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经济发行 |
释义 | § 概述 经济发行由于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劳务交易的增长、人民收入水平的上升,每个人以及每项经济活动都需要用货币作为媒介来购买各种必需品。中央银行根据社会经济交易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可逆地调节市场货币需要数量,保持货币与经济协调和增长同步。 如果市场物价稳定,社会经济交易顺畅,社会作为整体,为适应生产和流通增长而保持的货币总量也会稳定。为发展经济和调节市场而出现的短期内提前支付,如投资领域里的短期(指半年左右)先支后收、季节性的生产投入和收购,以及单位和个人为应付可能的必需支出而增大的货币储备,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货币发行短期性的增多,这种发行有一定的弹性,不会引起经济波动和物价上涨。货币主义者认为,必须控制货币存量,使其按照同基本的经济增长率相关的某一比率逐渐增长,即把货币存量增长同经济增长率联系起来,才能保证通货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如经济每年增长5%,那就允许货币存量增加 5%。在实际生活中,比较稳健的货币当局,通常还把低于 3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率考虑在货币存量的经济发行范围以内。 § 中国的经济发行 经济发行中国的人民币发行,为适应生产和流通增长而保持的货币总量也会稳定。历来坚持经济发行的原则。社会作为整体,国家每年都按照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社会经济交易顺畅,有计划地确定货币发行数量,如果市场物价稳定,因而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保持货币与经济协调和增长同步。 但是,由于个别时期出现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上的失误,中央银行根据社会经济交易的实际需要,使货币发行超越了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导致通货膨胀。历史经验证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坚持经济发行原则。 § 从报纸经营的源头看经济发行 经济发行一、为什么都市类报纸要做到经济发行 大家知道大多数商品的定价,都会高于成本价,而由于规模效益,销量越多,利润率往往越高。 然而,大多数都市报却是例外。由于报纸销售价和成本价的严重倒挂,使得发行量越大,发行的亏损就越大。在南京,4份主要的都市类报纸日均60版以上,售价仅为0.50元/份,仅印刷费就要1.2元/份,卖一份亏0.8元以上。一张日均发行30万份4开64版的报纸,仅计纸张、印刷成本,每天的发行亏损30万元以上,全年亏损1亿元以上。 目前,报业经营是发行一次销售亏损,利润完全依赖二次销售广告获得。那么广告主的目标人群以及对目标人群的影响力,就成了发行最主要的诉求。 另外,从财务角度来看,发行量的增长,带来广告增长,才能使整个利润增长。当发行量增长带来的广告增长,弥补不了发行量增长带来的发行成本增加时,这样发行哪怕都是目标读者,发行也是不经济的。 基于以上原因,不仅要将报纸销向目标人群,同时对发行量和发行结构也要控制,也就是发行必须带来二次销售广告增长,同时还要确保利润的增长。 二、什么是经济发行 所谓经济发行,就是发行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实现对广告主目标人群最大的覆盖面和最大的影响力。经济发行和有效发行一样,确保发行的效率;不同的是,经济发行进一步追求发行的经济效益。 那么,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广告主的目标用户是怎样的人群? 从2005年综合都市类报纸广告收入行业结构,都市类报纸广告的目标群是城市居民,进一步细分报纸的广告收入,几乎少有奢侈品广告。由此我们认为,广告的目标人群就是具有稳定收入、衣食无忧的城市常住居民。 这一人群又可以分为读者(看报)和非读者(不看报或不常看报),这样发行就必须重视: 1.读者是广告主的目标人群,即与广告主目标人群的重叠。最佳的读者是:既有消费能力又有消费欲望的人群。 2.报纸在广告主目标人群中的传阅率。传阅率越高,影响面就越广。 3.影响力:①报纸的读者是消费决策人,即单位或家庭的掌门人;②不常看报的人,买报时选择买本报。 4.发行成本控制:在锁定目标人群、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又必须控制发行量、发行结构和发行成本。