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晶曦 |
释义 | § 简介年表 中国药科大学(原:江苏华东药学专科学校) 1924年9月8日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谢巷村。 1946年-1949年 江苏华东药学专科学校(现中国药科大学)药化专业学习,1949年毕业。 1950年-1951年 辽宁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助教。 1951年-1956年 北京中央卫生实验院实习研究员。 1956年-1978年 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1978年-1985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及中医研究院副教授。 1985年-1990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新药开发基金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委会医学行业组评委;《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杂志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兼)。 1989年-1992年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药学院访问教授。 1992年以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退休)。 § 生平概述 谢晶曦,1924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的一个小村谢巷。小学六年级时,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发动侵略中国的松沪战役,家乡被日本侵略军放火烧成废墟,十几岁的他在沦陷区忍受着亡国奴的耻辱。后随父亲所在的抢救抗日伤病员的九五后方医院,从湖南长沙转辗搬迁到湘西,沿途不断遭到日机狂轰滥炸,到处是断垣残壁,血肉横飞,惨不忍睹,给他少年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 1939年他进入由重庆国民政府在湖南邵阳筹建的国立十一中学,教室和校舍建在竹篙塘小镇的祠堂里,周末集体上山打柴,搬运粮食。每餐仅有青椒和有限的糙米果腹,学习环境十分艰苦。他的中学生涯就是这样度过的。快将完成学业之际,日本侵略军又大举进攻华南,全校师生连夜负笈翻过雪峰山大撤退。1945年高中毕业后,日本侵略军投降,举国欢腾,他本可回乡但因家庭经济拮据,便到茄子岭兵工子弟小学教书。1946年才乘木船返回老家。同年考入南京药学专科学校。抱着要改变国家落后挨打状况的强烈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南京解放前夕,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加入护校反搬迁斗争,有效的阻止了在校师生员工及资产的流失。1949年南京解放时,他在地下党组建的学生会担任秘书长。毕业前夕他带头参加上海嘉定第二十军防治血吸虫病工作。解放军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贫苦农民对党的淳朴感情均对谢晶曦的思想触动很大。他发誓要用自己所学为改变中国缺医少药贫穷落后的面貌尽力。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原“中央实验院”) 1951年进入卫生部所属的中央实验院,后改制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从此他以毕生的精力,坚持不懈地为创制新药而奋斗不息。50年代他根据国家需要曾从事抗血吸虫药的研究,共合成20多个锑剂和非锑剂的抗血吸虫化合物。以及对中药丹皮抗高血压成分和猪毛菜降压有效成分的研究。60年代结构组组建之后,他集中精力于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测定和全合成研究,先后完成一叶萩碱、南瓜子氨酸、萱草根素、川楝素、异川楝素及丙果花椒酰氨等有效活性物质的结构测定工作。全合成了当时临床急需的山莨菪碱。完成了樟柳碱的立体结构测定和全合成。以优异的科研成果和苦干精神于1977年获医科院及药物所先进工作者奖。70年代后期,为征服肝炎,他带领课题组经不懈努力,在五味子丙素全合成中研制出治疗慢性肝炎的新药联苯双酯。他勤奋钻研业务,努力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改造自我。1980年56岁的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孜孜以求的夙愿。从此他更是一发不可收地为中国新药的研发竭尽全力。 他还将波谱新技术应用于药学研究上,也取得一定成就。1973年-1984年间在全国各省大专院校、药物研究机构开办的学习班上,他结合自身实践,深入浅出的传授波谱新技术,对全国药学界新技术的普及提高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他多次参加国际会议,进行中草药研究的对外学术交流,并受德、法、日三国制药公司的邀请,参加考察,洽谈业务。由于中国当时没有专利保护,消旋山莨菪碱、樟柳碱、联苯双酯和丁基苯酞等引起国外药界瞩目的新药未能走出国门。他在日本两次做有关中草药研究开发新药的专题报告,引起与会学者极大兴趣和重视,冈山大学授予他荣誉奖章。 § 医学成就 一、医疗设备发挥创新精神,全合成消旋山莨菪碱消旋山莨菪碱 山莨菪碱(anisodamine)是从茄科植物山莨菪(Anisodus tonguticus(Max,)Pasch)中分离出的一个活性成分。它具有扩张微小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1965年北京流行小儿脑炎时,友谊医院儿科用天然山莨菪碱抢救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和中毒性痢疾等急性休克病儿疗效显著,用药量急增。但从植物提取受原料等因素限制,药品供不应求。全合成因此被提上日程。但从化学角度考虑,该药合成难度大,当时有观点认为,即使合成出来,光学异构体多,也不会有疗效,更不可能批量生产。面对临床急需,谢晶曦不计个人得失,承担起全合成山莨菪碱这一迫切而难度又十分大的任务。 天然山莨菪碱的化学结构为托品酸-6β-羟基-3α-托品酯。分子中手心中心多,而且分子母核的6位是游离的平展羟基,3位却是一个体积较大的直立酯基侧链。整个分子的三维空间取向决定其生理活性。因而人工合成时,将酯基侧链定向地引入分子母核3位的直立键,是对化学合成山莨菪碱的最大挑战。从合成的角度分析,大的基团处于平展键要比直立键稳定,应是反应中的主产物。针对这一难题,谢晶曦设计一条新路线,用位阻小的乙酰基先将6位平展羟基保护,然后才形成3位直立羟基,迫使其进行酯化,最后再水解脱去保护基,从而得到符合立体要求的消旋山莨菪碱。为了给临床提供充足的药源,他不顾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处境,一心扑在工作中,经常只身到北京药厂协助技术人员解决放大试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最为关键的酯化和水解二步反应。经3年反复精细的摸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大量投产的工艺规程,使得合成山莨菪碱的产量从数公斤上升到数百公斤。成本由每公斤6000元下降到700元,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山莨菪碱的全合成成功,解决了临床用药的实际问题,为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做出了贡献。该成果无偿转让给北京制药厂和杭州民生药厂。30多年过去了,谢晶曦研制开发的新药消旋山莨菪碱,在治疗微循环障碍性疾病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病种越用越多,并已推广到全国县级以下的医疗单位,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药已载入国家药典。 随着人们对手性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化,谢晶曦对山莨菪碱的研究也不断向纵深发展。合成的消旋山莨菪碱是4个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他指导研究生用化学拆分和立体选择性合成的方法,制备出4个立体异构体纯品,探讨M胆碱受体的构效关系,确定分子中主环6位“S”构型是具备强活性的关键。为此类手性新药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消旋山莨菪碱的合成化学和生产工艺均处国际先进水平。该药1981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含天然山莨菪碱)。 二、创制抗胆碱药氢溴酸樟柳碱樟柳碱 科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进取,谢晶曦在取得消旋山莨菪碱研究成果之后,于1970年至1981年间,继续与药理和植物化学家合作,又成功研制出另一个中国首创的新药氢溴酸樟柳碱。药理实验表明,该生物碱能使平滑肌松弛,解除血管痉挛和增加脑血流量。临床上用于脑缺氧昏迷病人的催醒,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眼底血管痉挛性疾病和运动病。经在5级以上海浪中做防晕船试验,其防晕率高于国内外同类药品,并有不影响工作能力的优点。在航天事业中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樟柳碱是继山莨菪碱之后,从青藏高原植物唐古特山莨菪中分离出的另一个单体。在谢晶曦主要负责下测定了它的化学结构,通过一系列立体专属性化学降解反应,确定侧链上手性碳为“S”构型。论文“左旋樟柳碱和左旋樟柳酸绝对构型的研究”在中、英文版的《中国科学》B辑发表,入选《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他先后设计3条樟柳碱全合成路线均获成功。其中最具生产潜力的一条是以稳定的3α-羟基-6-莨菪烯,与位阻较小的乙酰托品酰氯反应。这条路线的优点之一是在酯化反应中能自行消除分子内乙酸保护基,直接得到重要中间体-3α-阿托酰氧基-6-莨菪烯,再经二步反应合成樟柳碱。另一优点是克服了其他路线中在酯化反应时6,7位环氧容易开裂的致命缺点,从而提高产率,适合工业化生产。在此基础上他又指导研究生完成了手性樟柳碱的全合成研究。 谢晶曦在研制该药的过程中,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还深入到辽宁省熊岳县基层医疗单位,在一线参与抢救大量有机磷农药中毒者,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改进药品性能。在四川成都制药一厂工程师配合下,经过长达10年的努力,樟柳碱成为中国首创的新药。