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姆苏丹国 |
释义 | § 罗姆苏丹国 § 正文 塞尔柱王朝旁支在小亚细亚建立的封建国家。因东方人称拜占廷统治下的小亚细亚为罗姆(意为"罗马的"),故名。首都科尼亚,故亦称科尼亚苏丹国。1071年,塞尔柱王阿尔普-阿尔斯兰(1063~1072在位)在曼齐克特战役中击溃拜占廷军,塞尔柱人大批涌入小亚细亚。塞尔柱王马利克沙(1072~1092在位)令苏莱曼沙(1077~1086在位)率领塞尔柱人,先后占领尼西亚(今伊兹尼克)、伊兹密尔等地。苏莱曼沙于1077年建立了安纳托利亚的塞尔柱国家,定都尼西亚(1116年迁都科尼亚),即罗姆苏丹国。在1153年以前罗姆苏丹国一直依附于大塞尔柱帝国,处于半独立状态。 11世纪末,十字军发动东征,夺取尼西亚。罗姆苏丹顽强抵御十字军的猛攻,保住了小亚细亚中部地区。13世纪初,罗姆苏丹国势强盛,先后攻占地中海岸的安塔利亚(1207)和黑海岸的锡诺普(1214),迫使希腊人的尼西亚帝国和特拉布松帝国以及基利乞亚的亚美尼亚王国向它纳贡。苏丹阿拉丁·凯伊库巴德一世(1219~1236在位)时,罗姆苏丹国势达到顶峰,其军队渡海直取克里木,击溃波洛伏齐人,占领苏达克城。 1239年罗姆苏丹国爆发了由托钵僧巴巴·伊斯哈克领导的游牧民和农民起义。封建统治者动用埃尔祖鲁姆地区的边防军镇压了起义。这时蒙古人又从东方侵入。1243年双方在柯塞达(锡瓦斯东北60公里)进行决战,蒙古军击溃了苏丹吉亚塞丁·凯伊许斯列夫的8万大军。苏丹被迫向蒙古人纳贡请降,只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权。 蒙古人的征服和统治,给小亚细亚东部和中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贡赋从1256年的20万金币增至1295年的60万金币。小亚细亚人民在13世纪60~70年代不断掀起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1277年吉姆里起义。蒙古人的统治导致塞尔柱人国家的最终解体。13世纪末罗姆苏丹国分裂成12个独立的贝伊国。1308年蒙古人处死末代苏丹,罗姆苏丹国遂亡。 罗姆苏丹国存在的两个多世纪,是土耳其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游牧的乌古斯人(即塞尔柱人)开始向定居过渡,成为农民和手工业者。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伊克塔制得到推行。科尼亚、开塞利和锡瓦斯是当时小亚细亚最大的城市,居民都达10~12万人,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乌古斯人与小亚细亚原有居民希腊人、亚美尼亚人逐渐融合,开始了土耳其民族的形成过程。罗姆苏丹广设学校,开办医馆,建立清真寺,招聘各地伊斯兰学者,科尼亚成为当时近东宗教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