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
释义

§ 个人概况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于1923年7月2日出生于波兹南省库尔尼克的布宁村。她和同时代的其他波兰人一样,刚刚步入豆蔻年华,就尝到了法西斯战争的折磨和痛苦。战争结束后,她进入克拉科夫的雅盖沃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和社会学,同时开始显示出了她的诗歌才华。1952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诗集《我们为此而活着》,1954年出版了她的第二部诗集《向自己提问题》,并获当年的克拉科夫城市奖。这两部诗集反映出她早期诗歌的特色:反对冷战、反对帝国主义、呼唤和平、歌颂党和国家、歌颂新的建设事业。

1956年是个转折的年代,波兰文学不仅在政治思想上,同时也在创作内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57年出版的诗集《呼唤雪人》反映出女诗人的转变——从政治诗过渡到哲理诗;从韵律诗转向自由诗,节奏也更加明快。

60年代出版的诗集《盐》和《一百种乐趣》标志着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68年开始,希姆博尔斯卡还为《文学生活》的《推荐读物》专栏撰写书评。她后来出版的诗集《任何情况》《大数目》《桥上的人们》和《结束与开始》,在题材和主题上都更加宽广,在形式和技巧上也更臻完美。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人在历史上和生活环境中的位置,都成了她后期诗歌创作的重大主题。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一生出版的作品主要有诗集《我们为此而活着》、,《向自己提问题》、《呼唤雪人》、《盐》、《一百种乐趣》《各种情况》、《大数字》、《桥上的人们》和《结束和开始》等。瑞典皇家文学院在授予她诺贝尔奖时说:“维斯瓦娃·希博尔卡从事诗歌阳作,她的诗歌以精确的讽喻揭示了人类现实若干方面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

§ 个人经历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1931年举家迁居克拉科夫,从此希姆博尔斯卡就一直生活居住在克拉科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姆博尔斯卡在地下秘密学校完成中学学业,随后在铁路部门工作。1945年波兰解放后,希姆博尔斯卡进入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和社会学。同时开始写作,在《波兰日报》的青年副刊(斗争》上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寻找词句》(1945年)。195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们为什么活着),并于同年被吸收为波兰作家协会会员。1953年成为《文学生活》周刊的编委,并主持该刊的诗歌部达20多年之久。1954年出版了她的第二部诗集《询问自己》 ,并获当年的克拉科夫城市奖。1956年以后,希姆博尔斯卡相继出版了诗集《呼唤雪人》(1957年)、《盐》(1962年)、《一百种乐趣)(1967年)、 《任何情况》 (1972年)、《巨大的数字》(1976年)、《桥上的人》(1986年)和(结束和开始》(1993年)。由于希姆博尔斯卡在诗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她先后获得了波兰文化部颁发的国家文学二等奖(1963年),德国的歌德奖(1991年),赫尔德奖(1995年)。1995年波兹南的密茨凯维支大学还授予她“名誉博士”称号。

以1956年为界,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诗歌主要揭露了法西斯战争的残暴和罪行,热情歌颂了祖国波兰的复兴和建设。后期的诗歌无论是题材、主题,还是形式和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态势,想像力更为丰富,也更富于哲理性和思辨性。其诗歌主题大多涉及人的生存环境和人与历史的关系,人在历史上和自然环境中的位置等重要问题。瑞典皇家文学院在授予她诺贝尔奖时说:“维斯瓦娃·希博尔卡从事诗歌阳作,她的诗歌以精确的讽喻揭示了人类现实若干方面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

1996年瑞典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波兰著名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又译作维·申博尔斯卡),她是继显克维奇、莱蒙特、米沃什之后,获得此项殊荣的第4位波兰作家。瑞典学院称颂她的诗“通过精确的嘲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断中。她的作品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清楚地印证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单纯的问题,其实最富有意义。由这样的观点出发,她的诗意往往展现出一种特色——形式上力求琢磨挑剔,视野上却又变化多端,开阔无限。”

§ 个人作品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诗集

1、 《存活的理由》 (1952)

2、 《向自己提问题》 (1954)

3、 《巨大的数目》 ( 1976)

4、 《桥上的人们》

§ 关注话题

《葬礼》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希姆博尔斯卡关注的主题。在她眼中,自然界充满着智慧,是丰沃且慷慨的,多变又无可预测的:细体自然现象对人类具有正面的启示作用。她对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出的优越感和支配欲望,颇不以为然。她认为人类总是过于渲染自身的重要性,将光环笼罩己身而忽略了周遭的其它生命;她相信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理由,一只甲虫的死亡理当受到和人类悲剧同等的悲悯和尊重(《俯视》)。窗外的风景本无色,无形,无声,无臭,又无痛;石头无所谓大小;天空本无天空;落日根本未落下。自然万物无需名字,无需人类为其冠上任何意义或譬喻;它们的存在是纯粹的,是自身俱足而不假外求的(《一粒沙看世界》)。人类若无法真诚地融入自然而妄想窥探自然的奥秘,必定不得其门而入(《与石头交谈》)。理想的生活方式其实垂手可得,天空是可以无所不在的──只要与自然合而为一,只要“一扇窗减窗台,减窗框,减窗玻璃。一个开口,不过如此,开得大大的。”

