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绩效评估 |
释义 | § 定义 绩效评估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发展情况,并且将上述结果反馈给员工的活动过程。[1] § 概述 绩效评估 组织中管理人员按一定程序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表现所作的评价和估量。通过评估可以将工作人员的绩效加以分类、排序,并以此作为奖惩、升降、安置、培训等人事管理的依据。这项工作做好了,将会有效地提高组织工作效率,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绩效评估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对个体能力的评估,它便于将个体按能力分类和区分;另一是对工作绩效的评估,即依工作评估的标准来评估工作人员在现任岗位上的工作绩效。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选拔和安置工作人员,使他们能在可以充分发挥其能力的岗位上作出更大贡献。 绩效评估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时应有客观的参照标准。这些标准可由工作评估建立。工作评估应充分考虑到各岗位和职位标准间的关系及其与组织总产出指标间的联系,并尽可能以数理化的形式表征出来。 绩效评估工作必须由专门部门负责,从事评估工作的人员应采取公平态度,按评估的标准与程序工作,以避免因个人的主观好恶得出不客观的结论。在一个组织内部,绩效评估工作应制度化。另外,若不依评估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培训、重新安排,即使评估记录再客观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正确开展绩效评估可以密切上下级关系,使个体和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落后人员上进。 绩效评估可采用量表评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 可用各种量表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分析,即由评估人员依量表条目逐一给出评价结果。具体方法有等级评价、配对比较或迫选法等。所用量表的条目应与工作评估的标准互相参照。量表评价法的优点在于标准客观、简单易行,但不足之处是容易出现由晕轮效应、评价标准异同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访谈法可用来收集大量信息,为制备量表提供材料。访谈法还可在评估时对量表评价法的结果加以补充。评估结果又可通过访谈反馈给工作人员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观察法主要用于对工作绩效中可计量的行为的评估。 § 作用 (一)为员工薪酬管理提供依据 薪酬管理是企业对它的员工为企业所作贡献给予相应回报和答谢的活动过程;而绩效考评对员工某时期的工作结果、行为与表现进行评定,以说明员工在该时期对企业所作的贡献,因而绩效评估为薪酬管理提供依据。 (二) 是员工调迁、升降的重要依据 因为通过考绩可以评估员工对现任工作的胜任程度及其发展潜力。 (三) 为员工培训提供依据 通过考绩能发现员工的长处与不足,对其长处应发扬和保护,对其不足,应实行辅导和培训,因而,考绩结果能为培训计划与培训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促进组织的团队建设 考绩结果通过多种渠道反馈给员工,并同时听取员工的反映、申诉,从而促进上、下级间的沟通,了解彼此间的期望,从而增强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1] § 主要影响因素 1.考评者的判断 考评者的判断又受考评者个人特点(主要有个性、态度、智力、价值观和情绪与心境等)的影响。如态度方面,是否视考绩为不必要的累赘(若是,则考绩时就会很马虎);智力方面,是否对考绩的标准、内容与方法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情绪与心境方面,若高昂愉快,则考评偏宽,反之,若低沉抑郁,则偏严。 2.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关系 考评者与被考评者间的亲疏关系、过去的恩怨,以及考评者对被考评者的工作情况及职务特点、要求的了解程度,都将影响考绩结果。 3.所使用的考绩标准与方法 具体包括考绩维度选择的恰当性,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和全面性,以及考绩维度能否明确、具体地传达给被考评者。 4.组织对考绩的重视程度及提供的相关条件 具体体现为组织领导对考绩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考绩制度的正规性与严肃性;对各级主管干部是否进行过考绩教育与培训;考绩结果是否认真分析并用于人事决策;考绩中是否发扬了民主,让被考评者高度参与;所使用的考绩标准与方法是否与势俱进地相应调整。 5.考评者常见的心理弊病 包括考评者过分注重第一印象、以偏概全、求中庸等心理弊病,这些心理弊病致使出现如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平均主义等带来的考绩误差。 以上影响因素涉及到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很难完全消除,因而使得考绩出现了因主、客观因素而产生的考绩误差,其中因主观因素尤其是考评者心理弊病而产生的考绩误差应引起考评者的高度重视,尽力做到事先控制。[1] § 原则 (一)公开原则 具体要求做到: 1.公开考评目标、标准和方法; 2.公开考评过程和考评结果。 坚持这一原则能消除考评对象对绩效考评工作的疑虑,提高绩效考评结果的可信度;有利于考评对象看清自己的问题和差距,进而找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并激发出进一步改进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可增强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感,促使他们不断改进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 (二)客观、公正原则 具体要做到:制定绩效考评标准时多采用可量化的客观尺度,要用事实说话。坚持这一原则能使考绩工作公平、减少矛盾,从而维护企业内部的团结。 (三)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原则 这是由绩效的多维性决定的。指考绩必须包括对影响绩效考评各主要方面的综合考察,而不是某几个方面的偏面考察。 (四)经常化、制度化的原则 绩效具有动态性,因而要求经常对员工绩效进行考评,以及时公正地反映员工某时期的工作成果;另外,由于考绩涉及考绩标准的制定及其执行,并且要求这些标准必须科学、合理、不掺入个人好恶等感情成分,因而有必要对考绩有关事项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1] § 主体 1.员工的直接上级 2.员工的同事 3.员工的下属 4.员工自身 5.客户 6.外界考绩专家或顾问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