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肥胖病
释义

§ 简介

肥胖病

肥胖病在中国是一种社会性慢性疾病,是指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且脂肪百分率(F%)超过30%者称为肥胖。

生活安逸,缺乏运动,热能消耗少,脂肪在体内积聚,会使身体的脂肪超过正常。还有一种局部脂肪堆积过多者,如“大福肚子”,虽体重未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也称之为“腹型肥胖”。

目前诊断肥胖的程度,广泛采用身长、体重和皮下脂肪厚度来推测。单纯性肥胖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由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癌引起的肥胖,约占肥胖病的2%~5%左右。肥胖只是这类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同时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表现在以下病变中: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胰岛细胞瘤、性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颅骨内板增生症等。对这类病人,治疗时主要治疗原发病。有些药物在有效地治疗某种疾病的同时,也能使患者产生性肥胖。这类肥胖患者只要停止使用这些药物后,肥胖情况可自行改善。

饮食减肥、行为减肥、运动减肥、药物减肥等方法,都是肥胖病治疗的重要方法。尤其应当指出的是,药物减肥应听从医生的指导。运动疗法是肥胖者减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地选择运动疗法,配合饮食控制,常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肥胖病人的饮食需要控制,并不意味着戒食或过分地节食,饮食疗法要注意节食带来的问题。节食会带来空腹感,出现蛋白质不足、低血压及营养障碍,出现疲乏无力及活动能力下降等。减肥治疗要遵循能量负平衡的原则,节制饮食,增加消耗,迫使身体尽可能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这就要限制总能量(饮食的量),确保各种营养成分的最低需要量以维持平衡。

§ 定义及判断

肥胖病

肥胖是一种代谢疾病,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多,超过能量消耗而使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积聚,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细胞体积加大,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标准体重20%上。本文中只涉及单纯性肥胖,不涉及因疾病而造成的肥胖。

现在常用以下指标检测超重和肥胖:

①体质指数(BMI)(kg/M2)

体重以公斤为单位,除以身高平方。按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建议的标准是BMI在18.5-24.9为正常范围,大于25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WHO推荐的标准作为超重和肥胖的标准。这一标准适合欧美人种,亚洲地区人体型与欧美人有差异。2000年亚太地区会议提出了新的亚洲标准,2001年中国提出了适合中国人的正常BMI的建议。此项指标方法简便可行,只需测量身高、体重,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比较实用并不受性别影响,排除身高因素(只是对于肌肉发达的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不适用)。

②腰围(WC)腰臀比(WHR)

肥胖除脂肪在体内贮存量多外,还有一种肥胖是体脂分布在内脏和腹壁,表现为大腹便便,被称之为向心性肥胖或腹部肥胖。腰围男超过94cm,女超过80cm,可作为肥胖的标准;腰臀比超过O.9(男),超过0.8(女)可视为中心性肥胖。腰围、臀围测量也是简便易行,在空腹状态下测量肚脐平面周径为腰围,臀部最隆起部位平面周径为臀围,腰臀比位为两值之比。

§ 病因

肥胖是一种涉及基因、环境、生理和其他因素的复杂疾病,当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时,就出现肥胖病。只有少数情况,肥胖是由疾病或用药引起的,例如甲状腺低下或皮质激素引起的肥胖。

肥胖与脂肪密切相关,脂肪过多是肥胖病的起因。男人脂肪超过体重的25%、女人脂肪超过体重的30%被认为有肥胖病。一般认为肥胖和体重超标可以互换使用,即肥胖者往往体重超标,同时体重超标者往往肥胖。严格说它们的技术含义不同。体重超标是指身体各种组织(脂肪、骨骼、肌肉)的重量超标,肥胖则专指脂肪过多。

肥胖病多有家族史,但除遗传因素外,与饮食习惯也有一定关系,如喜甜食、肉食。人到中年以后,身体由盛转衰,肾失温煦,脾胃运化功能亦有所降低,加之活动量减少,遂使水谷精微不得正常敷布,留聚不去而为脂膏,易致痰湿内生、气滞血瘀。故肥胖病的病机,以脾肾阳虚为其本,以痰浊瘀滞为其标。

