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平御览》 |
释义 | § 简介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是中国宋代一部著名的类书,为北宋翰林学士李昉奉诏主纂﹐扈蒙﹑王克贞﹑宋白等十三人参预修撰,始于太平兴国二年,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 ;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一千卷﹐分五十五部﹐五千三百六十三类﹐总字数四百七十八万四千﹐引用古今图书及各种体裁文章共两千五百七十九种。《太平御览》与同时编纂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文学类书《文苑英华》和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合称为“宋四大书”。[1] § 编撰背景 宋太祖爱读史书 宋太祖爱读史书。他甚至提出,要所有武将,全部大量读书,以学会治理国家的道理。宋太宗也是从小就喜欢读古书,即皇帝位之后,更是锐意文字,手不释卷。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是打天下的武将出身,当了皇帝以后,转而攻读史书,正是体现《史记》中所说的“马上得天下,岂能马上治之”的道理。 修建三馆 宋初国家史馆藏书万余卷,后来削平诸国,把各国藏书集中到京师,宋太宗又下诏,百姓献书有赏,由此共有藏书八万卷,集中于史馆、昭文馆、集贤院,通称三馆。三馆早在梁代就已经建立,房屋卑陋,地近闹市。宋太宗即位之后,亲自到三馆看藏书,说“三馆如此简陋,如何接待天下贤俊之士啊!”于是下诏另修新馆,到太平兴国三年落成,赐名崇文院。院中有诏文书库、集贤书库、史馆书库等六库。 下诏编书 早在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就下诏李昉、扈 蒙、徐铉、张洎等儒臣,利用这些藏书,编类书一千卷,书名《太平总类》:文章一千卷,书名《文苑精华》;小说一千卷,书名《太平广记》 ;医方一千卷,书名《神医普救》 。各书因为多是编于太平兴国年间,所以大都冠以“太平”二字。这些书整理了宋初的皇家藏书,保存了宋以前的大量书籍资料。后来,这些藏书散失,许多历史典籍就靠他们编的这些资料保存下来。这是一件有功后世的事情。 § 主要内容 内容概述 《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备天地万物之理,政教法度之原,理乱废兴之由,道德性命之奥”,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而其中十之七八己经散逸,这就使本书显得尤为珍贵,被称作辑佚工作的宝山。这次点校横排出版,采用简体字,选择最佳底本,合册编定目录,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阅读和查检。《太平御览》保存的大量古书遗文,十之七八今已亡佚,其中汉人传记百种,旧地方志二百种,更是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故被人们誉为辑佚工作的宝山。 内容详述 《御览》全书一千卷,分五十五部,这是根据《周易·辞》说的“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是表明内容包罗万象的意思。今将各部名称列举如下:天部、时序部、地部、皇王部、偏霸部、皇亲部、州郡部、居处部、封建部、职官部、兵部、人事部、逸民部、宗亲部、礼仪部、乐部、文部、学部、治道部、刑法部、释部、道部、仪式部、服章部、服用部、方术部、疾病部、工艺部、器物部、杂物部、舟部、车部、奉使部、四夷部、珍宝部、布帛部、资产部、百谷部、饮食部、火部、休征部、咎征部、神鬼部、妖异部、兽部、羽族部、鳞介部、虫豸部、木部、竹部、果部、菜茹部、香部、药部、百卉部。共五十五部。[2] § 主要特点 四部书中,《太平御览》编得最早。它是一部综合性类书,门类繁多,征引赅博,在类书中堪称“空前”,被视为“类书之冠”,这是很有道理的。《太平御览》(下简称《御览》)的编纂时间,据王应麟《玉海》引《太宗实录》记载: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开修,到太平兴国八年(984)完成,共用了七年时间。初名《太平总类》,太宗赵光义为夸示自己好学,曾说:“此书千卷,朕欲一年读遍。”因而命人日进三卷,备“乙夜之览”,才诏改今名。 § 编撰人员 《太平御览》 当时参加编纂《御览》的大臣,由李昉、扈蒙领衔,其余有:李穆、汤悦、徐铉、张洎、李克勤、宋白、徐用宾、陈鄂、吴淑、舒雅、吕文仲和阮思道。其中李克勤、徐用宾、阮思道三人任命不久,就改任他职,另以赵邻几、王克贞和董淳补其缺,前后都是十四人。十四人中,十人《宋史》有传,大都是有文才的博学之士。其中八人,在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参与纂修《文苑英华》,也有预修《太祖实录》的,并各有文集、著作问世。十四人中吴淑、吕文仲、汤悦、王克贞四人在《御览》的编修中出力最多、用功最深。 § 所引书籍 春秋网《御览》征引古书相当丰富。从本书首册所列《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下简称《纲目》)中可以见到所引之书为1690种(实有1689种)。这还不包括古律诗、古赋、铭、箴、杂书等类在内。据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说,《御览》引用之书有2800多种,这是把诗、赋、铭、箴等都计算在内而得出的数字。近人马念祖编《水经注等八种古籍引用书目汇编》,则称《御览》引用书经核实后为2579种。此书非但征引赅博,而且所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早已失传。清阮元曾说:“……存《御览》一书,即存秦汉以来佚书千余种矣”(《仿宋刻太平御览叙》)。