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超常儿童
释义 超常儿童

§ 概述

超常儿童

20世纪初推孟把智商达到或超过140的儿童称为天才儿童。此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天才儿童的概念主要是由智商分数来说明的。20世纪50年代后吉尔福德提出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并指出智力测验不能鉴别儿童的创造力。学者们还认为天才儿童的概念里不仅包括创造力,还应包括像卓越的领导能力、数学能力等特殊才能。20世纪70年代末伦朱利(J.S.Renzulli)提出“三圆圈天才儿童”的概念,认为天才儿童是由中等以上的智力(包括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对任务的承诺(包括强烈的动机、责任心等)和较高的创造力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作用高度发展的结果。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把这类儿童称为超常儿童,认为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中不仅包含智力和创造力,也包含一些非智力个性特征。

超常儿童的特点及其发展是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者共同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研究者对超常儿童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迄今已从认知能力(智力)、非智力个性特征以及创造力等方面对超常儿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认知方面,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超常儿童不仅在智力上明显高于常态儿童,而且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常态儿童。超常儿童被一些人称为神童,其实并不神秘。优越的自然素质是超常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前已述及,遗传素质对智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儿童的智力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平特纳(R.Pintner)的研究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论断与20世纪60年代布卢姆(B.S.Bloom)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的结论是一致的。布卢姆认为,如果以生活17岁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作为100,那么儿童从出生到4岁的智力就已获得了50%,从4岁到8岁获得30%,而最后的20%则是在8~12岁获得的。根据这些研究,可以认为,在儿童的早期阶段智力发展快,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理想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成长的主要条件。当然,这种教育绝不能是拔苗助长式的、违反儿童成长天性的。

§ 必要性

(1)超常儿童常常被认为有行为问题或学习习惯问题而被当成问题学生处理;

(2)超常儿童是客观存在的,儿童分低常、常态和超常,低常和超常儿童都需要特殊关注;

(3) 超常教育是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是特殊教育的组成部分,不是“超乎寻常的教育”

§ 学说

超常儿童

从上个世纪推孟提出的智商界定演变到21世纪普遍被接受的多元智能理论,随着对超常儿童的科学研究多样化的发展和不断深入的了解,超常儿童的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有相当大的发展:由集中发展到全面、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由潜能趋于表现等等。

传统的智商界定

在二十世纪初心理测验兴起以后,人们提出以智商(IQ)作为定义“天才”儿童的标准。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推孟认为“天才”儿童是那些智商超过140的儿童。

普通心理学认为,人的智力水平是呈常态分布的。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低,而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下图中的百分数表示一定智商分数之间的人数比率。68%的人的智商在85到115之间。他们聪明程度属中等。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一般认为智商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

后来,人们对以智商来标定的“天才”的观点有人提出了异议。如托伦斯(Torrance)认为,如果用传统的智力测验或类比推理测验的分数为标准来鉴别“天才”儿童的话,就有70%具有创造才能、将来可能作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才可能会被漏掉而不是被发现。

吴武典的“资优行为”说

如果资优(超常)学生指的是经过专家鉴定,智商至少在130以上的学生,为数必然相当有限,大约100人中只有二至三人罢了,一般父母及老师接触资优学生的机会就很少了。

但我们若能抛弃这个标记,不说资优学生,而谈“资优行为”,那么可能有10%、30%、50%,甚至更多的孩子有资优行为。为什么呢?因为资优行为是可以培养的,每一位小孩或多或少都可能会有资优行为的表现,从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观点来看,更是如此。

所以,资优(超常)学生是可遇不可求的,而资优行为却是不难发现的,只要为人父母、老师的多细心观察。资优的孩子在智能上的表现通常是学得快,学得多,记忆力强,或是具有创造力。然而这些在能力方面的特质,若没有资优行为的催化,便很难发挥出来。

因此,先天具有的潜能,并不能决定个人日后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主要决定于其潜能发挥的程度。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最后有所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是努力,而不是智力。

加德纳(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

2004年5月加德纳教授在北京国际多元智能研讨会的《关于多元智能的反思》的学术报告中提到:“传统的智能理论完全忽视了我们大脑的发展,背离了进化论,多元智能理论在这方面给予了特别的注意,注意到大脑的不同部分的功能。传统的智能理论无法反映特殊的人群,比如说超常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自闭儿童等,这些儿童的智能型态是很不同的。”

多元智能理论的八种智能

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认交流的能力。

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身体—动觉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自知—自省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交往—交流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自然观察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指个体辨别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 如何发现

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超常儿童是如何鉴别出来的,“为了对每位参加测试的孩子负责,我们对测试环节是保密的。”以前发生过有家长事先带着孩子做一些练习题试图提高测评分数的事,“其实这样做很没有必要。”超常儿童占整体儿童群体的比例大约是1%至3%,超常班的选拔也将基于此比例甚至更为苛刻。进入超常班的孩子一定是各方面素质比较突出的,家长带孩子报名时也不应有盲目、从众心理,对于不适合超常班的儿童,家长不应勉强让他们进入。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查子秀及其所领导的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写作组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至少智力超常或学业超常的儿童具有这样一些显著的特征:记忆力强、观察细致、思维敏锐、推理能力强、语言流畅、坚持性好、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强、好奇心强、精力十分旺盛等,这些特征也就成了鉴别超常儿童的主要考察因素。