肥胖病辨证主要应分清虚实。虚者责之脾肾,或益气健脾,或补中升阳以助脾运,或温养肾阳而利水道。实者要区分痰浊、痰热、瘀血、滞气,或温化,或清化,或活血,或行滞。其中又多虚实兼见之证,故须辨明主次,标本兼顾。总之,肥胖病的治疗要根据情况分别用药,不可徒恃一方一药,更不可一概投以泻剂,图快一时。

§ 分度标准

已知肥胖病的诊断标准,除机体脂肪比例增高之外,可按身高和体重比例评价,超过理想体重的20%即为肥胖。过理想体重20%一30%为轻度肥胖,>30%一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 危害

在发达国家,由于食品供应丰富,工作中以静坐为主,生活中体力劳动减少,肥胖病检出率高。不仅如此,在发展中国 家也面临迅速增长的趋势,现已成为全球性多发病。 肥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肥胖本人因心肺功能不全,心脏担过重,常有心慌、气喘、易疲劳,还有内分泌代谢紊乱甚至精神抑郁等多种疾病。肥胖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肥胖者患心血管,急性心肌梗是体重正常的2.3-3.3倍;发生胆石症的危险是非肥胖者的3-4倍。70%- 80%的40岁以上糖尿者患者合并有肥胖症,这些都导致肥胖者死亡率升高。

§ 类型

肥胖病

肥胖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通俗的方法是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药物引起的肥胖。

(1)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这类病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这种主要由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度引起的肥胖,称为单纯性肥胖。

(2)继发性肥胖

是由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疾病,约占肥胖病的2%~5%左右。肥胖只是这类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同时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多表现在:①皮质醇增多症;②甲状腺功能减退症;③胰岛β细胞瘤;④性腺功能减退;⑤多囊卵巢综合征;⑥颅骨内板增生症等多种病变中。治疗时主要治疗原发病,运动及控制饮食的减肥方法均不宜采用。

(3)药物引起的肥胖

有些药物在有效地治疗某种疾病的同时,还有使患者身体肥胖的副作用。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等)治疗过敏性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哮喘病等,同时也可使患者身体发胖;治疗精神病的吩噻嗪类药物,也能使患者产生性机能障碍及肥胖。这类肥胖患者约占肥胖病的2%左右。一般情况而言,只要停止使用这些药物后,肥胖情况可自行改善。遗憾的是,有些患者从此而成为“顽固性肥胖”患者。

§ 病理

肥胖病肥胖症可分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又可分体质性肥胖症及获得性肥胖症两型。前者往往有家族史,自幼肥胖,脂肪细胞呈增生肥大,后者大多由于进食过多或消耗过少而脂肪细胞贮藏过多呈肥大变化,但无增生。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可有内因与外因两部分。外因以饮食过多、活动过少为主,同样热量,单次进食大量食物较易肥胖,可能由于单次刺激胰岛素分泌较强所致。内因方面有:①遗传因素:往往有肥胖家族史,其家庭中常有较多肥胖者。此类肥胖者常伴有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也易诱发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等。②神经精神因素: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炎症的后遗症(如 脑膜炎 、 脑炎 后)、创伤、肿瘤及其他病理变化时,如下丘脑腹内侧核遭破坏,则腹外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表现贪食无厌,引起肥胖。反之,当腹外侧核遭破坏,则腹内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表现厌食,引起消瘦。此外,食饵中枢的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精神因素影响食欲,当精神过度紧张而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尤其是α受体占优势),食欲受抑制;当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食欲常亢进。据近代研究,已知刺激下丘脑腹外侧核可促使胰岛素分泌,故食欲亢进;刺激腹内侧核则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加强胰升糖素分泌,故食欲减退。腹内侧核为交感神经中枢,腹外侧核为副交感神经中枢,两者在本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③内分泌因素: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在本症中血浆胰岛素基值及受葡萄糖刺激后的分泌值均偏高,反映于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体重者,可刺激脂肪合成,引起肥胖。且肥大的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较不敏感;胰岛素分泌过多可能由于前述下丘脑腹外侧核及迷走神经兴奋所引起,但其确切原因尚待阐明。此外,性腺、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发生特殊类型的肥胖症。

