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邛崃
释义 邛崃

邛崃全市辖18个镇、6个乡:临邛镇、羊安镇、牟礼镇、桑园镇、平乐镇、夹关镇、火井镇、水口镇、固驿镇、冉义镇、回龙镇、高埂镇、前进镇、高何镇、临济镇、卧龙镇、天台山镇、宝林镇、茶园乡、道佐乡、油榨乡、南宝乡、大同乡、孔明乡。市政府驻临邛镇,距成都市67千米。

§ 历史沿革

邛崃

据有关史籍记载,今天的邛崃,古名临邛,为西蜀古老的工商业名城。秦国灭蜀即于此置临邛县。公元前311年,蜀国守张若筑临邛县城,周六里,高五丈。它与成都、郫县、巴县同为四川最早筑成的四座城池。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这四个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重要性。临邛城,是当时的邛国、徙国、笮国、滇国等各族人民与蜀国人民市易的汇集之地。到[汉代],这里已是富商巨贾云集的地方了。如卓王孙、程郑、邓通、罗裒等,不仅在临邛设有工矿作坊,而且还在这里贩卖奴隶。其聚敛之多是富可敌国。后来,西魏于此置邛州,治地在今牟礼镇永丰村,同时亦是依政县治地旧址。[元代],临邛地区户口锐减,故省县入州,隶嘉定路。明代洪武九年降州为县。明成化十九年,临邛户口转盛,又复升为州。民国二年废府州,改名邛崃县。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其名。以后,随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名曰邛崃市。

建城缘起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灭蜀以后,由于政治和军事需要,在蜀地修筑城池。临邛、成都 、郫三地土地肥沃、地当要冲,临邛故地更有铁矿资源、天然气井,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故秦惠文王于更元十四年(前311)派蜀守张若主持修筑三城(一说张仪亦参与修筑事宜)。因临邛故地素有邛民(邛族)聚居,故取名临邛。临邛城店肆林立,规模宏大,城址在今邛崃临邛镇。

周据《华阳国志·蜀志》载:“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栏。”城的主体为木结构。当时郡县制尚未普及,临邛城实为县的雏形,辖地今崇州、新津、大邑及都江堰一部分等地。

历代演变2300年来,临邛城饱经沧桑,西汉末至王莽“新”朝时,城郭损毁,导江卒正(即蜀郡太守)公孙述设署临邛,主持营建新城,称为公孙城。自西晋怀帝永嘉六年(312)至西魏废帝二年(553),因战乱不息,临邛又为僚人所扰,乃将县治迁移至今崇庆县境内,凡240年。临邛县城,迭遭破坏,又自唐文宗太和三年(829)起至清康熙十三年(1674)先后数次被南诏、吐蕃以及吴三桂叛军等攻陷,州城残破,满目荒凉。其间,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官府用泥士筑成简陋城垣,历30余。年而崩裂。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知州李廷诏主持改筑,高2丈,加厚6尺,周长1423丈,约九里七分,垛口3700座,用石条包砌。城有四门,各门均建城楼。楼檐悬木匾,东曰“东望锦城”;南曰“南挹蔡蒙”;西曰“西宁番倮”;北曰“北跨鹤雾”.又于城之东南角上建“聚奎楼”企求本州文运亨通,科甲绵延。楼上塑“魁垦点斗”泥像,城墙外围开凿护城河。明末清初,战乱频仍,州城残破,户口锐减,常有虎豹出没。直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知州戚延裔捐资助修城垣,民得安居。

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知州王采珍主持下,大力维修。城周1638丈,合九里一分。城开四门,另辟一门于东南角“聚奎楼”下,名“小南门”。除修复城墙外,又补砌女墙垛口1738座。东城楼名曰“涌泉楼”, 匾曰“环江沃野”;南为“挹翠楼”,匾曰“崃山拥秀”;西为“鉴湖楼”,匾曰“瑞霭云吟”,北为“跨鹤楼”,匾曰“灵绵雾岭”。城貌壮观,超轶前代。清嘉庆年间,城垣先后发生三次崩裂,均经官署维修完固。此后经历百余年直至解放,均未维修。1958年拆除城墙改筑围城公路,但古城轮廓清晰可睹,护城河亦如旧貌。