可见《御览》不但是一部重要的综合性资料工具书,而且是保存古代佚书最为丰富的类书之一。 § 版本概况 《太平御览》 《御览》的版本有十二种之多。 (1)南宋闽刊本 旧时藏书家所称的北宋刊本,据今人考证即南宋闽刊本。此本辗转流传至同治年间,陆心源以白金百两,归于著名于世的皕宋楼,但所存只有351卷。光绪末,陆氏死后,不幸,其子以十万元之代价将皕宋楼所藏尽售于日本人,此书也随之归日本静嘉堂文库。 (2)现存《御览》刊本,以此本为最古 南宋蒲叔献刊本(蜀刊本),此本国内也不见,日本尚存残卷二部,一藏于宫内省图书寮,一藏于京都东福寺。到明代有两个版本:明倪炳校刻本和明活字本。清嘉庆年间有;清张海鹏刻本、清汪昌序活字本和清鲍崇城刻本。光绪年间有:广东重刊鲍氏本和石印鲍氏本。 (3)日本仿宋聚珍本 1928年张元济到日本访书,获见南宋蜀刊本,遂借以影印。蜀本所缺的,又取静嘉堂文库所藏的宋闽刊本残卷和日本活字本分别补足。于1935年置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刊三编》中,分订136册,这就是《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本。因为这本子胜于其他刊本,就成为多少年来流行的最好的版本。1960年中华书局将《四部丛刊三编》影宋本缩印,装成四大册出版,这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本子成书历史 (1)该书的编纂﹐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完成于八年十月。初名《太平总类》﹐宋太宗赵炅诏改今名。 (2)纂辑时﹐充分运用了皇家的藏书﹐并多用前代类书为蓝本﹐修订增删而成。所以《太宗实录》说它是以前代《修文殿御览》 ﹑《艺文类聚》﹑ 《文思博要》及诸书编纂而成。 (3)《太平御览》所引用的各种书籍﹐未必都是宋初尚存﹑馆阁所储的。但《修文殿御览》﹑《文思博要》已失传﹐《艺文类聚》只有百卷﹐《太平御览》就成为现存当时最大的类书。该书卷首载有《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详记引用诸书名称﹐共列一千六百八十九种﹐其实尚未包括所引古诗﹑古赋﹑铭﹑箴等在内。此《纲目》是成书以后好事者所作﹐已载于南宋刻本。该书纂集宏富﹐所引用五代以前的文献﹑古籍﹐十之八九今已失传。后来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看不到原书﹐还可以从这部书里寻找断篇残简。由于《御览》所据为宋代以前古本﹐故对现存先秦﹑汉﹑唐经史典籍﹐多能刊正其脱漏错讹。作为循部依类检索古代资料的宝库﹐该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编纂方面﹐该书体例时有失当﹐类目亦有重复﹐引用书名往往错乱﹐是其不足之处。 § 史学价值 价值体现 《太平御览》 首先由于《御览》在现存古类书中是保存五代以前文献、古籍最多的一部,而且引书比较完整,多整篇整段文字。后代学者虽看不到原书,但从《御览》中可找到一些可贵的文献资料。 相关例证 例如:论述农业技术的《范子计然》;《汜胜之书》原书早已不见,我们靠《御览》的引用才得以知道两书的一些内容,知道两千多年前有关农业生产的一些知识。又如,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创制浑天仪和地震仪的原著早已亡佚,但在《御览》卷二天部浑仪目内,就有记载。又如,崔鸿的《十六国春秋》是记述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重要史籍,据考证此书北宋时已失传,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已看不到原书,可是《御览》引用此书达480多条。 § 社会评价 (1)《太平御览》是《中国断代史系列》中的一部,系列出齐后,获得了学术界的击节之赞,被视为“断代体裁的完璧之作,跨越世纪的历史巨著。笔者捧读系列中的《太平御览》 ,感到上述评价并非过誉之辞。《太平御览》综述有明三百余年历史(包括南明),从纵向来看,各章之间有机相联,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明朝纷繁复杂的历史长卷。从横向看,每章都博采详考,追本溯,丰腴饱满。 (2)《太平御览》的不少论述虽持论平稳,不求新奇,却寓意深刻,抉发了问题的本质,给人以诸多启示。例如,在分析明代历史上“人治与法治”问题时,作者从明代君主专制政体的特征中进行总结,认为人治与法治“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要把国家治理好,好的章程与好的当权者必同时具备”。征诸明史,朱元璋严禁宦官专权,其制定的措施不可为不严,然明代祸远甚于前朝,究其原因乃是明中后期皇帝素质太差,“人治”不造成的。其分析令人信服,体现了作者不盲目追逐时尚的严谨治学态度。 (3)《太平御览》虽为学术专著,文风朴实,无华丽的辞藻,但因内容充实,裁剪得当,读来趣味盎然。 (4)由于《御览》保存古籍如此之多,因此被历代学者所重视,作辑佚工作的,更把它视 《太平御览》作“宝山”。[3] 更为人称道的是,《御览》引用了大量的古地理书。清代辑佚家王谟辑《汉唐地理书钞》时,利用《御览》颇多,曾说:“太平御览书目一千六百九十种,内地理书约三百种,较诸类书尤为赅博。”它保留了汉唐间西域及海南诸国多种古地理书的片断就是例证。例如《吴时外国传》为三国孙吴时中郎康泰撰。《梁书·海南诸国传》载:泰与宣化从事朱应通海南诸国,经历传闻百数十国,因立纪传。按孙权既定江左之后,屡耀兵海外,黄龙二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军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康泰的书大约写于公元227年左右。但此书早已不见,只散见于诸类书中,《御览》引用了十九条。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