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峡颂摩崖石刻
释义

§ 简介

西峡颂摩崖石刻位于成县西10公里处鱼窍峡中天井山下,俗称黄龙碑。刻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是汉代书法三颂之一。“惠安西表”篆额,全是汉隶真迹,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政迹。是古代摩崖石刻碑之珍品,字体清晰,笔触遒劲,结构美观,刀法有力,为书法之瑰宝,在国内外书法界和史学界享有盛誉。碑下有一潭,水呈黄色,相传有黄龙自潭底飞出,因名黄龙潭。这里青山对峙,一泓中流,群潭如珠,短瀑相接,悬崖绝壁上,古栈道足迹犹存。沿途还有耿勋碑、桃花碑等摩崖石刻二十多处。沟口存有李可染《西峡颂》碑题。

西峡颂摩崖碑高2.2米,宽3.4米。碑额为“惠安西表”四个篆刻字。正文为表文形式,隶书阴刻12行,385字,每字9至10厘米见方。主要记述了李翕生平及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以及其率民修通西峡古道,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正文之前阴刻黄龙、白鹿、甘露、嘉禾、木连理和承露人图像。碑刻四周有宋元符、乾道、淳熙年间及清光绪、民国年间一些文人官宦访古题刻30多处及现代国画大师李可染题“东汉摩崖刻石”及“西峡颂”。西峡颂左下方另有一汉隶摩崖石刻,俗称“桃花碑”,东约1公里有东汉熹平三年(公元173年)《汉武都太守耿勋碑》摩崖碑刻,记述耿励政绩。

西峡颂摩崖碑是中国仅存的汉代《石门颂》、《甫阁颂》、《西峡颂》三大颂碑中之一,且保存最完好。它集文学、绘画、书法、汉儒思想及地方官制等于一身,是研究东汉表体文章,乃至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交通的重要实物证据。

§ 详细

西峡颂摩崖石刻位于陇南市成县城西13公里天井山麓崖壁上。《西峡颂》,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峡颂》,因表文前“五瑞图”中有“黄龙”画像及榜题,俗称“黄龙碑”。高2.2米,宽3.4米。有额、图、颂、题名四部分,额篆“惠安西表”四字。图称五瑞,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和承露人,阴刻于额之右。颂在图之左,阴刻隶书竖行20行,行20字,计385字,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生平,歌颂其率民修复西峡栈道为民造福的政绩。颂之左为题名,隶书竖行12行,计142字,仇靖撰刻并书丹,尾题“建宁四年(171)六月十三日造”。

§ 文物特点

西峡颂摩崖石刻(5)

碑刻四周有北宋到民国年间一些文人官宦题刻30余处。《西峡颂》右下方10米处另有一方汉隶摩崖石刻,俗称“桃花碑”。《西峡颂》东约1公里崖壁上有东汉熹平三年(174)《汉武都太守耿勋碑》,隶书阴刻22行,456字,记述耿勋政绩。

《西峡颂》、《桃花碑》、《耿勋碑》等23方摩崖题记构成一组摩崖石刻群,共同为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县西狭颂摩崖位于成县西鱼窍峡中天井山下,俗称黄龙碑,刻于东汉建宁四年,是汉代书法三颂之一。“惠安西表”篆额,全是汉隶真迹,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政迹,是古代摩崖石刻碑之珍品,字体清晰,笔触遒劲,结构美观,刀法有力,为书法之瑰宝,在国内外书法界和史学界享有盛誉。

碑下有一潭,水呈黄色,相传有黄龙自潭底飞出,因名黄龙潭。这里青山对峙,一泓中流,群潭如珠,短瀑相接,悬崖绝壁上,古栈道足迹犹存。沿途还有耿勋碑、桃花碑等摩崖石刻二十多处。沟口存有李可染《西峡颂》碑题。