发行成本的增长,不能大于广告收入带来的利润的增长。 经济发行三、如何实现经济发行 1.针对读者群体,报纸发行分订阅和零售 零售又分铺摊和走售(或流动售报)。发行界有一句行话:“无订不稳,无零不活”。说明两种发行方式不可或缺。那么征订和零售应该以怎样的比例结合比较经济呢? 订阅(不含赠阅)读者是家庭或单位长年用户,一般是半年以上。它的优势是:①读者群稳定(在订期内不受时间、天气、内容、竞争对手等影响);②对他报形成进入壁垒;③传阅率高,都是广告主的目标人群;④通过服务、内容的影响,可成为忠诚读者,发展更多用户;⑤预收报款,增加现金流;⑥相对零售费率可更低。 零售的优点是:①对内容反映及时,更能反映读者购买的主动性;②零售对产品有宣传作用;③抬高他报进入市场的门槛。但不足也突出:①发行量不稳定,易受内容、季节、天气及竞争对手等内外因素影响;②退报率难以控制,退报成本高;③零售读者中,30%是无目的的,20%是流动人口,只有50%左右是目标读者,且传阅率低。 综合以上分析,从广告、财务角度来看,订阅读者比零售读者更为经济;从营销角度来看,零售是阻击对手、宣传产品的有效手段。 一个竞争对手弱的市场应该是征订比例越高越好,有的报纸读者征零比高达9:1。大多数效益好的报纸,读者“征零比”为7:3左右。所以,报纸订阅量决定广告价值。如《半岛晨报》曾组织30余位来自各行业的企业代表,参观住宅小区,代表们感叹“《半岛晨报》订阅量的确领先大连报业市场”,进而宣传该报的广告价值。 而订阅读者则以写字楼(商务楼、办公楼)单位、门面业主、市场摊主、中高档社区居民最为经济有效。他们是广告主的目标群体中最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人群,而且报纸的传阅率也高。尤其是写字楼订阅,一份报能影响数户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家庭。零售应抓位势、占有率而不是绝对量,严格控制退报率,阻击对手,宣传本报。 报纸的订阅和零售都应以“摊大饼”的方式发展,要控制“拉面式”发展,以保证发行的集中度,并减少投递服务成本。相对于竞争的市场,报纸必须在订阅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在零售市场保持均势。 2.对于非读者:我们要进行品牌发行 要使城市居民在购买报纸时选择本报,关键在于本报的品牌影响力。而品牌由(企业或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 美誉度是指,在内容上要体现权威性、时效性,要有亲和力,要与读者群共鸣(忧读者之忧,喜读者之喜)。举行有权威性、影响力、互动性、公益性的活动,来提高美誉度。如:《现代快报》每周组织的“快报进社区行动”;《华西都市报》每年举办的“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评选”;《南方都市报》举行的“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系列”等公益性活动。通过“新闻报道与公益活动”的双重影响力的叠加,极大地增进了报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力地提升了报纸在读者市场与广告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知名度是指,报纸也是商品,理应吆喝,其知名度,可通过广告以及与其它媒体的互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组织具有极高关注度的活动,来提高知名度。2005年,《英语周报》以约700万元拿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后一个标段,开创了报刊文化产业参与央视黄金资源竞标的先河。这是利用其它媒体广告来宣传媒体自己品牌的一例。《北京商报》、《北京娱乐信报》作为第56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主办单位成员,就是注视美女的余光,也会使两报的知名度倍增。 品牌宣传,一方面练的是内功,无需太大成本;另一方面活动策划可与其它单位联办(如企业冠名、协办等)。而对于有针对性的广告投入,其成本也远小于报纸赠阅的成本。报纸媒体本身的特点,使得品牌宣传成本更多体现在软实力上:报人的智慧、整合资源的能力及组织的执行力。 3.整合发行渠道为我所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竞争优化 从报社自办发行始,报纸发行通过20多年竞争发展,邮发、批销户和自办发行的各方,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和借鉴,都在进步中。