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穆旦
释义

§ 生平简介

穆旦一九一八年二月四日,生于天津市北马路恒德里三号。原名查良铮,另一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县袁化镇,先祖为清代文人查慎行。据说,穆旦年少时,家中藏书多为查慎行所著。祖父为清末官僚,家道随清室亡而败落。父查燮和,法院小吏。母李玉书。穆旦为独子,有姐妹各一人。

一九二三年(五岁)

就读于天津市北马路五七三号城隍庙小学。

一九二四年(六岁)

小学二年级已显露文才,作文《不能那样说》刊载于刘清扬、邓颖超等主办的天津《妇女日报》(三月十六日)。

一九二九年(十一岁)

入天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时常给妹妹讲《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并给她们画马及各种人物画片。

一九三四年(十六岁)  穆旦

在南开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二年级,与周珏良合编校友会杂志《南开高中学生》。在该杂志第一期发表短文《关于事业和努力》在第二期发表诗歌《前夕》、《流浪人》和论文《亚洲弱小民族及其独立运动》:在第三期发表诗歌《神秘》、《夏夜》、《两个世界》等,在该杂志发表的杂感《梦》中第一次使用笔名“穆旦”。

一九三五年(十七岁)

在《南开高中学生》第三期发表诗歌《哀国难》,在《南开高中三十周年纪念特刊》上发表诗《一个老木匠》。此时期,在国文教师的指导下写长篇论文《〈诗经〉六十篇文学评鉴》。九月,考入北平(今北京)清华大学地质系。

一九三六年(十八岁)

四月,转入外国文学系英国文学专科,决定了日后一生的方向。喜爱雪莱(she11ey)等英国罗漫派的诗歌。同班中有王佐良。

一九三七年(十九岁)

日华战争开始。清华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撤出北平,与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一起抵达湖南省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在南岳的衡山圣诗学院重新开课。同行者中有清华大学教授闻一多,朱自清。在南岳,穆旦等学生开始听英国讲师威廉·燕卜荪(Willian Empson)的课。十一月,创作诗歌《野兽》。

一九三八年(二十岁)

二月十五日,长沙陷入危机,三所大学的教员和学生三百余名离开长沙,横断湖南、贵州、云南三省,于四月到达昆明。行期总计六十八天,除去乘船和火车外,步行四十天。在如此严酷的行军条件下,仍有一个学生手不释卷,一页一页地背诵《英汉辞典》,直到把辞典读烂扔掉。这个人就是穆旦。到达昆明后,长沙临时大学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由于校舍缺乏,文法学院在蒙自东门外的原法国银行和法国领事馆暂住了一个学期。英国讲师燕卜荪讲授的是现代英国诗,穆旦由此开始接触英国现代诗歌。

一九三九年(二十一岁)  穆旦夏,文法学院由蒙自迁到昆明。穆旦结识了刚到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的德国文学专家、诗人冯至。后又选修教授刘洋荣的俄语课程。创作诗歌《CHORUS》。

一九四O年(二十二岁)

参加西南联合大学的文学社团冬青文艺社,开始陆续写作文学作品和论文。与董庶,巫宁坤、萧珊(后成为巴金夫人)等结成朋友。二月,创作诗歌《蛇的诱惑》。三月,在香港《大公报》撰文评论诗人艾青的《他死在第二次》。同时期,在香港《大公报》撰文评论诗人卞之琳的《慰劳信集》,同时还在香港杨刚主编的(文艺》副刊上不断发表文章。八月,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十一月,创作诗歌《我》、《还原作用》。日军轰炸机不时空袭昆明,

一九四一年(二十三岁)

一月,发生皖南事变,昆明也阴云密布。这时期,穆旦不断给昆明《文聚》杂志写稿。十一月,创作诗歌《告诉》,十二月,创作《赞美》、《黄昏》。

一九四二年(二十四岁)

