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诸姓 |
释义 | § 姓氏源流 第一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诸邑(今山东诸城),鲁国的一个大夫就在这里生活,他的族人采食于此。他的后代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诸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诸稽郢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根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诸氏出自姒姓,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诸稽郢的后裔。 诸稽郢,亦称柘稽,是著名的春秋时期越国五大夫之一,以善辩和擅长外交著称。在典籍《国语·越语》中记载: 周敬王姬丐二十六年(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先王阖闾“槜李兵败”之仇,倾全国之兵伐越国。越王勾践发兵迎战于夫椒,结果大败,只剩千余残兵,困守于会稽山上。越国大夫文种献乞和之策。 文种说:“吴国与越国,谁胜谁负,就看天命如何,君王用不着打仗。那申胥、华登,从来是在战争中训练吴国的兵士,而未曾有过挫折。常言道一人善于射箭,就会有一百人戴上抉拾效法他,所以要同吴国打仗,胜负尚不能肯定。大凡一个计划,必须预见到能够成功,然后去实行它,不能够白白送命。君王不如陈兵边境,卑辞求和,让吴国的百姓高兴,并扩张吴王的野心。我们向上天祷卜,上天如果抛弃吴国,吴国一定会允许我国求和,认为我国不足挂齿,一定会傲然有称霸诸侯的野心。吴国既已使它的百姓疲惫,天灾再夺去他们的食物,我国安然承受他们灾祸之后的余烬,吴国就不会享有天命了。” 越王答应了,就派遣诸稽郢到吴国去求和。诸稽郢见到吴王夫差后说:“敝国国君勾践派遣下臣郢前来,不敢公然陈献礼品,行聘问之礼,而是冒昧地私下向君王手下的侍从奉告:‘从前越国取祸,得罪了天王,天王亲劳玉步,本来是要抛弃勾践,后来还是宽恕了我。君王对于越国,是使死人复生,白骨生肉。我不敢忘记上天降下的灾祸,怎敢忘记君王的大恩呢?现在勾践无德,重新取祸,鄙陋之人,怎敢忘记天王的大德,去考虑边境的小怨,而重新得罪君王手下的侍从呢?勾践为此率领二三家臣,亲负重罪,在边境叩头迎接。现在君王不加以考察,就大怒调兵,准备摧毁越国。越国本来是替君王进贡的封邑,君王不用马鞭役使它,反而辱蒙贵国军队前来,使他们象抵御外寇一样地对付越国。勾践请求订盟。一个嫡妻生的女儿,在君王内宫聊备一姓,充任洒扫之职;一个嫡妻生的儿子,跟随众侍臣之后服侍君王盥洗。春秋两季向君王府库进贡,决不懈怠。难道还要辱蒙天王来加以制裁吗?我们也是遵照天子征收诸侯的礼制而奉行的呢。’俗语说:‘狐狸埋下东西又掘出来,所以没有成功。’现在天王既已培植了越国,而以此名扬于天下,又要铲除消灭它,这就是天王没有善始善终了。这样一来,即使四方的诸侯想要事奉吴国,天王又拿什么事实来取信于天下呢?所以敝国国君大胆命令下臣将话说完,希望天王把握利害,衡量道义,予以裁夺。” 诸稽郢的一篇鸿论,果然说动了吴王夫差。此后,才有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在诸稽郢的后裔子孙中,多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氏,称诸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驺氏,出自西汉时期越王的后裔无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无诸,驺氏,约生于战国晚期,卒于汉朝初期,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第十三世孙,为汉朝闽越王。源出还是姒姓。 周显王姬扁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宣王熊良夫亲率大军灭越国,越王自杀,越国立国一千五百余年终于灭亡。 越国解体后,越王后代无诸移居闽地,占有福建及周边地区,自称闽越越王。秦统一后,降为郡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无诸被废为郡长,秦以其辖地为闽中郡。王号被撤的无诸怒而揭竿,率闽中兵从诸侯灭秦。秦亡,偏狭的项羽掌政令,仕途坎坷的无诸再次与闽王之称无缘,血液中不安分的因素再次促使他率兵抗楚,为汉王朝的建立和中国的重新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即帝位,念无诸有功,立无诸为闽越王,日渐成为西汉时期兵重一方的异姓诸侯。派使者前来册封。当时无诸驻福州,为迎接朝廷册封使者,在南台江边的惠泽山建台,作为举行册封仪式的场所。册封后,此台就被称为越王台。后人为纪念无诸,在台旁建有闽越王庙,俗称“大庙”,故惠泽山又叫大庙山,成为闽越国的最重要遗迹之一。山上有一碑,摹刻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笔迹:“全闽第一江山”,充分体现这一古迹的历史蕴含。 这一年,无诸便在武夷山修建闽越王城,恢宏的闽越王城便是无诸身份的象征。 无诸被汉高祖正式册封为闽越王后,仿效中原,在福州建都城“冶城”。冶城的具体位置据史籍《三山志》记载:“在今府治北二百五十步”处,约今鼓屏路湖东路口。在历史文献《福建通志·城池志》中也记载:“在冶山前麓”,即今屏山北面。屏山又称越王山,可作为冶城所在佐证。在史籍《榕城考古录》中记载:冶城在福州城隍庙至诸古岭一带。这是福州建城的开始。由于他创建冶城,开辟闽疆,因而他成为中国历史上闽越族的第一个卓著人物,被世人尊奉为“开闽始祖”。 无诸与西汉王朝始终保持着和睦关系,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技术,发展生产,其冶铁技术达到较高水平,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民安居乐业。当时冶城东南的于山是闽越族的聚居地,无诸每年九月初九日在此登高望海,大宴宾客,所以于山又称作九日山。据史籍《榕城考古录》记载,无诸死后葬在福州城隍山西面的一座小山丘上,俗呼王墓山。