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皇后
释义

§ 简介

清朝孝和睿皇后

“后”原为君主之意。在《诗经》上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郑玄注曰:“后,君也。”如大禹的儿子启称为“夏后氏”,还有传说中射日的后羿。

而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如《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不过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汉书·高帝纪下》:“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还有《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有:“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倢,有容华,有美人。”

在甲骨文里,“后”人在左下方是一口字,右上方是一拢起的手,但自金文将字型成镜像般翻转,拢起的手移到左上方,便一直沿用至今。《说文解字》上载:“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因为在上古氏族部落中,一般发号施令者为女性的权威,所以“后”的意思为有权威的女性长辈。在甲骨文的卜辞中,“后”还经常被用来代指氏族中的女性首领。所以,也因而引申为帝王的正妻等涵义。

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如《周礼·天宫内宰》曰:“王后帅六宫之人。”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中,出现有多位皇后并立的现象。

§ 别称列举

椒房:汉朝皇后的宫殿多以椒涂壁,用以取暖避邪,也有“多子”之意,因此椒房可别称皇后、或用以代称皇后寝宫。汉哀帝宠爱美男子董贤,将董贤之妹册封为董昭仪,并将之称为次皇后,又在宫中赐董昭仪宫室名为椒风舍,和皇后所居之椒房相似。

中宫、正宫: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

元后、元嫡:皇帝的元配皇后可称元后,方便和继位皇后(继后)有所区别。

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如现今的老婆。

慈壶、慈闱:对皇后或皇帝生母(多为皇太后)的尊称,或是用以代称这两者的寝宫。

天下母、天地母:皆为对皇后的敬称。

坤极:皇后的别称。

§ 封废制度

清穆宗孝哲毅皇后

册立

皇后的产生需经过皇帝册立。册立皇后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要诏告天下,普天同庆,同时还有一项正式隆重的立后仪式。

若是皇帝在登基前已有正室,则通常不另择人选,直接将正室纳入后宫,并册立为皇后,但也有皇帝是先将正室纳入后宫,并先册封为嫔妃,待日后在进行擢升为皇后,如汉宣帝的妻子许平君先被封为婕妤,后立为皇后。但也不是所有正室都能被立为皇后,如曹丕的妻子甄氏和唐宪宗的发妻郭氏。

皇后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皇后拥有自己的官署(如汉朝的皇后三卿),负责管理后宫,理论上皇帝的所有嫔御、后宫的宫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属。

尊封

皇帝去世的话,皇后一般被嗣皇帝尊为皇太后,并同时恭上皇太后徽号,这个嗣皇帝不一定是她的亲生儿子。如果嗣皇帝与去世的皇帝(称为大行皇帝)辈分相当,甚至是大行皇帝的尊长的时候,大行皇帝的皇后就只能称○○皇后(○○为大行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或是由继任皇帝上徽号给该皇后,如明清两朝的懿安皇后及嘉顺皇后)。

当皇帝的生母不是皇后的时候,通常在她死后追尊为皇后。倘若生母出身过低,在生前就只能被尊封为太妃而非皇太后。 当一名女子为皇后时,她不会拥有任何徽号(除去前文中懿安皇后或嘉顺皇后的情形),只有在皇后升为皇太后、太皇太后时才会拥有徽号,或是她在当嫔妃的时期才会有徽号。

废后

历史上有许多皇后被废。在一夫多妻国家中,因为某些原因,如君主对皇后感情淡薄、皇后无子、皇后族属犯罪、皇后本人犯罪等等原因,被废的皇后或授予较低级别的位号、或软禁的宫中而没有任何称号、或出家(实际上不能在宫外居住,大多在宫中落发修行),也有被赐死的例子。

中国历代皇后列表

西汉王朝

高祖吕皇后 吕雉

孝惠张皇后 张嫣

孝文窦皇后 窦漪房

孝景薄皇后

孝景王皇后 王娡

孝武陈皇后 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 卫子夫

孝武李皇后 李妍

赵太后 钩弋夫人

孝昭上官皇后

孝宣许皇后 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 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邛成太后