因此,应该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资源,为报社的发行战略服务。如邮局与机关、事业单位联系多,对公订阅可与邮局合作;社会渠道与零售摊点有着多年、多品种的联系,覆盖面广,可利用其进行零售配送;自办发行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高、服务优,所以,重点项目、关键区域、竞争激烈的市场,则更多依赖于自己的队伍。 与渠道合作的原则:第一,报社掌握发行主导权;第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竞争优化。即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地实现发行目标。 4.没有量化,就没有经济发行 只有知道报纸在发行区域内的阅读率,在零售市场中的实销率、占有率,广告收入与发行支出的比例等数据,方知发行是否经济。 因此,报社发行必须重视量化分析:对发行进行统计分析、财务分析、第三方监测分析等。只有这样,才能心中有数,完善、调整发行战略,增强针对性,也才能做到经济发行。 5.内部管理的精细化和流程化 发行团队的特点是:人多,一线员工素质不高。对于这个团队,精细化、流程化管理尤为重要。对上班时间、投递要求、投诉处理、征零要求、顾客服务等有明确规定,使员工目标明确;对人事、收款、征订、续订、零售等都有一定的工作流程,经过培训,方法到位。这样,发行管理就像一条流水生产线,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经济发行四、经济发行的误区 1.静止地看待经济发行 发行目标是与报社战略相匹配的,在竞争环境下,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有时不得不牺牲利润。比如,就一张报纸而言,订阅量占发行比越高越好,零售市场有买即可,而且要严格控制退报率。这样,无论是从广告角度、营销角度还是财务角度都是上佳选择。然而,在竞争市场为了阻击对手,必须在零售市场要有优势,即对手进入前要增量,对手进入后,要保持优势,以阻击对手的进入。虽然,这样的发行量增加,往往广告收入的增加不多,更难以让利润增加。但相对于让对手发行量做大,使整个发行市场形势改变而言,这是必须花的代价。 2.精确发行 比如IT广告主要针对大学生,难道发行对象就是大学生?显然不对。一方面,购买大件往往是由父母和子女共同决定,另一方面,IT广告仅占广告收入的2.34%。另外,一份都市类报纸广告每天是不同的,影响的读者群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所谓的精确发行,绝大多数情况下,既做不到也不经济。 3.窗口单位比拼 “你报机场半价订阅,我报就送。”殊不知,送2000份日均4开48版的报纸,一年成本70多万。同时,这些报纸在飞机上很难到位,由于机场外人进入难,管理无法到位,少版、缺版、缺量是常事。另外,乘客中本来就有一部分是我们的读者。事实上,一块20万左右的路牌广告,既经济,效果也可能更佳。 4.三高读者: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 首先,这三类读者对报纸质量的取向就不一致;另一方面,报纸广告大多是普通消费,奢侈性消费广告不足1%。即使真是奢侈品广告,从成本角度来看,对目标客户进行短时间赠阅,效果会更好,成本会更低。 5.经济发行是发行部门的事 经济发行的始作俑者是厚报低价,因此,厚报是加大成本的主要方面。所以,采编的内容要更加精练,多一些短文、少一点长文,多些信息量、多点亲和力。 另一方面,广告增量不要过于依赖发行量,更不能再进入低价竞争怪圈,应与对手进行差异化竞争。比如寻找行业增量、媒体品牌利润、活动策划、客户服务、公共关系、品牌产品广告、DM广告等手段,来提高广告收入。 五、经济发行也难经济 首先,随着媒体种类的增加,平面媒体通过广告增量的空间,越来越小,平面媒体经营利润完全依赖广告的局面将难以为继。 其次,作为新闻产品的一个重要属性社会效益,由于报社经营仅靠广告收入的模式导致的经济发行,致使报纸的社会属性被阄割。 厚报使报纸具有的新闻集粹和精编特色荡然无存,报纸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也违背了现在大多数读者节省时间的愿望,同时增加了报社负担。 第三,报价与成本的严重倒挂是罪魁祸首。有些报纸卖废报纸的价格高于零售的批发价甚至高于上摊价。如果报纸直接从印厂到了废品收购站,还谈何发行。 因此,报纸良性经营和发行还有赖于打破现在价格严重倒挂的局面。如果报纸售价能高于成本(至少实际收入价也应高于卖废报价),则报业发展将更为健康。这样,将促使报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满足读者需求,来提升竞争力;同时,报纸的社会属性也能充分体现。[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