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北工业大学力电子信息学院 |
释义 | § 简介 一、师资队伍 目前,全院教职工143人,其中专任教师126人,教师中有教授26人(含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2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7人,另有外教1人。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教育部教指委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 二、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系统与控制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和电子信息实验中心与校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现有10个硕士点: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教育技术学。 7个博士点:系统工程、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2个: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3个博士后流动站:兵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4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三、学科与实验室 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上积极进取,始终重视学科的前沿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不断将航空电子与信息技术高科技成果推向各个领域,在相关民用工业的科学研究、开发中亦取得了可喜成就。 “十五”学科建设总投资2250万元。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电路与系统为国家重点学科、系统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有航空火力控制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信息获取与处理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中俄、中法等联合研究机构三个。 四、科研与国际交流 近几年来,学院承担“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国防预研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累计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达7200余万元。 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会议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被EI、SCI、ISTP收录论文共计250多篇。获得省部级成果奖8项。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联合进行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 五、学生就业 学院培养了大批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目前在校本科生1700多人,硕士、博士生900余人、留学研究生3人。是我校招生人数较多的学院之一。 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可选择科研机构、工业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近几年,学院研究生就业率始终为100%,本科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 电子信息学院将以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把本院办成具有航空电子特色,处于全国同类学校的先进行列而奋斗。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担负培养本科生、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各层次的力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专门人才的任务,并承担全校各类专业本科生基础力学教学的任务。学院现设有三个系,分别为工程力学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系。一个实验中心、一个实验室。学院拥有“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和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 学院现有6个硕士点: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结构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建筑学;有3个博士点: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1个力学博士后流动站。我院的力学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批准的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学科,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我院的固体力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学科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结构工程为学校“211”重点建设学科。工程力学系是教育部首批批准建设的全国六个"国家工科基础力学教学基地"之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1人,(其中博导13人;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副教授16人,高级职称工程实验人员6人。研究生导师共计33人。 1997年以来,我院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和省部级科学基金以及"863"、“973”等基础研究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科研论文450余篇,获得了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院注重研究生的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的培养,创建了一流的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和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工程建设检测中心;拥有供研究生培养和科研的系列大型试验设备,拥有多个研究生网络计算中心;每个系都拥有网络中心计算室和网络系统。 我院面向全国招生,每年从毕业班中保送11-12人读研。硕士生招生规模44人。毕业分配去向,面向设计院、高校、公司、企事业单位等。 工程力学实验中心 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 实验实 研究生机房 学生上试验课 土木建筑工程系楼 土建系楼内 建筑学系教学楼 2005年6月7日 § 导师简介 朱位秋,1937年生,力学专家。中科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力学系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双聘院士,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SCI杂志《Structural Safety》,《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EI杂志《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s》,国际杂志《Int. J .Computational Methods》编委。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振动组组长,《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动力学与控制》、《力学进展》及《非线性动力学学报》编委。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振动工程学报》副主编。主要从事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国际上首次提出与发展了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他先后7次在国际随机动力学系列讨论会上作报告,并在国内外一流杂志上发表170多篇中、英文论文,被SCI索引70篇,EI索引60篇,ISTP索引20篇,出版专著两部。他的论文被国内外专家广为引用,达600次之多。共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博士点基金项目。 岳珠峰,1966年生,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院长,“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协调人。兼任国际SCI杂志《Multidiscipline Modeling in Materials and Structure》主编, 《应用数学与力学》编委,中科院力学所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兼职委员。在1999年1月—2001年10月作为洪堡学者和副研究员在德国Ruhr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高温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及焊接件的力学性能;结构设计及结构强度、寿命和可靠性。开设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6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预研项目4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60余篇,被SCI、ISTP和EI引用超过100篇次。获省部级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邓子辰,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一般力学基础学科负责人,校特聘教授。目前从事一般力学、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应用数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力学与控制理论交叉学科及其Hamilton动力系统的辛算法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航空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近年来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21篇,《EI》收录32篇,4次获省部科技奖励。