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筱之战 |
释义 | § 简介 长筱之战长蓧之战,对于武田胜赖来说,是一幕不得不出演的悲剧。他以外姓回归本宗,担任家督后见,威望不足以服众,面对其父武田信玄留下的诸多骄横的老将,必须打赢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才能使自己的宝座稳如泰山,为此他只能屡屡发兵东进,寻找与织田氏、德川氏决战的机会。然而此时织田信长已从畿内乱局中腾出手来,统率数万大军支援德川家康,相比之下,武田军兵力既寡,士卒也因顿兵坚城长筱之下而日显疲惫,从纯军事角度来说,胜赖实在应该退兵,但从政治影响来考虑,他却可悲地不得不经此一战——只要一退,立刻威信扫地。 正因如此,武田军中诸名将,比如山县昌景、马场信房(信春)等人从家族利益考虑,均认为以避战退却为最稳妥的方案,然而武田胜赖在亲信长坂钓闲斋、迹部大炊助的支持下,却在长筱以西的鸢之巢山等砦留下部分兵马,主力迎着织田、德川联军西进,直杀向设乐原。设乐原北有太山,南有丰川,中夹宽为两公里的平地,织田军就在这一地域,凭藉浅浅的连子川,在西岸布阵。此外织田信长还在连子川岸边修建起数道防马栅——这种种布置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最大限度地削弱闻名天下的武田骑马武士的突击力。 为了引诱武田军出击,织田信长还考虑让重臣佐久间信盛前往诈降,而德川家臣酒井忠次则提出,派小股部队绕路奇袭鸢之巢山,定可解长筱之围。信长当时加以断然拒绝,至夜却突然密令酒井忠次率两千三河精兵,并己部五百铁炮手,趁夜色秘密南渡丰川,东进奇袭鸢之巢山。战斗在五月二十一日清晨六时展开,武田军利用骑兵优势,对织田和德川的设乐原阵地展开了汹涌的一波又一波的强大攻势。首先是左翼先锋、打着黑底白桔梗旗的山县昌景队攻击德川军,然后是中央先锋内藤昌丰队攻击织田军泷川一益部,右翼先锋马场信房队攻击织田军佐久间信盛部。长筱之战 上述三支驻守在防马栅附近的联军长柄(长柄枪)部队一遭到武田军攻击,立刻收缩回防马栅后面。而几乎同时,预先布置在栅后的三千铁炮齐声鸣响,武田军先锋伤亡惨重,被迫退回,换由第二阵继续冲锋。同时,武田胜赖还命令山县队残部从连子川下游迂回到德川军侧面,杀入突出在防马栅外的德川先锋大久保七郎右卫门忠世与其弟治右卫门忠佐阵中。大久保兄弟英勇奋战,与武田军前后进退拉锯达九次之多。 武田军第二阵由武田胜赖的叔父逍遥轩武田信廉,以及小山田信茂等将统率,在连射的铁炮面前,同样铩羽而归。然后是第三阵,主力为上野国有“赤武者”之名的小幡队,大将小幡上总介信重身先士卒,却落得个中弹丧命的下场。德川军石川数正、榊原康政、内藤正成、本多忠胜等将率两千步兵趁势从防马栅内冲出,追杀残敌。 然而直到这个时候,武田胜赖却仍旧执迷不悟,发动了第四次自杀性的进攻。第四阵由武田典厩信丰(武田信繁之子)等将统率,都穿黑甲,打着黑色旗帜——就在此时,传来了鸢之巢山被酒井忠次奇袭攻陷的消息。 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激战,因为马场信房、内藤昌丰、穴山信君等名将的奋战,武田军已经突入织田、德川联军阵中,连续破坏了两道防马栅。但因为地面杂草丛生,坑洼不平,并且堆满了尸体,使他们很难快速集结力量,扩大战果。杀至下午一时左右,鸢之巢山失陷、后路被断的消息使武田军士气崩溃,名将山县昌景首先中弹战死。织田信长准确把握战机,命令全军从防马栅后杀出,开始最后的总突击,德川军也从侧面展开夹击攻势。武田氏名将纷纷倒在设乐原上,除小幡信重和山县昌景外,还包括备中守横田高松、源太左卫门真田信纲、兵部真田昌辉、右卫门土屋昌次、源五郎高坂昌澄等数十人。 大败亏输的武田军向凤来寺方向奔逃,联军从后追杀,内藤昌丰于途中战死。下午三时,马场信房亲率三十骑殿后,在猿之桥边目送武田胜赖安全离去后,自杀性突入敌阵,枪挑织田军四、五将下马,然后壮烈牺牲。 武田信玄毕生以顽强敢战的家臣团自傲,他曾经说过,坚城并不可恃,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人是城,人是砦,人是垣”。经过长筱会战,武田氏无数名将战死沙场,信玄亲手组建的家臣团濒临崩溃边缘,存者无不离心背德,甲斐国的武田氏就此日薄西山,逐渐走向灭亡。 § 过程 长筱之战1573年4月11日,一代枭雄武田信玄因病身亡,临终前,给其子武田胜赖留下了“三年不得出战”的遗言。信玄死后,其子胜赖谨遵遗训,以严密防备国境为主。德川家康想趁此时机收复失地。德川氏于1573年进攻武田军在远江及东三河的桥头堡。胜赖虽然派山县昌景领军三千驻守远江、马场信春领军四千驻守东三河,但老臣们并不积极应战,于是德川氏于同年9月夺回长筱城。 武田胜赖毕竟年少气盛,如此一来,在信玄去世不到七个月便违抗父亲“三年不得出战”的遗训,于11月进攻远江,威胁德川家康的根据地滨松城。这时,幕府将军足利义昭遣特使访武田胜赖,告诉他,“若想打倒织田信长、收复京都,就火速西上!”1574年2月,武田胜赖进攻美浓、拿下明智城,进而在4月占领足助,再攻野田、吉田。这时,因为德川家康还在攻打骏河及远江北部的犬居城,武田胜赖亲自率兵一万五千于5月再入远江;6月,攻下高天神城;9月,三度入远江;10月,进至天龙川河畔,直逼滨松城。 此期间,信长正倾全全军主力在近畿方面,他在东美浓方面采取持久战略,仅部署部分兵力,并不展开攻势。而德川氏根本无力单独对抗进攻远江的武田军,德川家康虽然夺回长筱城,却没能收复二俣城,以至于不得不坐视小笠原氏镇守的高天神城落入武田胜赖之手,因此德川家康必须避免直接的决战,等待信长的支持。