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眉户
释义

§ 简介

眉户又作“眉鄂”或“迷糊”,是陕西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盛行于关中地区,同时也流行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的部分地区。眉户的演唱形式分为两种:眉户

一是仍保留地摊子演唱的曲艺形式。其唱本多系折子戏,如《女寡妇验田》、《古城会》、《皇姑出家》等,这种节目常常是一唱到底,很少说白。

一种是舞台演出形式,其剧目既有如《反大同》、《火焰驹》等大型本戏,又有如《张良卖布》、《两亲家打架》、《杜十娘》等折子戏,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选用自由。

眉户的曲调甚为丰富,人们熟知的七十二摯蟮鲾,三十六撔〉鲾,合计已一百有零,其实早已远远超出此数,仅解放后收集整理的,已达二、三百个,加上各地同曲异唱的,那就更多了。眉户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海笛辅之。现代戏《梁秋燕》是眉户剧的代表剧目,扮演主要角色的李瑞芳,享有很好的声誉。

§ 历史渊源

眉户戏曲剧种。即主要流行于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的“曲子戏”。源于何地,尚无文献可考,艺人相传,说法不一。一说源出眉县、户县,故称“眉户”;一说源出华阴、华县,因曲调悦耳动听、迷人,陕西有将“胡”作“戏”解之说,故称“迷胡”,即迷人的戏的意思。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称“眉户”,所以今称眉户者居多。早期是农村、乡镇群众“自乐会”坐唱的清曲、小曲,主要以三弦伴奏,内容多系民间生活故事。所唱曲子又分大调、小调两类:大调曲子如〔大金钱〕、〔黄龙滚〕、〔满江红〕等,格律比较严谨,不易掌握。小调曲子如〔岗调〕、〔越调〕、〔五更〕、〔银纽丝〕、〔戏秋千〕等,曲调灵活自由,易学易唱,便于流传。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有人把唱曲与民间秧歌、社火相结合,以小调曲子为主,发展成为小戏,逐步由“地摊子”搬上舞台。这一时期,在晋南也有“地摊子”艺人吴小宝、王喜荣、王胜才等开始把眉户搬上戏台演出。同治、光绪年间涌现出一批艺人和一些专业戏班,如月月红、柴寅娃的少华班,活动于陕西渭河以南一带;印福、杨老四等人由“花鼓”改唱眉户,活动于渭河以北地区。初期剧目,多为由小丑、小旦、小生搬演的小戏,如《张琏卖布》、《刺目眉户劝学》、《闹书馆》、《李彦贵卖水》一类。艺人在演出过程中,不断从地方大戏中吸收唱腔、锣鼓、伴奏曲牌、身段、扮相、服饰等,用以丰富自己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力。陕西的眉户多借鉴秦腔,山西的眉户则多借鉴蒲剧,遂逐步发展为能够表现历史故事题材的戏曲剧种,能演出《蝴蝶盃》、《串龙珠》、《八件衣》等一类戏。但长期以来,眉户仍以小戏为主,并在民间一直保持着既无妆扮,又无表演,一唱到底,全无白口的清唱形式,与眉户戏一并流行。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文艺方针的指引下,晋南名艺人李卜到达延安传授眉户,当时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眉户形式反映边区人民斗争生活,编演了《十二把镰刀》、《夫妻识字》、《大家喜欢》等剧目,为新秧歌剧运动 眉户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艺术条件,也为眉户演出现代戏打下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成立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剧团,华阴县眉户剧团,山西临汾地区眉户剧团,临猗县眉户剧团以及四川广汉县剧团等专业团体。创作和改编了不少现代戏和历史故事戏,以现代戏《梁秋燕》最驰名。

眉户的唱腔曲调,1955年出版的《郿鄠音乐》收有120个,若按同一曲调的各路不同唱法计算,共有 243个。其音乐结构为曲牌联套体,一般的套曲格律是:〔越调〕—〔背宫〕—〔五更〕—〔金钱〕—〔背尾〕—〔越尾〕,中间可以自由选用曲牌,有时〔背宫〕、〔背尾〕、〔五更〕、〔金钱〕也可不用,但是〔越调〕起、〔越尾〕落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套曲格律在坐场清唱中尤为严格,后来发展为舞台演出,运用曲调就较灵活了。眉户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梅笛为辅,后又逐渐加入二胡、打琴以及中西弦管乐器。打击乐器及锣鼓点,均借鉴地方大戏而稍有变化。

§ 眉户的发展

清朝乾隆年间,随着秦腔等各地戏曲艺术的发展,眉户逐渐被搬上了舞台,形成了一定数目的剧目。眉户在演唱形式上仍保留有地摊演唱的曲艺形式。其唱本多为折子戏,如《女寡妇验田》、《古城会》、《皇姑出家》等,常常是一唱到底,很少口白。舞台演出形式的剧目则既有如同《反大同》、《火焰驹》等的大型本戏,又有如《张连卖布》、《两亲家打架》、《杜十娘》等折子戏,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选用比较自由。