超常儿童一般至少经过三轮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神经特性、智力水平、核心知识、动态观察、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判定。对此,施建农介绍,目前研究者已研制出相应的心理测量工具,是一种“量表”,通俗说是一套图形测试题,加上面试和心理测试,来鉴别超常儿童。

§ 特点

超常儿童

1、敏锐的感知观察力。

感知观察能力是对客观事物迅速而灵敏的获知和辨识的能力,是精细地感知事物的特征,辨别相似事物和发现新异事物的能力。感知观察力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感知能力,即迅速觉察获知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依靠感觉器官的直接获知。比如听觉灵敏,视力准确,触觉、味觉均比一般儿童灵敏等等。最近在吉林省发现了一位儿童,可以通过听他人按电话键的声音,能感知到他人所按的不同数字键,并报出来,其准确力达100%。而这个儿童的听觉就属于超常水平。

第二方面是观察力,这是超常儿童普遍所具有的特性品质。比如在一些复杂的事物中可以迅速地察觉到所需要的事物特征和现象,并及时作出判断。瑞文测验中的图形观察、点线观察等都属于对儿童观察力的训练,而观察力强的儿童可以迅速看出正确的答案。又如,同是天文学者,观察满天繁星,有人能够迅速找到所需要观察的对象,而有人则需要很长时间都能找到,这就是观察力的区别。

2、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

注意力和记忆力是智力品质中的重要因素,注意力是能够较长时间观察事物和学习知识的品质,它是人在学习过程中,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使之指向和集中于认识对象的能力。这是人获取知识、组织和维持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凡智力水平高的人,其注意品质一般都比较强。而记忆力则是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主观体验的能力。可以说,和是积累知识和经验所必需的智力条件,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大凡智商高的人,其记忆能力一般也都超常。

判断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如,认识和学习某种知识或事物需要5-10分钟的时间,如果一个儿童能够在5-10分钟内始终集中自己的注意安心学习,那么这个孩子的注意品质就比较好,反之就差。同样道理,学习某个问题,该知识在儿童的记忆中保持的时间越长,其记忆力就越强。当然这种和有时需要强化才能形成,但我们主张的记忆力是儿童在正常识记过程中形成的记忆,而不是通过强化后形成的记忆。如果一个儿童在学习某个知识后很长时间又看到了该事物,能够立即认识并进行分析,那么这个儿童的记忆能力就可能超常。相反,其记忆力可能就较差。

3、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理解能力强,具有独创性。

思维、想象、理解和创造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这是智力的核心品质。这种智力品质是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与再造的能力。思维敏捷,就是要求能够对所认识的事物迅速进行抽象和概括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以获取正确结论的能力。比如,我们曾经对一些儿童进行这样的测试“两匹马加两头牛等于多少个什么?”大多数孩子几乎都无法回答,少数孩子经过启发后能够回答出:“等于四个动物。”极少数孩子会立即回答“等于四个动物或等于四个牲畜。”从思维敏捷性来看,多数孩子的思维敏捷性一般,少数孩子比较优秀,极少数孩子非常优秀。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重要条件,很多科学发现都与想象有关。可以讲,借助于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后进行的创造往往会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从一定意义上讲,想象也是一种推理性智力活动。想象丰富的儿童,能够对各种事物进行联想,从中发现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并进行一定研究。理解能力则迅速消化知识的能力,这对于智力发展来讲非常重要。比如,幼儿对二分之一的概念很难掌握,但某幼儿园在一次搬家时,一个大玩具柜怎么也无法搬进房间,一个孩子看到后说:“如果能够把大柜子分成两半,每次搬二分之一就可以搬进房间了。”这个事例证明:该幼儿已经完全理解了二分之一的概念。独创性是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造新知识或新结论的能力。所谓独创,就是具有新颖性和排他性。比如有一道古老的智力测验题,“一张桌子四个角,切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这个智力问题多年来只有一个答案,即“五个角。”然而这个答案却在实践中被彻底推翻了。因为切去一个角的位置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在启发儿童分析和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大多数儿童都能得出“3、4、5个角”的结论。

4、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智力品质的重要因素。虽然兴趣和求知欲并不直接参与人们的智力活动,但它却对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影响很大。兴趣有不同情况,有的人兴趣广泛,对任何新异事物都有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种兴趣可以使人在广泛的求知活动中促进各种智力活动从而使其最感兴趣的知识能力获得充分发展。有的人则兴趣单一,仅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知识有求知欲,如果能够满足他对这些知识的求知,那么他就会在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超常品质。由此可见,不管兴趣广泛还是兴趣单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智力发展动力,强烈的求知欲望都能保证智力的充分发展。