――换言之,那时,信长和家康都无力反击胜赖的大军,都处在坐视敌军横行的苦境。 当时,武田军以甲府为基地,领有甲斐、信浓、骏河、远江东半、三河北部、美浓东部、上野西部、飞弹北部及越中南部等地,可动员的兵力约三万三千。但武田氏也要分出兵力对付北方的死对头上杉谦信,因此也不能全力对付织德联军。德川军以滨松城为根据地,领有远江西部及三河大部,可动员的兵力约为一万二千。信长则以岐阜为根据地,领有尾张、伊势及其以西的畿内一带,可动员的兵力约十万。信长虽然需要把部分兵力部署在西方和南方,但眼前除武田氏外并没有其他大敌。(顺便说一句,信长后来能压倒武田氏,靠的是其优越的经济能力。因为信长控制着贸易中心港、商业中心京都、谷仓丰库浓尾平原等地。) 1575年春武田胜赖亲率一万五千大军进入三河境内。预备在家康之正室筑山御前及冈崎城的总管大贺尔四郎的内应下,突入冈崎城。但筑山计划在四月即告败露。谋略无疾而终。智取不行,胜赖决定力敌。武田胜赖为了要引出德川家康而攻打高天神城,但在三方原之战中饱赏教训的德川家康不为所动,于是武田胜赖转攻长筱城,突进丰川河谷,为了防范织田信长联合夹击武田氏,武田氏势必得先取下冈崎城,如此即可阻止信长来援,又可引出德川家康,将之各个击溃。 长筱之战此时,信长在畿内战场方面情况很急迫,因此,他尽可能避免和武田氏交手。站在信长的立场来说,他的目的在于持久战,所以当然希望家康能坚守阵地,不要接受武田氏的挑战。但如果德川家康与武田胜赖交上了手,他还是会出手相助。原因很简单:尾张毗邻三河、甲斐。如果三河的德川家康因不堪战争之苦而与甲斐的武田胜赖谈和,联手攻击尾张的话,这绝对会是攸关织田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织德联盟绝不可遭到破坏,绝对不能让德川氏与武田氏议和,必须用一切手段确保织德联盟。因此,冈崎城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绝对不可以就这么放弃。 从武田胜赖的立场来说,他希望能尽快的与德川氏决一死战。他参加过三方原之战,也指导过高天神城攻略战,他对与德川氏决战有着必胜的信心,当然,除了胜利之外,他也别无他法。胜利,带给他的,除了扩张武田氏的势力外,也能强化他对老臣子们的统率力,让父亲手下的精锐们能心服口服的为他服务。所以,他数次挑战德川氏。 在武田胜赖想与德川家康尽快交战的同时,德川家康同样也想诱出武田氏将他击灭,因此势必得求助于信长的支援以发挥兵力优势,否则,他无法战胜精锐的甲州军团。要引出武田胜赖,只有任前作手城主奥平信昌为长筱城主来激怒他;同时绝对要确保冈崎城以待信长的援兵,并以此控制西三河谷仓地带之城作为补给基地。家康却没想到妻子与总管企图背叛通敌。这一点对家康的打击很大,因为他很可能为此而招致信长的不信任,丧失他个人的威信。 长筱城和高天神城不同,德川家康绝不能坐视不理――两年前长筱城城主奥平信昌以其么弟千丸及奥平久兵卫之女荻被杀的代价投奔到德川家,他本身除了死守长筱城,别无他法。而德川家康再坐视不救,德川军的士气必定会崩溃,且德川家康早已答应把自己最珍爱的长女龟姬许配给奥平信昌为妻。胜赖为了孤立德川军,进行“筑山谋略”,企图夺下冈崎城,阴断织田家与德川家的联击。在他前进至武节时,得知筑山计划失败,立即转兵长筱城,骚扰吉田城下。镇守长筱城的是奥平贞之子奥平信昌,德川家康如果坐视长筱城被攻而不救,则有失威信;吉田城如被夺,德川氏的生存也成问题。武田氏借攻打长筱城诱出德川家康势必会成功,但他必须防着信长的来援,根据三方原之战及高天神城之战的前例来看,信长不管本身战场有多忙碌,仍是会出兵救援德川氏。所以,在此时,信长来的概率虽不大,但不能说一定不来。为了阻止信长的来援,武田胜赖派出部分兵力骚扰美浓东境以牵制信长。 因久攻不克,武田氏将战术改为封锁周围,并从甲斐调来掘金族开掘地道。德川家康心知仅凭德川军的力量绝对打不过武田氏,这场战役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信长是否出兵相助。因此,德川家康除了频繁派遣特使督请信长出兵外,还故意放出风声说:如果信长再不出援兵,德川氏就会与武田氏结盟攻打织田家。信长打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次必须救德川家康不可,德川若亡,则尾张背后即会受敌;如果德川氏与武田氏结盟,联手夹攻尾张,则信长“天下布武”的理想恐怕会就此告终。但是出兵,必须一战成功,否则就此迁延战事,全国反织田势力必会蜂起,织田军本身即会不攻自溃。 长筱之战 因此在信长没有想出一个能够一击制势的战法之前,不论情势有多紧张、德川家康有多担忧,他绝不会轻举妄动。 信长终于决定出兵了。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德川特使奥平贞能声泪俱下的恳求,也不是因为正使小栗大六重常的坚持以理,而是他终于准备妥当了。他告诉奥平贞能,“我将带去精兵四万,枪三千五百。”同时,他让士兵各持一根圆木及一条绳子,集合在岐阜城下证明给小栗大六看。信长率兵出岐阜、入冈崎城,听取鸟居强右卫门的报告,翌日出冈崎城,十八日进至长筱城外的设乐原。由于长筱城三面环水,一面陆地又为武田氏所战,信长便决定将武田军诱至长筱城河滩决战。信长令大军在长筱城对面沿河展开,挖战壕,垒上墙;让士兵用出发时带来的圆木和绳子绑扎成拦马栅,并每隔80—90米开一个出攻口。 