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多种疾病中伴肥胖症有下列七组:①下丘脑病:②垂体病③胰岛疾病:④ 甲状腺功能减退 症: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⑥性腺功能低下症⑦其他:水钠贮留性肥胖症等。

§ 治疗

肥胖病一、饮食疗法

肥胖症饮食控制有3个方面内容:一是限制饮食的量(限制总能量);二是确保饮食的质,即确保各种营养成份最低需要量以维持平衡;三是饮食时间的安排及饮食分配。

二、运动疗法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骨骼肌的肌力,还能增强肌肉的耐力以及心血管的活力,而且还提高肌酶的活性,改善对胰岛素的感受性,从而增加葡萄糖的利用,能量利用的能力亦增大,即能消耗体内的糖,也能消耗体内的脂肪。消耗体内脂肪最有效的运动是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长跑、长距离游泳和滑雪等。

三、药物疗法

肥胖症的药物治疗不占重要的地位,因为迄今人们还未能掌握治疗肥胖病的真正有特效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一)食欲抑制剂

1.二乙胺苯酮:是一种较好的消瘦剂。25mg,1日2~3次,饭前1/2~1小时服。长效制剂75mg,日服1次,在极度或顽固性肥胖患者,可增加剂量至每日100mg,一个疗程为0.5~2.5月。

2.氯苯吲哚:为非苯丙胺类高效消瘦剂,1mg,日3次,饭前1小时服用或2mg,日1次,午饭前1小时服。

3.氟苯丙胺:能抑制食欲等作用。20mg,日2次,可发生嗜睡,因而先服用1片,8小时后再服1片、如体重不下降,则可加至二倍或三倍量。体重超过127公斤者,药量可增到每天12片,达到效果后,需逐渐减量。

(二)抑制消化吸收的药物

1.膨胀充填剂:膨胀充填剂本身无抗肥胖作用,且这类药物在胃膨胀很慢,在肠内膨胀会引起 腹泻 ,故每天服用1~4g的甲基纤维素与其说是食欲抑制剂,不如说是一种缓泻剂。

2.小肠二糖酶抑制剂:结构与双糖极为相似,进入小肠数小时便与双糖酶结合,抑制其活性,双糖不能分解成单糖,而不被吸收排出体外。

肥胖病

(三)促进代谢的药物

1.甲状腺激素:有人主张在限制热量同时并用甲状腺激素要比单纯限制热量摄入时体重减轻明显。T3的开始剂量是每日25Vg,5~7天加量一次,至心律每分钟95~100次时不再加量,一般每日用T3100μg即可。甲状腺激素虽使代谢亢进,但因减少肌肉的量远多于减少脂肪量,此外还引起多汗、心悸、高血压及 心绞痛 等,故一般不宜用于减轻体重。

2.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有使代谢亢进,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游离,加速了机体对游离脂肪酸的利用,从而减少脂肪的贮存,达到 减肥 的目的。

3.二硝基酚:是最常用降低体重的代谢刺激剂,具有对末梢组织代谢亢进的刺激作用,以增加基础代谢率来达到降低体重。每日量3mg/Kg体重,在200~300mg以下,如有一定效果,且未发现有副作用或副作用较轻者可逐渐增加剂量。一般使用3个月,如要继续使用,则中间停药1个月,再从少量开始。

4.脂解素:又称脂溶素,能促进脂肪库中脂肪消耗,并促进脂肪燃烧,激活脂肪组织的溶脂酶,适用于体质性肥胖症。每次50mg,每日2次,肌肉注射,10~20天为1疗程。停药后可重复疗程。

