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棕象甲虫 |
释义 | § 概述 红棕象甲虫 该虫原产南亚,国外主要分布在中东、太平洋诸岛及地中海沿岸部分国家及地区,在我国入侵早期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其分布未过北回归线。但是,近年来上海棕榈科植物使用广泛,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该虫对上海绿化存在较大风险。通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该虫在上海存在传播的可能,应该高度警惕该虫的发生与扩散。 § 相关 1 红棕象甲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红棕象甲拟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入侵红棕象甲成虫体长为28-35mm,锈褐色。前胸背面一般有黑色斑6个,分前后行排列各3个,6个斑点连在一体总体上呈“水”字型,幼虫乳白色,无足,呈弯曲状。蛹长椭圆形,平均长35mm,宽15mm,初时为乳白色,后呈褐色,蛹外被一束纤维构成呈椭圆形的茧。 2 红棕象甲的地理起源 关于红棕象甲的起源,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该虫起源于印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虫起源于热带非洲。据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研究,认为决定该虫最初地理分布的因子是寄主植物,而非气候条件,根据对棕榈科植物的起源、散布和现代分布格局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红棕象甲起源于印度的说法要比起源于热带非洲更加可信。 3 入侵扩散及分布 到目前为止,红棕象甲在全球分布的国家有印度、伊拉克、沙特、阿联酋、阿曼、伊朗、阿联酋、埃及、西班牙、巴基斯坦、巴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等国局部或全部地区及中国南方。 红棕象甲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涉及海南、广西、广东、台湾、云南、西藏(墨脱)的部分地区,该虫以前在我国的分布北界不过北回归线(23.5°N),是典型的南方害虫,在海南,目前该虫分布遍及全省,是椰子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仅次于椰子另一大害虫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4 红棕象甲的生物学特性 红棕象甲在热带地区1年大约发生3代,世代重叠。该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一头雌虫一生可产卵162-350粒,平均为221.40粒,卵孵化率为85.2-93.9%,平均为89.6%。雌成虫寿命约39-72天,雄成虫约63 -109天。幼虫孵出后,即向四周钻洞取食柔软组织的汁液,并不断向深层部位取食,在树体内形成纵横交错的隧道,剩下的纤维被咬断后遗留在虫道的周围。 5 红棕象甲的寄主 红棕象甲最早出现在印度时,主要危害椰子,后成为海枣上的一种重要害虫,曾对中东地区海枣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几乎所有棕榈科植物都有可能存在被红棕象甲寄生的危险,但目前该虫更多为害椰树和海枣。成虫也能取食甘蔗茎并在上面产卵,但幼虫的死亡率很高,成虫个体偏小而且畸形;在埃及,为了控制该虫的危害,政府颁布法令,压缩棕榈科植物种植面积,由于食料的短缺,甚至造成该虫扩散到果园危害。目前报道的红棕象甲主要寄主椰子Cocos nucifera、油棕Elaeis guineensis、三角椰子Neodypsis decaryi、王棕(大王椰子)Oreodoxa regia、槟榔Areca catechu、桄榔Arenga pinnata(Arenga sacharifera)、大山鱼尾椰Caryota maxima、鱼尾椰C. cumingii、西谷椰Metroxylon sagu、加纳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海枣P. dactylifera、台湾海枣P. hamceana var. formosana、银海枣P. sylvestris、Gebong (Corypha gebanga)、Buri palm(C. elata)、C. cumingii、伞杆顶棕榈C. umbraculifer、越南蒲葵Livistona cochinchinensis、扇叶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酒瓶椰子Mascarena lagenicaulis。(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鞠瑞亭,李跃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