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怀贤
释义

§ 简历

郑怀贤(1897—1981),中国武术家。河北安新人。自小习武,师事百家。擅长形意、八卦、太极等拳术。

§ 经历

郑怀贤 (1897.9~1982.10) 郑怀贤,我国当代武术家、中国武术协会第一任主席、中华体育总会常委、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主任。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代表中国出席第11届奥运会做飞叉表演,誉满海内外;曾为周总理治疗腕伤,被总理称为*你是我家的朋友”。

1897年农历十月十五,郑怀贤出生于安新县新安镇北辛村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幼年时,按照父母意愿,到私塾读过两年书。郑怀贤天资聪颖,塾师所教的书,他过目不忘,颇得塾师喜爱。只是后来因缴不起“束修”而未能继续读书。所谓“束修”,就是塾童家长按惯例定时送给私塾教师的报酬。修,古代称干肉为修;束修,相当于现在的学费。

十一岁那年的正月十五,新安城里“出会”,这给童年的郑怀贤以很大的震撼,从此,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当时因为白洋淀上芦苇很多,收割下来垛成垛的芦苇最怕失火,一旦失火,各家的苇垛相连,那可就要“火烧连营”了。为此,这里的民俗就是正月十五去火神庙祭火神。到这天下午,新安城里的少林、五虎、龙灯、跑旱船、高跷等各路花会都要出动,而打头阵的却是叉会。舞叉的动作花样极多,包括“十字披红”,即叉从前胸滚过,转到后背;穿裆,即耍叉人左腿抬起,叉从裆下穿过去,又从右腿下穿过来;撩叉,即把叉腾空抛起,耍叉人翻个筋斗,正好叉落下来,接住再耍……十一岁的郑怀贤看得出神,不由得跟着叉会转了一下午,第二天就去叉会报了名学耍响叉。

到13岁,又跟新安号称“飞叉大王”的李二庆学飞叉,兼学接骨治伤本领。18岁那年,郑怀贤跟李二庆边卖鱼边耍叉卖跌打损伤的药。这时,他耍叉的本领已达到炉火纯青的步,被称作“新飞叉大王”。在涞水、易县一带人们为看他耍飞叉,涌上前去买他的鱼。

以后,他又先后拜武林高手孙禄堂、魏金山为师,深造武功兼习医术。在师傅的精心教授下,不但在太极、形意、八卦、擒拿、飞叉等方面练就一身硬功夫,而且运动医术学方面也得到系统传授。30岁之后,郑怀贤只身辗转于上海、南京等地,并在南京“中央国术馆”与少林门长王子平、武当门长高振东等研习、切磋各门派武术,从而使其采各家之长,集南北武艺之精于一身。

1936年,郑怀贤作为中华武术表演团成员之一赴德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参赛项目多数受挫,独有国术表演队出尽风头,其中,尤以郑怀贤的飞叉表演更为精彩。郑手执钢叉,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进入练功状态。接着,他挥舞钢叉,只见吞吐开合,闪跃腾挪,动作凌厉如闪电,钢叉飞舞带风声,博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真是扬了国威,长了国人志气。

从奥运会归国后,郑怀贤名声大振,被当时的黄埔军校聘任为国术教官,培训了黄埔军校第17、20、21、22、23期学员。抗战时期,定居四川,从事武术和伤骨医疗工作。

1953年,郑怀贤作为西南代表团武术总教练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1958年后,专门从事体育医学和独具特色的正骨和按摩技术研究。在当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关怀和指示下,经有关部门批准,成都体院建立了附属体育医学院和运动保健系,郑怀贤任院长和系主任。他博采诸家之长,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归纳出郑氏正骨11法、郑氏伤科按摩13法。在此期间,著有《正骨学》、《伤科诊疗》、《中西医治疗骨伤科》等10余本骨科医学专著。

据国家体委主办的《新体育》杂志1980年第3期刊文介绍,郑怀贤于1964年春节前夕,在贺龙元帅推荐下,曾为周总理治疗右手腕伤。当时,周总理正奔波于访问亚非欧14国,不慎把右手拧伤。正在四川自贡市参加筹备运动会的郑怀贤被紧急召见,赶赴成都为周总理疗伤。经几天连续治疗后,伤情大为减轻。在为周总理治伤的日子里,周总理的平易近人、辛勤劳作、忧国忧民、体贴下属的作风,为郑怀贤树立了楷模。事过多年,郑怀贤仍觉得只有抓紧余生的每分每秒去工作,去培养年轻一代,才能完成党和人民的嘱托,也才能无愧于总理所说的“你是我家的朋友”这句令人终生铭记的话。郑怀贤于1936年被选拔进近代首届国家武术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刘保良、蔡文暖、周润彪) 郑怀贤 (1897.9~1982.1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