当时,火枪已传入日本,对一切新事物都很敏感的信长早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大力发展火枪队,并发明了“三段装填式射击法”。即信长将火枪队分为了三个梯队:第一队射击后立即退下安装火药,早已准备就绪的第二梯队上前射击,第三梯队则做好射击准备。交战时,胜赖自恃赤军天下无敌,以骑兵队进行波浪式冲击。织田家的火枪队轮番开枪,武田武士在进入射程后纷纷被击毙,冲到前面的骑兵也因被拦马栅阻拦而被下一轮火枪手击毙。信长趁势指挥手着软甲、手执弓矛和火枪的步兵发动反攻。这一役,著名的甲斐二十四将几乎全部死光。 § 评价 长筱之战信玄死后不久,三河作手城城主奥平贞昌父子叛变,投靠德川家。因起了胜赖的极大愤怒,胜赖认为此事是信玄的旧部对自己的权威并不承认的最后标志,相当的不满,重用自己的侍臣迹部大炊助和长坂钓闲等一干人,疏远了父亲的旧臣,为日后的失败播下了种子。 天正二年,胜赖率军进入美浓,攻下了明智城(也就是明智光秀的老家),接着又在远江攻下了自父亲信玄以来五年都没能拿下的坚城高天神城,一时间意气轩昂,仿佛连自己姓什么都忘记了。 长筱城,是甲信一带进入远江三河的门户地带,位于丰川和大野川陇川的合流点,两川的边缘都是悬崖绝壁,东边的大野川又正好充当了护城河。在战略上的意义相当重要,而且城主又是武田家的叛臣奥平父子,自然成为了胜赖的目标之一。 天正三年五月,胜赖率大军一万五千人,包围了长筱城,城里的守备部队不过五百人,在殊死防守了几轮之后,一时间还不至于陷落。 五月十八日,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的三万八千援军到达长筱西方的设乐原高原,大战已经一触即发。 在长筱合战之前,信长对自己的宿敌武田军的作战方案进行了相当深的研究, 信长深知,只有挡住武田骑兵第一轮猛烈的攻势,织田军才可以战胜,于是在长筱北之丸山至丰川一带布下三条近四十町长的马栅栏,从领国内征集了五千支铁炮为战争做准备。 在兵力,武器以及士气的劣势下,武田军本已没有多少取胜的机会,但是主将胜赖在战略上的错误,更使得武田军遭到最后的覆灭命运。 五月十九日,在武田军的军前评定上,胜赖宣布:“全军渡过陇川,将本阵转移到清井田原,二十一日于浅木,宫胁,柳田一带与织田,德川军决战!” 结果遭到武田家几位宿将马场信房、内藤昌丰、山县昌景、小山田信茂的反对。 持非战论的重臣马场信房,内藤昌丰等,知道决战已经不可避免,来到大道山山泉下,用马柄勺互敬各自三杯泉水,立下决死不生的非战论者联盟。 二十一日决战前的清晨,代表非战论者的山县昌景再次请求胜赖避免与织田军主力决战,遭到胜赖的讥笑:“不过是爱惜自己的性命吧!” 山县昌景听后大怒,但对武田家狗一样忠诚的昌景并没有在胜赖的面前发作,而是召集手下,说出了:“说法既然无用,皆讨死讨死。”的经典台词。 正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凌晨五时许,武田军全军开始行动,当时正值初夏之际,朝风配合着军马的嘶鸣,使得武田军中的士气异常高涨。浅木附近的马场信房部率先行动,全军突入浅木地方。 这时候,刚刚得到监军丹羽勘次氏次通报的前田利家率领三千铁炮队迅速赶来,与此同时,守备丸山,大宫方向的佐久间信盛军五千也急速驰来。 老将马场信房,在战争之前便已知道了自己今天的命运,穿上了从未穿过的花威铠和青色的星帏秋形打,连座骑加势月毛的马鞍都换成了白色的,可谓只求一死而已。 但在看到了织田军的调动后,信房笑道:“织田也不过如此而已,与越后军势还差的远呢!”将手势七百分为两队,一支队伍去占领佐久间刚刚放弃的丸山,另一支由自己亲自率领,面对看似无敌的织田军前阵进行突击。 信房的调动很快就起了效果,自己率领的手势还没有冲击到织田军的栅栏时,另一队军队已经占领了丸山,武田军声势大振,信房看到时机已到,大喝道:“武田的成败就看这一仗了啊!”(精神上的催眠)全军无二无三的突入织田军马栅栏处,很快就突破了第一道马栅栏,进入第二道马栅栏地方,很多织田军都被武田军无比的声势吓倒,竟然忘记了手上的步枪。前田利家知道:如果给武田军突破第二道栅栏,织田军就有失败的危险。 于是,利家马上号令全军,射击疯狂涌来的武田骑兵。 可是,奇迹发生了。在如林般的枪林弹雨下,马场军以八十骑的代价,成功地突破了第二道栅栏。这个时候,远在本阵指挥调动的信长,恐怕也闪过了一丝恐惧吧! 但是,长筱之战毕竟还是以铁炮为主角的,织田家的生力军明智光秀和不破河内守光治赶来,一下子给予了武田军更密集的炮火,武田军战死者层出,但仍然发狂似的朝织田军突击。这时候,明智军迎上,与一些突破了的武田军在中央一带展开了肉博战,虽然明智军伤亡很大,但凭借数量上的优势,其实已经将战局扭转。在顽强抵抗了一会儿后,武田军开始退却。 名将真田幸隆的两个儿子,真田兵部丞昌辉和真田源太左卫门信纲担任了殿军之职,但是在枪弹的洗礼下,手势很快就已经全部战死,这时明智军二十七骑围了上来, 昌辉笑道:“滋野末叶海野小太郎幸氏后裔真田一德斋二男兵部丞昌辉讨取功名立。”连斩七骑后为不幸步枪打中,战死。信纲见到弟弟已死,知道自己也不过一死,竟然手持名刀——三尺三寸的青江贞次反向突击明智军追兵,其阿修罗恶鬼般的勇猛,让远在一边指挥的前田利家都感到了恐惧。 但是,人始终是人,再怎么厉害都敌不过子弹这样东西,信纲也战死在枪林弹雨之下。 土屋右卫门尉昌次,在掩护了一条信就和马场信房退却后,拒绝了手下撤退的劝告,与一条信就道:“某于先月信玄公法事时欲殉死遂报信玄公之大恩,奈何高坂昌澄殿万分劝告,遂留命今日,今日此地,便是某弃身之所!”未等信就回话,与随身七骑转身冲入织田军池田恒兴,蒲生忠三郎氏乡阵中,大声音名乘后斩骑十余名,一时间无人敢近。 