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蜂鹰 |
释义 | § 简介 蜂鹰 蜂鹰(Pernis apivorus) 别名蜜鹰、雕头鹰,属于鹰科,学名为 Pernis ptilorhynchus。别名蜜鹰、雕头鹰,属于隼形目鹰科,拉丁学名Pernis ptilorhynchus,英文名crested honey buzzard。 大型猛禽。全长65厘米左右。体色变异大,有暗褐型和栗棕型。头顶褐色,头后及枕部羽毛狭长,形成短羽冠,常明显露出;颏部黑纹与喉纹相连成横纹。背部及翅覆羽暗褐色,稍沾紫色。飞羽具灰褐色横斑。尾羽灰褐色,具3~5条黑色宽带斑及若干灰白色波状斑纹。下体棕褐色,腹羽具黑褐色条纹及白色横斑。栖息于稀疏的森林或林缘。主要以昆虫作食物。繁殖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四川;迁徒时大多数地区可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Animalia 蜂鹰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鹰隼目Accipitriformes 科:鹰科Accipitridae 亚科:蜂鹰亚科Perninae § 形态特征 大型猛禽。全长65厘米左右。体色变异大,有暗褐型和栗棕型。头顶褐色,头后及枕部羽毛狭长,形成短羽冠。颏部黑纹与喉纹相连成横纹。背部及翅覆羽暗褐色,稍沾紫色。飞羽具灰褐色横斑。尾羽灰褐色,具3~5条黑色宽带斑及若干灰白色波状斑纹。下体棕褐色,腹羽具黑褐色条纹及白色横斑。嘴形直而稍细长,头上有羽冠,形如传说中的凤头。 不同的蜂鹰羽色变化很大,大致可分为褐色型(全身羽毛黑褐色),棕色型(上体淡褐色,下体棕色)与杂色型(上体褐色,下体白色而具黑色纵纹和淡棕色杂斑)。 § 生活习性 蜂鹰生活习性 蜂鹰常单独活动于森林边缘,到村庄农田、果园等处觅食。特别爱吃蜜蜂、胡蜂,也吃蜂蜜、蜂蜡及其它昆虫,有时还捕食鼠、蛙、蛇等小型动物。筑巢于高大乔木上,多以枯枝叶为巢材,有时利用鵟或苍鹰等的旧巢。5月下旬到6月产卵,每窝2-3枚,淡灰黄而带红褐色斑点。孵卵期30-35天,育雏期40-45天。 § 分布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四川,迁徙时大多数地区可见,可见在海南岛、台湾越冬。 § 种类简介 凤头蜂鹰 凤头蜂鹰 简介 学名:Pernisptilorhynchus 英文名:OrientalHoney-buzzard 俗名:八角鹰、雕头鹰、蜜鹰、乌温图-和日木其 物种分类:鹳形目(Ciconi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蜂鹰属(Pernis) 分布范围:中国国内在东北小兴安岭、丹东、朝阳等地繁殖;为四川南充、峨眉,云南腾冲、丽江及西双版纳夏候鸟或旅鸟;迁徙时见于新疆喀什、河北、山东烟台、青岛、江苏、福建、青海西宁、云南、贵州金沙、广西、广东等地;为台湾、海南罕见冬候鸟。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和爪哇等地。 凤头蜂鹰 外形特征:全长约65厘米。头顶后方有短冠羽,眼先、颊和喉部的羽毛呈鳞片状,眼先羽片短小而致密。羽色的个体变异较大,一般眼先灰褐,头顶至后颈黑褐色,背和肩羽暗棕褐色;飞羽和尾羽黑褐色,并具云雾状带形横斑;尾羽成平尾型;翼初级飞羽内翈具白斑。颊、喉淡棕色;颚纹黑色伸至下喉部呈领状花斑;下体余部成鸟棕黄色。虹膜金黄色。嘴黑色。脚黄色。 习性:栖息于森林地带,多见单个在林缘活动。飞行具特色,振翼几次后便作长时间滑翔,两翼平伸翱翔高空。有偷袭蜜蜂及黄蜂巢的怪习。嗜食蜂蜜、蜂蛹,也捕食小型鼠类和小型爬行类及昆虫等。其余不详。 叫声:响亮悦耳的高音四音节叫声wee-wey-uho或weehey-weehey。 § 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1997 蜂鹰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生效年代: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 生效年代:1996 濒危因素 栖息地破坏:森林砍伐致使营巢场所受到一定的破坏,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过度捕猎:迁徙期的乱捕滥猎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蜂鹰在太鲁阁国家公园的分布蜂鹰在台湾全岛的分布 § 与雕的区别 按照生物分类的话,鹰雕都属于鸟纲,鸟纲有鸭形目,雁形目等。而猛禽有鸮形目和隼形目,鸮形目说白了就是猫头鹰,隼形目有美洲鹫科,蛇鹫科,鹰科,鹗科,隼科,5个科(有区别于耳鼻喉科)。至于鹰和雕的区别,没有绝对“科属区别”。某只鹰可能是鹰科,也可能是隼科,也可能是鹗科,当然也可能是美洲鹫科。比如--凤头卡拉鹰,凤头巨隼,他实际是隼科的,再比如南美神鹰(康多兀鹫),最大的猛禽,他实际上是美洲鹫科。但是我们通常说的鹰,雕(比如射雕英雄传),都是属于鹰科的,主要有各种鹰,雕,鹞,狂,鸢等等。多数情况来讲,鹰比雕要小。雕多数是满腿是毛,而且个头大,多数属于大型猛禽,比如金雕,草原雕,白肩雕,白头海雕等(但也有小的,比如靴隼雕)而鹰相对小点,多数是中小型猛禽,比如苍鹰,雀鹰,松鹰,多数腿上没毛,只有杆。狂都是重型或大型猛禽,比如毛脚狂,大狂,普通狂,头型和羽毛还有脚和普通的雕,鹰有一些差异,而鸢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老鹰,其典型代表就是黑耳鸢,老鹰抓小鸡里老鹰的真身,属于中大型猛禽。而隼的特征就比较明显了,多数嘴比普通的鹰/雕宽而短,眼睛大而圆, 蜂鹰 简单的说 小型的叫隼,如:急隼,大多体长30-60cm。 中型的叫鹰,如:雪鹰,大多体长50-100cm。 大型的叫雕,如:坐山雕(秃鹫),大多体长80-180cm。 鹰 鹰鹰的种类很多,有的叫鹰,有的叫鹫,叫鸢,叫鸷,叫枭,叫雕,叫隼等等,反正都是些吃小动物的大鸟,草原上的这种鹰,身体比鹞鹰大,比雕小,它们飞行速度快,眼睛能看清楚十几公里外一只小鸡的一举一动。它们狡诈而凶残异常,猎人们也很难将它们用枪打下来。但是,有的猎人却用另一种鸟做诱饵,用网将它活捉,用熬鹰的方法,把它驯练成为人类卖命的抓兔能手。 蜂鹰 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台湾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在屏东平原常见的鹰中,有一种叫白尾鹫的鹰,其头、颈为淡褐黄色,背、腹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为特征,是台湾稀有的候鸟。还有一种叫灰面鹫的鹰,背为红褐色,腹部白色有条斑,喉部、腮部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鹫随着寒流从祖国的东北,或是俄国的西伯利亚经过海上长途跋涉,成群结队来到屏东,有时是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可是,最近几年由于外国商人大量收购这种鹰的标本,造成人们对灰面鹫的大规模捕杀。屏东成了灰面鹫的“鬼门关”每年都有2万多只灰面鹫难逃捕杀的噩运。对此,许多热心人士指出,如这样滥捕下去,这种鹰将濒临绝灭。 雕 鸟纲,隼形目,鹰科,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别名黑雕、花雕、小花皂雕。雄鸟体长63cm,雌鸟约70cm。体羽暗栗褐色,背面有金属光泽。尾上、尾下覆羽均缀以白色和棕白色,趾黄色、爪黑色。嘴黑褐色,鼻孔圆形有别于其他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