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矶沙蚕科 |
释义 | § 简介 多毛纲矶沙蚕目的1科。体长圆柱形,稍扁,后端尖细,多环节;头部卵圆形或双叶型,具 1、3或5个后头触手;颚齿发达,常具2~5对上颚齿片(其中右侧第3、4对上颚齿片愈合)。疣足单叶型,只具背须和刚毛叶,常具鳃;有复型镰状、刺状和简单型的刷状、毛状、钩状等刚毛。矶沙蚕科动物常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是多毛类中种类较多的类群之一(约7属250余种),有些种个体大,如矶沙蚕体长可达2米左右,多具鲜艳的虹彩、穴居在石灰质岩石或珊瑚礁中,常出来捕食,形如蛇;生活在太平洋萨摩亚群岛和热带大西洋的绿矶沙蚕,生殖时充满雌、雄性生殖产物的体后段断裂后群集于海面,排放生殖产物,其群集时间往往与月相有关,在太平洋诸岛海域总是在10或11月下弦月的三天里群浮,在热带大西洋则在6或7月。此时,可被大群的海鸟和鱼、虾聚集吞食,当地人亦捕捞食用,其营养极为丰富;又如三大洋暖水中广布的岩虫(见彩图),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潮间带和潮下带常见,穴居于石块间的泥沙中,个体大,体扁而结实、再生力极强,个体碎断后不易腐烂,上钩紧密,是优良的钓饵,俗称扁食。[1] 矶沙蚕科 § 配图 矶沙蚕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