但是,由于武田信玄侍卫长之名,在当时是无比勇猛的象征,杀死他的人,自然可以得到很高的名声,所以昌次当然也遭到了如雨般枪弹的射击,终年仅三十一岁。 长筱之战 与马场军几乎是同时杀入的内藤昌丰军,遭到了最恐怖的攻击,内藤昌丰在顺利地突破了一二道关口后,迎面而来的是羽柴秀吉,泷川一益和德川军的中央交叉火力(这个是因为昌丰前日得罪长坂的结果——正面进攻织田军中央)。 “让他们见识见识甲州武士的利害!”这是昌丰在世上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在成功的突破第三道栅栏后(唯一的,奇迹般的),内藤昌丰军还夺下了泷川一益的金之三团子马印,但是这时中央的织田军越来越多,竟以达到了一万八千的不可思议数字,昌丰的战马被射杀,与手下将士七人下马力战,最终力尽,中弹倒地,为德川军武士朝日奈弥太郎杀害。(卑鄙的家伙)这位为武田家三代效力,文武双全的副将,就这么惨死在长筱这片土地上。 武田军最强大的赤备骑兵,也遭到了覆灭的命运,由于名声在外,德川军和织田军主将亲自督阵进行射击。 无敌于天下的赤备,在信长独创的三段射击下,死伤异常惨重,等突破第二道栅栏时,全军还只剩下四百余骑。 山县昌景的盔甲被彻底打碎,胸板也被打烂,身上弹痕共十七所,于是昌景被迫聚守第一道栅栏,追军不断杀出,此时,山县昌景已是身中数弹,但他没有退缩,又转扑德川阵地,可源源不断涌出的敌军如潮水般袭来,恶战中,德川大将本多忠胜识出了红盔的山县,他大声疾呼,那人便是山县昌景。结果,不远处的洋枪队对他一阵齐射,山县昌景应声倒地,全身中弹倒于乱军之中,山县昌景——这位武田军中第一猛将,为枪弹击落,死与乱军之中。 到了此时,武田军已经总败退了,大将马场美浓守信房:“六孙王基经之嫡孙摄津守赖光四代孙马场美浓守信房是也!”名乘后,为德川军中川井三十郎杀害。这位自十八岁初阵以来从没负过伤的人称“不死的鬼美浓”的名将,终于为武田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胜赖在一路丢盔弃甲,不但把自己的配甲——诹访法性甲脱去,还将武田军自信玄以来不倒的将旗丢弃在地上,以至为人讥笑为:不要旗帜的“甲州武士”。可谓将父亲的老脸丢尽。 到了下午三时许,武田残部渡过黑濑,小松濑,到达管沼刑部贞吉的武节城为止。 长筱合战,这场武田骑兵的灾难战役终于结束。由于胜赖的好大喜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实力上的差距,最终把父亲信玄一辈子的积蓄——甲州骑兵全部丢在了长筱这片异国的土地上。此仗的结果,不只是武田军战死者一万人,织田,德川军战死者六千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织田与武田的均势被彻底打破,武田家基本上四分之三的名将战死,为日后武田家的灭亡掘下了墓碑。 § 分析 长筱之战日本文部省导演黑泽明执导的影片《影武者》一片中最后一段场景是这样的:“武田胜赖军扇一挥,呈密集阵型的武田骑兵一波一波地冲向敌阵,最后在织田、德川联军的铁炮面前全军覆没。”设乐原(长篠)合战是甲斐武田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年轻的家督胜赖也由此被称为战国时代败家的典型人物。 要更详细地了解这段历史,就得首先了解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三方原合战后,信玄突然病死,这一事件完全打乱了武田家上洛的计划。信玄在临死前将家督之位传给孙子信胜,这使信胜之父胜赖很自然地以监护人的身份在信胜未成年前掌握武田家的命运。与近畿大国织田家不同的是,主要依靠于领内的农业和金山收入的武田家,必须依靠不断的扩张政策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西有织田,北有上杉,东南有北条这样大国的情况下,胜赖很自然地把矛头对准相对比较弱小的德川家。交战的最初起因是武田方的长篠城主奥平贞能被德川方策反。长篠城地处东三河,它建于狭谷之中,由于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在三河属于比较贫瘠的地区,但正是这样一座城,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因为它正是武田家从信浓进攻三河的跳板。 元龟元年(1570)武田军侵入德川领时,奥平贞能为了一族的存续曾降伏于信玄,并将次子仙丸和一族之女送往甲斐为人质。元龟三年的三方原合战中,奥平一族也曾作为武田军的一员与德川家交战。但是在次年武田信玄病死后,事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川家康乘武田家国丧期间夺回了野田城,并送信给当时的长篠城主奥平贞能,表示只要奥平一族愿意回归德川家,以前所有的不愉快都一笔勾销,还将把自己的女儿龟姬嫁给贞能之子信昌为妻。织田信长也极力撮合此事,并向贞能担保:“会尽全力保证长篠城的安全”。在反复权衡得失之后,贞能终于决定投入德川家的怀抱。 得到这个消息的胜赖当然极为震怒,在外交争取无效的情况下,他下令杀掉奥平家留在甲斐的人质,但并没有马上出兵平叛,据说这是因为信玄死时留有遗训:“三年息兵,秘不发丧。”在这里顺便提一下信玄的遗言,从现在的历史资料来看,信玄传下来一共有两条遗训,一条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息兵之策,另一条则是“尔等将军旗插到濑田上去!”