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蒙特利尔赛道 |
释义 | § 基本信息 蒙特利尔赛道 赛道名称:加拿大维伦纽夫蒙特利尔赛道 地址:Circuit G. Villeneuve Casier postal 248 Succursale Place d 赛道弯道名称:1,塞纳(Virage Senna);2,孔科尔德(Pont De La Concorde);3,哈姆皮姆(Pits Haimpim);4,卡斯莫(Virage Dw Casimo) 赛道长度:4.361公里 赛道记录:1分13秒622 (2004,巴里切罗,法拉利) 比赛总长度:305.270公里 比赛总圈数:70圈 [1] § 赛道简介 蒙特利尔赛道颁奖台 蒙特利尔赛道是由永久赛道和街道组合而成。它被建在蒙特利尔市区附近的一座人造岛屿上的一处被称为圣母院(Ile Notre Dame)的地方,交通十分方便。 自从1978年赛道建成后,在随后的数年间,赛道在原先设计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不过,赛道上大多数地方仍保持了皮尔特最初的设计理念,“这条赛道总是创造美好的比赛,”皮尔特说。 1982年,蒙特利尔赛道的名字以雅克·维纶纽夫的父亲吉尔·维纶纽夫命名,这是为了纪念吉尔·维纶纽夫这位伟大的加拿大车手。 维伦纽夫赛道之所以事故多发,主要原因在于它对赛车机械而言是一条非常艰苦的赛道,尤其对刹车是极大的挑战,无数的事故都是由刹车失灵所导致的。另外,维伦纽夫赛道对速度的要求使得车队倾向于将赛车的下压力调到最低,同时为了平衡下压力减小对赛车抓地力的影响,车队也会用上最软的轮胎。这条赛道绝对令人记忆深刻,车手的精力必须非常集中。 § 修建背景 蒙特利尔赛道 是由蒙特利尔当地一位名叫莫瑞斯·布瑞斯伯斯的人(Maurice Brisebois)修建。但是,使得这条赛道成为F1大奖赛的比赛赛道的人,却是生于英国的加拿大人罗杰·皮尔特(Roger Peart) ,他凭借自身的才华和眼界为F1创造出了一条最具挑战性的赛道之一。 加拿大正式成为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的其中一员是在1967年的8月27日,当时的比赛场地是在Bowmanville, Ont.的Mosport公园赛道,这条赛道距离多伦多东边100公里。随后的一段日子里,加拿大大奖赛一直在Mosport与Circuit Mont Tremblant in St. Jovite, Que.轮流举行。直到1971年,在蒙特利尔的Mont Tremblant,加拿大汽车运动俱乐部与赛道拥有者对于安全问题无法达成一致之后,Mosport才被确立为永久的比赛场地。而Mosport并没有一直将F1比赛举办下去,最后也因为与Mont Tremblant相同的理由放弃了加拿大大奖赛的举办权。当时,为了避免加拿大失去F1,一条新赛道是必须的,而历史机遇就这样降临到圣母院。 拉巴特·布尔瑞(Labatt Breweries)的出现,为加拿大争取到了F1的举办权并负担了赛道的费用,多伦多市议会在1977年的12月5日正式拒绝在CNE举办加拿大大奖赛。同时,拉巴特立即官方宣布了他们的意图:在蒙特利尔组织比赛。通过4个月的漫长等待,直到1978年的4月下旬,蒙特利尔市的执行委员会才正式决定支持拉巴特的这个项目。皮尔特拿出了草图和初始的设计,并在春天到欧洲将他的设计稿交给CSC审查。在做了一些小修改后,他的设计被蒙特利尔的工程师转换为蓝图。 皮尔特、贝诺特·摩尔卢克斯、布瑞斯伯斯,以及摩纳哥大奖赛的一些重要人物在1978年5月初出席了F1官方最终的蒙特利尔赛道的设计定稿仪式。6月28日赛道基地开始动工,同年9月5日完工,赛车也在赛道上进行了首次测试。蒙特利尔赛道修建好后,这条赛道就深受F1车手的喜爱,高速的直道和发夹弯需要非常好的操控和准确的制动,这成为众多车手渴望征服此地的原因。 § 赛道特性 蒙特利尔赛道缓冲区 蒙特利尔的吉尔斯·维伦纽夫赛道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多处可以超车,对于引擎及刹车的要求也很高,因为有几处必须急减速的地方,而在Pit入口前的大直线对于引擎更是一大考验。这条赛道有两件需要考虑的事,一是这条不常用的赛道极多污垢;而第二件事是赛道有很快的直路之余也有很多种类的弯道。好的行车线,剎车平衡,赛车耐用性和抓地力都是主要的考虑。 维伦纽夫赛道的不少地方都比较颠簸,由于赛道的快速道与急弯相连,对赛车的刹车系统有较高的考验。尤其是在第一个直道之后的死亡弯角,车手几乎都是擦着护墙驶过,可是一旦刹车过晚或轮胎抓地力不足,往往车身就会横撞在护墙上或直接冲到草地中去。 另外,湖面吹来的风也常常会在比赛中给车手控制赛车造成一定难度。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几乎都只有一半左右的车手能够完成该站的比赛,而更早些完成比赛的赛车则更少。一般,在这里参赛大多数车队都会为赛车选择较软的轮胎,当然也有些车队也试图采用略硬的轮胎使他们的车手能拥有更多的超车机会。 § 赛道攻略 蒙特利尔赛道副看台 蒙特利尔赛道,没有特别的直道,但是有一个死亡弯角:塞纳 (Virage Senna),第一个弯道就足以使最好的车手陷入麻烦,因为出弯后马上就进入一个扭曲的S形弯道,车手几乎都是擦者护墙驶过,但是一旦刹车过晚或轮胎抓地力不足,那往往就车身横撞在护墙上或到草地中去除草。因为赛道很通畅,所以它有多处超车的机会。 维伦纽夫赛道的起跑直路非常短,起跑后可以很快加速到300公里/小时,然后狠踩刹车进入第一个弯道。要通过这个著名的“之”字弯得分2步走,首先是一个2档的左弯,赛车以时速112公里左右驶过这个弯道,出弯之后立即换到1档,然后刹车,因为接下来的是一个狭窄的反角度弯,赛车到达弯顶时的时速只有65公里,转向近180度。