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疏凿饮子 |
释义 | § 简介 来源于《重订严氏济生方》,其别名为疏凿散 。 § 组成 泽泻12克 赤小豆(炒)15克 商陆6克 羌活(去芦)9克 大腹皮15克 椒目9克 木通12克 秦艽(去芦)9克 槟榔9克 茯苓皮30克 [1] § 用法 等分,咀嚼,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按证酌量,改汤剂,加姜五片,水煎服。) § 功效 泻下逐水,疏风发表。 § 主治 水湿壅盛,遍身肿满,喘呼气急,烦躁口渴,二便不利者。 § 方论 本方证属水湿壅盛,泛溢表里所致的阳水实证。因为水湿内停外溢,故全身水肿;湿浊壅结,三焦气机闭阻,故二便不利;水邪侵肺,导致肺气不利,故呼吸喘促;水壅气结,津液不布,故口渴。本方中商陆泻下逐水,通利二便;泽泻、赤小豆、椒目、木通、茯苓皮利水泻湿,消退水肿;槟榔、大腹皮行气导滞,使气畅水行;羌活、秦艽、生姜疏风发表,开泄腠理,使表之水湿从肌肤而泄。诸药合用,攻里疏表,内消外散,有如疏江凿河,分消泛溢之水势,故取“疏凿”之名。 § 临床应用 方是以遍身浮肿,二便不利,脉滑为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应水煎二次作两次服用,每天服用两剂。本方药力表里分消,可用于治疗肾性水肿一类的疾病。 §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太阳手足太阴药也。外而一身尽肿,内而口渴便秘是上下表里俱病也。羌活、秦艽解表疏风,使湿以风胜,邪由汗出,而升之于上;腹皮、苓皮、姜皮、辛散淡渗,所以行水于皮肤;商陆、槟榔,椒目、赤豆,去胀攻坚,所以行水于腹里;木通泻心肺之水,达于小肠,泽泻泻脾肾之水,通于膀胱。上下内外分清其势,亦犹神禹疏江凿河之意也。 2.《医宗金鉴》:以商陆为君,专行诸水。佐羌活、秦艽、腹皮、苓皮、姜皮行在表之水,从皮肤而散,佐槟榔、赤豆、椒目、泽泻、木通,行在里之水,从二便而出,上下、内外,分消其势,亦犹神禹疏凿江河之意也。 § 歌诀 疏凿槟榔及商陆,苓皮大腹同椒目,赤豆艽羌泻木通,煎加生姜阳水服。 § 配图 泽泻 泽泻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利尿,清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用量6~9g。 配伍应用 :①小便不利,水肿胀满:配茯苓、猪苓等。②热淋涩痛:配木通、赤芍、丹皮等。③痰饮眩晕:配白术。④高脂血症:配何首乌、黄精、山楂、金樱子、决明子。 § 相关连接 http://www.zhong-yao.net/zyfj/S/200802/66959.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