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米-17”直升机 |
释义 | § 概述 正在对地面目标发射火箭弹的米-17武装型号直升机 “米-17”直升机是俄罗斯米里直升机设计局设计,分别由喀山和乌兰乌德两家航空工厂生产的一种中型运输直升机。该机原型是苏联于60年代研制的“米-8”直升机,经过多次改型设计,采用大功率发动机,于1981年推出正式定名为“米-17”,外形与“米一8”直升机十分相似(仅仅是尾桨位不同,“米-8”尾桨在左、“米-17”尾桨在右),至今西方将两机绰号都称为“河马”。该机经过多年发展技术比较成熟,在国际直升机市场上,因其性价比较高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吸引了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的买主,大量向亚洲、南美、中东、东欧以及非洲等地区出口,总产量(含“米一8”直升机在内)达万架,俄罗斯本国军队装备约有3000架,其余大部分用于外销。1991年经过考察、谈判,签订了首批引进24架喀山直升机工厂生产的“米-17”直升机合同。经过试用,表明该机适合在我国平原地区使用、运输效率高。“米一17”的飞行性能比不上“黑鹰”,后经改进基本满足西藏高原地区使用,主要部件工作寿命较短,但该机技术成熟、性价比很高,经济实用性好,机舱空间大、运载能力强。引进后很快形成战斗力、多次参加各种军事演习和紧急出动执行任务。 § 相关介绍 为提高陆航装备综合作战能力,陆航对“米-17”直升机进行了挖潜增效改装,主要内容是:在直升机两侧装设武器挂架,左、右挂架上可各挂三组火箭发射器,挂点上也可挂载其它武器或武器吊舱,同时在机身右侧增开一个舱门,侧舱门加宽,便于空中使用各种武器对地射击,也便于机上突击队员快速离机出击;机身后部加强了货桥及后舱门,便于车辆进出和大型作战装备上下。 通过加装武器,加强机降突袭对地火力压制能力和防卫能力,使该机由单一运输保障型改装为运输攻击相结合的战术运输型直升机,拓展了使用范围,使“米-17”直升机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术运输直升机。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出动的“米-17”机降突袭编队,进行低空突防,机降前直升机对地实施火力压制,发射出的猛烈火箭弹如像一片火海,扑向敌方前沿,表现出强烈的震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军事演练效果。 “米-17”为单旋翼带常规尾桨的空气动力布局,旋翼的5片桨叶和尾桨的3片桨叶均为金属材料制成,机体为金属半硬壳结构,机身上部装有两台TB3—117MT涡轮轴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为1545千瓦,机头前上言为两发动机防砂装置的进气孔,着陆装置为前三点式轮式起落架。 驾驶舱内有正、副驾驶员及一名随机机务人员座椅,机舱内沿侧壁布置有24副可折叠座椅,座舱底板有可供系当货物的系环。机舱左前方有一可抛放的滑动舱门,舱内有较大空间可架设担架,机身两侧下部装有外挂燃油箱,机舱尾部有一副能左、右打开的应急舱门,应急舱门打开后,可推出两条踏板,可供车辆或大型物资进出。 ·最大起飞重量13000千克 ·空机重量7100千克 ·正常起飞重薰11000千克 ·最大巡航速度2400千米川、时 ·实用升限500米 ·无地效悬停高度1760米 ·航程(机内油箱、无余油)495千米[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