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进奏院状
释义

§ 基本简介

进奏院状

将朝廷有关公文和消息通报向地方当局的“报”被称为进奏院状。进奏院状的基本内容为谕旨、奏折、官方动态,在当代人的著作以及有关唐代的史籍中,对于进奏院、进奏官及进奏院状的记述很多。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灭隋建唐开始,到天宝14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前,这一百多年间,与前代相比,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而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唐代进奏院状中虽然有很多新闻性内容,但只送呈节度使本人阅读,有的地区最高行政长官为观察使,便只送呈观察使,没有复本,也不抄报州一级机关。如果有的内容需要让州县官员知道,便通过道一级的名叫观察使牒的下行文书通报下属机构,在官场上传播。因此,从唐代进奏院状的上行官文书性质和传报途径的单线来看,它只是一种半官方的情报,与宋代进奏院状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 意义

进奏院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从唐朝开始有了新闻事业;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有了第一批从事信息搜集、整理和编辑的专门人才;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针对某些人需要,满足这些人需要的传播媒介的诞生。虽然由于它刚刚脱离政府公文,传播范围还只局限于官员和文人,不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但它对后世的影响仍不能低估,宋代的“邸报”正是在唐代《进奏院状》的基础上由政府统一编发和管理的。 [1]

§ 历史溯源

“进奏院状”就是这类新闻官报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汉时的“邸报”。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唐朝中叶以后,藩镇割据势力形成,只有很少的地区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藩镇设在京都的邸实际上成了情报机关,谍报人员在邸内进进出出,中央政府一般不敢过问。邸的领导人称“邸务留后使”,由潘镇手下的得力大将担任,其下属称为“邸吏”,全都由地方上的节度使委派。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留京诸道的邸一律被改称为进奏院,“邸务留后使”改称“知进奏官”,简称“进奏官”,但进奏官仍为地方节度使所委派。进奏官的任务,除了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与地方有关的政务外,就是不断向节度使提供京师消息,收集军政情报,考察地方驻京使节和办事人员的表现。进奏官给节度使的汇报材料,称进奏院状或进奏官报。从现存的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和有关史料记载来看,它是专门提供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况汇报,是一种上行官文书,其中包含中央政府公开发布的官方新闻,如官员迁除、皇帝谕旨、军事捷报、皇室动态等,还有进奏院自行采集的新闻信息,如节度使在京家属所受荣宠、地方节度使向朝廷交涉事件经过,甚至有向潘帅通报的朝廷绝密消息。

§ 进奏院制度

进奏院状的发行机构是进奏院。所谓进奏院,是和唐代藩镇制度密切相关的机构。唐代中期中央政府开始在边境地区设立藩镇,设置节度使。到9世纪初,全国节度使已经发展到40几个。这些驻扎边疆的节度使纷纷在都城设立办事机构,开始称“邸”、“上都后留院”等,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统一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这些进奏院并不受中央政府管辖,而是对地方节度使负责。其职责包括协调节度使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办理需要和朝廷联系交涉的各项事宜,以及为地方了解、汇编和通报都城的各类政治信息。 经由进奏院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即被称为“进奏院状”,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散见于中国唐代诸多古籍中的“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留邸状报”,均指进奏院状。

§ 特色内容

进奏院状

从已有的材料看,进奏院状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皇帝的活动

2、皇帝的诏旨

3、官吏的任免

4、臣僚的奏章

5、其他重要军事政治信息

特点

1、不定期由首都向地方传发,读者主要是各地藩镇和诸道的长官

2、带有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于一般公文,其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比正式公文早得多

3、其传播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政事活动

4、信息多数是由进奏官自己采集的,有的则是从他们所获知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着重传播的是其主官所关心和希望了解的那部分内容。

首先,它不是朝廷统一下发的文牒、官诰,而是最新的信息与情报;其次,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与收阅人无关,这从《桂苑笔耕集》保留下的十几篇进奏院状中可以看出来;第三,它所包括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的。《进奏院状》已经具有一定的报纸的作用,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刚从官文书游离开来的原始状态报纸的样子[1]

报纸雏形的原因

进奏院状是报纸的雏形是因为其已经具备了报纸的重要元素。首先,进奏院状以传播信息为第一要旨;其次,在信息传播行为发生之前,已经有必要的信息采集、编辑和筛选工作;最后,所谓“进奏官”的角色特征和现代的新闻从业者十分相似。

§ 敦煌进奏院状

现存的进奏院状只有两份,均是于1907年前后由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和法国汉学家伯希从敦煌发现的,现在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敦煌进奏院状是一种懂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和后来的邸报类似,近似于16世纪欧洲的“新闻信”。

据研究,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敦煌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存放于法国的那份进奏院状保存得相对完整,以“上都进奏院 状上当道”开头,以“谨状”结尾,共47行,所报道的内容主要是干符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干符五年四月十一日这段时间的事情。

这两份“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通过对进奏院状的研究,可以确定唐代进奏院状是一种从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和欧洲16世纪出现的报纸的雏形“新闻信”十分相似。[2]

特点

(1)没有报头,开端和结尾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

(2)发报方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

(3)所有信息都是进奏官自行采集的,内容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特别是和他们的地区有关的大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