§ 针灸治疗肥胖

在我国古代医籍中没有记载。现代针灸减肥,约始于70年代初,首先风行于美国、日本。之后,逐渐在世界上不少国家推广。我国采用针刺治疗肥胖症的临床文献,最早见于1974年[1],自80年代后,特别是近几年,有关报道急剧增多。在穴位刺激方法上,最常用且受病人欢迎的是耳针(包括耳穴压丸等各种变革之法),尚有用体针、艾灸、电针等法。针灸减肥的效果,已基本肯定,对获得性肥胖症的有效率在70~80%之间,肥胖度越大,疗效愈明显。对其他类型的肥胖,效果较差。

国内外学者还进一步探索了针刺减肥的机理。一些工作证实,耳针减肥与味觉变化导致进食  量减少有关。研究发现,耳针可使咸味觉过敏,从而抑制食欲。通过对体内有关生化物质和激素含量变化的测定,表明有能减退食欲的特异耳穴存在,它们能改变胰岛素、促胃液素分泌量。还有认为,针刺耳穴后,产生信号,沿迷走神经传导,同时阻断下丘脑饥饿信息,限制了摄食而达到减肥目的。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外鼻、口、内分泌、缘中、胃。

配穴:肺、脾、神门、大肠、直肠下段。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配穴取1~2穴。将王不留行籽1粒,置于0.7×0.7厘米的小方胶布上。在选定耳穴上寻得敏感点后,即贴敷其上,用食、拇指捻压至酸沉麻木或疼痛为得气,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以有上述感觉为宜。每次贴一侧耳,两耳交替。每周贴敷2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体重减轻5公斤以上;有效:体重减轻1~5公斤;无效:体重减轻不足1公斤,或未减轻,或反增重。

共治2,267例,其中767例按上述标准,显效110例(14.3%),有效537例(70.7%),无效120例(15.7%),总有效率为84.3%。另外1540例为,体重减轻2.5公斤以上529例,0.5~2.5公斤为645例,无效者为366例[2~6]。

耳穴埋针

(一)取穴

主穴:肺、内分泌、三焦、胃、神门。

配穴:大肠、心、脾、交感。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1~2穴,轮流取用,如主穴效不佳,加用或改用配穴。耳穴选穴后作严密消毒,用图钉式皮内针在敏感点刺入,给以中等强度按压,并贴上胶布。3~5天换贴1次,5~6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体重减轻15公斤以上;有效:体重减轻3~15公斤;无效:体重减轻不足3公斤。

共治1273例,显效206例(16.1%),有效667例(52.4%),无效400例(31.5%),总有效率为68.5%[7~9,14]。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关元、三阴交。

配穴:据辨证分型而取。

脾虚湿滞:饮食不多,肢体劳倦,气短便溏,肌肉胖而松弛,舌淡而胖,脉濡缓无力。

内关、水分、天枢、丰隆、列缺、脾俞。

湿热内盛:饮食量多,便结溲黄,口臭难闻,血压时偏高,肌肉胖而结实,舌红苔腻,脉滑数或弦数。

曲池、支沟、大横、四满、内庭、腹结。

冲任失调:食眠一般,大便尚好,尿频腰酸,月经不调,腹臀胖如水囊,舌胖而淡,脉沉细或濡细。

支沟、中注、带脉、血海、肾俞、太溪。

(二)治法

每次主穴必取,据症型酌加配穴3~4个。进针得气运用不同手法。脾虚湿滞,三阴交、列缺用补法,余用平补平泻法;湿热内盛,内庭、腹结用泻法,余用平补平泻法;冲任失调者,支沟、中注用平补平泻,余用补法。手法以提插补泻为主,略作小幅度捻转。每次均留针半小时,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经一疗程治疗,体重下降4公斤以上,或腹围减少10厘米以上;有效:经一疗程治疗,体重下降2~4公斤,或腹围减少5~10厘米;无效:无改善,或未达到有效标准。

共治380例,有效率为58.6~89.0%。其中300例按上述标准评定,显效75例(25.0%),有效192例(64.0%),无效33例(11.0%),总有效率为89.0%[10,11]。