二月从军,担任中国缅甸远征军第一路军翻译官。同月,创作《春》、《诗八篇》、《出发》。但是,他们不久便受到日军第五十六师团(龙兵团)和第十八师团(菊兵团)的猛烈攻击,曼德勒失守,密芝那也被日军占领,进而怒江两岸地区为敌控制,返回昆明的退路完全被切断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势之下,穆旦于五月进入缅甸最北部的胡康河谷的密林。这个地区是中国自古以来相传的野人国,荒无人烟。在雨季的暴雨中,在黑暗和死寂中,在传染病、毒蛇猛兽及饥饿的威胁中,穆旦九死一生,于七月逃出密林,到达当时的英属印度。经过三个月的养息,最终回到昆明。十一月,创作《自然的梦》,《幻想的乘客》。读冯至的诗集《十四行集》及卞之琳的诗集《十年诗草》。

一九四三年(二十五岁)

此后数年,为维持父母姐妹们的生计,数易其职,过着经济上极不稳定的生活。三月,创作《祈神二章》。四月,创作《诗》

一九四四年(二十六岁)

六月,创作《赠别》、《裂纹》。八月,创作《寄》。九月,创作《活下去》。

一九四五年(二十七岁)

一月,由昆明《文聚社》出版诗集《探险队》。二月创作《线上》、《被围者》,四月创作《春天的蜜蜂》、《海恋》,五月创作《旗》。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九月,创作《森林之魑魅》。十二月一日,发生“一二·一”事件。同年闻一多编《现代诗抄》,收入穆旦诗四篇。

一九四六年(二十八岁)

三月,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准备解散。五月,该大学解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教员学生分别回到北京、天津复校。六月,伦敦的《LETTERS》刊载王佐良论穆旦的文章《一个中国新诗人》。七月十五日,闻一多在昆明被暗杀。

一九四七年(二十九岁)

三月,创作诗歌《荒村》。五月,自费出版诗集《穆旦诗集》(沈阳印刷)。七月,北京的《文学杂志》同时转载穆旦的诗《森林之魑魅》和王佐良的评论《一个中国新诗人》。八月,创作诗歌《饥饿的中国》(一九四八年一月发表于《文学杂志》第二卷第八期)。

一九四八年(三十岁)  穆旦一月,在联合国救济局任职,移居南京。二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诗集《旗》。这时期,时有作品在上海的《中国新诗》、《诗创造》,天津的《益世报》上发表。因此,被视为“九叶诗派”的成员。三月,《文学杂志》第二卷第八期发表《牺牲》等诗作两首。五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留学,专攻英国文学。

一九四九年(三十一岁)

这时期,在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除研究英国文学外,同时学习俄语和俄国文学,当时的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汇集了一批来自中国的优秀留学生,其中有理科的李政遭、杨振宁、周与良,文科的邹谨、卢懿庄、周珏良。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二月,和周与良结婚。

一九五O年(三十二岁)

六月,朝鲜战争爆发。这时期,穆旦靠勤工俭学维持学业,在邮局打夜工,搬运邮件,每日凌晨三、四点才回家。

一九五一年(三十三岁)

获得硕士学位。笔耕不辍,有几篇诗作在美国发表。这时,从台湾和印度的德里大学传来口信,有意邀请他们夫妇去工作。但他们未接受。

一九五二年(三十四岁)

美国诗人赫伯特·克里克默尔(Her—bertCreekmore)编辑了《世界名诗选》(纽约版),其中收录了中国的何其芳及穆旦的两首诗。十二月,力排周围朋友的劝阻,踏上归国的旅程。穆旦一九五三年(三十五岁)

一月,从香港经深圳、广州到达上海,萧珊出迎。继续北上北京,在京居住期间,着手翻译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五月,被分配到天津南开大学外国文学系工作。五月,正式上任,职称为副教授。夫人周与良同时被分配在南开大学生物系。十二月,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发行季摩菲耶夫《文学概论》和《怎样分析文学作品》。

一九五四年(三十六岁)

二月,平明出版社出版《文学的发展过程》(文学原理的第三部)。迁入南开大学东村七十号新居。译著普希金《波尔塔瓦》、《青铜骑士》由平明出版社分别于三月、四月出版。十月,撰写《(普希金抒情诗集)译后记》o

一九五五年(三十七岁)

平明出版社出版普希金《加甫颂》、《普希金抒情诗集》及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合订本。萧珊赠送《拜伦全集》。八月,撰写《序言》。

这时期,穆且早起晚睡,白天讲课,参加各种会议,晚间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埋头译诗。为了查找注释用的资料,足迹遍布各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图书馆。同时,与萧珊就文学问题保持通信。