从信玄半生戎马所行进的轨迹和当时甲信地区的民生来看,前一条遗训应该是确有其事。而后一条略有争议,在我看来,这一条比较激进的“遗训”虽然与风林火山的四字真言相吻合,却不符合信玄处事沉稳的性格。这如果不是信玄制定的最终目标,那多半就是当时信玄已经病势沉重,说出来的胡话了。 我们再通过甲信的民生看一下“三年息兵,秘不发丧”的原因。当时的武田军虽然在前线获得全胜,但是本领内的动员和经济都基本到达了战争极限。信玄在时,也许还能以其魅力来缓解领内的诸多矛盾,但这只是暂时的缓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死之后,各种问题又都摆到了台面上。此时的三年息兵,正是为了缓解与地方豪族之间的矛盾。避免因为穷兵黩武而出现窝里乱。密不发丧则是为了给邻国大名以心理上的震慑。在没有确信信玄已死之前,没有谁敢肆无忌惮地进攻武田领。事实的确如此,善于用谋的家康虽然通过进攻骏河推测出信玄已死,但却始终无法证实。从信玄死后到长篠合战的这段时间内各国的走势来看,信玄公的策略是起到了预期效果的。 信玄生前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太郎义信由于谋反自尽,次子眼有残疾,三子出家当了和尚。这样,拥有继承权的只剩下胜赖一系了。胜赖是甲信地区出名的猛将,却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一个猛将可以很漂亮地赢得局部战争的胜利,却无法准确的掌握全局。信玄在选择家督的时候,没有用当时正年富力强的胜赖,却选择了胜赖年幼的儿子信胜。做出这个决定,显然不能用胜赖无能来解释,这其中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事实上,武田家虽然有号称战国最强的家臣团,但是也同其他大名一样,有派系方面的问题,这其中主要分为甲斐派与信浓派。信玄在世时,由于他的个人魅力和能力压制着甲信诸将之间的矛盾,问题都被暂时地隐藏起来了。他死以后,虽然不至于立刻闹得兵戎相见,但是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家臣团的稳定。胜赖是信浓派武将的代表人物,由他继任家督无疑将激发两派武将之间的矛盾。最后很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退而求其次,将家督之位传给尚未成年的信胜,相对于胜赖来说更能被甲斐诸将所接受。所以说选择信胜,也是信玄在弥留之际向甲斐派的妥协。 信胜成年前的监护人是他的父亲武田胜赖。在这段时间内,胜赖拥有等同于家督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只是暂时的,如果在信胜成年前胜赖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威信,就很可能会以信玄公的遗训为名被甲斐诸将逼下台。也正是这个原因,心有不甘的胜赖急于显示自己的能力,不顾父亲的遗训,在信玄死的当年就出兵远江,修筑諏訪原城。次年1月,胜赖由信州出兵美浓,攻落明智城。5月出阵远江,并于6月攻落了远江地区的重要据点高天神城。面对武田家咄咄逼人的攻势,家康为确保三河地区的安全,于天正3年2月开始对长篠城进行改建,以提高该城的防守力量,并任命奥平信昌为长篠城主。同时于4月在冈崎杀掉了内通武田家的家臣大贺弥四郎(也有说武田原本有意取冈崎,后应内应被杀而作罢)。同月,武田军出阵三河,攻落足助城,并在作手、野田和吉田城周边放火。迷惑德川的视线。 武田军这次出兵真正的目标,是连接着信浓和东三河的要冲长篠城。为此,胜赖在领内动员了一万五千人的军力。5月初,武田军围住了长篠城。此时,城主奥平信昌以下,城中的守军仅五百人。胜赖估计兵势微弱的长篠城一击可下,如果能同时能引诱德川军主力决战更好,虽然这次武田军只动员了一万五千人,和三方原会战时期相差很远,但与德川家相比仍然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同时,胜赖估计织田仍然会像三方原合战一样,将主要精力投入北线和西线战场,在南线只会派象征性的兵力协助防守。对于野战几近无敌的武田军团来说,胜算仍然颇大。 长筱之战事实上,织田家在5月中期得到家康求援信的时候,很多家臣也是这么想的。因为织田的政策一直是利用与德川家的同盟确保南线的安定,而将主要进攻目标转向西线。但是,此时的织田家已经不是三方原时期深受包围网所困、在兵力上捉襟见肘的织田家了。由于宿敌浅井长政和朝仓义景先后灭亡,伊勢长岛的一向一揆也被扫平。织田家借助强大的经济实力在领内初步完成了兵民分离,领地不断扩大,总动员兵力已达到10万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信长决定暂缓西国攻略,转而提前解决武田问题。 经过慎重考虑,织田信长通知来使,承诺将派主力部队南下参战,考虑到武田军骑兵的威力,信长特别叮嘱:让家康准备足够的柵木和绳(制作马防栅)。5月13日,他亲自率领三万大军从歧阜出发,前往三河与德川军汇合。 让我们把话题再转回武田这边,5月11日,武田胜赖下达了对长篠城的攻击命令。由于长篠城地处寒狭川和宇连川交汇处的V字型地区,四面都是断崖绝壁,所以要攻取该城,只能从正面强攻。为了能以最小代价拿下此城,除了正攻之外,胜赖还特别召集了甲州的金山部队(采矿工人),由他们负责挖掘并切断长篠城的地下水路。一旦水源被断,城也就不战自破。