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徽州毛豆腐 |
释义 | § 食谱介绍 徽州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是皖南山区特有的风味小吃,在歙县城乡的街头巷尾,你经常可以遇见有人肩挑炉架,叫卖徽州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用料考究,制作精细。用来制作毛豆腐的老豆腐,必须选用筛选过的优质黄豆为原料,将其所制的豆腐,具有毛洁如雪、刀砌似玉、坠地不溢的特点。毛豆腐的具体制作方法是:把稍硬的鲜豆腐切成条块,每块厚1寸,宽2寸,长4寸,将它置于过滤过的豆腐水中浸泡几个小时,然后捞起平放于竹篮或木框里,上面稀少地撒上一层细盐,最后用厚布或木板盖起来置于阴凉干燥处,时隔五、六天,其豆腐表面就长出寸许霉菌丝,形如白色茸毛。 徽州毛豆腐大致可分为四个品种,即蓑衣毛、鼠毛、兔毛、棉花毛。蓑衣毛很长,呈紫酱色;鼠毛较短,呈灰色;兔毛很短,起条,呈白色;棉花毛稍长,整绺的,呈白色。毛的长短,颜色的差异,除了豆腐本身质量的优劣外,还取决于气候的变化、温度的调节。毛豆腐的鲜醇味也就在于温度的适宜和发醇时间的长短掌握上。油煎后的毛豆腐又称“虎皮豆腐”,下油锅时,毛会竖起来,其色泽斑斓相间,乌黄有致。蓑衣毛和鼠毛的豆腐微带乌色;兔毛和棉花毛的豆腐则呈金黄色,其中数蓑衣毛豆腐色、香、味最佳。 徽州毛豆腐四季皆有出售,但以秋冬季节居多。单独县城镇上,每天就可销售六七百斤。那些经营毛豆腐者,大多是数代相传的豆腐世家,他们身怀独特的技艺和销售方法。他们经常挑副担子,一头是干柴和平底铁锅,一头是毛豆腐、香油和辣椒糊,置摆于街头巷口,支起油锅煎毛豆腐。每当微风过处,香味扑鼻,不一会儿,担子四周就围满了人,他们花几毛钱,就能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徽州毛豆腐除单独煎吃外,还可以油煎后用笋干冲汤,那也是一道鲜醇可口的徽州名菜。 徽州毛豆腐享誉全国。许多外地出差的朋友来到歙县,都得首先争尝几块热腾腾、香喷喷的毛豆腐。徽州毛豆腐的销售方式别具一格,好些个体户摆摊,边煎豆腐,边敲竹板,嘴里还哼着徽腔小调,以招徕主顾。为此,嗜好者常吟:“竹板响,喉咙痒,挟(吃)三块,六分洋(钱);一怀酒,真舒畅。”[1] § 来历 徽州毛豆腐 关于毛豆腐的来历,传说纷纭。一般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说,朱元璋幼时家贫,他曾放牛磨豆腐的一个财主家有长工可怜他,于是常偷一些豆腐送给他,一直到他父母双亡后做了和尚。一次,他因为忙庙会的事耽搁了几天,回来时,取出草堆中的豆腐,上面已经长了一层白毛,但他生性节俭,舍不得扔掉,将豆腐煎来吃了,谁想味道竟然鲜美无比。这个传说,也有版本认为是朱元璋兵败之时,逃到徽州,饥不择食,吃了老百姓逃难时藏在草堆的长毛豆腐而来。但是说到后来他做了皇帝,还经常嘱咐御厨做毛豆腐给他吃,两个版本并无差别。 另外一个传说,是说从前京城有家豆腐坊的出品特别好,是上了御膳谱的。当时,安徽有个叫孙家鼎的状元,还赠过一幅对联给这个豆腐坊,将发明毛豆腐的王致和之名字嵌进联中,这位王致和,正是黄山脚下出来的一个举人。当时他参加科举考试,屡考屡败,最后干脆放弃进京赶考,专心经营家传的豆腐生意。 卖豆腐最怕碰上天气热,顾客又少的光景,豆腐卖不完就会折本。一次王致和碰上天气骤然转热,豆腐又卖不出去,他只好将卖剩的豆腐摊于草席,洒上盐水,一来准备自食,二来希望能延长存放的时间。三天后,这批豆腐变得粘乎乎的,长出长长的茸毛,王致和本想将它们扔掉,但一闻之下竟有些香气,于是大着胆子煎了来吃,蘸点辣椒,竟是十分鲜美。于是在豆腐坊隆重推出,竟得到街坊的喜爱,最后越做越火。 臭鳜鱼的做法来历,和毛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也是鱼贩怕鱼放坏,于是抹了盐放在瓮中运输,但碰上热天,过得六七天鱼就臭了。只是腮仍是红色的,而且鳞也没有脱落,鱼并没有变质,而成为了香喷喷的臭鳜鱼。[2] § 制作材料 徽州毛豆腐 主料:毛豆腐400g。 配料:水发香菇20g、鲜笋20g、猪五花肉30g。 调料:小葱末5g、姜末5g、酱油4g、辣酱20g、白糖5g、高汤100g、菜籽油100g。 要求 毛豆腐,选兔毛或棉毛品种,菌丝不倒伏,干爽,无破损,有正常的发酵香味。 菜籽油,纯正,生菜油熬制。 鲜笋以冬笋为佳。 § 制作工艺 徽州毛豆腐 炒锅上火烧热,倒入菜籽油60g,待烧至120℃时,放入毛豆腐,摆放整齐,以中火慢煎至两面金黄时,倒入漏勺沥油待用。 炒锅重新上火,加入菜籽油40g,烧至120℃-150℃时,下入肉粒煸炒,待炒熟、炒香后加入辣酱、姜末、冬笋粒、香菇粒,继续煸炒后加入肉汤、白糖、酱油,下入毛豆腐,盖上锅盖,小火烧1-2分钟,待汤汁收浓时,撒入葱花起锅。 § 烹调要求 1 毛豆腐需用少量油用中火煎至两面金黄,颜色均匀,不破碎。 2 烧制过程中加汤的量不可过多,以80g-100g为宜。 3 成菜不勾芡。 § 食谱特色 徽州毛豆腐 色泽:酱红,不发暗。 香味:具有毛豆腐特有的香味,无异味。 口味:咸鲜微辣。 形态:条形完整。 质感:质地软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