中华民国(以下简称“民国”)时期,初仍称邛州,废除道制,邛州直隶省府。2年又恢复道制,以道辖县,邛州改为邛崃县,归上川南道管辖。17年又裁废道制。24年,防区制结束,实行行政督察区制,邛崃县归第四行政督察区管辖,直到解放。

建国初,划四川为川西、川东、川南、川北4行署区,行署下设专区,邛崃县属川西行署区的眉山专区管辖。1952年撤销行署成立四川省,邛崃县划入温江专区。1959年2月15日,邛崃县与蒲江县合署办公。1960年4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蒲江县,合称邛崃县。1962年11月1日起,又恢复两县建制。1968年9月,改温江专区为温江地区,邛崃县属其管辖。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将所辖邛崃等县划归成都市管辖。1994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邛崃县,设立邛崃市(县级),以原邛崃县的行政区域为邛崃市的行政区域。市人民政府驻临邛镇。

2004年,邛崃市辖18个镇(临邛、固驿、平乐、羊安、火井、夹关、水口、桑园、牟礼、冉义、回龙、高埂、前进、高何、临济、卧龙、天台山、宝林)、6个乡(道佐、油榨、茶园、南宝、大同、孔明),25个社区委员会、485个村委会;面积138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59人/平方千米。

§ 基本简介

邛崃

地势西高东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117.3毫米,年均气温16.3℃。南河、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流经境内,属都江堰西河和南河自流灌区。境内有金、铜、菱铁、煤、钙芒硝等矿产资源,天然气和石油储量尤为丰富。108国道和318高等级公路过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十方堂邛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君井、瓦窑固驿遗址、花置寺摩崖造像、石塔寺石塔、石笋山摩崖造像、回澜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川西佛教圣地鹤林寺及竹溪湖、文君井、川西绿色明珠省级风景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台山

岁月流金,硕果累累。邛崃,在开拓中奋进,在创新中跨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令人瞩目。走进邛崃,时时让人感受到丰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蓬勃的发展态势。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回荡着时代的足音,闪耀着时代的辉煌。跨越发展,如潮涌动。邛崃,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正以营建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的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富市”战略,打造“三区一基地”(工业集中发展区、城区和重点镇、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强力推进工业集约化、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

邛崃,古称临邛,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幅员1384平方公里,辖24个镇乡,人口64万,其中,城镇人口26万。距成都国际航空港50公里,成温邛高速公路和成新邛高等级公路横贯其境,规划中的邛名高速公路即将启动,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邛崃筑城置县已有2300余年,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是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演绎的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凤求凰”就诞生在这里。“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千古佳话,为这片土地平添了浪漫动人的色彩。

“舟船争路、车马塞道、商旅敛财”。历史上的邛崃,工商兴盛。而今,“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省级卫生城市”、“成都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市”、“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市)”、“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和四川省唯一以“食品饮料”命名的生产基地和成都市规划重点发展的食品饮料工业基地等众多沉甸甸的殊荣,则是“临邛自古称繁庶”的现实写照。在比较中定位,在定位中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邛崃统筹规划,突出交通建设为重点,带动了能源、通讯和水利等建设突飞猛进。

拓展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全市村村通水泥路。建成220KV和110KV变电站各一座,供电能力达10万KvA;有具有环状供水系列的现代化自来水厂两座,年供水量达10万吨;程控电话达10万门,移动通讯基站覆盖全境……一系列的江河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等工程建设,电网、气网和水网改造,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亮点,深掘文化内涵。邛崃前所未有的投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写下一部部精彩之作。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一幢幢高楼不断崛起,一片片小区相继落成,打造秦汉风情的文君街,兴建宽阔的五彩广场、城北广场。在旧城改造的同时,邛崃又将城市建设向纵深拓展,启动城市新区建设,启动宽阔、气派的城北干道建设,文脉堰引水入城工程,进一步增添与自然融合的古街风貌,开展城市生态系统建设……

放眼邛崃,绿树郁郁葱葱,草坪青翠欲滴,公园四季如春;古朴的民风、宜居的城市、和谐的社会……邛崃,一流的人居环境已初显风华。

§ 行政区划

邛崃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 市人民政府驻临邛镇 ,邛崃市辖18个镇(临邛、固驿、平乐、羊安、火井、夹关、水口、桑园、牟礼、冉义、回龙、高埂、前进、高何、临济、卧龙、天台山、宝林)、7个乡(道佐、油榨、茶园、南宝、大同、孔明、太和)。