孝元王皇后 王政君

长定许皇后

孝成赵皇后 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 傅黛君

孝平王皇后

新王朝

王皇后

史皇后

东汉王朝

光武郭皇后 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 阴丽华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 邓绥

安思阎皇后 阎姬

顺烈梁皇后 梁妠

孝崇郾皇后 郾明

桓帝梁皇后 梁女莹

桓帝邓皇后 邓猛女

桓思窦皇后 窦妙

孝仁董皇后

灵帝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 何莲

灵怀王皇后 王荣

献帝伏皇后 伏寿

献穆曹皇后 曹节

曹魏王朝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 甄洛

文德郭皇后 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齐王王皇后

齐王张皇后

齐王甄皇后

高贵乡公卞皇后

元帝卞皇后

蜀汉王朝

先主昭烈甘皇后 甘梅

先主穆皇后吴氏 吴苋

后主敬哀皇后张氏 大张后

后主皇后张氏 小张后

东吴王朝

孙权大懿皇后王氏

孙权敬怀皇后王氏

孙权潘皇后

孙权步皇后 步练师

孙亮全皇后 全惠解

孙休朱皇后

孙皓滕皇后 滕芳兰

西晋王朝

宣穆张皇后 张春华

景怀夏侯皇后 夏侯徽

景献羊皇后 羊徽瑜

文明王皇后 王元姬

武元杨皇后 杨艳

武悼杨皇后 杨芷

武帝王皇后 王媛姬

惠帝贾皇后 贾南风

惠帝羊皇后 羊献容

怀帝梁皇后 梁兰璧

东晋王朝

元敬虞皇后 虞孟母

元帝简文太后 郑阿春

明穆庾皇后 庾文君

成恭杜皇后 杜陵阳

康献褚皇后 褚蒜子

穆章何皇后 何法倪

哀靖王皇后 王穆之

废帝孝庾皇后 庾道怜

简文顺王皇后 王简姬

孝武文李太后 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后 王法慧

孝武德陈太后 陈归女

安僖王皇后 王神爱

恭思褚皇后 褚灵媛

五胡十六国

刘汉国

汉光文帝刘渊呼延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单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光献张皇后

汉昭武帝武元皇后呼延氏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张徽光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汉昭武帝武宣皇后刘氏 刘娥

汉昭武帝废皇后靳氏 靳月光

汉昭武帝皇后靳氏 靳月华

汉昭武帝弘道樊皇后

汉昭武帝弘孝王皇后

汉昭武帝弘德宣皇后

汉昭武帝武德皇后刘氏 刘英

汉昭武帝左皇后刘氏

汉昭武帝弘德皇后武氏

汉隐帝刘粲靳皇后

前赵国

末帝刘曜献文皇后羊氏 羊献容

末帝刘曜刘皇后

末帝刘曜刘皇后刘芳

末帝刘曜元悼皇后卜氏

成汉国

成景帝罗皇后

成武帝任皇后

成幽公阎皇后

汉昭帝阎皇后

归义侯李皇后

后赵国

明帝石勒刘皇后

明帝石勒程皇后

武帝石虎郑皇后 郑樱桃

武帝石虎杜皇后 杜珠

武帝石虎刘皇后

彭城王石遵张皇后

代国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窦皇后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后

代桓帝拓跋猗卢祁皇后

代平文帝拓跋郁律王皇后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后

冉魏国

平帝冉闵董皇后

前燕国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后段氏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后兰氏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浑皇后

景昭帝慕容儁景德皇后段氏

幽帝慕容暐可足浑皇后

前秦国

明帝苻健强皇后

厉王符生梁皇后

文桓帝苻雄苟皇后

宣昭帝苻坚苟皇后

哀平帝苻丕杨皇后

高帝苻登毛皇后

高帝苻登李皇后

后秦国

武昭帝姚苌蛇皇后

武昭帝姚苌皇后孙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张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齐氏

