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西新军
释义

山西新军山西新军

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倡议创建并实际领导的、隶属第二战区国民党晋绥军建制的一支特殊形式的人民抗日武装。山西新军,包括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工卫旅、暂一师、政卫旅、二一二旅、二一三旅和在牺盟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各地游击团、队、自卫队等革命武装。但一般人所说的新军,主要是指决死队而言。当时的新军组织概况是:决死一纵队辖六个团:一团、二团、三团、游击一团、游击二团、保安五团(决死一纵队,后来发展得很大,远远超过编制人数,比其他几个纵队都大得多)。

§ 简介

抗日战争初期,由中国共产党倡议创建并实际领导的属第2战区晋绥军建制的一支抗日部队。1936年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利用阎锡山邀请薄一波回山西“共策保晋大业”的机会,决定由薄一波等组成从事公开工作的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以合法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工作。该委员会成员到达太原后,即同国民党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集团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们接办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参与主持了山西军政训练委员会的工作,并经过军政训练班等机构先后训练近两万名军政干部。

薄一波组建山西新军日军侵入山西后,山西旧军节节败退。这时薄一波又向阎锡山提出再组建新军 5~10个旅的建议。阎锡山迫于形势需要,同意继续组建5个旅,于是,共产党人以不同渠道和方式,很快组建起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第2、第3、第4纵队和工人武装自卫总队。 决死队各纵队的正式番号依次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第2 、第3、第4旅。工卫总队于1938年春扩编为工卫纵队,1939年春改称第 207旅(但通常称工卫旅)。山西新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八路军帮助下,不断发展壮大。1939年初,新军又以政治保卫队的名义由各牺盟会所属游击队组成第209、第212、第213旅;另由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组建了暂编第1师。到1939年12月,列入正式建制的山西新军部队共有46个团另4个游击支队(团),总兵力约5万余人。新军的实际兵员超过了当时的山西旧军。

山西新军各部队普遍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实行政治委员制度。绝大多数的旅政治委员由共产党员担任,他们是部队的最高首长,拥有最后决定权。团、营、连的主要政治工作干部也大都由共产党员担任。从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对山西新军的领导,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新军成立后,即分别活动于晋东南、晋西南、晋西北地区,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带动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新军在与八路军协同作战中,阻击日军进攻,粉碎日军围攻、“扫荡”,胜利地进行了许多次重要战役战斗。

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首先在山西发起“十二月事变”,命令旧军进攻新军,摧残牺盟会等抗日救亡团体和抗日民主政权。新军被迫奋起还击,终于挫败了旧军的进攻。1940年春,新军各部重新整编为27个团,仍保留晋绥军番号,实际上已经加入八路军的序列,分别集中于晋东南和晋西北两个地区,继续坚持抗日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积极配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最终地破坏了山西统一战线局面。这时,山西新军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参加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

§ 创建始末

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倡议创建并实际领导的、隶属第二战区国民党晋绥军建制的一支特殊形式的人民抗日武装。

组建决死队第1总队,开创山西抗日救亡运动新局面1936年5月,中共中央在中国工农红军结束东征后,为开创团结抗日新局面,对阎锡山采取争取和团结的策略,促使其依靠共产党和社会进步力量抗日拒蒋、争取生存,实行“联共抗日”的政策。同年秋,中共与阎锡山集团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系,并推动和帮助其建立实际上由中共领导的、动员和组织山西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通过这一特殊形式的组织,有计划地配备了中共在山西各地的领导力量,同时大量招收青年学生,培养和训练干部。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组成以薄一波为书记、杨献珍、韩钧、董天知、周仲英等参加的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委员会(简称公开工委)。11月,公开工委接办了牺盟会和由阎锡山自任主任的山西军政训练委员会,创办“山西军政训练班”、“山西民众干部训练团”、“村政协助员训练班”。先后培训了近2万名干部。与此同时,薄一波等根据中 贺龙在山西临县窑头共北方局指示,提出建立30万国民兵的计划,得到阎锡山同意。随即于1937年初,先后建立10个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并集中了中共中央派遣的大批党员干部以及数百名红军指战员,为组创新军作了准备。“七七”事变后,薄一波正式向阎锡山提出组建新军的建议。阎锡山以派遣旧军官担任各级军事指挥员为条件,同意先试建1个总队(团)。8月1日,即以原军政训练班、民政干部教练团和国民兵军官教导团一部为基础,组成新军第一支战斗部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总队(下辖3个大队)。不久,即北上五台县地区进行战地游击活动。