§ 自然地理

邛崃

境内地貌,山、丘、坝兼有。市之东部及东北部为平坝,大地形平坦、开阔,略有起伏。面积311.3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2.64%,区内人均耕地1.07亩。土壤肥沃,宜种性广,灌溉便利,劳力集中,为市之粮油、稻、麦区。南部五面山、长丘山区,浅丘连绵,塘库棋布。面积248.6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08%,人均耕地1.5亩。气候近似平坝区,灌溉条件略逊平坝。荒坡多,宜林、果、牧,塘库宜渔,为市之粮油、果、渔、林、牧区。

中部西北缘为深丘,是浅丘与西部山区间的过渡带。面积245.9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7.88%。区内气候温凉,盛产茶叶,为市之粮、茶、林、桑、牧区。西部为龙门山南段延伸山系,地势起伏较大,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面积569.1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1.4%,是发展林、茶、牧、药材及多种土特产的好地方 境内农耕地617706亩。林业用地(含宜林荒山)613186亩,其中有林地447100亩,森林覆盖率为21.64%。宜牧地178808亩。西南部低中山地区,药材资源丰富。家种、家养药材有黄柏、杜仲、厚朴、黄连等近百种,种植面积达700余亩;野生药材近300种。

邛崃市境内地貌,山、丘、坝兼有。邛崃市南部五面山、长丘山区,浅丘连绵,塘库棋布。面积248.6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08%,人均耕地1.5亩。中部西北缘为深丘,是浅丘与西部山区间的过渡带。面积245.9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7.88%。西部为龙门山南段延伸山系,地势起伏较大,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面积569.1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1.4%,是发展林、茶、牧、药材及多种土特产的好地方 境内农耕地617706亩。

西南部低中山地区,药材资源丰富。家种、家养药材有黄柏、杜仲、厚朴、黄连等近百种,种植面积达700余亩;野生药材近300种。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以“山奇、石怪、水美、林幽、云媚”而闻名于世;以古树、古寺、古坊、古桥、古街、古驿道、古民居为特色的平乐古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乡和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

邛崃市境内河道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南河、绌(音)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流经境内,全长共217.15公里。地表水年径流量9.91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5.328亿立方米,加上从外区引来的可利用水量6.282亿立方米,共计11.6亿立方米,为全市工农业需水量的3.1倍。地下水年引量在1.06亿立方米以上。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邛崃独特而丰富的资源优势。

邛崃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天然气的地方,川西地区最大天然气供气基地,目前已探明储量400亿立方米,并伴生丰富的石油和钾盐,承担着向成都及周边区(市)县供气任务,日供应量达250万立方米。境内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各种蔬菜,是成都市无公害蔬菜二线生产基地,国家级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年出栏生猪200万头;国家级秸秆氨化肉牛生产示范县,年出栏肉牛3.5万头;邛崃还跻身成都市优质羊生产基地和肉鸭生产加工基地。

邛崃林木葱郁,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42%,为成都市最大的竹源基地,面积达28万亩;邛崃种植中药材更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药材公司常年收购的就有250多种;邛崃是巴蜀最早的栽桑养蚕、生产丝绸的地方之一,我国古代远通西亚、南亚各国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还享有“万担茶乡”的美誉,拥有茶园5万多亩,年产干茶1800多吨。

青山连绵,江流萦绕,邛崃旅游资源颇具特色。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以“山奇、石怪、水美、林幽、云媚”而闻名于世;以古树、古寺、古坊、古桥、古街、古驿道、古民居为特色的平乐古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乡和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2004年,来邛旅游人次超过1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逾亿元。正着力构建特色引力强,市场优势大,经济效益佳的“川西旅游强市”。

邛崃特产-茶叶

一、邛崃茶叶的历史

四川邛崃产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它曾经是四川大文人司马相如作赋的题材。据记载,当时邛州茶就与嘉州、雅州所产的茶叶齐集于中国最早的茶业市场--武阳(今彭山双江镇,与邛比邻),又随着马帮的铃声而香飘九州。