§ 西峡颂

西峡颂摩崖石刻西峡颂位于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镌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峡颂》,俗称《黄龙碑》,是汉代《石门颂》、《甫阁颂》、《西峡颂》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198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峡颂》摩崖碑高220厘米,宽340厘米,碑额为“惠安西表”四个篆刻字,正文阴刻12行,385字。主要记述了李翕生平及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以及其率民修通西狭古道,为民造福之德政。碑刻字为汉隶,每字9至10厘米见方,结构方正,笔划舒展平稳,笔峰遒劲有力,独具风格。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在国内及日本等国掀起了《西峡颂》研究热,碑上阳刻小字题名12行,142字,与正文书法风格相同,皆系当时成县人仇靖所撰刻。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题字“西峡颂”摹勒刻石于崖碑右侧。正文右侧刻有黄龙、嘉禾、白鹿、木连理和承露人之图象,称为“邑池五瑞图”,象征李翕主政其间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其居,是对碑文的形象补充。《西狭颂》所在的鱼窍峡,两岸峭壁如削,折叠对峙,一泓中流,迥转、飞扬、旋卷,跌宕多姿。水势变幻,为湍、为瀑、为池、为潭。潭不甚广而澄碧幽深,天光云影,青岫苍树,古栈遗迹,尽映其内。传说古代有黄龙自潭内飞出,人称"黄龙潭"。每当皓月临空,月光水色交相辉映。"光怪灵潭气欲春,波平浪静一轮存。镜连五色龙成彩,珠映千鳞月映痕"。成县八景"龙潭映月"即由此而来。

《西狭颂》东约一公里北侧峭壁上有"耿勋摩崖碑",刻于东汉熹平二年(公元一七三年)。高230厘米,宽206厘米,阴刻十二行,计四百五十六字,主要记述当时武都郡守耿勋政绩。可惜已大半剥蚀,字迹不清。一九八零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西狭颂》和《耿勋碑》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兴修了弘丽壮观的"西狭颂碑亭"和"耿勋碑遮檐"等保护设施。

§ 历史

西峡颂摩崖石刻《西狭颂》摩崖刻石,位于甘肃省成县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天井山下的丰泉峡,石刻纵约300厘米,高约210厘米,由《黾池五瑞图》、《西狭颂》正文、题名共三部分组成,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因为在此刻石颂文正中之顶部竖刻有“惠安西表”4字篆额,故又名《惠安西表》。又因《黾池五瑞图》中有“黄龙”二字刻于全图及其他题字之上,乡民又将《西狭颂》俗称为《黄龙碑》。

该碑刻镌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碑主李翕史书无传,刻石主要记述了李翕生平及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政绩,以及其率民修通西狭古道,为民造福之德政。东汉书法家仇靖撰文。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

《西狭颂》正文阴刻竖写汉隶大字共20行,共385字,每字约7厘米见方。“惠安西表”4字篆额,每字约11厘米见方。纵观全篇文字,俱清晰可辨。尤其是其通篇文字基个完好无损,均可辨认,为汉脾之上乘。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在《评碑记》中称此碑“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西狭颂》结构方正,雄浑高古,行气整肃,且带篆意。清梁启超《碑帖跋》评:“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可谓汉隶之珍品。

因这里地处僻远,游人罕至,在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将近干年的时间见都未能为人们所知晓。一直到北宋末年,这方刻石才被发现。北宋文学家曾巩《南丰集》中的《元丰题跋》,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对于此碑最早的文字评述。此碑在北宋末年为人们重新发现以后,随着拓本的流传,名声日隆,至清朝末年对其著录者几近四十余家。《西狭颂》与《石门颂》《甫阁颂》合称《汉三颂》。但《石门颂》《甫阁颂》其碑文部分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破损。目前惟有《西狭颂》面貌依旧,像《西狭颂》这样历经近两千年而碑面不见一处裂纹,实为罕见。

《西狭颂》之所以能够完好如初地保存至今,其中有此地较为偏僻,人为干扰的因素较少等原因之外,与当年碑石建造者在选址方面的良苦用心亦不尤相关。《西狭颂》刻于悬崖上,碑面朝东南方向,由于碑刻雕镌于凹陷的山体崖面中,上有凸起的山石遮挡,从而使碑石避免了雨水的直接冲刷,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整方刻石在将近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基本未受到自然风烛的破坏影响。[1]

§ 相关资料

交通

位于甘肃省成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你可以从县城做班车去那里。 住宿

位于甘肃省成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可住陇成和百盛宾馆,距汽车站较近。

甘州古塔

肃南康隆寺猎场

西云观

窑洞民居

桥湾城遗址

三危山

西汉酒泉胜迹

显圣池

安西博物馆

黑山石刻画像

延寿寺

红崖山水库

拉稍寺

万寿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