轶事--“京城第一副驾驶” 当老师忙,当导演也忙。如果把这两个职业拴在一块儿,结论肯定是两个字——更忙。在北京电影学院耕耘40载的导演系教授、著名电影导演郑洞天老师就是这个领域里的大忙人。他经过多年的教学生涯,已是桃李满天下。他导演的《邻居》 、《火娃》、《鸳鸯楼》、《人之初》、《台湾往事》等一大批电影作品更是深受观众喜爱。然而,就是由于太忙,在学车的问题上,他成了电影学院里说了不做的典型。 郑洞天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人刚刚开始拥有私家汽车的时候,郑洞天就张罗着学院的不少老师一起去了驾校,成为电影学院集体学车的始作俑者。 而今,当年被他拉着一起学车的老师们都开始换第二辆车了,他的驾照却还没着落呢。 那年考完交规以后,本应顺理成章地继续练车参加路考,可他接到了拍戏的任务,学车的事儿只好往后推了。到后来,每次都是说好要利用下一个假期去驾校学车。结果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学车的事儿只好一推再推。 其实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一直特别喜欢汽车。虽说对车的技术性能没有研究,可对于马路上跑的车,他不仅能说出品牌,还知道它的生产年代。别看他不开车,可照样天天都接触车:出门就坐车,上下班坐班车,周末坐公交车,平时打出租车,外出工作搭同事的车,拍戏选景坐剧组的车。一方面为了看路,也为了能方便地和司机交谈,所以,上车就坐司机的旁边一直是他的习惯。朋友们送他一个雅号:“京城第一副驾驶”。 平时除教学和拍戏外,他还有不少嗜好,居然都和开车有关:每天早晨,他必看电视台的交通新闻,必听电台的路况信息。哪里有施工断路,哪里有新路开通,他都能及时掌握。单位不少同事出门前都习惯于从他那儿了解信息。这些年,只要北京有新路开通,他一定会抽时间亲自转一转,当初北京四环、五环开通时,他都是坐着汽车全程“视察”的。 由于对北京的路特熟,好几次坐出租车时,都是他给司机师傅当向导。有一次,学院组织新党员搞了一次集体乘车“认识新北京”活动。他更是不负众望,在车上做起了临时导游。从五环说到六环,从亦庄讲到天通苑。他的介绍既全面又生动,车上的人听得既过瘾又大开眼界。正是由于北京的新景旧貌全在他脑子里装着,赶上拍戏,只要是需要北京的外景,根本不用去找,他马上就能提供若干个线索。 不仅是北京地面上的交通非常熟悉,郑洞 郑洞天天对北京的地下交通也可以称得上是了如指掌。北京的每一条地铁、轻轨开通时,他肯定是不会落空,准是在第一时间当回乘客。轻轨八通线开通时,他一大早就赶到车站,成为开通后的第一拨客人,还拿到了城铁公司颁发的证书和纪念品。 尽管至今车还没学成,他也已经开始考虑要买辆什么样的车了。本着越野性能强,又能让他在野外拍戏时躺在车上睡一觉,他看好了SUV这种车型。不过这个愿望在短时间内依然难以实现,因为下个假期他就又要再接一部新戏了,学车的事儿又得暂缓。看来,他这“京城第一副驾驶”的职位一时半会儿还扶不了正。 § 《台湾往事》 导演: 郑洞天 演员: 蒋雯丽 郑振瑶 冯汉元 白凡 崔林 潘兴强 汤杨 王雪菁 刘蔚森 魏东 编剧: 黄丹 张克辉 剪辑: 周梅平 所属地域: 大陆 台湾 出品时间: 2004年 彩色/黑白: 彩色 作品原创语言: 国语 内容简介:《台湾往事》以主人公张清文在台湾时期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对祖父、父亲、母亲、阿美、阿忠、秀子、武夫等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命运的艺术表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细腻的台湾乡土生活长卷,演绎了动荡年代台湾人民荡气回肠的亲情、友情、爱情、故土情和民族情。 阿文,出生于日据时期台湾的一个普通医生家庭。以阿文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影片展现了一幅生动细腻的台湾乡土生活长卷,并借着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阿文一家的悲欢离合,寄托和表达了结束两岸隔绝、实现祖国统一的由衷期盼。 郑洞天《台湾往事》是根据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原著编剧的大型彩色故事影片,此剧本已于2002年5月荣获第五届夏衍电影文学奖。让大陆人民了解台湾,让台湾人民那段挣扎的历史公诸于世,是张克辉奋笔疾书的动力。三年前,在老台胞和电影人的鼓励下,张克辉开始构思这部电影剧本。 剧本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张克辉自己。他忘不了1949年那个来得太突然的人伦灾难——离开台湾到厦门念大学的他永远回不去了;他忘不了上世纪80年代与母亲在日本的最后一面:儿子小时最爱吃粽子,相见时,母亲带来粽子的原料,手把手地教儿子包粽子……张克辉以这刻骨铭心的最后一幕,将剧本命名为《台湾母亲的背影》。对于改成《台湾往事》的片名,他还有些不舍。 影片以主人公张清文在台湾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对祖父、父亲、母亲、阿美、阿忠、秀子、武夫等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命运的表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细腻的台湾乡土生活长卷,演绎了动荡年代台湾人民荡气回肠的亲情、友情、爱情、故土情和民族情,反映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骨肉不可分割的历史和现实。《台湾往事》编剧黄丹说:“影片描写主人公张清文的人生历程和一个台湾家庭的动人传奇,反映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骨肉不可分割的历史和现实。