后燕国

成武帝慕容垂成昭皇后段氏 先段后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后段氏 段元妃

成武帝慕容垂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惠德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献幽皇后丁氏

废帝兰汗乙皇后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后 苻训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后 苻娀娥

北燕国

惠懿帝慕容云李皇后

文成帝冯跋孙皇后

文成帝冯跋宋皇后

昭成帝冯弘慕容皇后

南燕国

献武帝慕容德段皇后 段季妃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后

西秦国

武元王乞伏乾归符皇后 东平公主

文昭王乞伏炽磐秃发皇后

后凉国

懿武帝吕光石皇后

隐王吕绍张皇后

灵帝吕纂杨皇后

文帝吕宝卫太后

末主吕隆杨皇后

北凉国

武宣王沮渠蒙逊孟皇后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后 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跋皇后 武威公主

南凉国

景王秃发傉檀折掘皇后

西凉国

武昭王李暠尹皇后

大夏国

武烈帝赫连勃勃梁皇后

南朝

刘宋王朝

孝穆赵皇后 赵安宗

孝懿萧皇后 萧文寿

武敬臧皇后 臧爱亲

武帝张皇后 张阙

武帝胡皇后 胡道女

少帝司马皇后 司马茂英

文帝袁皇后 袁齐妫

文帝宣皇后沈氏 沈容姬

刘劭殷皇后 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后 王宪嫄

前废帝何皇后 何令婉

明帝王皇后 王贞风

后废帝江皇后 江简珪

顺帝谢皇后 谢梵境

南齐王朝

宣孝陈皇后 陈道止

高昭刘皇后 刘智容

武穆裴皇后 裴惠昭

文安王皇后 王宝明

郁林王何皇后 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后 王韶明

明敬刘皇后 刘惠瑞

东昏褚皇后 褚令璩

和帝王皇后 王蕣华

末帝元皇后 南阳公主

梁王朝

太祖张皇后 张尚柔

高祖郗皇后 郗徽

高祖穆皇太后 丁令光

文宣皇太后 阮令嬴

文帝简皇后 王灵宾

高宗蔡皇后

元帝夏太后

敬帝王皇后

陈王朝

高祖章皇后 章要儿

世祖沈皇后 沈妙容

废帝王皇后

高宗柳皇后 柳敬言

后主沈皇后 沈婺华

北朝

北魏王朝

神元皇后窦氏

文帝皇后封氏

桓帝皇后祁氏

平文皇后王氏

献明皇后贺氏

道武皇后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 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后杜氏

太武帝窦太后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

高宗皇后常氏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 冯有

文成元皇后李氏

献文思皇后李氏

孝文贞皇后林氏

孝文废皇后冯氏 冯清

孝文幽皇后冯氏 冯润

孝文昭皇后高氏 高照容

宣武顺皇后于氏

宣武皇后高氏 高英

宣武灵皇后胡氏 胡充华

孝明皇后胡氏

孝庄帝尔朱皇后 尔朱英娥

长广王尔朱皇后

节闵帝尔朱皇后

孝武帝皇后高氏

东魏王朝

孝静帝高皇后 太原长公主

西魏王朝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

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

废帝宇文皇后 宇文云英

恭帝若干皇后

北齐王朝

神武帝神武明皇后娄氏 娄昭君

文宣帝昭信皇后李氏 李祖娥

文襄帝靖德皇后元氏 元仲华

废帝皇后李氏 李难胜

孝昭帝顺成皇后元氏

武成帝皇后胡氏

后主废后斛律氏

后主左皇后胡氏

后主右皇后穆氏 穆黄花

北周王朝

文帝文皇后元氏

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

孝闵帝元皇后 元胡摩

明帝独孤皇后

武帝武皇后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后 李娥姿

宣帝杨皇后 杨丽华

宣帝朱皇后 朱满月

宣帝陈皇后 陈月仪

宣帝元皇后 元乐尚

宣帝尉迟皇后 尉迟炽繁

静帝司马皇后 司马令姬

隋王朝

文帝文献皇后 独孤伽罗

炀帝萧皇后 萧氏

唐王朝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高宗废后王氏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皇后 韦香儿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窦德妃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皇后张氏 张良娣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懿宗恭宪皇后王氏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五代十国