一九五七年(三十九岁)

五月,在《诗刊》发表《葬歌》.接着在《人民日报》发表诗作《九十九家争鸣记》

六月,反右斗争开始,这两首诗作为大毒草受到批判。此后一直到一九七六年,穆旦失去了创作的自由。十月,《昔希金抒情诗一集》、《普希金抒情诗二集》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付梓。十一月,《拜伦抒情诗选》出版。同期出版的还有普希金《欧根·奥涅金》。穆旦与袁可嘉合译的《布莱克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普希金的译诗。穆旦一九五八年(四十岁)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普希金的《高加索的俘虏》和《别林斯基文学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雪莱抒情诗选》,济慈著《云雀》及《济慈诗选》。八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十二月,以历史反革命罪收审,开除公职(当时为南开大学副教授),处以三年劳改徒刑。从此以后直到一九七七年去世为止,大约二十年时间,其作品、翻译、研究论文等被禁止公开发表。

一九六二年(四十四岁)

三年劳改期满获释,降级降薪,被分配到南开大学图书馆工作,接受监督劳动改造,基本的公民权几乎没有得到恢复。每天下班回到家里以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伏案埋头于翻译工作,尽管他知道根本没有发表的机会。拜伦著《唐璜》的翻译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一九六三年(四十五岁)

一月,河南省《郑州大学学报》第一期发表文章批判穆旦一九五五年出版发行的《普希金抒情诗选集》,大有清算旧帐之势。二月,撰写反驳文章《谈译诗问题》。三月,撰写《译后记》

一九六五年(四十七岁)

基本完成拜伦《唐璜》的翻译工作。

一九六六年(四十八岁)

八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此前一直居住在南开大学东村七十号的家被抄,全家六口人被赶到一间十七平方米的东屋居住。手稿或被抄走或被焚烧。日常用品大多被抢去,家贫如洗。穆旦被押往天津郊区大苏庄农场强制劳动,每周只准回家一次。夫人周与良被遣送到河北省保定地区劳动

一九七O年(五十二岁)

前一年,长子英传初中毕业,因系“黑五类子女”,这一年到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农村插队落户。穆旦一九七一年(五十三岁)

解除大苏庄农场的强制劳动,重返南开大学图书馆,每晚与次子明传住在学生宿舍楼一层的一间十平方米的宿舍里。他每天除在图书馆工作八小时外,还因是反动人物,另被课以其它劳动,很晚才能回家。在家里吃过饭后,又骑车返回学生宿舍,伏在黑乎乎的饭桌上,在时常停电的昏暗灯光下,一直翻译到深夜。

一九七二年(五十四岁)

八月二日,完成拜伦《唐璜》译稿及《唐璜注释》的第三稿。

一九七三年(五十五岁)

完成《唐璜》的翻译及注释。从着手翻译之日算起已经是第十一个年头。他和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并将译稿寄去,但如石沉大海。四月二十九日,旧时朋友、已加入美国籍的王宪钟来津访问,提出要见穆旦。穆旦接到南开大学的通知,在当局二人的监视下,由夫人及次女平陪同,前往天津第一饭店赴约。这时期全家已搬回东村七十号,但他每天上班之前都要打扫好图书馆的厕所。

一九七四年(五十六岁)

七月,长女瑷初中毕业,分配到天津塑料厂当工人。

一九七五年(五十七岁)

一月十九日深夜,骑车途中摔倒(由四人帮小爪牙所为),造成股骨和颈骨骨折,不能去医院,只得在家里治疗。

一九七六年(五十八岁)

三月,时隔二十年重又开始创作,写出诗歌《智慧之歌》,此后笔耕不辍。十月六日,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是年冬,给出版社写信询问《唐璜》译稿的下落,寒风中柱杖亲往邮局投信。结果杳无回音。十二月,他委托在北京的外甥郭保卫直接去出版社查询,始得知因为译者的政治身份问题,译稿不能出版,仍压在出版社。

一九七七年(五十九岁)

