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走鬼
释义 走鬼

在香港,“走鬼”几乎家喻户晓,几十年前,它是流动小贩违法摆卖时,逃避执法人员抓罚而相互招呼走脱的暗语,后来被人们当作无牌流动小贩的代名词。事实上,香港的“走鬼”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零售市场,直接影响着部分市民的生活。在一些地区“走鬼”更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 起源

走鬼

“走鬼”始于三、四十年代

香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走鬼”这一名词呢?港九新界贩商社团联合会主席林贵昌回忆说,他已经入行40多年,在他入行时人们已经开始叫“走鬼”,起码也有四、五十年历史了。

早在三、四十年代,香港经济不景气,没有制造业,也没有街市(菜市场)及大型百货商场,却有大批内地移民来香港谋生。当中许多人来自广东乡下,没有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为了养家糊口惟有跟着已经做开小贩的同乡或亲戚朋友做小贩。当时的港英政府就以维持治安为名,对满街小商、通巷小贩开始横加打击,采取一律不准在街头摆卖的政策。

而香港三、四十年代许多雇佣警察来自印度与巴基斯坦,这些印巴人长相明显有别于华人,有的还是红毛混血儿,所以香港人称他们为“红毛鬼”。

由于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他们对做小商贩的华人自然没有什么感情,执起法来特别严厉,一点情面也不给,每每抓到小商贩非踢即打特别凶残,所以那时的小商贩很害怕这些红毛警察。每当红毛警察一出现,第一个见到的小贩便大喊:“红毛鬼来了,快走哇!”,听到喊声,其它小贩就即刻抄起货品一哄而散。久而久之,为了简单易喊,便改为“走哇,鬼来了!”及后来的“走鬼呀!”。

§ 建议

走鬼

广东政协常委建议:大学生毕业不妨当流动小贩

在2月5日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召开的交流会上,广东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东副主委温洋建议,政府可为有心做小生意的大学生开一些跳蚤市场,大学生也不妨转变观念——当当“走鬼”。

2008年全国将有超过700万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就广东而言,每年还有近2000万的农民工来粤寻找工作,对大学生的就业也造成一定冲击。

“在国外,大学生毕业了到饭店刷盘子,自己摆摊做生意的太多了,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必须是白领、公务员呢?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就业观念固化、以及就业途径单一造成的。”温洋说,“有媒体报道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我一点都不感到诧异。倒是有媒体报道广州美食节时,有几个大学生去摆摊,一下子赚了一万多,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当不成公务员,不妨当‘走鬼’。”温洋解释说,“现在都说大学生就业难,1978年后,那么多知青回城,当时的GDP跟现在没法比,不也基本都安排了工作?可以从事服务行业,也可以做个体户,甚至‘走鬼’。对比之下,现在传统工业的劳力安置能力会越来越弱,而商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理应吸纳更多的劳力。”

“现在不少大商人,当年不也是‘走鬼’出身?李嘉诚靠卖塑料花、霍英东靠开杂货店、美国的戴尔靠送报纸起家。”温洋称,大学期间除了培养大学生从事工业、农业、教育和科研能力之外,还应重视大学生经商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来当“走鬼”也是培养企业家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

“以前,广州老市长黎子流就曾表态支持‘走鬼’,虽然会给市容带来负担,但这个提法是充分考虑到当时的就业和民生的。”温洋表示,今年将提交提案,建议政府在建设小区、学校等基础设施的同时,考虑建设一些配套的大型自由市场、跳蚤市场,免费或免税提供给大学毕业生,增加就业的机会。

“走鬼”最难治理不宜提倡?

“走鬼”会否成为天之骄子的另一个就业方向呢?省政协委员李汴生认为,大学生“走鬼”实际上是拓宽总体就业渠道的形式。现在大学生在就业上想法比较单一,这跟社会机制有关系,毕竟公务员的待遇相对来说比较好。但我还是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现在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导向还不很多,应该加以引导。

§ 看法

走鬼

危机当前,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纾解就业压力,从政府官员到专家学家,不断奉献出或惊奇或雷人的主意。2月8日《羊城晚报》消息说,广东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东副主委温洋认为,大学生一毕业就必须是白领、公务员属于就业观念固化。在就业难的情况下,大学生也不妨转变观念——当当个体户、小商贩。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比去年增加近13%,加上此前未就业的,今年全国将有超过700万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再加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往年积压未就业毕业生等因素,毋庸置疑,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形势严峻更需要得力举措。既然现有产业规模暂时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就业岗位,那么,当个流动小贩如何?温阳先生的“创意”其实并不算新鲜,早在很多年前,不少大学在搞“注水就业率”的时候,就有了类似的奇思妙想:要求毕业生必须提供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接收函,否则不发放毕业证,于是也就默许部分学生为了拿到毕业证书而找学校附近小店“签约”。更幽默点的说法,能留在学校周边小卖店就业,也可以简称“留校”了,这就业的层次还不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商小贩也不是什么低贱的工作,但是,选择职业不是玩脑筋急转弯,总得有些价值的考量。就个人而言,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做销售;从投入产出来说,十年寒窗,数万成本,最后竟然要求人参卖出白菜价,以此解决“成交量”颓势,恐怕大学生和家长都不能乐意;从就业率来说,古今中外还没见把小商小贩也统计进就业参数的,这显然不是转变观念的问题,而是偷换概念;从社会发展来说,鼓励大学生去做走鬼,也不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抛开以上考虑不谈,大学生去做走鬼,城管能答应吗?前几日,有地方城管号称要做“最可爱的人”,而公众的价值期待显然更低,普遍认为城管只要能做“最不可恨的人”就很感动了。城市管理如果不能厘清价值取向,作为弱势谋生的走鬼与作为基层执法的城管必然会形成对垒而引发矛盾不断。温阳先生说,现在不少大商人,当年不也是“走鬼”出身?

