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芋头古寨
释义   这芋头寨子不是很大,全寨182户,分成7个自然聚居点,面积约有11.6公顷,全部是侗族,住在当地“名山”芋头界下,也叫芋头村。这座侗族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是侗寨建筑始建年代较早的村寨之一,虽几经续与维修,但仍保留原有格局和大量清代中期以前的建筑物,其中鼓楼4座,风雨桥3座,门楼1座,古井2口,萨岁坛2个,古墓葬群6处,古驿道1.6公里,侗族吊脚木楼居室113幢。古侗寨建筑的诸项特征这里完全具备,最近到此考察的中国民居研究会的专家们也大为惊奇,称之为侗族建筑“实物博物馆”。专家们的评价自然有其道理,让我等也去看看。

从寨子对面的山梁上看过去,这座古寨的确气势不凡。从古寨选址、建筑整体布局到建筑细部都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从各个方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侗家才智。鳞次栉比的民居以“干栏式”为主,沿山、沿谷因势利导布局,形成独特的“山脊型”与“山谷型”布局模式,与其居住环境十分巧妙融于一体;为适应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在民居围合中开辟池塘水面,栽上了各种果树、花草,构成侗寨特殊风格。

侗族是聚族而居,很少有单家独户的,侗寨大都建在平坝周围或靠水的缓坡上,居住的地方总有一条溪水和一片稍稍平缓的土地,这芋头村也是如此。进得寨来,迎来的是一幢幢干栏式的木楼,高低错落,大都是用杉木而建,壁面采用开槽密槛的工艺作法,房屋因地势而建,很少挖动山土,即便是建在斜坡上,也只稍加整修而已。侗家的建筑师能根踞不同的地基设计出不同的楼房。高耸于寨中的是鼓楼,这座鼓楼称作“芦笙楼”,鼓楼是侗寨的中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都是建在寨子的中间,是侗家人聚众议事的正治中心,也是平时休息娱乐的场所,芦笙楼始建于清道光九年,方型格局,每层檐尖上都塑有不同的飞禽走兽,工艺精美。

村民说到这里可不要忘记拜一拜“萨岁坛”。入境问俗这可是很多旅人取得当地人好感的法宝,村民都这样说了,我们能不去拜拜?这“萨岁坛”是有些年月了,四根大柱子支着一个架子,架子上并不盖青瓦,而是自然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青藤把架子上织得密密实实。里面设有用青石板做的祭坛,上面长年香火不断。“萨”是南部侗族地区崇拜的女神,意为太祖母。人们都认为她神通广大,能主宰一切,能影响日月雷雨,能保境安民,能镇宅驱鬼,这“萨坛”也就是太祖母住的地方,寨子里凡节庆佳日,寨中有盛事,首先都要到这里举行祭祀活动,敬了太祖母后方可举行其它活动。

侗寨里面的道路也是别具特色,大路小巷都用石板铺成,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通到每户的门前。石板路旁还修砌明沟暗道,即使是大雨倾盆,也无泥泞之苦。几个自然聚居点是一条古驿道连接在一起的。别小看这条仅存1.6公里的古驿道,这可是明万历年间修建的,全部用勘筑打制成型的青石板铺成,当年西蜀丞相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曾走过这条驿道;中国工农红军过通道在老城县溪镇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通道转兵”会议,红军由此西进,其中有一部分也是踏着这条古驿道上的青石板翻过芋头界走进贵州……。

如今我们踩在青石板上,迎着山风,古驿道无言,自己禁不住感慨万千,慢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仅是一个匆匆过客而已呵,多么的渺小。

沿着青石板台阶走过108级,来到建在山脊上的牙上寨,一栋栋吊脚楼一层叠一层分布在坡上,有人称这是侗乡的布达拉宫。我见过很多侗家鼓楼,唯独这牙上古楼最为特别,这座鼓楼建在陡坡上,为获得一个小小的鼓楼坪,这座鼓楼竟悬空帖岩依山借势而建,六根大柱子长短不一,合理受力,使这座鼓楼两百年仍坚固依然。两百年前的侗家工匠不但有精高的技艺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胆略和气魄才敢在这里建鼓楼,要知道那时的施工条件多么落后。

芋头人还保留比较原始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他们热情好客,待人十分礼貌,当你走进侗家,不论相识与否,总是笑迎客人,喊你进屋。人们逢年过节或寨中有重大盛事,都自发地去修桥、补路,将鼓楼、凉亭、寨中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这里的风味食品很有特色,主食当然是大米饭,还有油茶,苦酒,侗粑等。腌酸菜肴是待客的上等菜,腌鱼腌肉自不必说,还有清脆可口的酸黄瓜、酸豆角。那天我们影友几位本无意在这里住夜,只因山寨的主人们太热情了,一碗碗的糯米酒,一块块腌酸草鱼,把哥们几个醉得不分南北东西。这山寨太美丽了,美丽得触摸过他的人终生难忘。竹林摇曳,清溪碧流,古寨悠悠,侗歌悠扬,姑娘多情,而我们只有无限的陶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