据唐朝陆羽在《茶经》一书有这样的字句:“万担茶乡,唐代闻名”。“邛州盛产茶”《新唐书,地理志》还将邛州和雅州列入全国产茶的十七州之内,并记载有邛州开始征收茶税;据明朝顾元庆在〈茶谱〉一书记述的“茶之产于天下多矣!”其名皆著”,到嘉庆年时,邛崃已年产茶叶200万斤以上。

“花秋园之清香,南宝山之厚味”(谭光前〈〈临邛风物赋〉〉语),邛崃茶区可谓得天独厚。“前有蔡(山)蒙(山),后有雪(山)雾(山)……十月小阳,农家小春,虽三冬之余,而雨晴燥。”(《县志·方物志》)就在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自然条件下,种茶面积约九百三十七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

历史上闻名的崃山“十八堡”,其中的花秋、天池、水口、盐井等堡,至今仍是县内茶叶重点基地。这里山不高而时又云雾缭绕,微风拂煦,爽气袭人,向阳不燥,背阴不冷,雨露滋润,土地肥沃。所生茶树,分树极旺,萌发茶叶,芽叶肥壮,早春迟秋,嫩度不减。所制成茶,经久耐泡,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风格。清朝时期,用以制作皇家饮料,康熙御题“天下第一圃”便因此而得名。近年来,更名扬海外。四川农业大学茶叶专家对邛崃茶树实地详细调查后,认为品质优良,持嫩性强,内含物高,适制名优绿茶的良种。

火井茶,清人吴秋农记载:

"锅焙茶,产于邛崃火井漕,箬裹囊封,远至西藏,味最浓冽,能荡涤腥膻厚味,喇嘛珍为上品。"

吴氏饮后诗曰:

邛早春出锅焙,仿佛蒙山露芽翠。压膏入臼筑万杵,紫饼目团留古意,马驮车载千城空。性醇味厚解毒疠,此茶一出凡品空。"

二、茶马古道与邛崃

茶马古道以运茶为主体,以骡马为载体,并在甘、川、滇、藏边界设立茶马互市,这就是“茶马古道”。据考证,古时的茶马古道主要线路有两条,一条以现今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产茶地为起点,向西北经今云南大理、丽江、迪庆经四川的甘孜到西藏昌都、林芝至拉萨,再经拉萨南下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和印度。另一条则从现今的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理塘、昌都、拉萨等地,到达尼泊尔,印度。后来,由于藏族人更加喜欢雅州和名山等地的川茶,茶马古道的路线就基本以川藏为主。随着茶马互市的盛行,使当时的雅安成了交易的中心。在雅安茶当中,邛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是因为,邛崃(邛州)是古时候川藏线的必经之路,且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茶叶。附近郊县的茶农均将茶叶运送至邛,经雅安辗转至茶马古道。因此邛崃在当时的成都平原上也有“小茶都”的称谓。由此可见,在闻名于世的茶马古道上,邛崃是一个重要的驿站。

我们相信,荟萃了绝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的邛崃,一定会在茶马古道的经济和文化开发当中,发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为西部大开发做出突出的贡献。

三、邛崃茶叶的现状

四川省邛崃市地处邛崃山脉、成都平原西南边缘,介于东经103.03',至103.46',北纬30.12'至30.33'之间;邛崃境内东低西高,坝、丘、山俱全,呈"六山一水三田"的地貌结构。茶叶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邛崃市临济、夹关、平落、孔明、水口、油榨、火井、南宝、高何、天台山等镇乡,该地区海拔600至1000米,这里终年山青水秀,竹木苍翠,峰峦重叠,文章憎命,云雾缭绕,原始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微风拂煦,爽气袭人,向阳不燥,背阴不冷,雨露滋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年平均气温16.5度,降雨量1117.3毫米,日照时数1107.9小时,无霜期285天,是茶叶生长的极佳产地,也是生产高品位茶的理想地方,所生茶树,分枝极旺,萌发茶叶,芽叶肥壮,早春迟秋,嫩度不减,所制成茶,经久耐泡,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风格。全市现有良种茶基地5.7万亩,其中文君茶业公司绿色食品茶叶基地3万亩,花秋茶叶公司有机茶叶基地300亩。2005年又新发展良种茶园1.8万亩,主要分布在临济、夹关、卧龙、宝林、孔明、平乐。

