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进军西藏
释义

§ 部署进军西藏

建国前夕,中共中央已把解决西藏问题列入议事日程。1949年2月,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来访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说,大陆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西藏问题也并不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不能过于鲁莽。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交通困难,大军不便行动,给养供应麻烦比较多;二、民族问题复杂,尤其是在受宗教控制的地区……不应操之过急。西藏的问题比较特殊和复杂。阴老说,全面了解西藏的情况,是很难做到的。他举了个很形象的例子:有一次日喀则地区开会,各县穿各自的服装,结果是十几个县,一个县一个样。

8月6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说,听说班禅到了兰州,打兰州时要特别注意尊重、保护班禅和甘、青两省的藏族人,为解决西藏问题作准备。阴法唐说,毛泽东并没有像有些媒体后来所称,给1野下达进藏的具体任务。10月13日,毛泽东就西南、西北作战部署致电彭德怀:“经营云贵川康及西藏的总兵力为2野全军及18兵团,共约60万人。西南局的分工是邓、刘、贺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贺为军区司令员,邓为政治委员,刘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任。”毛泽东把解决西藏问题的任务明确交给2野。毛泽东用了“经营”一词,耐人寻味。

后来形势有所变化。国民党军队集中了八九十万人,固守四川。2野的任务加重。而西北战事结束得早,新疆已和平解放。11月23日,毛泽东再就解决西藏问题致电彭德怀:“就现在的情况看来,应责成西北局担负主要的责任,西南局则担任第二位的责任。因为西北结束战事较西南为早,由青海去西藏的道路据有些人说平坦好走,班禅及其一群又在青海。出兵当然不只有西北一路,还要有西南一路。故西南局在川康平定后,即应着手经营西藏。”彭德怀随即派人调查了解自青海、新疆入藏的情况,结果是从青海、新疆入藏困难甚大,难以克服。如入藏任务归西北军区担任,完成入藏准备,需要两年。彭即将此情况报告中央并毛主席。

毛泽东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此时对解决西藏问题已有新的考虑,从“暂缓”转向“宜早不宜迟”。他接到彭德怀的电报时,正在苏联访问,即于1950年1月2日从莫斯科致电中共中央、彭德怀并转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进军,既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并指示“应当争取于今年5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于10月以前占领全藏”。毛泽东在这封电报中还提到:“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我们必须占领,并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是我党光荣而艰苦的任务。”“入藏军队可定为3年一换,以励士气。”

西南局在接到电报的当天即在重庆召开会议,制订入藏计划,决定入藏部队。刘邓首长认为5兵团18军军长张国华有开辟新区的工作经验,政治、军事工作都干过,确定他为入藏部队负责人,由他在2野随意选择3个师。张表示还是带自己的部队。随后刘邓将进军西藏的计划上报中央。1月10日,毛泽东回电“完全同意”,并指示“经营西藏应成立一个党的领导机关……这个领导机关应迅即确定,责成他们负责筹划一切”。这就是不久之后,即1月24日中央批准成立的中共西藏工委。

§ 进藏准备

成都战役结束后,2野的部队本已准备“安家”于云贵川康等地方。阴老说,18军原定去贵州,后改在川南的庐州、宜宾、自贡等地,较四川其他地区特别是贵州条件要好,大家都很满意,有的部队已向驻防地开拔,此时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停止行动,原地待命,师以上主要干部到重庆开会。2野首长历来只给兵团一级交待任务,这一次召集师一级干部开会,必然有特殊情况。大家纷纷猜测:海南岛、台湾……最后还是想到了西藏。阴老说,原本已确定去川南条件不错的几个地方“安家”,转而改为进藏,对部队的情绪影响很大,艰苦、生死、婚姻、家庭等等一下子都成了部队面临的很直接很现实的问题。刘邓首长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讲进藏的意义,讲大局观,强调任务的艰巨性和光荣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传达上级指示和学习形势任务,如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及阶级教育等等以后,部队的思想逐渐转变过来,情绪也高涨起来。