二月,完成普希金《欧根·奥涅金》译稿的修订工作。为翻译这部诗,他每天都倾注十数小时的精力。二月二五日,病情恶化,必须手术而住院。二十六日,手术进行中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是年夏,夫人周与良由长女瑷和外甥郭保卫陪同,在北京图书馆查找穆旦的著作,竟一册无存。

一九七九年  穆旦年初,外甥郭保卫在香港购得并带回影印的穆旦诗集三册(《探险队》、《穆且诗集》、《旗》)。这些书在内地已经绝迹。二月二十七日,香港《新晚报》刊载杜运燮《忆穆旦》一文。此后,香港的《大公报》,天津的《新港》、《天津日报》等陆续刊载穆旦的作品和评论文章。是年,南开大学开始复查穆旦(查良铮)的问题,

一九八O年

二月,《诗刊》以“穆旦遗作选”为题,发表诗歌。七月,拜伦《唐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八一年

七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包括穆旦在内的九名诗人的作品选集《九叶集》。十一月二十七日,南开大学通过复查,在穆旦死后第四年,终于宣布为他平反。在天津烈士陵园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校长亲自献了花圈。

一九八二年

二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拜伦诗选》。四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上下册。

一九八三年

十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欧根·奥涅金》(修订本)。

一九八四年

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包括穆旦在内的七名诗人的作品选集《八叶集》

一九八五年

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穆旦二十二年前寄来的译稿《丘特切夫诗选》.五月二十八日,迁葬北京西郊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拜伦的《唐璜》译本与他的骨灰一起安葬。墓碑上铭刻着:诗人穆旦之墓。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穆旦译《英国现代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普希金叙事诗选集》。

一九八六年

一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穆旦诗选》。

一九八七年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普希金抒情诗选》(精装本二册)。十一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个民族已经站起来——怀念诗人、翻译家穆旦》(杜运燮,袁可嘉、周与良编)。

§ 从事翻译

穆旦20世纪50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二集》、《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加甫利颂》,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所译的文艺理论著作有苏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文学原理》第一部)、《文学原理(文学的科学基础)》、《文学发展过程》、《怎样分析文学作品》和《别林斯基论文学》,这些译本均有较大的影响。

遗憾的是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穆旦就停止了诗歌的创作而倾毕生之力从事翻译,有人对此的看法是他是江郎才尽,13岁时穆旦就已经开始了诗歌的写作。当然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明哲保身之举,因为那时的政治气候所致。穆旦完成了一个独立诗人所能做的,他理应被授予中国最独立的诗人!

§ 主要作品

穆旦主要作品

《爱情》             《理想》

《友谊》             《春》

《流吧,长江的水》    《赞美》

《理智和感情》        《停电之后》

《智慧之歌》         《哀悼》

《玫瑰之歌》         《奉献》

《童年》             《春天和蜜蜂》

《冬》               《听说我老了》

《春底降临》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五月》           《黄昏》

《冬夜》             《玫瑰的故事》

《我》               《秋》(断章)

《秋》               《自己》

《两个世界》          《发现》

《我歌颂肉体》        《我看》

《诗八章》           《 园》

《出发》             《在旷野上》 穆旦《感恩节——可耻的债》  《自然底梦》

《他们死去了》       《夏》

《赠别》             《还原作用》

《面包》             《牺牲》

《我的叔父死了》      《森林之魅 ——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裂纹》             《哀国难》

