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莱瑙,N.
释义

§ 莱瑙,N.

§ 正文

奥地利诗人。原名尼科劳斯·弗朗兹·尼姆普施·封·埃德勒·斯特雷莱瑙。生于原匈牙利境内的恰陶德(现属罗马尼亚)。1819年起在维也纳、普雷斯堡和海得尔堡学习法律、哲学和医学。20岁时在维也纳一些作家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829年母亲去世,得到一笔遗产,得以专事写作。1831年前往斯图加特,与施瓦本派浪漫主义诗人交往。1832年第一部诗集发表。同年前往美国,以后在维也纳、萨尔茨卡默古特和施瓦本居住。他在爱情和事业上均受到挫折,精神抑郁以致失常。1847年被送进上德布灵的疯人院,3年后去世。

莱瑙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是1848年三月革命前奥地利重要的诗人。他的作品表现出对自由的追求。许多忧郁的、哀歌式的诗歌,如《三个吉卜赛人》、《芦苇之歌》、《森林之歌》、《秋日悲诉》等,充满了一种“人世间痛苦”的情绪。1830年写的《波兰之歌》,赞美波兰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其他一些作品也描写了各国的革命人物和革命运动, 例如 《约翰尼斯·齐斯卡》写捷克民族英雄约翰尼斯·齐斯卡,《萨沃纳罗拉》(1837)写15世纪末被当作异端分子处死的意大利 宗教改革家萨沃纳罗拉,《三个印第安人》写 3个受压迫的印第安人到尼亚加拉瀑布去沉舟自尽。1836年完成的《浮士德》反映他对宗教的怀疑。1842年写作的《阿尔比派教徒》是一部叙事诗集,通过13世纪法国南部的一个宗教改革派阿尔比派教徒表现他的信念:自由的阳光不会长久地被“紫袍或黑色法衣”所遮盖。1844年他用抑扬格写了叙事诗《唐璜》,1,094行,在他死后于1851年发表。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