可是,目前的长篠城主奥平信昌曾亲眼目睹数年前武田家如何利用金山众进攻野田城,熟知武田进攻策略的他对此早有防备,在城内挖掘横沟日夜监视。金山攻的策略以失败告终。 武田家的正面强攻同样效果不佳,长篠城内除了五百守将之外,还有两百多把铁炮,信昌命人不断从城内的缝隙中向外射击,攻城方的损失很大。相持了两天后,胜赖得到急报,信长已亲率主力三万大军南下。如果武田军不能在对方援军赶到前攻下长篠城,形势就会比较被动了。加紧攻城的武田家在13日晚通过夜袭攻取了长篠城的食料仓库,城内粮食告急。但是援军将至的消息已传遍长篠城。此外,奥平方将领鸟居强右卫门的奋战(对此剧情有多种版本,在此不一一介绍),也大大鼓舞了守军的士气。15日,织田援军赶到三河与德川军汇合,联军于18日在设乐原布阵完毕。直到此时,武田家仍然没能攻下长篠城。(日后奥平一族作为德川家谱代众深受器重,主要也是靠的在长篠城笼城战中的优异表现。) 由于设乐原离长篠城只有五公里的路程,武田军实际已不可能再投入重兵强攻长篠了。联军方面,为了准备与武田的决战,信长命令大军沿着连子川修建了一条横跨南北长达两公里的马防栅体系。所谓的马防栅体系并不是单纯地由柵木和绳制作的防马栅组成,在防马栅之后,织田军还挖掘了同样长的深沟,并将挖出来的泥土在其后又修建了一条土垒。此外,信长还命人从弾正山上取土,修筑人工高地,并将本阵布于其上。可见,虽然联军占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但信长对善战的武田军仍然相当敬畏。 武田军得到织田德川联军修筑防御工事的情报后,于19日召开紧急的军事会议。会议上重臣们虽意见不一,却都竭力反对速战。可惜的是,他们的这位代家督年仅30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虽然这次武田军只动员了一万五千人出阵,但是其中却几乎汇集了武田家臣团中的精英(武田军主力之一的高坂昌信部由于要防备上杉而驻扎在海津城)。同时,武田家的野战能力在当时首屈一指,在这些有利条件下,虽然敌军拥有三倍的军力,胜赖仍然对胜利充满信心。最终,胜赖留武田信实率一千人留守鳶巣山,高坂昌澄和小山田昌行领两千人继续对长篠施加压力,其余一万两千人前往设乐原布阵。 与此同时,织田、德川联军在设乐原召开军事会议。会上,德川家重臣酒井忠次建议出兵抄小路奇袭鳶巣山,切断武田军的补给线。织田信长听后大笑:“这样的策略真是愚蠢,武田胜赖是当世名将,对如此要地怎么会不重点防守呢?” 会后,信长和家康单独召见了酒井忠次,对他在会上的建议表示了肯定,并任命他为奇袭队的主将。原来,信长在会上的出言侮辱并非本意,而是担心家臣中有人通敌。换句话说,这次奇袭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作为奇袭队目标的鳶巣山位于长篠城的南面,是武田军进攻长篠城的基地。也是武田军的重要补给线。如果攻下了鳶巣山,就切断了武田的后路。这将逼迫前线的武田军速战。为此,联军中抽调了包括五百铁炮队的四千人为奇兵队,以酒井忠次为主将、金森长近为副将,利用对当地地形的熟悉,从另一边渡过连子川,然后通过一段长十公里的山路,从侧翼偷袭鳶巣山。 此时的武田胜赖完全不知道后方即将告急,为了确定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全军在设乐原医王寺本阵召开了长篠合战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会上,由昌丰开始,山县、马场、小山田、原等大将纷纷陈述这次战斗的各种不利因素。建议胜赖撤兵,内藤昌丰认为:撤退并不是败退,如果敌军不追则罢,一旦追赶,可将敌人引入信浓的伊那谷中,利用狭窄的地势进行攻击,可获全胜。年轻的胜赖不为所动。(以上的这段历史以后成了日本小说家讽刺胜赖无能的重要场所)他认为本家的补给速度要比织田、德川军快得多,如果就此在设乐原相持,敌军难以持久。最后将不得不舍弃苦心修筑的防御工事与武田军进行野战,到那个时候胜负的天平就会向武田家倾斜了。这个推测的确是相当有见地,胜赖正确地估计出联军补给不畅的问题。但是他漏掉了重要的一环,那就是酒井奇袭队的存在。 21日凌晨时分,酒井忠次队向鳶巣山守军和长篠城的武田包围军发动突然袭击,在长期的围城战中被拖得筋疲力竭的武田军遭到突然袭击后溃败而去。这样,武田军的补给线被联军切断,一万两千人的武田大军也陷入了织田、德川联军的夹击之中。古代战争中,凡是补给线被切断的一方少有获胜者。鳶巣山的失守对于武田军的士气是个沉重的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动地撤兵,如果无法迅速地击溃鳶巣山和长篠城方向的联军分队,武田军将必然陷入联军的夹击之中。想要全身而退,只有集合全军与正面的织田、德川联军进行主力决战,如果能击败联军主力,那么就能孤立长篠城和鳶巣山的联军分队。到时两地就能失而复得,全军也能安全地返回武田领。可是,此时的胜赖并不知道,他已经完全陷入了信长预设的步调之中了。 对信长来说,原本由于补给方面的问题,兵力占优的联军宜速战而不宜持久。但是他巧妙地利用敌不熟地形、倾重兵于前线、后方空虚的弱点,以奇兵突袭了武田军的后防,成功迫使武田主力不得不强行突击织田军精心准备的防线。就这样,天正三年5月21日上午,织田、德川联军与武田军,战国历史上有名的激战——长篠、设乐原合战即将拉开帷幕。 长筱之战读者也许感到奇怪,不是一直说长篠合战是一场铁炮与战马的历史决战么?怎么我这个做笔者的从头到尾就没提那三千铁炮呢?主要是因为俺觉得三千铁炮这个数量有一定的问题。同时,考虑到诸多因素,织田军也并没有使用铁炮作为绝对主力贯穿整个合战。