后梁王朝

烈祖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 张惠

承帝皇后张氏 张贞娘

后唐王朝

太祖贞简皇后曹氏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刘玉娘

明宗和武宪皇后曹氏

明宗昭懿皇后夏氏

明宗宣宪皇后魏氏

闵帝哀皇后孔氏

末帝皇后刘氏

后晋王朝

高祖皇后李氏 永宁公主

出帝皇后冯氏

后汉王朝

高祖昭圣皇后李氏 李三娘

后周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

世宗宣懿符皇后

南唐国

烈祖元敬皇后宋氏 宋福金

元宗光穆钟皇后

后主昭惠皇后 大周后周宪(字娥皇)

后主皇后 小周后 周嘉敏(字女英)

闽国

惠宗陈皇后陈金凤

康宗李皇后李春燕

北宋王朝

太祖孝惠贺皇后

太祖孝明王皇后

太祖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太宗懿德符皇后 符丽珠

太宗明德李皇后

太宗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怀潘皇后

真宗章穆郭皇后

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 刘娥

真宗章懿李皇后 李宸妃

真宗章惠杨皇后

仁宗郭皇后

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仁宗温成张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高滔滔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

神宗钦成朱皇后

神宗钦慈陈皇后

哲宗昭慈孟皇后 孟婵

哲宗昭怀刘皇后 刘清菁

徽宗显恭王皇后

徽宗显肃郑皇后

徽宗明节刘皇后

徽宗明达刘皇后

钦宗仁怀朱皇后 朱琏

南宋王朝

高宗宪节邢皇后 邢秉懿

宪圣慈烈吴皇后 吴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后

孝宗成恭夏皇后

孝宗成肃谢皇后

光宗慈懿李皇后 李凤娘

宁宗恭淑韩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 杨桂枝

理宗谢皇后 谢道清

度宗全皇后 全玖

辽王朝(契丹国)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萧卓真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萧牙里辛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萧月里朵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萧巖母斤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萧温

世宗皇后甄氏 甄定徽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萧撒葛只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智皇后萧氏 萧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 萧菩萨哥

圣宗钦哀皇后萧氏 萧耨斤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 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萧观音

道宗皇后萧氏 萧坦思

天祚帝皇后萧氏 萧夺里懒

宣宗皇后萧氏 萧普贤女

德宗感天皇后萧氏 萧塔不烟

承天皇后(西辽女皇) 耶律普速完

金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满氏

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太祖宣献皇后仆散氏

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

德宗哀皇后徒单氏

海陵王皇后徒单氏

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

睿宗贞懿皇后李氏 李洪愿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显宗昭圣皇后刘氏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

卫绍王皇后徒单氏

宣宗仁圣皇后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王氏 王云

哀宗徒单皇后

西夏王朝

太宗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

景宗宪成皇后野利氏

景宗皇后没藏氏

毅宗皇后没藏氏

惠宗皇后梁氏

崇宗皇后耶律氏 耶律南仙

崇宗皇后任氏

仁宗章献钦慈皇后罗氏 罗皇后

元王朝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氏 孛儿帖

太宗昭慈皇后乃马真氏 脱列哥那

定宗钦淑皇后斡兀立氏 海迷失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怯烈氏 唆鲁和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伯蓝也怯赤

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弘吉剌氏 失怜答里

成宗卜鲁罕皇后伯岳吾氏 卜鲁罕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 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亦乞烈氏 速哥八剌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 普颜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皇后乃马真氏 八不沙

文宗皇后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

宁宗皇后弘吉剌氏 答纳也忒迷失

顺帝皇后钦察氏 答纳失里

顺帝皇后弘吉剌氏 伯颜忽都

顺帝皇后奇氏 奇皇后(完者忽都)