芒针

(一)取穴

主穴:肩Yu透曲池、梁丘透髀关、梁门透归来。

(二)治法:选28号长为1~2尺之芒针,每次上穴均取。局部皮肤消毒,右手持针,使针尖抵触穴位,然后左手配合,压捻结合,快速进针,缓缓直透至另一穴。并作捻转运针,捻转幅度在180~360度之间,针感宜强,必须达到酸胀感觉。留针30分钟,6次为一疗程,间隔1日,再作下一疗程。

§ 外科手术疗法

有如下几种方法:①缩小“容器”,减少食量的胃短路术;②医治局部肥胖的脂肪抽引术;③截短肠道,减少吸收的空肠回肠吻合术(肠道短路术)。由于手术减肥是一种具有创伤性、损害性的疗法,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术后还容易并发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症、 肝硬化 、 贫血 等多种并发症。且手术不易于操作,术后感染机会多,切口不易愈合,术中也较一般人危险性大,敌手术减肥不可轻易采用。

§ 茶疗

1、消肥健身茶

山绿茶制成茶剂,3.5克一袋,每日2次,每次一袋,开水冲泡饮服。

有生津润肺、舒通血脉、稳定血压、调节机体代谢之功效。

主治肥胖病。

2、健身益寿茶

乌龙茶3克、槐角18克、首乌30克、冬瓜皮18克、山楂肉15克。先将槐角、首乌、冬瓜皮、山楂肉四味加水煎沸20分钟,取药汁冲泡乌龙茶,不拘时饮服。

功能:消脂减肥、健身益寿。

主治:肥胖病及高脂血症。

3、飞燕减肥茶

茉莉花茶、荷叶、槟榔、草决明、青皮、丝瓜络、木香等制为冲剂,每晚服1袋。

功能:消积导滞、行气通络、利尿通便。

主治:肥胖病、冠心病、高血压等。

4、七珠健美茶

珠茶、山楂、夏枯草、菊花、莱菔子、陈皮、三七谷芽、党参、人参叶、草决明。制成茶剂,每包9克,每次1包,日2-3次,开水冲泡或水煎。

功能:行气健脾、消积导滞、清热利湿。

主治:肥胖、消化不良、精神疲倦。对高血压、高血脂有辅助治疗作用

§ 预防

肥胖病

肥胖的原因是能量摄入与消耗的不平衡,因此预防措施是控制进食量及经常进行体力活动。

控制进食,原则上是:①限制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供给,减少食量而不改变食物中三大营养素的比例;②合理选择食物,多选脂肪含量低的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虾、鸡、蛋、脱脂奶、豆及豆制品,多选富含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粮,限食高能量食物,甜点等;⑨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采用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晚餐少吃,睡前不进食,烹调少用煎、炸,尽量用煮、蒸、烧等,食物要大众化、多样化,只要采用低能量的平衡膳食,任何普通饮食都可成为好的减肥饮食,这只是一招,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制定体力活动计划。

对于轻度肥胖者只需在饮食上适当调整,并增加体力活动即可;中度及以上肥胖者需就医、遵医嘱,因为节食减肥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个体差异并常有反弹,减肥不当还可能给身体带来损害。

18岁以上成年人从事轻体力活动者每天需要能量2400千卡(男)、2100千卡(女)。凡儿童青春发育期、妇女产后及绝经期、男性中年以后或病后恢复期,特别有肥胖家史者尤应注意,应自觉地长期坚持节食与运动的防治原则,避免依赖药物和滥用药物。

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根据不同年龄、工作条件制定饮食结构标准、食量标准及活动量。提倡从新生儿开始就施行科学饮食,合理喂养与营养,并加以行为矫正、心理修复、运动锻炼,保持良好习惯,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限制长时间看电视。对单纯性肥胖无合并症者,积极进行饮食控制,加强运动,配合中、西药物及针灸、耳针、按摩、气功等措施,使体重逐渐降低,以每月减少1kg为合适对肥胖已出现合并症者,在治疗肥胖病的基础上还应积极运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合并症,以免合并症的发展、恶化。[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