《诗》              《有别》

《三门峡水利工程有感》《悲观论者的画像》

《野兽》            《更夫》

《活下去》           《苍蝇》

《葬歌》             《夜晚的告别》

《旗》             《问》

《胜利》            《云》

《给战士 —欧战胜利日  《海恋》

《冥想》            《美国怎样教育下一代》

《忆》             《良心颂》

《绅士和淑女》       《沉没》

《城市的街心》       《饥饿的中国》

《去学习会》       《一个战士需要温柔的时候》

《流浪人》         《夏夜》

《智慧的来临》      《洗衣妇》  穆旦《中国在哪里》      《甘地之死》

《城市的舞》        《手》

《演出》            《鼠穴》

《漫漫长夜》        《古墙》

《退稿信》         《“我”的形成》

《退伍》            《摇篮歌 ——赠阿咪》

《“也许”和“一定”》   《三十诞辰有感》

《苦闷的象征》      《报贩》

《祭》             《原野上走路——三千里步行之二》

《一个老木匠》      《风沙行》

《妖女的歌》       《前夕》

《我向自己说》      《合唱二章又题:Chorus二章》

《野外演习》       《反攻基地》

《线上》           《祈神二章》

《潮汐》           《窗 ——寄敌后方某女士》

《好梦》           《神的变形》

《劝友人》          《幻想底乘客》

《荒村》          《出发——三千里步行之一》

《七七》           《问》

《从空虚到充实》    《小镇一日》

《诗》            《我想要走》

《暴力》          《阻滞的路》 穆旦《神秘》          《时感四首》

《九十九家争鸣记》  《黑笔杆颂 ——赠别“大批判组”》

《甘地》           《防空洞里的抒情诗》

《寄——》          《世界》

《轰炸东京》       《寄后方的朋友》

《诗二章》         《通货膨胀》

《老年的梦呓》     《神魔之争(长诗) ——赠董庶》

《被围者》        《打出去》

《诗四首》         《隐现(长诗) 让我们看见吧,我...》

《农民兵》         《 不幸的人们 》

《先导》          《蛇的诱惑 ——小资产阶级的手势之一 》

《华参先生的疲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Spring

Green flame flickers across the grass

Aches to embrace you,flower.

Struggling from soil

Flowers stretch,

As warm breezes bring sorrow,or joy.

If you're awake,push open the window,

See how lovely are the desires that fill the garden.

蓝天下,为永远的迷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Under blue sky,bewitched by eternal mysteries,

Our bodies lie tightly-clasped,twenty years old,

Like ceramic birdsongs;

You are enflamed,curling again and again,

But unable to find a final destination.

O light,shade,sound,hue--all are stripped naked,

Enduring pain,waiting to enter new combinations.

1942年2月

§ 《罗宾汉传奇》:他留给世人的遗憾

穆旦和夫人人们给予穆旦的称号中,除了诗人,还有一个,就是翻译家。1954年以后,穆旦逐渐暂停了写诗创作,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翻译国外名著上来,当年普希金的作品,大部分是经穆旦翻译而来。

南开大学原图书馆馆长冯承柏教授告诉记者:“1962年,我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工作。当时美国史研究需要翻译人员,我从图书馆把穆旦请到历史系帮忙。在短短的2个月中,穆旦给我们讲述了很多知识。穆旦对我们年轻人特别好,我们有问题请教,他总是耐心解答,从不摆长者的架子。可惜,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没能请他给我们多讲一些诗歌创作。”

1947年至1953年,穆旦留学美国。仿佛是有了预感,也仿佛是上天为了给他将来的坎坷命运提供一些慰藉,穆旦在芝加哥读书的时候并没有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专业上,而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俄语。当他回国并受到打击的时候,俄语以及他早就驾轻就熟的英语成了他惟一的寄托。他翻译了普希金的数百首抒情诗和丘特切夫诗选、拜伦诗选、雪莱诗选、济慈诗选、英国现代诗选等,晚年还完成了拜伦的巨著《唐璜》———一部被王佐良誉为不逊于原文的完美长诗。

穆旦在晚年翻译的一本儿童文学《罗宾汉传奇》有点偶然性,也带有苦涩味。《罗宾汉传奇》有两点引人注意。一是英国妇孺皆知的绿林好汉罗宾汉的老故事,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叙说;二是这个译本是著名诗人、翻译家穆旦所译的第25本译著,也是最后一本译著。穆旦是专为帮助其长女(当时初中刚毕业)学习英语而翻译此书的。

1974年,他仍在接受“管制劳动”,其爱女小瑗(查瑗)被分配到天津第13塑料厂当工人,他辅导她业余学习英语,只希望女儿日后或许能“做个翻译”。最初以《林肯传》做教材,后来又随手翻译这本罗宾汉故事作为辅导材料。他只初译了全书26章中的15章,后因忙于其他事情而未能译完。1977年2月,穆旦因突患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离世。

§ 参考链接

1  http://www.chinapoesy.com/XianDaiAuthorb7a35632-130f-4a9e-a977-05950ad10ef2.html

2 http://www.mdjnw.com/show.aspx?id=41&cid=25

3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11/29/content_2271850.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