另据民国时期所著《闽侯县志》中记载,闽人为怀念无诸,在越王台建闽越王庙,史称大庙山,无诸墓就在南台嘉崇里闽越祖庙后的山丘上,世代祭祀无诸。 汉朝以后,无诸的后裔子孙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诸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变姓,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后周贵族诸葛十朋,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政权有个贵族叫诸葛十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诸葛十朋不愿别人打听到他,就改姓名叫诸十朋,隐居在会稽山中。在诸十朋的后裔子孙中,皆改赋性为单姓诸氏,成为诸氏家族的又一个来源,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诸稽郢、驺无诸。 § 迁徙分布 诸姓早期活动于东部沿海地区,汉代以后在琅邪郡(治今山东诸城)形成郡姓望族。宋代以后,因战争和仕宦、移民等原因,逐步向江南迁徙,分布于湖南零陵、江苏昆山、浙江秀水、绍兴、安吉等地。如今诸姓人口遍布万古流芳南北,尤以浙江、山东为多。 历史名人 诸 燮:字子相,明代余姚人,嘉靖年间(1522-1566年)进士。历官兵部主事、邵武同知,俱有惠政。曾守山海关,忠贞为国。精理学,一洗陈言。 诸御己:春秋时楚国之耕者。庄王筑屋台,垒土千重,大臣因谏而死者七十二人。御己弃耕入谏,楚王遂解层台而罢民役。楚人歌之曰:“薪乎莱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莱乎薪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此处将复姓诸御氏并入单姓诸氏。 诸稽郢:据《史记》作柘稽,春秋时越国五大夫之一,善言辞。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吴王夫差为报先王阖闾槜李兵败之仇,倾兵伐越。句践率师迎战夫椒,大败,困守会稽山上,大夫文种献乞和之策。句践遂派诸稽郢去吴营谈判求和。行成于吴而返。《国语·越语》有载。 诸福坤:清光绪年间人,字元简,号杏庐,周庄镇杏村人。其父诸文渊,擅长书画。精通医药。诸福坤早年博览勤学,曾考入京师国子监,为增贡生。与元和知县李超琼、湖南巡抚吴大澂等人积极赞同陶煦的减租变革思想。后归田园居,以利乡济闾之事为己任。并将“荒江老屋”取名为“杏庐”绝迹城市,专心著作。“人瘦不食肉,医穷只著书”。元和县令李超琼闻其人品质高尚,认为近十年来所少见。诸福坤博学善文,为众推崇,所造就后生以文行名者尤多。柳亚子之父柳念曾、叔父柳慕曾都是当年诸福坤门下的弟子。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陈去病15岁时从同里镇来周庄,从诸福坤学习5年,遂成一代巨匠。诸福坤著有《杳庐文钞》6册。后由柳亚子出资刊印。 此外,诸氏名人在明、清之际光芒四射,明洪武年间有诸质、诸弘道,著有《今古句沉》的诸茂卿、能诗善画的诸祖潜;清代著有《诸铁庵集》的诸九鼎……等等。 § 郡望堂号 1、郡望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天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2、堂号(缺) § 诸姓宗祠通用对联 〖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民瞻清介;叔义端诚 ——李文郑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余姚人诸观,字民瞻,成化年间进士,历官数郡,清廉耿介。他曾说:“贪官污吏,就像是不贞洁的女子,一有污点,还怎么见人!”下联典指明代吴人诸质,字叔义,洪武初年由举人官翰林院编修,不久,便辞官回乡。为人端庄诚信,平时小心谨慎,惟恐因知识不足而出差错;但与人辩论是非曲直的时候,则侃侃而谈,又非常固执,人们大多都信服他。 罢筑谏主;奉使行成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楚国老农诸御己入谏楚王,使罢筑层台而免民役。下联典指越·勾践派诸稽郢行成(求和)于吴,后吴为越所灭。 忠贞世国;理学传家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诸燮事典。 〖诸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一梅惊梁主;九鼎耀钱塘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越国大夫诸发,奉使于梁,执一枝梅以遗梁王。梁王披衣见发。下联典指清代名士诸九鼎,字骏男,钱塘人。有《清乐集》等。 橘苑留雅韵;杏庐有奇香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诗人诸匡鼎,字虎男,钱塘人。有《橘苑诗钞》。下联典指清代名士诸福坤,字元简,长洲人。有《杏庐文钞》。 〖诸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宴夺琼林之首;名题金榜之先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状元诸大缓荣登榜首。 弘道治绩称最;大缓芳名列先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滑县令诸弘道,课农兴学,治绩一时称最。指明代状元诸大缓事典。 〖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兄让王位传佳话;女雪父冤播美名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吴国名人诸樊,名遏,父王寿梦卒,诸樊立,已除丧,让王位于弟季札。下联典指明代孝女诸娥,浙江山阴人。父士吉,洪武初为粮长,被诬沦死,二子亦罹罪。娥年八岁,与舅走京师诉冤。里人哀之,卒后肖像配曹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