§ 经济概况

工业强市 方兴未艾

邛崃工业发展

审时度势,运筹帷幄。邛崃按照“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新跨越”的要求,提升核心竞争力。依托特色资源,着力工业集中发展区,优化发展布局,全力打造工业集中发展区,营造投资发展“洼地”,构建商客财富的聚合平台,形成食品工业为龙头,医药及药用包装业与化工业为支柱,商贸、旅游、现代农业为增长点的特色经济新格局。

作为千年“酒乡”,邛酒在全国酒业以及酒文化的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得天独厚的酿造条件,精湛的传统工艺,涌现了一批资产过亿元的邛酒生产企业集团。酒类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东南亚等地。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正在崛起。一批科技型、成长型制药企业正在壮大。这些企业科技含量高,发展势头好,前景广阔……

高起点的规划、双赢的政策、诚信的城市、高效益的回报……成都海普平原药业、四川振鹏达食品、四川金利实业、成都崃山纸业、高宇化工、宇源化工、长江科技等20多家大型企业相继落户。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崛起,一大批重点企业的引进,助推了邛崃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农业 快速推进

树牢科学发展观,注重理念创新、机制创新。邛崃实施“强畜牧、兴竹业、优茶桑、重特色”的战略,农业资源得到整合与提升。

用发展现代工业的思路、理念和方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完善科研、生产、加工、营销一条龙服务,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园区。园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初步形成,畜牧、竹业、茶叶、蚕桑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和生猪、肉羊、粮油、水果、制种五个特色产业带相互连动。

生猪产业链条不断加粗延伸,继四川金利实业投资2600万元建设的新厂竣工后,春源集团也兴建年加工100万头生猪的新厂,武汉恩彼公司更斥巨资新建血粉加工厂;制种企业集群发展,嘉禾种业、绿丹种业、蜀龙种业、德龙正成等企业纷纷投资建厂、从事制种,制种面积发展趋近万亩;从深圳引进的振鹏达公司刀豆种植基地和果蔬基地,规模不断扩张,带动农户就业、增收明显;崃山纸业启动了总投资达3亿元的20万吨纸板迁建扩产工程,进入了全国500家最大造纸企业行列。

“文君”、“花秋”等绿茶、花茶和传统川茶,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蚕桑市场前景可观,竹林产销欣欣向荣,粮油、水果、蔬菜源源不断运往省内外……

§ 风土人情

邛崃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俗称“祭灶节”。传说腊月二十三日这天晚上,灶王神要上天向玉帝呈奏这家人的善恶,二十四日晚灶王神回来(凡间)。所以人们在这两天都要向灶王神供奉糕点、酒食、燃烛焚香化纸,表示送迎灶王神。在这前后市上专门有沿街叫卖五彩的胶牙糖,即“灶糖”供点地。

腊月十七、十八日,俗称“打扬尘”,又叫“掉尘”。旧时“民间有十七、十八,越掉越发”的说法。认为在这两天,把家庭内外,上上下下的扬尘(灰尘)彻底扫除干净,只会进财,不会破财。屋内屋外,厨房打扫干净以后,可以在灶的火门上烟烘腊肉、香肠了,开始忙着准备过春节食品。注释:有些地区的“掉尘”活动,是在腊月二十四日,人们边掉尘边唱道:“办了三尸神,天下得太平。感谢灶王神,救了老百姓,……”

下面一则“掉尘”的传奇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玉皇大帝为了解人间情况,派遣三尸神到人间。到了年底,三尸神要回天庭向玉帝回报人间情况,三尸神为了表功,在玉帝面前谎奏几人的罪恶,玉帝叫三尸神到凡间认真查访,把无恶不作的人的姓名写在墙壁上,等到年三十,派天将到凡间去抓捕。

这件事被灶王神知道了,他想拯救凡人,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腊月二十三日晚上上天前,吩咐凡人,要在年三十以前掸尘扫梁,将各处墙壁都掸扫得一尘不见。

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天兵天将奉玉帝之命,下凡查勘来了,可是民间家家户户早已在腊月二十四日就把屋屋外外上上下下,掸扫得干干净净了。不要说墙壁上没有人的名字,就是连一点蛛丝灰尘也找不到。天兵天将气呼呼地返回天庭,狠狠地告了三尸神一状。玉帝不信,要三尸神下凡查勘,也没有找到,回到天庭,玉帝以三尸神谎奏之罪,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问罪。