出了这个弯道后有一小段直路,可以用4档、260公里/小时的速度迎来下一“之”字弯。 这一个弯道是维伦纽夫赛道的典型弯道,可以用120公里的时速通过第一部分,然后稍微加速,以140公里/小时的速度出弯。接下来的弯道是整条赛道唯一一个高速弯道,赛车能以每小时250公里的速度通过,尽管车手在这里会感受到巨大的离心力,但由于这里地势平坦,因此它对F1赛车手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高速出弯以后得小心侧滑,必须大脚刹车以校正赛车角度,并减速至82公里/小时进入下一个弯道,接着得在弯道中小心处理赛车的平衡以获得足够的出弯速度。 然后赛车再一次加速到300公里/小时以上,但在赛车场上得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每一段高速后面必然跟着棘手的弯道。这里是又一个证明。直路的尽头在一座桥下,这里的路面非常颠簸,所以掌握刹车点极为困难,而这正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超车机会,一旦刹车过晚,就会被后车轻易超越,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前车刹车不准所留出的空档,换到高档全速前进,直到进入全场最慢的一个发夹弯,弯顶处赛车手将减速到55公里/小时。 赛车离开这个发夹弯时的速度对整圈比赛的成绩影响很大,因为假如出弯速度不够快,就很容易在接下来的大直路被抛离,这一路段的时速将达到330公里。跑完直路后,在维伦纽夫赛道上的一圈即将结束了,然而不要放松,它还有最后一个考验:要是你不能安全地通过最后一组弯道,一切努力都将白费。赛车时速必须在2秒之内从直路尾的325公里急速减至115公里,而刹车距离一般只有115米,这时弯顶处的路面上有无数赛车轮胎上脱落下来的橡胶碎末和从河岸吹来的尘土,它们使赛车轮胎的抓地力大减,因此要非常小心地拿捏出弯的角度,否则赛车将一头撞到防护墙上,即使能调整好出弯角度,赛车也得贴着墙壁才能离开这个最后的弯道,千万不能有一点儿闪失,否则就无缘见到数十米之遥的终点了。 § 赛道记事 蒙特利尔赛道 命名:这条赛道以我们所熟悉的著名加拿大籍车手雅克·维伦纽夫的父亲,另一位著名冠军基利斯·维伦纽夫命名,当时是1982年,基利斯·维伦纽夫刚刚在一个月前的比利时大奖赛中因车祸丧生,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加拿大车手,从此以后蒙特利尔赛道就改名为基利斯·维伦纽夫赛道。 悲剧:最惨重的悲剧就发生在1982年,迪迪尔·皮诺尼的法拉利赛车熄火停在了起跑线上,福特车队的里卡多·帕烈蒂刹车不及,从后连人带车一下扎到了法拉利的车尾上,最终帕列蒂伤重不治身亡。另一次不幸的事故发生在1980年,“13”这个在西方被视为不祥的数字发挥了它的威力:当时是第13届加拿大大奖赛,同时是整个赛季的第13站;雷诺车队的尚.皮埃尔.雅皮列从第13位起跑,结果跑到第26圈(26=13×2)时撞车出局,雅布列在这次车祸中折断了双腿,并因此结束了他的F1生涯。断腿的不止雅布列一人,现役车手潘尼斯也曾在此地撞断过腿,而亚历山大·沃兹则于1998年从一次赛车翻滚的事故中死里逃生。 趣事:最搞笑的一幕是1991年的加拿大大奖赛,英国名将曼塞尔遥遥领先进入最后一圈,他以为胜券在握,坐在车内向欢呼的观众频频挥手致意,没料到他的威廉姆斯赛车这时突然熄火,曼塞 尔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尼尔森.皮凯特轻轻松松地拿下冠军。 纪录:法拉利车队在蒙特利尔成绩一直不错。因为是老维兰纽夫的母队,这里的观众一向对法拉利鼎力支持。历史上法拉利曾9次赢得加拿大大奖赛锦标。迈克尔·舒马赫在这里五次夺冠。而他的弟弟拉尔夫·舒马赫也在2001年获得分站冠军。 § 历届冠军榜 年份 夺冠车手所属车队 年份夺冠车手 所属车队 1988塞纳迈凯轮车队(McLaren)1989伯特森威廉姆斯车队(Williams) 1990塞纳迈凯轮车队(McLaren)1991皮考特贝纳通车队(Benetton) 1992博格迈凯轮车队(McLaren)1993普罗斯特威廉姆斯车队(Williams) 1994迈克尔·舒马赫贝纳通车队(Benetton)1995阿莱士法拉利车队(Ferrari) 1996达蒙·希尔威廉姆斯车队(Williams)1997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车队(Ferrari) 1998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车队(Ferrari)1999哈基宁迈凯轮车队(McLaren) 2000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车队(Ferrari)2001拉尔夫·舒马赫威廉姆斯车队(Williams) 2002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车队(Ferrari)2003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车队(Ferrari) 2004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车队(Ferrari)2005雷克南迈凯轮车队(McLaren) 2006费尔南多·阿隆索雷诺(Renualt) 2007刘易斯·汉密尔顿迈凯轮车队(McLaren) 2008罗伯特·库比卡宝马(BMW)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