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瘦金书 |
释义 | § 历史 创立 宋徽宗 在八百年前,宋朝有一位皇帝,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在生活上穷奢极侈,但在书画艺术上却才华横溢、颇有建树,这就是宋徽宗赵佶。[1][2]宋徽宗像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 赵佶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后来,为实践自己的创新之路,楷书千字文为赵佶二十三岁时用独创的瘦金体写给佞臣童贯的。这幅作品字形大小、和笔画还有许多不统一和不完善的地方,但瘦金书的基本特点已经具备。这是一篇标志性的作品,它标志着一种新的的瘦金书体的诞生。 瘦金书基本特征形成以后,赵佶对自己的创新成果进行了字形、笔画、韵味等多方面的细致加工,使之日臻完善。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他大量的书画题跋和诗帖中。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是《政和壬辰》。这幅作品写于政和壬辰年,即1112年,赵佶时年30岁。 成熟时期 宋徽宗“瘦金体”书法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应该是《秾芳诗帖》。该长卷大字楷书,笔法熟练老到,挥洒自如已到人笔合一的自由王国之境。精气内敛蕴含浓重的书卷气。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1126年底,金并破汴梁,北宋灭亡。1127年3月,赵佶等被金兵押解迁往北方,开始了屈辱的囚禁生活。时年45岁。9年后,这位荒淫昏聩的一代人君帝王,才华横溢的一代书画大师崩于五国城,年仅54岁。 《秾芳诗帖》 发展 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秋芳诗》等。 § 特点 “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其特点是瘦直挺拔,侧锋如兰竹,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所谓“如屈铁断金”。这种书体,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赵佶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后代习其书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 § 影响 “瘦金书”在书法历史上的影响,主要在于一种新的审美意识的形成,所以人们一般都把“瘦金书”做为宋徽宗的书法代表作。 瘦金书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赵佶是北宋书画大家。其地位应当和苏黄米蔡并称为北宋五大家。 使瘦金书传播得最广泛的道具却是象棋,宋太祖擅下象棋,所以宋朝宫内各式象棋众多,但字体皆出自工匠之手,赵佶偶亲书了一次瘦金体,使得以后天下象棋棋子用字皆瘦金体也!真孺妇皆知也,至今亦然. § 评价 《书史会要》:“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 电脑字库难度 瘦金书字库样张 第一关,是字稿关。要做正宗的“瘦金书”就必须从真迹入手,这次所选的是赵佶二十三岁时写的《楷书千字文》,尽管当时他还年轻,但“瘦金书”的风格已经形成并且运用自如了,而且也是现存真迹中保存较好和字数最多的。 第二关,是字形关。汉字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千年历史的变迁往往就体现在某一个字的写法上。赵佶的“瘦金书”和我们现在的规范字形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别小看这小小一点的“差异”,做为一款书法字体、特别是象“瘦金书”这样有个性的字体,如果不经过相当程度的熟悉、掌握其运笔规律,恐怕是无法把有问题的字修得天衣无缝、浑然天成的。 第三关,是字数关。《千字文》号称千字,实际上除去重复字和生僻字,只有八、九百字。以区区不足千字,补足国家标准规定的六千余字,难度之大,不言自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