从此,凡人为了报答灶王爷,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日,都要掸尘,相沿不绝。后来,掸尘又加上清扫、沐浴等内容。这样做,好在春节期间,拜会亲友,观光游玩,干干净净过年。

§ 旅游资源

天台山

天台山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位于“文君故里”四川省邛崃市西南端,属邛崃山脉,距成都110公里,距邛崃45公里,景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天台山为国内罕见的箱状向斜山地,丹霞地貌变化丰富 ,山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成U字形,山势亦由低到高,形成三级台地,故有“天台天台,登天之台”之说。 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达94.4%,动植物种类丰富,有珙桐、红豆杉、银杏等20余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及大熊猫、红腹角雉、大鲵等7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目前天台山已纳入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范围。 “山奇、石怪、水美、林幽”势天台山享誉中外的特色。“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是天台山之灵,金龙河自天台山顶蜿蜒而下,形成长滩、叠溪、瀑布、海子……诸多景物借水幻化,向世人展示出一幅“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中国山水画长卷。

天台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远古时代,天台山即为古“邛”族生息繁衍之地;巴蜀开明时期,古蜀国国王鳖灵在此“登高祭天”;汉代,道家在此相山凿洞,筑坛祭神;宋代,儒、佛、道“三教合流”,道观、佛寺、官房多达108处,形成庞大的宗教山城。至今,天台山还留存有“和尚衙门”、“和尚街”、“雷音寺”、“第一禅林”等众多罕见的历史文化遗迹。天台山也是红军长征经过成都唯一战斗河工作过的地方,成都市唯一的红色旅游区,景区的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竹溪湖

竹席湖

竹溪湖是一座人工水库,建在邛崃市南河一级支流竹溪沟上, 距邛崃市区8公里,湖似妆镜,山如眉黛。处于佛教丛林鹤林禅院与密宗福地盘陀寺之间,有省级保护文物单位唐代的花置寺、摩崖造像等。宋代陆游、文同在邛时常游于此。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于1985年莅临,挥毫题写“竹溪湖”三字,镌刻在水库大坝左侧石碑上。竹溪集雨面积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00余亩,蓄水量300万。兼具灌溉、防洪、旅游、养殖等功能。湖呈掌状,绿岛点缀其间,青山爽朗,绿水清净,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湖面青波荡漾、游艇赛逐,岸边鸟鸣蝶舞,白鹭群栖,谐和美景令游人叹为观止。竹溪湖历史文化内涵深厚,景致独特众多,实为休闲旅游观光之胜地。

瓮亭公园

瓮亭公园位于邛崃市中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2792。早在西汉时代即为临邛巨富卓王孙私家园林。具史志载,唐代为驻邛镇饯别筵会之地。宋代即建有“鸿都客堂”。至明代浚荷池,掘得贮满五铢钱的大瓮二只,“因建亭藏之,名瓮亭”,公园亦由此得名。历代均有培修。

隋唐瓦窑遗址

“邛窑”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瓷窑之一。始于东晋,兴于隋,盛于唐,衰于南宋。隋唐窑遗址位于今邛崃市固驿镇瓦窑山、上河乡尖山子、白鹤乡大渔村和南河乡什方堂村等4处,称隋唐古窑遗址。其中以“什方堂”村遗址最大,面积达11.13万平方米,产品最精美,品种最丰富。

文君井

位于邛崃市内里仁街,相传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设“临邛酒肆”时的遗物,西汉司马相如与邛崃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相爱,文君夜奔相如,结为夫妇,婚后设酒店于临邛市上。“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后世传为佳话。据传,此井即相如文君当年汲水之所,后人遂题名“文君井”,唐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作《琴台》诗有“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句,就是凭吊遗迹之作。

镇江塔

坐落于成都市的邛崃市城东南3km的镇江塔,是成都市境内最高的古塔,亦是中国现存最高的风水古塔。这座高达75.48m的雄伟古塔,修建在南河河心的沙碛上,经历了无数次风、洪、地震灾害的严峻考验,至今仍然巍然屹立,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建筑史和古代高层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 参考资料

[1] 邛崃在线  http://www.ql520.cn/

[2]邛崃热线 http://www.611530.co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