它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表现历史的变迁。”影片力求在表现历史的同时,对感情有细腻的刻画。 该片由曾执导过《邻居》、《刘天华》等一系列获奖作品的导演郑洞天执导,主演由因《牵手》、《刮痧》而为观众熟悉的演员蒋雯丽担纲。本期编辑有幸采访到郑洞天老师,就请大家由郑老师的访谈当中来更深一层的了解《台湾往事》这个影片。 § 《百家讲坛》讲述《看电影文化》 郑洞天内容简介:电影是二十世纪艺术与科学带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在人类艺术史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像电影这样吸引如此众多的观众,它如此真实地记录了那个世纪,讲述着百年来人世间发生的故事。二十一世纪,中国电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昨日人涌如潮的电影院今日风光不再,中国的民族电影受到了很大冲击。注入强大民族感情的电影究竟有没有市场,中国电影能否赢得广大观众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能否有好的票房收益,能否挡得住国外大片的冲击,我们拭目以待。 现在人们看电影的传统方式只有一种方式,就是买票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这个方式大约持续了电影一百多年的九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就非常大。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看电影。第一个类型,就是传统的进电影院去看,这种观赏我们叫做集体观赏。还有露天影院时代。包括我们现在,有一些农村或者北京的一些小区,现在开始恢复露天影院看电影,那种就是传统的电影院观影方式在新的条件下的一种延续。一类就是从电视里看。就是说电视里看电影,是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接受电影的方式。从录像带诞生以后,有了VCD,现在特别是DVD的普及,观映方式出现多元化的态势。 看电影的方式更多地从电影院转向其他几种元素,那么这样的一个变化本身,实际上是我刚才讲了,也只是最近这十几年的事情。而这十几年恰恰预示着电影生存的一个特征,就是说全世界电影越来越相通,越来越交流。包括像中国的电影,已经全面地向世界市场开放,在这种情况下,那么每一个国家电影的生存,它必须要找到自己相应的适销对路的观众,就是适合它品味的观众,而这种观众随着不同的观映方式,他也对电影有新的不同的需求,这种需求越来越多,从观映方式可以反映出来。所以看电影如果说它有不同的方式,每一种方式蕴含着一些文化内涵,实际上最后归结起来,说的是你要拍什么样的电影给什么样的人看。每一部的电影观众的定位,就变 郑洞天成了一部电影制作一开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实际上一百年来的电影,在某种侧面上反映了整个人类这一百年文明的进程。这个文明不光是以重大历史事件的故事片方式的再现来表现,而更多的是以不同时代、世界上的人们在思考一些什么问题。关于人生、关于世界、关于历史,也包括自己怎么活着。这些问题在各种不同的影片里,都得到过反映。那么你要去欣赏这样一些电影,并不一定要对它顶礼膜拜,只是它带给你了某种很难说在一个黑屋子里看电影,跟大家一块儿哭、一块儿笑就带得给你的那种东西。而这种东西我以为是一个有文化的欣赏者所应该从电影中得到的,因为电影本身已经提供了这些。 § 作品荣誉 导演影片: 《火娃》1978年(联合) 《向导》1979年(联合)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邻居》1981年(联合)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金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提名奖、参展伦敦、香港国际电影节 《鸳鸯楼》1986年参展伦敦国际电影节 《秘闯金三角》1987年 《人之初》1991年获童牛奖最佳影片奖、评委会导演奖,参加法兰克福国际儿童电影节 郑洞天《故园秋色》1998年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刘天华》2000年 导演电视剧: 《命运》1989年获全国电影厂电视剧三等奖 《老师》1984年获飞天奖单本剧三等奖 《父亲是变色龙》1986年 《寻呼妈妈》1987年获飞天短篇儿童剧三等奖 《拜师》1987年获星光奖文艺短片一等奖 《人情》2000年 著作: 《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中国电影出版社)撰有电影电视剧评论及报刊文章若干 曾担任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以及上海、珠海、日本等国际电影电视节评委。 § 参考资料 http://www.hb666.com/html/200609/5/20060957057.shtml http://2006.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3804600/Ulih/A130165.html http://www.mtime.com/person/1144972/filmographies/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624d3010007n6.html http://www.gouduo.com/ware_1769.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