新军迅速发展,协同八路军开展太岳、晋西南、晋西北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10~11月,娘子关、忻口失守后,日军沿正太(今石家庄—太原)、同蒲(大同—风陵渡)铁路线急进,山西旧军在作战中损失过半,阎锡山不得不依靠新军抵御日军进攻。为此,新军在晋绥军总兵力150个团的数额中争得了50个团的番号。相继以平定、曲沃、晋西北的3个教导团分别组成决死队第2、第3、第4总队等部队。此时,薄一波又进一步向阎锡山建议以国民兵军官教导团为基础再建立5~10个旅。阎锡山迫于形势,同意组建5个旅并责成薄一波全权负责。至1938年初,新军扩大为第1、第2、第3、第4纵队(相当旅)。其中第1纵队由“民政干部教练团”、“军政训练班”和教导第8、第9团以及第1、第2、第3总队,游击第1、第2、第3团和保安第5、第6团组成,薄一波任政治委员;第2纵队以国民兵军官教导团一部组成,张文昂任政治委员;第3纵队由原国民兵军官教导第6、第10团扩编而成,戎子和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由游击第6、第7团等部队组成,雷任民任政治委员。4个纵队的正式番号依次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第2、第3、第4旅。在此期间,太原市工人在中共北方局和山西省委组织下建立了“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不久,自卫队改建为总队,郭挺一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1938年春扩编为工卫纵队。次年春改称第207旅,但通常仍称工卫旅)。1939年初,各地牺盟会所属游击队以政治保卫队名义组成第209、第212、第213旅;另由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组建了暂编第1师。至1939年12月,山西新军实际兵员超过了山西旧军,发展到4个纵队计24个团,1个工卫旅计3个团,3个政治保卫旅计9个团及3个游击支队(相当团),3个保安司令部计6个团和1个暂编第1师辖4个团又1个游击支队(相当团),共计50个团(其中46个正规团),总兵力5万余人。新军中普遍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实行政治委员制度。新军建立后,广泛活动于晋东南、晋西南和晋西北地区,在八路军的帮助和带动下于同蒲线霍县(今霍州)、赵城(今属洪洞)及临汾地区进行破袭战,参加了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的作战。并在正太铁路沿线作战中给予日伪军一定打击。

山西新军依靠八路军直接支援,粉碎旨在扼杀新军的“十二月事变”1938年3月,面对山西新军的蓬勃发展,阎锡山在吉县秘密召开会议,确定了重整旧军,压制新军的政策。1939年3月,又于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会议上强迫新军领导人交出军队。同时取消一切进步法令和政治委员制度,派遣大批特工人员进入新军部队。新军坚决反对阎锡山的分裂倒退行为,在内部清洗反动军官和特务分子,招收6000名农民入伍,并在政治整军中提高了部队政治素质。同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2月初,阎锡山命令旧军向新军进攻,摧残牺盟会等救亡团体和抗日民主政权(即“十二月事变”,亦称“晋西事变”)。驻隰县、孝义地区的决死队第2纵队和驻长治地区的决死队第3纵队以及决死队第4纵队、第212、第213旅等新军部队,在八路军的支援下,经过坚决斗争和激烈战斗,终于击退了旧军的进攻,同时粉碎了新军内部反动军官的叛乱活动。“十二月事变”后,新军肃清了内部的反动军官,将部队从形式上与山西晋绥军共同领导过渡到中共单一领导。为争取阎锡山继续抗日,1940年春,新军各部重新整编为27个团,仍保留晋绥军番号,但实际上已分别纳入晋东南和晋西北八路军序列。

与第120、第129师部队合编,进入整军抗战新时期从1940年2月开始,山西新军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整训,使部队完全纳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入晋西北的新军整编为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续范亭任总指挥,罗贵波任政治委员(后赤饶执),雷任民、张文昂任副总指挥。新军的作战行动统一受八路军第120师指挥,除政卫第209旅与八路军第115师陈士榘支队合编外,其余整编为7个团和4个相当于团的单位。此时新军总指挥部共辖特务团、暂1师、决死队第2纵队、决死队第4纵队、工卫旅,总计1.2万余人。同年底,新军总指挥部所辖部队编入第120师暨晋西北军区序列,续范亭任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的名义仍保留。

1940年初,进入太岳区的新军第1纵队仍保留原番号,将政卫第213旅、决死队第2纵队和政卫第209旅各一部合编为第25、第38、第42、第57、第59团,另加上政卫第212旅所辖的3个相当于团的单位,总计1.3万余人。薄一波任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决死队第3纵队仍保留原番号并和原游击第10团重新合编为1个旅,接受八路军第129师指挥。1940年2月,决死队第3纵队编入太岳军区第2纵队。第212旅仍保留原建制(后编入太岳纵队)。1941年1月,决死队第1纵队兼太岳军区,8月,由决死队第1纵队、第212旅、第386旅组成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隶属八路军总部(次年1月改归第129师建制)。决死队第3纵队编入太行军区并兼第3军分区。1942年4月后,决死队第1纵队改为决死队第1旅,隶属太岳纵队兼军区。决死队第3纵队兼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1943年9月,进入太岳区的新军部队除保留决死第1旅兼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第212旅兼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外,其余部队均与第129师部队合编。1944年10月后,第129师部队不再设立新军师旅一级编制,仅保留少数决死团队番号。

§ 评论

山西新军新军与八路军第120、第129师合编后,先后参加了反击日军五路围攻和白晋战役以及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为山西及华北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山西新军决死队,战果辉煌,在八年抗战中,共进行大小战斗7000余次,毙伤俘日伪顽军5万余人。山西新军出色地完成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使命,抗战胜利后,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拥有300万会员的牺盟会的历史贡献得到公认,拥有7万人枪的决死队党军性质得到确定。这是党中央关于牺盟会、决死队冤假错案的平反决定,也是党中央关于山西新军、牺盟会、决死队是“由我党倡议创建,并始终受党领导的革命组织、革命武装”性质的政治结论。

§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茶坡:《阎锡山轶事》 1994年01期; 37

王生甫《牛荫冠巧斗阎锡山》2004年04期; 7-9

http://news.sohu.com/20070116/n247651789.shtml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1/MartialCyclopaedic/DL/DL-484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5: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