换句话说,铁炮在此战中,的确发挥出了其他合战中所没有的效果,但是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依靠的仍然是压倒性的兵力优势。 长篠合战一共历时八个小时,在这八小时中,最初的小规模作战和最后武田军的败退消耗了大约两个小时,也就是说,实际的战斗进行了约6个小时。如果铁炮是作战主力的话必然要贯穿这六个小时。可是,铁炮是一种利用火药的爆发力将弹药迸发出来的武器,每次发射都会使銃身变热。三百年以后的戊辰战争之一箱館战争中的二股口之战,土方岁三公率领箱馆军使用铁炮持续作战五个小时。期间由于銃身太烫而不得不用水进行降温。当时铁炮的制造工艺已经远远地超过了长篠合战时期,尚且只能持续5个小时,以战国时代的制造工艺来看,当时的铁炮是根本不可能贯穿整个长篠战局的。此外,联军使用的弹药又是另一个问题。以当时的发射速度来看,一个熟练的铁炮手在一分钟内可以完成两击,这样六个小时就要消耗掉七百二十发弹药,三千人将消耗二百一十六万发弹药。这是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这样数量的弹药,是如何补给到军前的?信长虽然占有富庶的近畿,也不至于这么奢侈吧。 《信长公记》也对长篠合战进行了描述,不过书中提到的弹药数量只有两万发。两万发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分发到每个铁炮手手里的只有六发。这当然也不现实。考虑到铁炮的性能,弹药的补给,以及后世的资料的发掘。将以上因素综合的来看,二十万发的数量是比较现实的。每人六十六发的限额足够连射半个小时。至于后来通过文献推测出的三段击战术其实并非信长首创,而是来自当时的纪伊国杂贺众。这种方法仅仅是为了提高短期射击的连续性和对敌人的杀伤力。并不能左右整个战局。 客观地来说,当时的铁炮由于拥有普通远程武器没有的可一击致命的杀伤力(别看战国电影里那么武士身上插满了箭仍然拼死作战,那不是他狠,那根本是箭的射速不够,被夹在盔甲里了),特别适合对付拥有重型护甲的骑兵部队。虽然由于精确度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杀伤力有限,却可以给敌人造成心理上挥之不去的威慑,极大挫伤士气(运气好点把敌大将讨取那可就太赚了)。这也是铁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整个战局的因素之一。 在通过论证推测出铁炮对当时作战的影响之后,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战况本身。面对不得不战的窘境,武田胜赖仍不失一代名将的风采。在考虑到兵力的对比问题后,他命令全军布鹤翼之阵。特别加强了军团的两翼,从后来的战况来看,胜赖两翼齐飞的策略的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织田信长同样命部队沿连子川布阵,却是使用平平无奇的横阵。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显然还是为了求稳。因为使用横阵,阵形的长度就同武田军展开的鹤翼之阵相同。而由于联军兵力是武田军的三倍,所以整个阵型的厚度远远超过了武田军。此外,联军在横阵的正前方加设了防御柵。并配置了三千人的铁炮队。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 武田军当然知道铁炮的厉害,当初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在注重骑兵战术的同时,也非常关注铁炮这种新式武器的发展,只是由于资金有限才没有大量采购。战国时代,普通的弓箭射程不到100米,而铁炮射程普遍在100-200米之间。在初速情况下可以很轻松地穿透重甲。如果武田军正面突击拥有多层防御墙的织田、德川联军的话,无意是在自杀。为此,胜赖再次召集重臣讨论如何行之有效地打击联军。 在他们看来,信长的战术已经非常明显了:通过袭击并占领武田军背后的鳶巣山,将武田军与武田领分断,一旦武田军退却则联军将展开追击。对武田军实施前后夹击。同时,正面的防御柵工事早已修筑完毕。如果武田军强攻联军主力,则使用铁炮队从栅栏后面进行攻击。武田军若退则派兵冲出栅栏追击,敌军再来则再退入栅栏之后,使用长枪和铁炮阻击。简单的说,联军利用兵力是武田军三倍的优势,准备引诱武田军进行消耗战。长筱之战武田军虽然明白信长的意图,但是由于鳶巣山失守,留给他们的选择已经不多。要么冒着大败的危险强行撤兵,要么就以目前军力与敌决一胜负。考虑再三,最后胜赖决定一战(毕竟还是年轻啊……)。他将一门的武将全部配置在阵型中央。而将几乎所有的武田家当世名将拨入左右两翼。他的目的是通过加强两翼,利用武田军在机动性上的优势,从侧翼迂回攻击敌人。 胜赖的确看出了联军阵型的一大弊端,织田、德川联军的阵地背靠山,正面是精心修筑的工事。在这样狭窄的地面上,军队间左右移动非常不便。中央的部队更是很难给左右两翼以有利的支援。这个漏洞的确非常要命,但是胜赖忘记了,他把原本应归入本阵的部队划至两翼,直接造成了中路防守的空档。用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来对付信长这样的当世名将,就有失偏颇了。 武田全军沿着连子川展开。右起是马场信春(房)、真田信纲、真田昌辉、穴山信君、土屋昌次、一条信龙、武田信丰、胜赖本阵、小幡信貞、武田信康、内藤昌丰、原昌胤、最左边的是大将山县昌景率领的武田精锐赤备。 