该项研究成果于198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三、谢晶曦抗肝炎新药——联苯双酯的研制抗肝炎药——联苯双酯 抗肝炎药联苯双酯是在70年代,倡导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发掘祖国医药遗产的背景下取得的重大成果。当时中国临床医生在治疗肝炎病人时,发现五味子制剂能有效的降低转氨酶。植物化学家从中分到具有降酶作用的新单体五味子丙素,由于植物中含量低,要想深入研究,必须走全合成的路。 五味子丙素的全合成研究工作显示出谢晶曦卓越的科研才能和寻找新药的智慧。在全合成过程中,他不仅解决了联苯并环辛二烯中2个甲基的立体要求,以及功能基团之间相对位置的关键问题。完成了丙素4个结构异体的全合成。从而修正了五味子丙素按光谱数据提出的错误结构式。同时他考虑到丙素合成路线冗长,短期内难于满足药理研究的用量,于是他带领科研组合成出了31个类似物和简化物。经药理筛选,发现联苯双酯降转氨酶的活性虽不及丙素,但毒性较小。谢晶曦从化学角度考虑到该品的基本骨架与丙素相似,结构新颖,合成步骤繁简适中,原料和试剂等均适合工业生产,于是与药理学家联手对联苯双酯进行深入的研究。经小范围临床试用,不但降酶效果明显,而且能改善肝炎病人肝区痛、疲乏、腹胀、纳差等症状,起到保护受损肝脏的作用。 为了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3次赴上海十五制药厂进行放大试生产,期间发生震惊全国的唐山大地震,但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一直坚持在上海十五药厂,直至试制圆满成功。经过7年脚踏实地的研究,该药快速在全国临床上普及应用,数以千万计丧失劳动能力的肝炎患者得以治愈,重返工作岗位。联苯双酯成为中国首创的抗肝炎合成药,被载入国家药典。并相继出口韩国、印尼和埃及。给研究单位、生产厂家创造了巨额利润,为国家赢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医药界高度重视。1980年获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198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6年获第35届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质奖。 谢晶曦对待科研工作一贯精益求精,在联苯双酯获奖之际,并没有满足于取得的成果,而是继续开展对该药同质异晶现象的研究。并合成联苯双酯的各种同分异构体及同系物。通过构效关系的研究,确定分子中亚甲二氧基是降酶的主要活性基团,两个苯环之间夹角的大小与活性强弱相关;拆分该药的阻转异构体,发现(+)联苯双酯的降酶活性比消旋体大1倍,表明右旋体是有生物活性的光活体。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从观赏植物九里香中分离到一种具有抗着床活性的新生物碱,谢晶曦应邀到他们实验室协助解决其结构。由他领导的研究组在短期内完成了该天然产物——月桔烯碱的全合成。并合成该生物碱的简化物,从中找到多个抗炎活性较强的先导物,正在做深入研究。 1989-1992年谢晶曦应邀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药学院任访问教授期间,与美国教授合作研究抗艾滋病药物。他在联苯双酯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化合物,其中有的具有较强的抗HIV活性。研究成果获准美国专利,并在J,Med,Chem期刊上发表。 § 个人荣誉 谢晶曦 谢晶曦40多年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0余篇。著有《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中的应用》、参与编著《新编中药志》、《中草药现代研究》和《分析手册核磁共振》等书籍多部。他在莨菪烷类生物碱和木酚素两大类天然产物的结构化学和全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使他成为中国该研究领域的一名开拓者。谢晶曦研制的消旋山莨菪碱和联苯双酯,以及他参与化学研究工作的一叶萩碱、杜鹃素和丁基东莨菪碱溴铵盐均已先后收入中国药典,成为法定药品。同行们都赞誉谢晶曦为多产和命中率高的药物专家。他研制的樟柳碱为中国首创的新药,该项研究成果于198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联苯双酯的研制成果受到国内外医药界高度重视。1980年获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198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6年获第35届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质奖。由于在中国创新药领域作出的贡献,使他当之无愧地在1984年被首批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他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基金会和药学会颁发的药学发展奖(药物化学)。 § 主要论著 《药学学报》:谢晶曦有多篇论著发表其上 1、梁晓天,谢晶曦,《抗血吸虫病药物的研究,α,ω-双(对氨基苯氧(硫)基)—烷类及其羟基衍生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60年,8(4):156-165 2、谢晶曦,周瑾,贾效先等,《山莨菪碱的全合成》,《药学学报》,1980年,15(7):403-409 3、谢晶曦,杨靖华,张纯贞,《山莨菪碱和樟柳碱的衍生物——季铵盐及氮氧化合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81年,16(10):762-766 4、谢晶曦,《紫外、红外、质谱和核共振在测定中草药活性物质结构中的应用》,《药学通报》,1982年,17(6):28-35 5、谢晶曦,周瑾,金汉卿等,《五味子丙素类似物合成研究Ⅱ、4,4′二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基-2,2′二甲氧羰基联苯及其异构体的合成》,《药学学报》,1982年,17(1):23-27 6、谢晶曦,杨靖华,赵瑶兴,《左旋樟柳碱(新胆碱能阻滞剂)和左旋樟柳酸绝对构型的研究》,《中国科学B辑》,1983年,(4):295-299 7、谢晶曦,周瑾,张纯贞等,《防止肝炎药物的研究—五味子丙素及其结构异构体的全合成》,《中国科学B辑》,1983年,(9):823-832 8、谢晶曦,袁阿兴,《驱蛔药川栋皮中异川栋素的分子结构》,《药学学报》,1985年,20(3):188-192 9、谢晶曦,《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年,增订版,2001 10、谢晶曦,谢兰,顾志平等,《九里香抗生育活性物质月橘烯碱的仿生合成研究》,《药学学报》,1988年,23(10):732-738 11、项中,姚天荣,谢晶曦等,《新缩瞳剂包公藤甲素人工合成研究》,《药学学报》,1989年,24(2):105-109 12、郑长胜,谢晶曦,《山莨菪碱四个光学异构体的合成和分离》,《药学学报》,1991年,26(2):96-102 13、陈立华,谢兰,谢晶曦,《五味子醇甲类似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91年,26(1):20-24 14、王绪明,谢晶曦,《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联苯双酯同质异晶体的研究》,《药物分析杂志》,1995年,15(6):6-8 15、常俊标,谢晶曦,《中药五味子中活性物质的化学研究—五味子醇甲的全合成》,《药学学报》,1998年,33(6):424-428 § 人物评价 谢晶曦 一、谢晶曦热爱科学,积极进取。 新药的研制开发是项极其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即使国外科学家在拥有充足资金和先进设备的情况下,研制出一个新药也是十分不易的。而谢晶曦在中国资金和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借鉴中国传统中草药的药用经验,相继开发出3个新药,实为难能可贵。这不可争辩的事实充分显示了谢晶曦在创新药上的智慧和才能。除了他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之外,与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的钻研精神、对待科研坚忍不拔的工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执着干劲是分不开的。他对所从事的每一个研究课题都是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提升学术水平,继而推陈出新,结出硕果。 二、谢晶曦总是以社会需要为己任。 80年代初,许多医疗单位进口大批胃内镜,但缺少专属性强的解痉药而无法开展工作。为了解决医院这一困境,他不拘泥于当时只重视创新药研究而轻视已知药仿制的状况,发挥他在莨菪碱类化学领域的专长和娴熟的实验技巧,带领科研人员仿制正丁基东莨菪碱溴铵盐,商品名“解痉灵”。产品经临床应用,效果与进口药相同,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也为内镜检查创造了有利条件。“解痉灵”在1983年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 三、谢晶曦不仅学术造诣高超,而且一贯乐于助人。 面对功能基多、立体化学复杂的治疗青光眼天然药物——包公藤甲素全合成难题,他不仅为上海第二医学院化学组的同志设计出一条以山莨菪碱中间体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并且热情邀请他们到他的实验室,亲自指导实验。在二医同志3年坚忍不拔的努力下,攻克了莨菪环上引入2位直立羟基的难关,实现了包公藤甲素的全合成。同时还合成了多个类似物,其中有2个活性更好,合成路线较简短,为开发治疗青光眼的新型药物创造了条件。 四、谢晶曦对待科研工作十分严谨,并将这种工作作风言传身教给学生。 谢晶曦对待科研工作一向十分严谨,并将这种工作作风言传身教给学生,为他们今后的科研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对待学生的研究工作认真负责,从课题设计到实验技巧都无私传授。同时给他们充分的研究空间,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身体验科研工作的艰辛和乐趣。学生撰写的论文,他都亲自核对数据、对文字反复推敲、一丝不苟。他还热情接待外地进修人员,耐心传授实验技巧和新技术,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培养的许多研究生和进修生经他推荐出国深造,有的在国外大学或制药公司从事新药研究已有所建树;有的学成归国担任研究机构的领导职务及学科带头人。不论在什么岗位、什么地方,学生们都忘不了热心扶持他们,时刻教育和关心他们成长的导师谢晶曦,每逢节假日或回国探亲都要去拜访,聆听教诲,继承和发扬导师的拳拳爱国心和孜孜不倦忘我工作的科研精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