接下来,部队转入入藏前的准备工作阶段。阴老说,进军西藏前的准备工作较之进军其他地方,要复杂得多。他说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准备。传达和学习中央指示,领会进军西藏的意义等。二、政策准备。了解西藏的概况,掌握必要的藏语和民族宗教知识与政策。三、物资准备。衣食住行都在准备之列。每个战士要背足半个月的粮食(包括蛋黄蜡、燃料等)和春夏秋冬的衣服及帐篷等等。四、军事训练。侧重高原行军和作战。五、体育锻炼。每个战士须负重35公斤左右在高原上行军,因而事先的负重行军训练是腿绑沙袋,背负石头、铁锅、磨盘等等,马匹也要进行训练,保证人马健康。

大部队行动前,先派出了两支先遣部队。阴法唐所在的18军52师奉命作为进藏先遣部队,由师长率一个团先开往西康的甘孜,在那里建一个进军基地,并为后续大部队掩护和参加修筑公路,调查社会情况,做统战和群众工作。阴老说当年成都到雅安通公路,雅安到甘孜则须徒步行进。52师的先遣部队于3月出发。南边另一支先遣部队则由53师副政委带队于7月出发,开往巴塘。大部队在雅安至甘孜的公路修好后于8月底9月初出发。

§ 著名的昌都战役

解放西藏,部队必须开进去,但这并非意味着使用战争手段。对此,中共中央有明确的态度。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争取以北平和绥远方式解决尚待解放的各地问题。1950年1月18日,朱德在政务院西藏问题讨论会上讲道,“西藏问题最好采取政治解决的办法”,不得已时才用兵。刘少奇代中央起草的电报中也明确强调:“我军进驻西藏的计划是坚定不移的,但可采用一切方法与达赖集团进行谈判,使达赖留在西藏并与我和解。”

中共中央为了和平解决西藏问题,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另一方面也着手制定各项政策。中央要西南局和西北局分别提出有关政策。西北报了6条;西南报了4条,包括西藏回归中国大家庭、实行区域自治、政治制度不宜改变等。中央认为西南局上报的4条较好,但作为谈判条件尚有不足。后来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又增补为10条。毛泽东阅后表示满意,只在个别地方加了一句话。这就是十大政策,也称为十大条件,后来签订的17条协议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然而,对于中央政府的种种和平努力,西藏统治者不仅不响应,而且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扩充兵力,训练军官,购买武器弹药,调兵遣将,把10个团扩大为16个团。藏军大部分调到昌都周围,以金沙江为防线,阻止解放军前进。我军在求和不得、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应战。阴老说,不打不能和,打也是为了和,所谓“以战求和”是最终目的。这一战即著名的昌都战役。

昌都战役从10月6日开始,至10月24日结束,历时19天,是一个干净利落的歼灭战。

阴法唐说,昌都战役前,我国驻印度大使曾接见西藏代表团,明确告其人民解放军即将向西藏进军,他们务必在9月20日前来北京谈判。9月23日我大使又警告他们说,既定9月20日前去北京的期限已过,后果由他们负责,但仍然可以继续前往北京谈判。然而他们仍然迟迟不动,失去谈判解决西藏问题的良机。毛泽东估计如果仗打得好,可能争取藏方来谈判。事实证明这个估计是正确的。和平有时候要用战争来赢取。

1951年春天,中央和西藏的谈判结束。5月23日,双方签订协议。5月25日,毛泽东发布进军训令。解放军开始向拉萨和平挺进,进驻拉萨等国防要地。从此时开始,到18军52师一个团进驻江孜、日喀则、亚东后,红旗插上了喜马拉雅山,18军完成了历时1年零9个月的进军西藏的历史使命。

§ 西藏和平解放

1950年1月~195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西南军区部队一部在西北军区部队一部配合下,向西藏进军,消灭西藏地方反动武装,和平解放西藏的战略行动。