明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

惠帝 马皇后

成祖 仁孝徐皇后 徐仪华

仁宗 诚孝张皇后

宣宗 恭让胡皇后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孙皇后

英宗 孝庄钱皇后 钱锦鸾

英宗 孝肃周太后

景帝 汪皇后

景帝 肃孝杭皇后

宪宗 废后吴皇后 吴靼韫

宪宗 孝贞王皇后 王钟英

宪宗 孝穆纪太后 纪淑妃

宪宗 孝惠皇后 邵妁慈

孝宗 孝康张皇后

武宗 孝静夏皇后

世宗 孝洁陈皇后 陈莲

世宗 张皇后

世宗 孝烈方皇后

世宗 孝恪杜太后

穆宗 孝懿李皇后

穆宗 孝安陈皇后

穆宗 孝定李太后 李彩凤

神宗 孝端王皇后 王喜姐

神宗 孝靖王太后

光宗 孝元郭皇后

光宗 孝和王太后

光宗 孝纯刘太后

熹宗 懿安张皇后 张嫣(张宝珠)

思宗 愍周皇后

清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

太祖 孝烈武皇后 乌拉那拉·阿巴亥

太宗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

太宗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世祖 顺治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世祖 孝献皇后(董鄂妃) 董鄂氏

圣祖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

圣祖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

圣祖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圣祖 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世宗 孝敬宪皇后 乌拉那拉氏

世宗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高宗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高宗 乾隆继皇后 乌拉那拉氏

高宗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

仁宗 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

仁宗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宣宗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文宗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文宗 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 钮祜禄氏

文宗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 叶赫那拉·杏贞

穆宗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氏

德宗 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 叶赫那拉氏

逊帝 溥仪皇后 郭布罗·婉容(中国最后一位皇后)

§ 清朝选后方式

1、由未大婚的皇帝拣选北齐文宣帝皇后

这是皇帝第一次选秀,一般册封一位皇后(以玉如意为示,得如意者为后)和两位妃。这样册封的皇后地位最高,是皇帝的正妻,所生长子一般封为皇太子,但清朝以皇后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仅道光皇帝一人。他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第二子,但长子早夭,道光因而成为镝长子。皇帝的正妻皇后所生的孩子如果成为皇帝,那么健在的皇后则成为圣母皇太后,如果庶妃所生的孩子成为皇帝,那么皇后则成为母后皇太后。

2、续弦

皇帝的正室皇后去世之后,皇帝会从后妃之中挑出一位成为继皇后。继皇后的地位高于寻常妃嫔,但比大行皇后要低。继皇后一般是皇帝宠幸的贵妃或皇贵妃中德行高尚者,要么是皇妃中育有子女者。清朝皇帝一般都有继皇后,只有清穆宗同治皇帝和清德宗光绪皇帝仅有正室皇后(嘉顺后和隆裕后),另外,末代皇帝溥仪5岁退位,17岁大婚,因此他的“皇后”郭罗罗氏并不能算真正的皇后,溥仪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皇后的清朝皇帝。

3、追封

这是给予已过世的妃嫔死后荣耀的一种方式。一般被追封者是新皇帝已过世的母亲,但也有例外。例如顺治皇帝的妻子孝献世皇后董鄂氏,她生前是顺治皇帝最崇爱的皇贵妃,还生下了皇太子荣亲王,但他们母子都很薄命。荣亲王没有继承王位,但董鄂氏死后还是被顺治皇帝追封为皇后。

§ 皇后职权

清朝皇后凤冠

皇后的实权主要体现在内宫中,总管所有的嫔妃宫女。君主每次按规定征选宫女时,人选最后都要由皇后过目决定。皇后有母仪天下的责任。皇后在形式上和夫君形式日月相映的气象,在实质上则起着政治辅助作用。这种政治辅助,并非要求她们参加具体政治事务的处理,而是以贤内助的身份对国家政治伯不失分寸的帮助。