当人类与自然水乳交融时,高山和山谷、主体和客体、天和地、绝望和狂喜的明确界线便不复存在,世界不再是两极化事物充斥的场所,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 《葬礼》一诗以三十五句对白组成,希姆博尔斯卡以类似荒谬剧的手法,让观礼者的话语以不合逻辑的顺序穿梭、流动、交错,前后句之间多半无问答之关联,有些在本质上甚至是互相冲突的。这些对白唯一的共通点是──它们都是生活的声音,琐碎、空洞却又是真实生命的回音。在本该为死者哀恸的肃穆葬礼上,我们听到的反而是生者的喧哗。借着这种实质和形式之间的矛盾,辛波丝卡呈现出真实的生命形貌和质感,没有嘲讽,没有苛责,只有会心的幽默和谅解。

§ 关注事物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希姆博尔斯卡关心政治,但不介入政治。严格地说,她称不上是政治诗人──也因此她的书能逃过官方检查制度的大剪,得以完整的面貌问世──但隐含的政治意涵在她诗中到处可见。早期诗作《然而》(收录于一九五七年出版的《呼唤雪人》)是辛波丝卡少数触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残暴行径的诗作之一。因此,这首诗格外值得注意──它不但对纳粹集体大屠杀的暴行加以谴责,同时也暗指波兰社会某些人士对犹太人的命运漠不关心。在以德军占领期的波兰为背景的另一首诗作《可能》处处可见不安,恐惧,逮捕,驱逐,处死的暗示性字眼。希姆博尔斯卡的宿命观在此诗可略窥一二:生命无常,在自然界和人类世界,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但是,希姆博尔斯卡的政治嘲讽和机智在《对色情文学的看法》一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八十年代的波兰在检查制度之下,政治性、思想性的著作敛迹,出版界充斥着色情文学。在这首诗里,希姆博尔斯卡虚拟了一个拥护政府“以思想箝制确保国家安全”政策的说话者,让他义正严词地指陈思想问题的严重性超乎色情问题之上,让他滔滔不绝地以一连串的色情意象痛斥自由思想之猥亵、邪恶。但在持续五个诗节嘉年华会式的语调之后,辛波丝卡设计了一个反高潮──在冷静、节制的诗的末段,他刻意呈现自由思想者与志同道合者喝茶、翘脚、聊天的自得和无伤大雅。这样的设计顿时瓦解了说话者前面的论点,凸显其对思想大力抨击之荒谬可笑,也间接对集权国家无所不在的思想监控所造成的生存恐惧,提出了无言的抗议。

希姆博尔斯卡认为生存是天赋人权,理应受到尊重。在《种种可能》一诗,她对自己的价值观、生活品味、生命认知做了相当坦率的表白。从她偏爱的事物,我们不难看出她恬淡自得、自在从容、悲悯敦厚、不道学、不迂腐的个性特质。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主个体,依附于每一个个体的“种种可能“正是人间的可爱之处。透过这首诗,辛波丝卡向世人宣告生命之多样美好以及自在生存的权利,因为“存在的理由是不假外求的”。

§ 创作特色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希姆博尔斯卡还常常在自己的诗歌中,通过个别事物和特殊境遇,去表现个人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并力图在平凡和偶然的事件里表现出当代人的内心感受,使人感到人与人之间是无法理解、无法调和的。她还在自己的一些作品中揭示了当代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如吸毒、暴力和恐怖活动。但是,她的诗和她的为人一样:关心政治而不卷入政治斗争,关心妇女的命运,但不强调女性的问题。它对于所描写的客体,既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又不完全采取超然的态度;对于所描写的主题,既深切关注,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希姆博尔斯卡很喜欢采用提问和对话的形式,通过对话和提问,提出一些极富哲理性的问题,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她的诗歌中的这种哲理性,深受当代波兰青年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 成名作家

福克纳维斯瓦娃的烦恼属于一切真正热爱文学的成名作家。作家对于名声当然不是无动于衷的,他既然写作,就不能不关心自己的作品是否被读者接受。但是,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成为新闻人物却是一种灾难。文学需要安静,新闻则追求热闹,两者在本性上是互相敌对的。福克纳称文学是“世界上最孤寂的职业”,写作如同一个遇难者在大海上挣扎,永远是孤军奋战,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写他要写的东西。这是一个真正有自己的东西要写的人的心境,这时候他渴望避开一切人,全神贯注于他的写作。他遇难的海域仅仅属于他自己,他必须自己救自己,任何外界的喧哗只会导致他的沉没。当然,如果一个人并没有自己真正要写的东西,他就会喜欢成为新闻人物。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文学不是生命的事业,而只是一种表演和姿态。