一提到就业问题,就有人要求求职者“转变就业观念”,彷佛就业难都是观念惹的祸。观念是主观的,岗位却是客观的。大学生再怎么转,合适的岗位恐怕也不是“转”出来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走鬼式就业解困法”,倒不在于这个主意有多荒唐,而是透露着一股推卸责任的怪味儿。就业也好,创业也罢,都离不开政策支持,离不开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责任。就业难不可怕,只要经济面向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当下而言,还是踏踏实实为大学生就业想点办法、指点出路,少来一些忽悠人的歪主意吧。

§ 后果

走鬼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这当然很“伟大光荣正确”。可是“走鬼”就那么好当吗?我们不妨先去问问那些长期奋斗在街头巷尾第一线的“走鬼”们,他们的心里一定藏着一本砖头厚的血泪史。其中的酸甜苦辣,实在不足为外人道矣。笔者曾经长期厕身于广州郊区的城中村,与“走鬼”们为伍。

他们省吃俭用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读好学校,还不就是为了他们将来出人头地,不再子承父业?连走鬼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接班,可见这一职业的没有前途。政协委员鼓动大学生进入这一行业,与当年鼓动热血青年上山下乡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前就业形势日渐严峻,鼓励大学生采取灵活多变的举措创业或者就业,让政府的就业率数字看起来漂亮一点,无可厚非;退一步来说,就算鼓励他们做“走鬼”,也无不可。但在这之前先请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使这一行业取得合法地位,让大学生们不必偷偷摸摸的继续与城管之间的游击战。不过这样一来,城管们就没事儿做了,面临整体失业的危险——他们是否满意这样的结局。

这么做的前提是城市对“流动小贩”的生存应该营造一个宽松及给予一定政策扶持的土壤。大学生就业难固然有观念固化、就业途径单一的因素在内,但应该看到,这实际上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并不是大学生瞧不起流动小贩,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也当过“小贩”,新闻中不也披露过大学生对“掏粪业务员”、“保姆”等职业也趋之若鹜吗?因此,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存在太多问题,恰恰相反,瞧不起看不上“流动小贩”的是城市的某些管理部门,如果这些部门的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当流动小贩的积极性又如何高得起来?

§ 角色

走鬼

流动小贩在很多城市里,就是一个近乎“过街老鼠”的角色,他们的生存境况是充满艰辛甚至让人同情的,新闻中所提到的将“流动小贩”称之为“走鬼”,虽然是广东的一句由来已久的俗语,但也从一个侧面对“流动小贩”的生存处境做出了真实而形象的“注解”。城管的打击与罚款是制约这个就业群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如以前报道过的——有的城管没收流动小贩的物品如同掠夺,有的城管甚至私分“战利品”。在小贩看来,这简直是“鬼子进村”。于是,小贩天天逃城管,在城市的街巷间展开了“游击”战。——这样的“创业环境”又如何能让大学生对做流动小贩有信心、有兴趣?

温洋又说:“其实,不用举李嘉诚等人的例子,我国起家于八十年代的那些富豪,很多人的第一桶金都来自于干“流动小贩”,这种就业方式对我国经济的促进是有目共睹的,但从90年代中期开始,城管的出现,让这一就业方式光辉不再。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流动小贩”在“夹缝里生存”的处境,似乎有了一些转变,一些地方纷纷想起了流动小贩对解决就业所能起到的作用,并出台了一些有利于小贩生存的政策,这是值得提倡的,但这样的政策应该长远坚持下去,而不是应付经济困境的一种临时手段,如果是一种临时手段,又如何能解除选择这种方式就业者的后顾之忧?一旦经济形势好转,会不会又以“市容”为由对“流动小贩”进行打击?“过河拆桥”的故事会不会又重演?这都是选择“流动小贩”创业者心中所不能不考虑的。

在一些管理者眼里,城市的“市容”似乎和“流动小贩”的存在是一对不好调和的矛盾,但这种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在一些国际大都市,“流动小贩”到处可见,不仅没被当作影响市容进行严厉打击,反而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比如美国街头的卖肉狗和饮料的流动车。

应该说,对“流动小贩”适当的管理与引导是有必要的,但“管理”不能搞成一见就抓的“处理”,管理也不能仅仅只是限定流动小贩只能在某个区域比如跳蚤市场营业,而要客观考虑到应有的“流动”性,现在的跳蚤市场的商贩与城管的矛盾不多,矛盾和偏见多半发生于“流动”问题中。因此,与其批评大学生就业观念固化,眼高手低、“傲慢”而不愿意选择当“流动小贩”,还不如反思我们的相关部门对“流动小贩”这种就业方式有着怎样的“偏见”,只有管理者改变把“流动小贩”认作是“麻烦制造者”的观念,平等与人性化地对待“流动小贩”,给“流动小贩”创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才能重塑这种就业方式应有的尊严,才可能让这种就业方式对大学生有吸引力。

而要达到这种转变,我想不是靠一两次呼吁就可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政策的长期宽松对待与扶持过程。

§ 参考资料

[1] 奇虎 http://cache.qihoo.com/wenda.php?do=snap&act=fetchHtmlsnap&m=3f63e85783d4fca43cd1feb1b9ba5582&surl=http%3A%2F%2Fclub.chinaren.com%2F141546535.html&kw=%C8%C3%B4%F3%D1%A7%C9%FA%D7%DF%B9%ED%2C%B3%C7%B9%DC%D4%F5%C3%B4%B0%EC

[2] 新浪网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68&subid=0&fid=180890&tbid=254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