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瓦斯社 |
释义 | § 简介 世界上最早诞生的通讯社法新社的前身。由法国人哈瓦斯创建于 1835 年。 1870 年与路透社沃尔夫社及纽约报联社缔结联环同盟。 1940 年底,为法国维新政府收买。法国光复后,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法新社。 § 创始人 夏尔 哈瓦斯原为葡萄牙人。他原先是个银行家,并在拿破仑特许经营的《法兰西报》中拥有股分,以后由于拿破仑政权垮台而陷于困境。 1825年起,他凭借自己的外文特长从事经售新闻的行当,把外国报刊上的消息和资料译成法文,出售给报社或商界订户。 1832年8月,哈瓦斯设立编译事务所,专门经营翻译外报新闻的业务,并且兼并了加尼埃通讯供应社等几家竞争对手。随后他便在欧洲各大城市物色通讯员,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新闻采集网,各地的消息经邮局或专人送到巴黎,编译后分送各订户。 1835年12月正式成立了哈瓦斯通讯社,他是第一个把Agence一词用于通讯社的人。 § 建社经过 1826年,哈瓦斯组建了一个新闻社,提供新闻和翻译外国报纸的材料,其订户主要为外交官及贸易、金融界人士。他建议报界订用稿件,却遭到拒绝。 8年后,法国出现了廉价报纸。与政党报纸不同,廉价报纸不重言论,而重消息。根据这种的变化,哈瓦斯乃于1 835年,正式创办哈瓦斯通讯社,招聘记者、采集新闻并开办迅速翻译外国报纸新闻文章的业务。一些廉价报纸纷纷地加入到客户的行列。哈瓦斯本人和哈瓦斯社由此在法国新闻界确立了重要地位。 1870年与路透社、沃尔夫社签订了“三社协定”,享有独占权的地区是:法 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同路透社合作)、中美洲、南美洲。1893年,美联社加入协定(改称“三社四边协定”)后,势力范围有所调整:法国及其殖民地、南美、欧洲天主教国家等。 1879年,巴黎银行家爱兰奇(Baron L’Erlanger)接办该社后,改为股份有限公司,以扩大经济来源。 该社还下属两家小通讯社,一个是无线电通 讯社,专门播发政治和财政消息;一个是法布拉通讯社,是西班牙的主要通讯社之一。到1934年,哈瓦斯社的报纸订户已达两千余家。 § 走向衰亡 表面上哈瓦斯是一家民营的通讯社,但大部分经费来自政府,政府各部门及殖民地报纸是该社最大的主顾,如1931年 政府资助该社的费用为3600万法郎并常利用哈瓦斯社作为政治、外交行动的探测气球,它实际是“半官方”的通讯社。 哈瓦斯社也沾上了法国新闻界接收贿赂的习气。沙俄政府的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1904年以后,对法国新闻界的贿赂以哈瓦斯社和《时报》为主,哈瓦斯社每月一万法郎以上。 20年代后期,经济危机使其财政趋于恶化,亏空日益严重。1931年起,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显现出明显的官方意志。 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占领巴黎,哈瓦斯社被德军接管,成为纳粹的宣传工具。1940年12月,维希政府将其改组成三个机构:广告社、法国新闻社、世界电讯社。世界电讯社专管国际新闻,实际是“德国新闻社”的支社。自此,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在战火中消逝了。 原因 1、电报技术的应用与哈瓦斯社的业务拓展。 通讯社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直接体现,所以它的发展过程也必将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哈瓦斯社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性的通讯社,将其新闻通讯业务开展到海外,是与先进通讯技术,尤其是电报技术的采用分不开的。早在1845年,哈瓦斯社就已经开始在法国国内用电报来传递新闻,19世纪50年代,该社已经普遍的使用电报向法国及欧洲各地的许多家报纸供稿。电报技术的应用使哈瓦斯社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 除了新闻业务,在其他的业务方面,哈瓦斯社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拓展。1857年,哈瓦斯社用国内新闻来交换各个报纸的广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哈瓦斯社已控制了法国报界广告总收入的80%以上,“一家报纸离开哈瓦斯社,就会丧失全部的广告收入。广告社有这样大的权力,对报纸及大众的影响是十分可怕的。” 2、受贿陋习与哈瓦斯社的瓦解。 “如果说英国的新闻传播业史实以产业革命的发展为主线的话,那么法国的新闻传播史则是以政治斗争的发展为主线”。法国新闻界长期处于政党报刊时期,报业集团企业化水平不高,经营管理不善,报价过低,多数报刊需要接受外部津贴才能维持生计。自1881年起,法国政府每年都有专门的资金用来秘密津贴报刊,仅在1931年,哈瓦斯社就接受了法国政府3600万法郎的补助。在金钱的力量之下,新闻界监督政府的功能与权力徒有虚名。 § 业务范围 为了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哈瓦斯社不断地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改进现有的传递系统,扩张业务范围。1840年,哈瓦斯开始训养信鸽,展开了布鲁塞尔——巴黎和伦敦——巴黎的信鸽传递业务。1845年又在罗马、布鲁塞尔、维也纳、马德里及美国等地设立分社。当有线电报实用化后,哈瓦斯社又于1848年开通了巴黎与布鲁塞尔间的电报传递业务。第二帝国时期,哈瓦斯社以其新闻的准确、快速而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857年,它又与法国广告机构和地方报刊签约,以通讯社提供的新闻交换各报社的若干广告版面,然后将版面出售给各广告客户。