眉户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和海笛相辅。不同于秦腔的高昂激扬,豪放粗扩,眉户的唱腔较为委婉细腻,优 眉户美动听,富于表现深沉、凄楚和悲痛。戏曲服饰简朴,化妆粗线条。表演动作真实、生活化。整体风格较为现代。眉户的曲调甚为丰富,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之说。大调以唱悲伤剧情为主,如《老龙哭海》、《罗江怨》、《老五更》等;小调以唱欢喜剧情为主,如《采花》、《银红丝》、《一串铃》等。现在眉户的唱腔音乐精练到50多个曲牌。眉户传统剧目收集整理已达二、三百种,不包含各地同曲异唱。广泛流传的有《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等。新编演出的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现代戏《梁秋燕》是其中的代表剧目,享有极好的声誉,以至于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赞美.

眉户传统剧目有100多种,《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等是其传统剧目。建国后演出的新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陕西省戏曲剧院编演的《梁秋燕》唱红全国,在关中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说法,其主演李瑞芳享誉全国。

眉户是陕西第二大剧种,其高亢嘹亮的唱腔、舞台上简单勾勒的陕西黄土风情,给江苏观众带来别样的艺术享受。《迟开的玫瑰》讲述的是一个刘慧芳式的普通人家的真情故事,讴歌了无私奉献、顽强奋斗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该剧先后荣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艺术节大奖和曹禺戏剧文学奖,观众达百万人次。

§ 《迟开的玫瑰》

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作的大型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在深圳大剧院隆重上演,收获了深圳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作为“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头名和首部亮相鹏城的眉户戏,《迟开的玫瑰》以其紧扣时代脉搏的剧情、动人的音乐和优美的唱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眉户《迟开的玫瑰》叙述的是发生在西部某大城市的一个深巷小院中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年仅19岁的主人公乔雪梅,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就在她欲赴京就读时,母亲突遇车祸身亡,一家老少五口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她这个大姐的肩上,凭着责任感和良知,她先后三次牺牲掉再深造和成家立业的机会,把前途、事业和幸福,一次次让给了弟妹,甚至养妹。而自己的初恋情人—后任副市长的温欣,在生活的蹉跎跌宕中与别人完婚。直到36岁,弟妹们一个个披着时代的风采归来时,她才与捅下水道的工人许师傅倾心相爱,花好月圆……

全剧牢牢抓住普通人的命运,紧扣时代脉搏,通过乔家这个“社会细胞”的奔突演进和他们从艰难走向兴盛的现实,折射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和风采。尤其是秦腔“四大名旦”之首的李梅,以其声情并茂的细腻表演,完美演绎了女主角乔雪梅的内心世界,博得了在场观众分外热烈的掌声。

《迟开的玫瑰》自1998年创演以来,曾在陕西、北京、辽宁、贵州、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巡演,至今演出已逾400场。该剧是国家文化部向全国推荐的十五部优秀剧目之一,曾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进步奖”金奖、第十一届“曹禺戏剧文学奖”、“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等多项殊荣。

§ 陕西秦腔

眉户陕西省地方戏剧种。因陕西简称为秦而得名。又名“秦声”、“乱弹”、“梆子腔”。民间俗称“大戏”,清代中叶以后,北京等地亦称“西秦腔”、“山陕梆子”。秦腔在陕西境内,因各地方言、语音的不同而演变形成了四路:流行于关中东府同州(今大荔)地区的,称“同州梆子”(即东路秦腔);流行于中府西安地区的,称“西安乱弹”(即中路秦腔);流行于西府凤翔地区的,称“西府秦腔”(即西路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称“汉调桄桄”(即南路秦腔)。秦腔流传十分广泛,盛行于陕西的关中、商洛、汉中等地。流行区域西抵陇州,东至潼关,北达榆林,南不过宁强。向外曾流行至京、津、冀、鲁、豫、皖、浙、赣、湘、鄂、粤、桂、川、滇、青、宁、新、藏等省区。l949年后还传至台湾。域外远达吉尔吉斯共和国。

秦腔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一。它的起源,众说不一,大体有形成于秦代(或先秦),形成于唐代,形成于明代三种说法。明万历年间(1573-1620)抄本《钵中莲》传奇第十四出留用“西秦腔二犯”唱调,是关于案腔声腔的最早记载。该剧是江南无名氏之作,证明已传播到江南。江南远离陕西,传播需要时间,据此.秦腔在明中叶当已形成。另据调查,明代最早的秦腔班社是周至人所创办的华庆班,曾驰名甘陕一带。后来,秦腔在陕西省内又发展成东、西、中、南四路。东路即同州梆子,西路即西府秦腔,南路衍变为汉调桄桄,中路为西安乱弹,即今通常所称的秦腔。

§ 相关链接

1.http://www.ccnt.com.cn/show/jieshao/meihuxi.htm

2.http://www.zhongguoxijuchang.com/wenzhang/12dfxb-mh.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