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天八夜》 |
释义 | § 简介 2010年4月5日,王家岭矿被困达8天8夜的首个矿工,从数百米的井下被救出。 “王家岭大救援”创造了煤矿救援史的奇迹!它即将被山西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暂定名《八天八夜》。 2010年5月29日,本片导演、编剧携剧本初稿来到太原,举办剧本研讨会,特别邀请全程参加抢险救援的一线救援人员提出修改意见。 剧本以“3·28”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真实事件为背景,着重描写153名矿工被困井下后,山西省委、省政府不惜代价、不分昼夜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救出受困8天8夜的115名矿工,在漆黑的矿井中托起了生命的方舟,创造了世界救援史上的奇迹。 [1] § 幕后制作 影片聘请曾创作电影剧本《生死抉择》《寻找微尘》的贺子壮担任编剧,并由曾获电影百合奖的优秀导演高峰执导。 省煤炭地质局副总工程师李振拴、汾西救护大队党委书记宋承文、阳煤救护大队大队长赵青云、同煤救护大队副大队长马红利,均是剧本原型。他们与省煤炭厅、卫生厅、安监局等部门参与“3·28”大救援的人员,共同完成了对《八天八夜》剧本的研讨。 本片将由山西电影制片厂创作、摄制,预计投资1000万元。这不仅是山西厂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也是该厂转企改制以来第一部电影故事片。影片除了聘请国内一线主创阵容外,还将斥资搭建井下作业场景、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煤矿井下作业场面与透水肆虐的场景。 据悉,影片将作为今年国庆重点献礼片在“十一”前后隆重推出。 § 网友声音 支持拍摄 更要反思 “警世钟”:矿难频仍,给许多矿工带来了灭顶之灾,也让整个社会的良心遭受一次次折磨。带血的煤和矿石,是我们这个时代涂抹不掉的痛。无论影视还是文学作品,确实早就应该关注此类题材。 “勿忘我”:王家岭矿难颇具标本意义,希望不要拍成试图表现“成绩”和“光荣”的电影,如果那样,电影就会和矿难一样,成为一种耻辱。 “微雨”:矿难题材的电影,应该以反思和揭示问题为主。要反思矿难发生的各个层面的原因,反思矿难背后的管理缺失,反思矿难频发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等等。 § 相关新闻 王家岭矿难剩余遇难者名单不再公布 山西省委宣传部通报,通过多种渠道对被困人员核实和对遇难人员进行DNA鉴定,中煤集团一建公司在2010年4月3日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第七次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153名被困人员名单与实际搜救结果完全相符,为尊重绝大多数遇难人员家属的意见,对38名遇难人员名单不再公布。 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53人被困。经全力抢险,115人获救。国务院调查组正在对事故进行调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