皇后的德操不仅仅关系到后妃的形象,而且是她们的责任之一。其作用除了引导其他妇女的精神面貌外,还显示着宫廷的圣洁,由此可以加强臣民人对君主的向心力。调解各方面的关系是皇后的责任。君主作为万民之首,他们理政的态度及方式影响到各方面关系是否和谐,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治生活是否正常。皇后往往以特殊使官的角色,对君主进言,指出他们的得失,以调节君臣关系,君民关系。

另外,作为皇后的职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应当常能对君主进忠言,进直言,进善言,进真言。进这些大臣难进、旁人难进之言,后妃有个有利条件,宠后爱妃更有条件,即吹枕头风,借助夫妻感情使君主听进一些在政治场合中不能听进的话。后妃向夫君进言,也不容易,一要勇气,二需得体的方式,三是不可逾越不干政的度。

人们常以贬义来看待吹枕头风,殊不知,于国于民有利的枕头风要比大臣的奏章、宰相的建议有效得多,对改善君主的性情,影响君主的行为,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人治社会中,爱妻一句话,可能要超过任何一条法规对君主的束缚。即使在法治社会的今天,还是少不了这样的枕头风。还是那句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会有一个伟大的女性。历史上人们所熟悉的贤惠的皇后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朝的马皇后,还有唐太宗的长孙皇后。

§ 宫廷生活

皇后寝宫

作为君主的妻子或母亲,后妃得天独厚地处于最高权力的边缘。在政治生活按着传统的惯性运转时,她们只能养尊处优地消遣时光。当政治风云、健康原因、智力问题造成君主理政困难时,她们可以凭藉国母的身份,参与对最高政权的管理,或充当国家领导人。她们从后台来到前台,有主动走出的,也有被动推出的;有完成历史使命功成身退的,也有操执权柄直至命归黄泉的;有诚心实意辅弼君主的,也有窥视宝座占为已有的。形式多样,不一而足。在历史上,皇宫内许多后妃不甘心无味的生活,一些具有强烈权力欲的后妃,当遇到性格孱弱、多病多灾的君主时,会创造条件,把实权攫取到自己的手中。

更甚的是,她们拾级而上,将君主的人格践踏手脚下,对他们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诸如此类的现象,人们讥之为阴盛阳衰。在这种人当中,唐肃宗的张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张氏是一个灵巧慧秀、能言善辩的女人,加上和丈夫在安史之乱中曾相濡以沫,故一直宠冠中宫。然而她并不满足在爱情圈里旋转,巧妙地把丈夫的爱变成为政治资本,靠此踏入了政界。起初她只是干预一般的政事,没有显露出多大的政治野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权阉李辅国的帮助下,开始向最高权力渗透。在控制实际权力上却逐步得手,为彻底挟制丈夫,伙同李辅国逼迫已退居太上皇的玄宗迁入偏僻的宫室,以此断绝他们父子间的联系。肃宗多次欲前去拜谒父亲,终因惧怕张氏的雌威而不敢造次。看到此情此景,人们大概不难意识到谁才是真正的唐宫主人。

当然,还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在一个家庭中,当男主人无力主持家政时,主妇总会出来维持门楣的。那么对国家而言,当君主因身体欠佳难以主持国政时,皇后也会义不容辞地出来为夫代劳的。最具政治色彩的夫妻关系,培养了皇后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她把国家看成是一个大家庭,如若丈夫有所不足的话,那么对管理好这个大家庭,她是责无旁贷的。