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底,中国大陆除西藏外基本解放。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1950年初,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军事进攻与政治争取同时进行的方针,一面命令人民解放军立即着手进军西藏的准备工作,一面制定了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维持西藏现行制度、尊重宗教信仰、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保卫国防等10项政策规定,作为和平解放西藏的基本条件,与西藏地方当局谈判。西南军区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命令第18军军长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率领该军及第14军一部,在西北军区骑兵部队配合下,执行进藏任务。

进军西藏的战略决策,得到西藏百万农奴和上层爱国人士的欢迎,但是西藏地方当局中的顽固势力,为了维护农奴制度,进而达到“西藏独立”的目的,不仅拒绝和平解放西藏,杀害人民解放军派出的联络代表,而且还在昌都地区增兵设防,将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计7个代本(相当团)全部、3个代本各一部共4500余人和士兵(部族武装)3500余人,部署于昌都周围及金沙江沿岸,企图凭金沙江之险,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军。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击西藏地方政府中的顽固势力,促使其内部分化,于1950年10月6~24日进行了昌都战役,基本消灭藏军9个代本和部分土兵,争取1个代本起义,计5700余人,占领了藏东地区政治、经济中心昌都,打通了进军的道路,促进了西藏爱国力量的发展。1951年春,西藏地方当局响应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号召,遂于 2月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维汉等谈判, 并于5月23日达成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按照协议规定,于同年5月25日发出了分路向西藏进军的命令。进藏部队于1951年8~9月先后由昌都、门工及新疆之于阗、青海之香日得出发。第18军领率机关及所属一部,经丁青、边坝、沙丁、太昭等地,于10月26日进抵拉萨,相继进驻日喀则、江孜等地;第14军一部及西北军区部队也于10~11月先后进抵察隅、阿里、改则等地区。在进军途中,各部队发扬了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精神,翻越雀儿山、昆仑山等20余座大山,渡过金沙江、澜沧江等多条急流,穿过漫长的原始森林和高原沼泽,战胜了空气稀薄、供应艰难等重重困难。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张经武一行及西藏地方政府谈判代表团与进军部队在拉萨举行大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 历史意义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胜利,保证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促进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实施,使西藏各族人民回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 进军西藏,献身西藏——谭冠三中将

1950年谭冠三和张国华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进军西藏,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使命。

谭冠三是湖南省耒阳人,1901年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上井冈山后任红军前委科员、宣传中队长、宣传科长、师政务股长、团政委、师组织科长、医院政委。参加创建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及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员,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八十一师团政委、抗日军政大学俱乐部主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支队政委。后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任晋察冀野战军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十八军政委。率部参加转战华北、中原和进军西南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率部进驻西藏,历任十八军政委兼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第二书记、西藏军区政委、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兼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党组第一副书记、成都军区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5年12月6日因病在成都逝世。

谭冠三在风雪茫茫的进军西藏途中,感慨地说:“人说蜀道难,我看西藏的路就更难了!不过,在我们共产党人面前,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进军西藏期间,他牢记中央制定的原则:“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他集政治工作历史经验,深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他领导制定了《进军西藏守则》发给部队,反复进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提高部队的政策观念,为执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部队进驻拉萨之后,主副食供应十分困难。西藏军区党委遵照党中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提出和实行了“开荒生产,自力更生,站住脚跟,建设西藏,保卫边防”等战略方针,让西藏上层朋友和各族群众看到共产党、解放军的确是来帮助西藏人民发展生产、建设边疆的。针对西藏当时的特殊情况,党中央指示:要认真做好西藏上层统战工作,通过上层影响下层,寄希望于西藏广大人民。谭冠三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在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注意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集中集体的智慧,研究制定了符合西藏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使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他在西藏工作10多年,热爱西藏人民,热爱边疆山河,向党组织要求死后骨灰埋在西藏,真正实现了他“长期建设西藏,死在西藏,埋在西藏”的遗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