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藁城宫灯 |
释义 | § 藁城宫灯成为奥运会特许商品闪亮北京奥运舞台 藁城宫灯产业发展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发展黄金期,并逐步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由于当时宫灯产业生产工艺落后,56道工序基本依靠手工完成,而且操作复杂,生产效率低、品种样式陈旧,年产5000对宫灯很难适应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客户的欣赏水平。研制开发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注入科技活藁城传统工艺宫灯“红纱灯” 力的宫灯产品成为藁城宫灯产业实现突破的必由之路。 藁城市在宫灯产业自主创新上制定了科研补贴、减免税收等系列优惠政策,并支持宫灯专业村屯头村牵头组建了宫灯研发协会,组织分散的一家一户小作坊联合起来搞创新,促发展。协会主动聘请一些工艺品研制技术专家来村里任技术顾问,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进行研究,推陈出新,并按照客户提出的产品要求开发出了更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心灵手巧的屯头人还在生产中发明了挖篾儿机、洗杆儿机等一系列专用机械,创新了宫灯生产工艺,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宫灯产品创新也有了大的飞跃,在传统宫灯基础上,品种、规格花样翻新,八角灯、球形灯、瓜形灯应有尽有,小的像核桃,大的像房子,令人目不暇接,现在已有了200多个品种。屯头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宫灯生产专业村,并辐射带动木连城、崔家庄等附近十几个村,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宫灯产业。 走进藁城市宫灯研制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10台微电脑控制的激光雕刻机正在紧张运转,3分钟一套漂亮精致的纸雕彩灯就能完成。总经理张风军对自主创新的理解现在越来越透彻。他介绍说,宫灯研发公司是藁城宫灯产业的龙头,公司在传统宫灯的基础上,组建了自己专门的科研开发队伍,聘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史有全担任公司宫灯产品的总设计师和艺术总监。经过两年的科研攻关,公司在借鉴中国宫灯艺术造型的基础上,去年成功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间纸雕彩灯,开创了中国民间纸雕艺术的新篇章,并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这种纸雕彩灯主体用高档玻璃卡纸敷彩,刻制而成,框内画面采用著名的蔚县民间彩色剪纸。主题框架用龙凤、鱼水、花卉、中国结等装饰,结构采用组合插装式,携带方便。产品一出,就令宫灯产业一亮,在2005年石家庄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06年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上,一举拿下两个旅游产品金奖,再加上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内涵,当场被省领导确定为河北省出访对外交流纪念品,一下子给了藁城宫灯产业得以施展的广阔舞台,今年该公司宫灯产量预计将达到近10万只。 目前,藁城宫灯研制开发中心已经建成一个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宫灯博物馆,将宫灯作为一项文化产业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外贸、展览为一体的宫灯产业生产集团。现在,藁城宫灯年产量高达1000万对,产量年产值超过了1.5亿元,占到了全国总产的80%,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客户聚集到藁城市,将藁城市宫灯带到了全国各地,还漂洋过海,挂到了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 藁城宫灯 藁城宫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为了庆贺统一天下之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所挂宫灯盏盏精致,宫灯之名由此而生,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传入民间。在河北藁城,每逢元宵佳节,家家宝灯高挂,宫灯遍及全城,同时又有游园赏灯猜谜活动,半月不息。 藁城宫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等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近40年来藁城宫灯大为发展,名师高徒人才辈出,天安门也挂起了藁城宫灯。 § 传统手工技艺 藁城宫灯 藁城宫灯起源于东汉,是由古人用的纱罩灯衍变而来。古谚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足以证明其历史悠久。藁城宫灯大规模生产相传是清初屯头村一个张姓开绸缎庄的人,因一批红色绸布没有卖出去,便把它做成红灯笼从而把绸布卖掉了。从那时起他就专门做红灯笼,形成规模生产,并由此在张家世代传承。清乾隆年间,皇帝下江南路过藁城,看见老百姓门前挂的红灯笼,特别喜气,随即让手下带回宫中悬挂,故得名“宫灯”。 藁城宫灯是以主架及外敷红绸布做成一定的造型为表现形式,传统的藁城宫灯都是手工制作,形状分为大小号,均为椭圆形,象征红红火火、圆圆满满、吉祥喜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保持传统宫灯外形及特色的基础上,经过老艺人们的研制开发,藁城宫灯在用料和制作中不断改进,已经形成了系列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模式,屯头村也成为宫灯生产专业村,被称为“大江南北第一村”。北京天安门新华门上悬挂的便是藁城市生产的宫灯产品。北京亚运会、远东暨南太平洋残运会等均使用了宫灯产品。 2005年,藁城宫灯新产品——纸雕宫灯被省政府指定为对外交流礼品,并在石家庄国际贸易洽谈会上获金奖。2006年在中国北方旅游产品闻名交易会上再获金奖。中央、省、市电视台多次播放宫灯专题片和新闻,《河北日报》、《河北青年报》等报刊不断发表推介文章。 § 传统工艺 藁城宫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经过藁城民众不断创新改进,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流传到全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藁城宫灯式样繁多,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等等。其尤以红纱灯最为出名,具有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的特点。[3] 过去逢年过节,全国各地豪门大户纷纷前来购买,为了带回家张灯结彩,给节日增添喜庆气氛。传统的宫灯多燃蜡照明,为防风,用水胶刷过的纱布当罩,上面绘制各式各样图案,各含不同寓意,各有不同功用。 藁城宫灯种类很多,有一团和气灯、哈哈二仙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凤祥灯、七才子路灯、八仙过海灯、九子登科灯、十面埋伏灯等。人们通过这些不同内容的灯笼,寄托心中的愿望。如家庭和睦多挂“一团和气灯”,家人出门在外的就挂一盏“四季平安灯”,家里有学生的可以挂“九子登科灯”等等。 传统宫灯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共有56道工序,包括挖竹篾、洗竹竿、钻座眼儿,样样靠手工作业。过去一般老艺人思想比较保守,手艺基本不外传,所以时间长了,会做宫灯的艺人越来越少,生产量也不多。 藁城宫灯是以主架及外敷红绸布做成一定的造型为表现形式,传统的藁城宫灯都是手工制作,形状分为大小号,均为椭圆形,象征红红火火、圆圆满满、吉祥喜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保持传统宫灯外形及特色的基础上,经过老艺人们的研制开发,藁城宫灯在用料和制作中不断改进,已经形成了系列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模式。[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