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竹叶椒
释义

§ 植物形态

竹叶椒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米。枝暗紫色,有对生的皮刺,老枝上的刺基部木 栓化,暗灰褐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无毛,具宽翼和皮刺;小叶3~9,对生,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小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稀为卵形,长5~9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小圆齿,纸质,两面无毛而疏生透明腺点,主脉上具针刺,侧脉不明显。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花小,青绿色;花被片6~8,三角形或钻形;雄花具雄蕊6~8,药隔顶部有腺点1颗;雌蕊心皮2~4,通常1~2个发育。蓇葖果1~2瓣,稀3瓣,红色,表面有突起的腺点,果皮薄。种子黑色,光泽,直径3~4毫米。花期3~5月。果期6~8月。

生于低山疏林、灌丛中及路旁。分布我国东南部和西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皮或根(竹叶椒根)、叶(竹叶椒叶)亦供药用,另洋专条。果皮在浙江、江苏、广西、湖南等地作土花椒使用。

§ 生药材鉴定

竹叶椒性状鉴别 球形小分果1-2,直径4-5mm,顶端具细小喙尖,基都无末发育离生心皮,距基部约0.7mm处小果柄顶部具节,稍膨大。外表面红棕色至褐红色,稀疏散布明显凸出成瘤状的油腺点。内果皮光滑,淡黄色,薄革质。果柄被疏短毛。种子圆珠形,直径约3mm,表面深黑色,光亮,密布小疣点,种脐圆形,种脊明显。果实成熟时珠柄与内果皮基部相连,果皮质较脆。气香,味麻而凉。以色红棕、味麻有凉感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果皮外方显著凹凸状。表皮细胞1列,有时外被角质层。下皮细胞1-2列。中果皮宽广,由薄壁细胞组成,分布油室5-6个,直径311-467μm,维管束12-15个。内果皮为2-5列,木化,厚壁细胞。表皮及下皮细胞内含众多无定形或颗粒状棕色色素,中果皮薄壁细胞含较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0-40μm,并有少量方晶及圆形淀粉粒。

§ 性味

辛,温。

1、《贵州民间药物》:"味辛,性温。"

2、《江西草药》:"性温,味辛,有小毒。"

3、《四川常用中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 功用主治

竹叶椒散寒,止痛,祛蛔。治胃寒及蛔虫腹痛,牙痛,湿疮。

1、《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消肿,祛风散瘀,止咳,祛蛔。治胃痛。"

2、《江西草药》:"散寒止痛,解蛇毒。"

3、《四川常用中草药》:"散寒,行气,杀虫,祛风。治胸腹冷痛,蛔虫肚痛,风寒牙痛,湿毒痒疮。"

§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3钱;研末服,每次0.5~1钱。外用:煎水洗。

§ 选方

1、治胃痛、牙痛:竹叶椒果一至二钱,山姜根三钱。研末,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2、治痧症腹痛:竹叶椒果三至五钱,水煎服;或研末,每次五分至一钱,黄酒送服。( 《江西草药》 )

§ 各家论述

竹叶椒

1.《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消肿,祛风散瘀,止咳,祛蛔。治胃痛。

2.《江西草药》:散寒止痛,解蛇毒。

3、.《四川常用中草药》:散寒,行气,杀虫,祛风。治胸腹冷痛,蛔虫肚痛,风寒牙痛,湿毒痒疮。

考证:出自《本草图经》。

§ 相关词条

《江西草药》《贵州民间药物》竹叶椒碱

《四川常用中草药》《广西药植名录》《中国中部植物》

§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疗网 http://www.shiliao.com.cn/2005/4-4/16274346255.html

[2] 中华中医网 http://www.zhzyw.org/zycs/zycd/z/0891211CBH0F0BJ3D9KKEGG3.html

[3] 医学教育网 http://www.med66.com/html/2008/11/zh361105910211800291.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