在政治上具有这种贤惠素质的皇后,元朝的卜鲁罕后可算一个典型。她的丈夫成宗体质赢弱,疾病缠身,长期无法正常工作。她挺身而出,代替丈夫料理天下事务。考虑到自己是个女人,在某些事情和场合上不太方便,她特许相臣哈刺哈孙以便宜行事之权,从而不仅有了个得力的助手,而且摆脱了琐事务杂务的纠缠。如说这位第一夫人有什么高超的政治手腕,那是过誉之辞,但她也绝非是意气用事、气量狭隘之辈。她待人接物的全部诀窍只是“平允”两字,这看来非常简单却行之不易的公平原则,始终被运用得恰到好处,由此除了将政务安排得井然有序外,还出色地调和了各种政治势力的的关系。她出来理政,不是出于权欲薰心,而且出于对丈夫的爱心,使他能够在闲适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调养。在行使大权上,她也很有分寸,什么事情该自己负责,什么事情该听从圣裁,都做得泾渭分明。

§ 服饰

明代皇后服饰

明太祖马皇后

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成为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规定服饰。明代凤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后妃所戴,冠上除缀有凤凰外,还有龙等装饰。另一种是普通命妇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缀龙凤,仅缀珠翟、花钗,但习惯上也称为凤冠。本图为龙凤珠翠冠。

清代皇后服饰

皇后常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只是图案有所不同。清代女龙袍为圆领、右衽、大襟、左右开气、袖有袖身、接袖、综袖、马蹄袖端的明黄色的长袍。领与接袖、中接袖、袖端为石青色。纹样有三种类型:第一类为饰金龙九条,间以五色云纹及福、寿纹,下幅饰八宝立水,领托前后正龙各一条,左右及交襟处饰行龙各一条,袖相接处饰行龙各二条。绵、夹、裘根据季节而定。皇贵妃龙袍与此相同为黄色,贵妃及妃龙袍用金黄色,嫔龙袍为香色。第二类为织绣五爪金拢八团,两肩、前胸、后背饰正龙各一条。襟饰行龙四条。下幅饰八宝立水,其它与第一类龙袍相同。第三类为下幅无纹样,其它与第二类龙袍相同。

§ 邻国

日本

明仁天皇皇后美智子

日本天皇之正妻也和中国一般称之为皇后,而自平安时代的一条天皇朝之后,因权臣相争使然,开了一帝二后的先例,而自一条天皇以后的历代天皇,在册立皇后时都先册予中宫的名号,而之后欲册立第二位皇后时,便将此前的中宫升等,成为名义上地位较高的皇后,而新册的第二位皇后仍称中宫。往后甚至出现一帝三后,此时除去前两位称之为皇后与中宫之外,第三位称之为皇太后。

日本自二战之后取消了女院制,而出现了首位以皇后之号为谥号的皇后,为第123代大正天皇之皇后贞明皇后。日本现今在位的皇后是第125代天皇明仁的皇后美智子。

朝鲜

朝鲜王朝‎为中国之藩国,因此其君主只能称国王而非皇帝,相对的,国王之正妻也只能称王妃而不是皇后。一般情况下,朝鲜国王之正妻称王妃(又可称大妃),如下列:

现任国王正妻;王妃(或大妃)

前任国王之正妻;王大妃

前前任国王之正妻;大王大妃

但若是宫中有三代以上前朝王妃共存时:

现任国王正妻;王妃(此时只能称王妃,不能又称为大妃)

前任国王之正妻;大妃

前前任国王之正妻;王大妃

前前前任国王之正妻;大王大妃

朝鲜王妃对于管理后宫有着很高的决定权,只要王妃下了决定,就连国王或王大妃也很难更改,而后宫嫔御的徽号和牒纸也是由王妃所拟定和颁下的。朝鲜的王妃在死后可以被追封为王后,若是得到中国许可,则又可追升为皇后。最后一位王妃是哲宗的哲仁王后金氏,她在死后追升为王后,而日后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正式独立,哲仁王后也被追升为哲仁皇后。像哲仁王后这样,在大韩帝国独立之后被追升为皇后的王后有很多,而几乎所有的朝鲜王朝‎国王及王后都被追封为皇帝和皇后。大韩帝国的独立时间不是很久,其中只出现过两位皇后,为纯宗的两位皇后;纯明孝皇后闵氏及继后纯贞孝皇后尹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7: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