5、有强烈地进取心,学习勤奋,有恒心。

进取心和勤奋、恒心不属于智力品质的范畴,也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这些心理品质却是超常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强烈的进取心能够让人永不满足,不断学习和进步,这恰恰是影响学习水平的重要条件。而能否勤奋学习,能否坚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的恒心则会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程度。所以要想培养超常儿童,则必须让孩子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训练形成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

§ 品质

超常儿童

中等以上的智力。这是起码条件。

长期发奋努力学习或工作。这是恒心的表现。

善于发现并善于提出新问题。这是观察力和思维力品质。

能够长时间进行思考并具有较长时间的坚持力。这是注意力和意志品质条件。

具有创造力的学习方法并具有创造性的抱负和自信心。这方面的心理品质既包括学习能力,也包括创造性的心理因素。

§ 看法

超常儿童

有人认为,超常儿童的优异发展是以身体的不健康或个性的不适应为补偿的。这种看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1921~1927年,推孟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对从幼儿园到八年级的儿童进行了测查,发现了1 528名天才儿童(他们的平均智商达150),并对他们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在他的被试中,死亡、不健康、精神错乱、酒精中毒等情况都低于相应年龄的成人,绝大多数人社会适应良好。他还分别在1939~1940年和1951~1952年对追踪对象进行两种测验,发现不仅他们的平均得分远远超过一般成人,而且这两项测验相隔12年,两次成绩相比有90%的被试智力增加了。可见,“早熟早衰”的看法也是不正确的。

当然,超常儿童今后能否在事业上有不一般的成就,还依存于许多条件。在1950年时,推孟的800名男性被试中,有78人得到博士学位,48人得到医科学位,85人得到法律学位,74人正在或曾在大学任教,51人在自然科学或工程学方面进行基础理论研究,104人担任工程师,科学家中有47人编入1949年版《美国科学家年鉴》。所有以上数字和从总人口中任意选取800个相应年龄的人相比较,几乎大10~20倍甚至30倍。但他也发现全体被试中约有20%的人没有超出一般人的成就,只有不到一半的妇女参加了工作。他对800名男性被试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的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这两组人中,最明显的差异是个性特点不同。成就最大者在谨慎、自信、不屈不挠、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个性品质上,明显地优于成就最小者。其次是家庭背景不同。前者50%的家长大学毕业,家中有许多书籍,家长重视教育;后者只有15%的家长大学毕业。可见,超常儿童能否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活条件及其个性特点。

§ 产生发展

超常儿童书籍

从高尔顿到特曼都把天才看成是遗传的产物。5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承认天才是遗传和环境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强调指出,在天才儿童产生中,环境因素比遗传因素更为重要,有人具体提出环境与遗传的关系应是80与20之比。中国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超常儿童一般来说有较好的遗传素质,但素质的优异只提供发展为超常儿童的可能性,还要有适当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包括早期教育),才能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超常儿童优异智力的继续保持和发展,要求有进一步相适应的教育和环境条件。在美国、英国、苏联以及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对这类儿童的发现、选拔、教育和培养,一些国家设有各种特殊学校(或班级);允许他们跳级或为他们制定个人前进的方案等等。中国近年来开始重视对超常儿童的因材施教,许多学校允许超常儿童破格提前入学、插班或跳级,中国科技大学还设有少年班等,这些都为超常儿童的加速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儿童优异成就的取得,不仅取决于其智力的高度发展,还取决于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旺盛的求知欲、积极主动性、坚持性等等)。因此,超常儿童将来要成长为杰出的人材,对人类社会作出贡献,就不仅要有高度发展的优异智力,还要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 怎样培养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普通教学大纲适合95%的儿童,剩下5%的儿童无法适应,其中1%至3%的儿童为超常儿童,他们的智力水平或者其他方面要比同龄儿童超前,如果按照普通的教学大纲学习,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大纲,而是加速了学习的进程,并且对一些科学问题、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更为适合。

中科院与北京育才学校合办的超常班将采取12年一贯制教学,孩子6岁入学后将在实验班完成小、中、高的全部教育,12年中,除接受常规课程学习外,学校还针对学生精力充沛的特点,结合兴趣开设国画、围棋、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每周都安排半天的综合社会实践课,包括爬山训练、体验劳累、体验挫折等,此外体育课时量也比普通班增加1倍,同时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户外实践活动将大幅增加。施建农教授表示,通过6年的课堂、户外实践和交往教育,孩子在高中就具备和大学教授一起做实验、写论文的能力,成为少年大学生是水到渠成的事。

§ 参考资料

[1] 心理研究 http://www.pep.com.cn/xgjy/xlyj/xlshuku/xlsk1/xlxdl/200810/t20081013_522430.htm

[2] 明天教育 http://www.mt54.com/html/jiaoyuguancha/5775_3.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