这种将通讯业务与广告业务合并起来的方法极为成功,它既扩大了通讯社新闻在社会上和报界的影响,又解决了通讯社进一步发展的资金需求,从而使该社在新闻界站稳了脚跟。1859年,哈瓦斯社又与英国路透社、德国沃尔夫社答订交换新闻的合同,不久又开始利用连结欧美大陆的大西洋海底电缆。哈瓦斯社的业务已经扩大到了世界性的规模。 § 通讯社条约 19世纪50年代起,哈瓦斯社、沃尔夫和路透社有过一次交换股票行情的双边协定。 随着三家机构的改组和扩大,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激烈竞争,三方都蒙受很大损失。 1870年1月17日,哈瓦斯社、路透社与沃尔夫社在巴黎举行和解会谈,签订一组条约,名为《通讯社条约》(Agency Treaties)。 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哈瓦斯社已控制法国80%的报业广告,成为法国最大的广告垄断组织。 1930年一位法国记者在普林斯顿大学召开的报业会议上说:“对于一家报纸来说,疏远哈瓦斯社实际上意味着丧失其全部的广告收入。” 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哈瓦斯社瓦解分裂。 1944年,巴黎光复后,在原址基础上成立了今天的法新社[1] § 详细信息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新闻通讯社。1835年法国人查理. 哈瓦斯(Charles.Havas)在巴黎创办。1870年1月17日签订“联环同盟”,确定了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中美、南美为其采访、发布新闻范围。1940年的国侵占巴黎接管哈瓦斯社。同年12月,法国傀儡政府收买其股票将其瓦解为广告社、法新社和世界电讯社。 [2] § 经验教训 哈瓦斯社的发展史中,有两点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其一是对先进科技的使用,这使得哈瓦斯社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其二是受贿陋习对新闻公正的破坏,这导致了哈 瓦斯社的衰亡。要更好的理解这两方面内容,哈瓦斯社的继承者———法新社是现实中一个很好的实例。它继承了对先进科技的追求,在整个的体制上又注意了对新闻公正的保护。 1、法新社的组织机构与对新闻公正的保证。法新社成立之初,是法国政府的官方通讯社,社长由政府任命,经费靠政府拨款。1957年,法国政府通过了法新社的改组章程,将该社定为“独立的公共企业”。社长不再由政府任命,通讯社完全按照商业法经营。还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能损坏该社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正确性,同时,在任何情况下该社都不允许接受任何政治或经济集团的控制。法新社设置了用于监督经营的高级委员会和财政委员会。其中的高级委员会负责监督法新社章程的实施,监督法新社是否保持公正,是否将财力人力用于新闻服务。专门的财务委员会则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并进行财务管理。 2、科技在法新社发展中的作用。法新社目前本着“发展与多样化”的经营方针,发展是指改善原有的产品,精益求精;多样化是指不要抱残守缺,不断地推出新产品。这样一 种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显然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支持。法新社继承了它的前身哈瓦斯社的优良传统,紧跟最新科技的步伐。1976年,法新社开始用信息技术处理全部稿件。1984年,开始提供广播新闻和声像产品。目前,法新社共租用五颗卫星收发新闻稿,拥有1600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和2000 多台微机和终端,使用的线路总长超过20万公里。记者编辑全部使用台式或便携式计算机编稿发稿,记者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话线,同时也可以使用携带的卫星天线传输图片,这样记者就不会受到发稿条件的限制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回稿件。法新社还为摄影记者配备了精良的器材,以保证图片的质量和时效。 3、哈瓦斯社兴衰史的启示。哈瓦斯社的发展史印证了通讯社发展的三个基本规律,简单说就是:社会传播功能的间接性,通信技术手段的超前性,新闻信息资源的广泛性。说到哈瓦斯社,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我们自己的新华社,新华社已经经过了七十余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影响力,报道的范围也已扩展到世界范围,但新华社还有着很长的路 要走。新闻的视角需要扩大,不能仅仅局限在国内的范围,要走向世界,要有全球的眼光;在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是重要内容,所以新闻报道要抓住这个重点;新闻报道要提供人们所需的知识,为人们自身的发展提供动力;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介的主要功能,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要有 新的内容,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关于新华社向世界性通讯社发展的途径,郭超人进一步指出:“只有坚持不懈地遵循通讯社的客观规律,大力提 高宣传报道的总体水平,大力发展新闻信息用户,才能不断扩大新华社在国内外舆论界的影响,这是我们建设成世界性通讯社……的又一条基本经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