现为《计算力学学报》、《工程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学报》等学术刊物的编委,同时为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 矫桂琼,194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陕西省力学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结构上应用的力学问题、复合材料的损伤、断裂及其力学机理、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及仿真、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复合材料的层间增韧及其机理、多相材料的尺度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2等和3等奖各1项。指导硕士研究生20人,博士研究生11人。目前承担有关先进复合材料力学的国家973、863研究项目、国防与航空预研项目以及委托研究项目十余项。 杨治国,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自然科学研究员、副总设计师。主要研究方向:发动机结构强度;固体力学,材料的力学性能。担任湖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分会发动机结构强度与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分会疲劳断裂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航空学会结构强度、振动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奖励2项,完成国家基金1项,承担科研项目多项,与俄罗斯、意大利有多项技术合作。 和兴锁,195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面为振动理论及应用,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大型结构动力学分析、计算仿真与优化设计等。近年来,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航空、航天基金等10余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教委等科技进步奖共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作为主编,出版本专业教材和专著共6部10本。现任西工大动力学、振动与控制研究所所长,西工大空间探测研究中心主任。 任兴民,196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模态分析与试验学会常务理事,转子动力学和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从事转子动力学、航空发动机振动、振动主动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新加坡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八五、九五、十五重点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多篇。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主编教材两本。 韩小平,1958年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冲击动力学及材料动态响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1)冲击动力学及材料动态响应;(2)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力学分析;(3)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损伤演化及破坏分析。近十年来,已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以及省部级等10余项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高行山, 男,1964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工程力学系系主任。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数值仿真分析、微机电系统(MEMS)动力学、振动理论及其应用、仿生材料、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在重要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被EI检索10篇、SCI检索5篇。出版教材及教学参考书3部、译著1部。 支希哲,1956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高校教学名师”、“教育部力学教指委委员”、中国数力理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常务理事、省力学学会理事。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0项、教学研究项目12项,发表论文102篇。论文被《SCI》《EI》收录10篇次。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5本。曾获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力学教师、省教学成果奖。 苟文选,1953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力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工大国家力学教学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现为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主持和参加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国防预研课题和教改项目多项,主编《材料力学》(I)(II)等教材6部,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50余篇,多篇被EI、CA等摘录。获航空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获西工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并多次获得奖教金。 闫云聚,195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随机振动学会理事,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评论员。获美国UTC容宏科技教育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曾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进行数年的学习和研究。长期从事结构振动控制和损伤振动诊断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课题、香港科研合作项目、航空基金、陕西省自然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17篇。 卫丰,1952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原理》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主持完成“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弹性力学网络课程》;主持完成国家力学教学基地项目和校研究生院弹性力学重点课程等建设项目。先后参加编写出版《材料力学》(I、II)、《材料力学典型题解析及自测习题》和《材料力学习题解答》等教材。主要从事计算力学、复合材料力学以及网络课程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教学和学术论文20余篇。 王峰会,1962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工程力学系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学人才,陕西省力学教学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及结构力学性能与可靠性,纳米材料力学,材料与结构的先进测试技术。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EI等索引引用40多篇次。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项。 张劲夫,1964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副院长。主持的科研项目曾获航空科学基金优秀项目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多体系统动力学、机器人动力学和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被国际著名索引SCI和EI收录。作为主编、副主编和参加人共编写教材4部。曾5次获得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奖教金。 贾普荣,1956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电子技术与测试专业,1989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学科硕士学位,1999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材料弹塑性断裂韧性和疲劳裂纹扩展的实验与计算;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和失效分析;复合材料界面力学分析与界面强度测试;不同环境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以及计算机模拟。 任建亭,1968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9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98年~2000年进入西北工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2001年在德国萨尔大学LPA的研究室从事智能结构的工作研究。95年以来,已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天基金各1项,参加省部科研课题8项。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结构动力学与振动控制;波动力学与控制、流固结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等。 