希姆博尔斯卡长年居住在位于波兰南部的故都和文化名城克拉科夫,并且每年她的习惯就是去距离克拉科夫不远的著名风景区和旅游胜地扎科潘内休养,同时进行创作。她学习过哲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史,另外在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八年间,她在克拉科夫雅盖沃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和社会学。她平日中博览群书,兴趣广泛。这样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经历、人生阅历让诗人希姆博尔斯卡成为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女人,她懂得怎样用女性独特的视觉来观察世界,她明晓该怎样用自己的特色来描绘周身的事物。

§ 诗歌境界

狍鹿喜欢她的诗歌,因为她诗歌的创造是跨越时空与地域的,没有任何的界限之分,上自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下至日常生活家常、情感等等,只要诗人敏感的触觉可以涉及的地方,都有她的笔墨和迷人的发人深思的语言。她的诗歌同样是属于整个世界的,字里行间都深刻地透露着道德和哲理。他的诗歌更是包罗万象的,如一位波兰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宇宙世界、人类和动物的进化史、古往今来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她个人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几乎无不涉猎,并以其独特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显示了她的无比广阔的视野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喜欢她的诗歌,在文字中有着属于日常生活的最为通俗语言,让你感觉这一切和你都是如此亲密,在文字中也有着诸多的神话、历史、文学作品和出自于民族风习的各种典故,让你有一种继续阅读的诱惑与新奇,在文字中更有着属于一些名家的名画之作,让你在诗歌缔造出来的虚幻中感受着抒情优美的色调与线条,而更为重要的是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的击中时弊的讽刺、回味无穷的幽默、神气怪异的想象和具有深刻内蕴的象征。

喜欢她的诗歌,在看的过程中有一种朗读的冲动与欲望,你听:“穿过空气、树叶和云彩,跨越城墙和鸟巢,一直伸向无垠的苍穹。”“行星之间,从悲哀到流泪,当你从虚假走向真理的时候,你不会像过去那么年轻。”“海参在遇到天敌时会把身子分成两半,一半让天敌吃掉,另一半逃走。”“一弯新月露出了她的扇面,雪片和蝴蝶一起在空中盘旋,熟透了的果实从鲜花盛开的大树上掉了下来。”太多太多,我无法盛举,我可以听到海贝沙沙的声音,看到战争之后人们打扫战场的情景,体会到那只老龟的梦中,它看不到皇帝的全身,只看见他脚上穿的那双黑皮靴,像太阳一样闪闪发亮。

喜欢她的诗歌,在她的诗歌中我可以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一百种乐趣》中任何一种快乐。寻觅着她笔下的被深深树林淹没了狍鹿的身影,邀望着太平洋的水亲昵地流进了鲁达维河,流进了彩云在巴黎上空非过的地方,那滴滴墨水里蕴藏着什么,那些字母或许知道,它们在白色的纸张上跳跃,造就了团团围困的句子,让灵魂在陡峭的笔杆滑到了我的眼前,扣押了那只奔跑的狍鹿、冻结了流淌的水,而转眼间那蓝色天空的云已然不再是那多云彩。在她的诗歌中处处都体现出了人类追求真理、渴望自由、幸福和永恒的梦想,处处都道出了人类超越其他生物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取得的今天的文明成就。诗人不仅热忠衷于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生物进化过程的思考,更关心的还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发展和现实社会的状况。

§ 所获奖项

诺贝尔文学奖199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米沃什的努力争取之下,波兰诗人再次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当然希姆博尔斯卡的没有米沃什名气大,水平也不如米沃什。但她的写作还是很有特色的。她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存活的理由》 、《呼唤雪人》、 《巨大的数目》等。在以米沃什为首的这批现实主义诗人中,希姆博尔斯卡是最不现实的一个。她的作品的神秘性及象征性比其他人更强,但也不是说没有强烈控诉现实的作品。在《恐怖份子,他在注视》一诗中,她以几近冷漠的笔触,像架设在对街的摄影机,忠实地呈现定时炸弹爆炸前四分钟酒吧门口的动态。冷淡的叙述和事件的恐怖,形成强烈对比,紧紧的抓住读者的心,诗歌的张力得以很好的体现。但她更多的作品写的相对神秘,初读诗歌的人一般不会读懂,但会体会到她诗歌的语言新鲜感。诗集《呼唤雪人》中,她已完全抛开政治主题,写作人与自然、社会、历史、爱情的关系。一直觉得她是一个怀疑论者,无论看什么东西都愿意用质疑的眼光去看,作品里还充满了讽刺,但这种讽刺是不直露的,很微妙的,或者说意味深刻的!她会从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下笔,写最常见的东西,但又能写得别有见地。“地球上住着四十亿人,╱但是的想象依然故。它和巨大的数目格格不入。个人质素仍是其动力。”用简单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思想,开启广大的想象空间。很难说她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她绝对是一个别致的独特的诗人,在我眼里她绝对不会比迪金斯差。更多的时候,觉得她太复杂,很难读懂,也许会再把她的作品读几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