武田军两翼部队的突击掀开了长篠、设乐原合战的序幕。织田、德川联军最初估计:武田军会将攻击重点选在中央,而展开的两翼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正是因为判断上的失误,战局开始阶段武田军竟然取得了优势。武田军的左右两翼不顾损失、强行突破了联军的铁炮阵,最右翼的马场军700人面对数倍于己的佐久间信盛队和水野信元队(总数超过6000人)努力奋战,竟然成功地突破敌阵(这里顺便提一下,据说合战前佐久间信盛曾被胜赖策反。联想到之前三方原时的狼狈逃窜,再看看6000人的队伍居然被700人杀得节节败退,织田信长在日后流放他想来一点也不冤枉。)武田右翼奋战的同时,左翼的山县昌景1500人也与联军中的德川势6000人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武田的中军继续保持着沉默,而两翼部队却在与德川队的遭遇战中节节推进,武田势的迂回作战一度取得了成功。此时的信长终于明白胜赖的真实意图。他急令中央部队冲出栅栏,突击以武田家一族众为主的武田中军。(很简单的论证法,既然两边强了,那中间必然是弱了) 任何阵法都有其弱点,胜赖布鹤翼阵的命门就在其作为进攻枢纽的中央部。一旦中军出现问题。左右两翼就会被分断孤立,最后被敌军各个击破。 就这样,随着战况的变化,织田、德川联军从合战初期的防御转为进攻。而设乐原合战开始三、四个小时后,武田军一度占有优势的局面在信长攻击的命令下被逐渐扭转了。以羽柴秀吉、泷川一益为首的联军中军同时发起攻击,正在旁观战况的武田一族见此早已慌了神,完全不顾胜赖下令迎击的指令,纷纷退却。整个中军只剩下信玄时代的勇将小幡信贞还在拼死抵抗,面对有着压倒性兵力优势的联军,信贞最终在乱战中阵亡。 长筱之战 信长见中军得手,武田军一族已纷纷败退。立刻下令将武田军左右两翼分断。面对这种危险状况的武田军充分发挥了善战的本色,胜赖亲率直属部队的一部分并入山县队。而靠近右翼的穴山信君则并入马场队,继续加强两翼的兵力,完全无视敌军已经突破中央,继续向联军的两翼施加压力。 可是,由于武田军的穴山信君队在之前的中路对决中受到重创,缺乏足够的预备队进行替换,在苦战后被迫撤退,得不到足够增援的马场队和真田队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冲破联军的左翼。不得不转入守势,真田兄弟在突击战中先后战死。而武田的左翼部队虽然得到了胜赖旗本队的援助,但是由于左翼军指挥官山县昌景在之前的血战中已中铁炮战死,赤备军的指挥陷入混乱之中。尽管内藤昌丰和原昌胤拼死进攻,却仍然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此时的联军已经在信长的指挥下彻底将武田军的左右两翼切断。剩余的武田军完全陷入了织田、德川联军的包围之中。如果再不撤退,很可能全军覆没。 看到已经无力回天的胜赖被迫率军突围。混战中,内藤、原、土屋等大将先后战死。只有马场信春率本部为胜赖杀开血路,在胜赖成功撤退后又以残部为殿军死守,不久战死。就这样,设乐原合战最终以武田家的惨败告终。后据《甲阳军鉴》记载:此战武田军阵亡、失踪、逃散的士卒过万,家臣团更是折损大半,战死的几乎都是跟随了信玄身经百战的名将。 织田德川伤亡6000多.从上述可见并非黑导电影搬胜赖无能到如此地步经此一败,武田家元气大伤,再也无力西进,眼看着织田家一步步地壮大。此后,虽然胜赖开始注重领内的治理,但已经为时太晚。七年后的天目山一役后,武田家灭亡。 从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在长篠、设乐原合战中,武田胜赖的确显示出他作为猛将善战的一面,但是一场战争并不只是在战场上的厮杀。胜赖在政略、战略和战术上均败给了信长,最后的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政略方面:武田军的领内动员力至少在三万以上,但是由于信长的盟友上杉谦信牵制了武田军的部分兵力,考虑到来自于越后的威胁和农业方面的原因。胜赖最后仅动员了一万五千人前往长篠城,完全把希望寄托在信长不会出动主力,如此想当然的构思已经先失了一着。 在战略上,武田军面对长期作战的有利局面,没有仔细看护军事要地鳶巣山砦,被织田、德川联军轻易地偷袭得手,导致后路被断处境艰难。这在战略上是极大的失策。 战术是胜赖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他冒险将所有的优秀指挥官全部派往前线,只留下无能的一族部队配置在中路完全是一种军事赌博。这种做法一度在战况上取得了优势,但信长最后还是察觉出了胜赖的意图,主力猛扑武田军本阵,武田家中路的迅速溃败直接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失利。在战术方面,他将清一色的一族部队配置在本阵现在看来是一大败笔。如果在其中能多搭配几个久经考验的老将,本阵显然不会这么快崩溃。武田在整个战役中的损失应该也会小很多。 诚然,我们不能对胜赖要求过高,用他父亲的才能来要求他显然是过苛的。即便是信玄,也曾在年轻的时候惨败给村上义清。不过那只是一场局部战争的失利,对整个战局的大势并无多少影响。而天正三年的长篠合战则不同,胜赖不但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武田家的将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