杨文献,1970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9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200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2002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工程信号处理的研究工作。96年以来已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各1项,参加省部科研课题8项。主要研究方向:机械信号处理方法;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工程中的智能算法等。 朱西平,1957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一般力学专业。从事《多体系统力学》和《工程力学中的计算机仿真与动态分析》方面的研究。主讲《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振动理论》、《高等动力学》、《多体动力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参加了省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和“国家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建设、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教学研究项目。近年来共在国内学术刊物、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多次获得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参编或主编已出版的论著、教材和教学软件多部。2000和2001分别被评为陕西省力学教学优秀教师和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力学教师。 张大成,1951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CAI与网络课程方面,曾承担全国工科CAI协作组项目——多媒体教学系统研究,并获科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项目—材料力学超媒体教学系统与支持平台;国家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合同项目——材料力学网络课程;目前正在承担国家级“十五”规划项目——基于Web的材料力学CAI课件。主要研究方向:1、基于 Web的远程异地材料力学虚拟实验;2、通用教学系统的支持平台。 张光,1963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细观力学与损伤力学;晶体塑性与微观断裂力学;定向凝固及单晶高温合金等先进材料力学行为的模拟与实验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 秦卫阳,1967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工程力学系党支部书记。全国振动工程学会模态分会理事,目前主要从事非线性动力学、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混沌控制与同步、多学科设计优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赴香港城市大学混沌同步与控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参加航空基金、APTD项目4项,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科研项目1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检索4篇,EI检索13篇,IAA检索3篇。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培养硕士生1人。 吴子燕 ,女,1962年生,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 现任土木工程系主任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常务理事 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委员 中国国际项目管理认证(IPMP)评估师 陕西省、西安市招标评标专家 近年来,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系统理论及工程项目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在《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等刊物及国际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横向课题等十余项。 具体研究方向为: 1)建筑结构振动的复合控制 2)工程结构概念设计理论 3)建筑工程并行设计技术 4)工程项目管理 张洵安,男 1959年生 教授 博士 博导 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副院长, 西安市房地产学会理事,陕西省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工程力学,一般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参加与主持了航空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项目等十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有: 1) 工程结构控制理论及应用 2) 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3) 工程结构动力学分析与结构抗震 4) 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5) 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刘洪兵,男,1957年生,教授、硕士 硕士生导师。 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场道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先后参加与主持各类基金课题、横向课题二十余项,发表 论文30余篇;主编及参编工程技术参考书两本。 主要研究方向为:1)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研究; 2)交通工程项目设计原理; 刘海军,男,54岁,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土建系副主任,土建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力学学会会员。主要爱从事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研究,先后参加主持省部级基金及重点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专著1部,教材3本。主要研究方向:最优化设计。 吴乃森,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科1:结构工程,专业方向: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学科2:交通工程,专业方向:交通规划与控制。主要从事建筑钢结构方面的理论、工程设计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已培养毕业五届硕士研究生,陕西建设理事会理事,近几年来,侧重于多、高层建筑钢结构与大跨度建筑钢结构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主持完成西北地区首例组合网架项目-咸阳招商场工程的设计研究、西安体育馆球形屋面设计研究、长安科技园会展中心及长安科技园产业别墅等一系列典型钢结构设计研究项目,平均每年承接设计研究项目几十项,经费充足,目前正在主持完成省建设厅科研项目:“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刘建民,男,1962年生,副教授,硕士学位,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 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陕西省土木工程学会会员、。陕西省评标专家库专家。近年来,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及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科研及教学工作,主持及参加过多项自然基金及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1)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2)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3)建筑地基及基础设计与施工研究。 周丽萍,女1963年生,副教授,硕士学位,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 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陕西省西安市招投标专家库成员, 陕西省土木工程学会会员。近年来,主要从事建筑结构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建筑风险分析与决策等领域的研究。参加纵向、横向各类基金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一部工程技术书。 主要研究方向:1)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2)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 3)交通工程经济与管理 刘煜个人简介 刘煜,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西北工业大学青年科协委员。199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目前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自1990年起在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及工程实践工作。1995年以来主持“干热环境中的建筑体系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参与“伊斯兰建筑与生态学研究”等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科研项目。1995年5月至2000年5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进行“建筑环境与生态学”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研究。在国际国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建筑设计及评价分析体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