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照相机
释义

§ 简介

照相机

照相机简称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很多可以记录影像设备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等。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像,这种技术称为摄影术。

§ 历史发展

照相机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 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 ,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照相机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 ,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取景器。1930年制成彩色胶卷;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 ;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 数码相机

数码照相机

数码相机(又名:数字式相机 英文全称:Digital Camera 简称DC)

概述: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在胶卷上靠溴化银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的原理不同,数字相机的传感器是一种光感应式的电荷耦合-{zh-cn:器件;zh-tw:组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在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以前,通常会先储存在数码存储设备中(通常是使用闪存;软磁盘与可重复擦写光盘(CD-RW)已很少用于数字相机设备)。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数码相机最早出现在美国,20多年前,美国曾利用它通过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后来数码摄影转为民用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优点:

1、拍照之后可以立即看到图片,从而提供了对不满意的作品立刻重拍的可能性,减少了遗憾的发生。

2、只需为那些想冲洗的照片付费,其它不需要的照片可以删除。

3、色彩还原和色彩范围不再依赖胶卷的质量。

4、感光度也不再因胶卷而固定。光电转换芯片能提供多种感光度选择。

数码相机的诞生:数码照相机

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电视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伴随着电视的推广,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将正在转播的电视节目记录下来的设备。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到了1956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同时,它被视为电子成像技术产生。

第二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宇航局(NASA)。在宇航员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须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测。然而工程师们发现,由探测器传送回来的模拟信号被夹杂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线之中,显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无法将信号转变成清晰的图像。于是工程师们不得不另想办法。1970年是影像处理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CCD。当工程师使用电脑将CCD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处理后,所有的干扰信息都被剔除了。后来“阿波罗”登月飞船上就安装有使用CCD的装置,就是数码相机的原形。“阿波罗”号登上月球的过程中,美国宇航局接收到的数字图像如水晶般清晰。

在这之后,数码图像技术发展得更快,主要归功于冷战期间的科技竞争。而这些技术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大多数的间谍卫星都使用数码图像科技。数码照相机

在数码相机发展史上,不得不提起的是索尼公司。索尼公司于1981年8月在一款电视摄像机中首次采用CCD,将其用作直接将光转化为数字信号的传感器。目前索尼每年生产的CCD占据了全球50%的市场,这正是索尼能够在数码相机市场上傲视群雄的一个原因,因为核心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冷战结束之后,军用科技很快地转变为了市场科技。1995年,以生产传统相机和拥有强大胶片生产能力的柯达(Kodak)公司向市场发布了其研制成熟的民用消费型数码相机DC40。这被很多人视为数码相机市场成型的开端。DC40使用了内置为4MB的内存,不能使用其它移动存储介质,其38万像素的CCD支持生成756×504的图像,兼容Windows 3.1和DOS。苹果(APPLE)公司的QuickTake 100也同时在市场上推出。当时两款相机都提供了对电脑的串口连接。

这之后,数码相机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由各相机厂商推出,CCD的像素不断增加,相机的功能不断翻新,拍摄的图像效果也越来越接近于传统相机了。

照相机品种繁多,按用途可分为风光摄影照相机、印刷制版照相机、文献缩微照相机、显微照相机、水下照相机、航空照相机、高速照相机等;按照相胶片尺寸,可分为110照相机(画面13×17毫米)、126照相机(画面28×28毫米)、135照相机(画面24×18,24×36毫米)、127照相机(画面45x45毫米)、120照相机(包括220照相机,画面60×45,60×60,60×90毫米)、圆盘照相机(画面8.2x10.6毫米);按取景方式分为透视取景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 照相镜头发展史

先说徕卡,话说徕卡这个品牌没有建立以前在1849年,23岁的德国数学家卡尔.开尔纳(Carl Kellner)在威兹拉(Wetzlar)成立"光学协会",开始镜头与显微镜的研发。这时徕卡的前生。在1869年 Ernst Leitz 接管了公司并成为唯一的管理者,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公司。这就是著名的Leitz(徕兹)公司。具体说到徕卡(leica)这个品牌的诞生,不得不先说135相机的产生。

奥斯卡·巴纳克(Oskar·Barnack),德国一位才华横溢的机械师,同时也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执着的色友。在上世纪初,工业革命盛兴,当时的机械工程师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纳斯达克崩盘前的IT工程师一样是知识分子中的骄子。

Leica(徕卡)相机的历史就是从奥斯卡·巴纳克担任徕兹公司研究主任一职才开始的。

德国光学诸雄,徕卡剑走偏锋,追求小巧。施奈德讲究的是有容乃大,内力雄厚。罗墩斯得最出名的是暗(房)(利)器(就是放大镜头啦)而蔡斯就是一个全能高手了。135幅面Carl Zeiss T*镜头是唯一可以抗衡徕卡的品牌。120中幅中哈苏也是依靠蔡司T*镜头群称霸专业领域。就是在大幅,Carl Zeiss也有一支小像场的Planar T* 135mm/3.5号称大幅镜头的最大光圈。

德国古镇耶那Jeona就是著名的卡尔. 蔡司光学的故乡。也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卡尔. 蔡司(Carl Zeiss ,1816~1888)一个高中毕业的学徒工将会在这里创造一个世界光学巨人。

靠着多年的对光学和化学兴趣,卡尔在学徒满之后长期的在当地的耶那大学旁听。在1846年卡尔. 蔡司正好30岁的时候,他创办了一个工作室,有20个雇员,早期产品是放大镜片和简单的显微镜,由于得益于两位科学家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的帮助,蔡司厂光学镜头的质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二战以前设在德累斯顿的生产车间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照相机工厂。

灾难降临,就在1945年2月14日晚上,德累斯顿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这是个灾难。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那,本来打算让工厂重新开工,由于Yalta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德国被一分为二,耶那镇和德累斯顿全部都由苏军占领。对于这个光学巨人的财富,俄国人当然不会让"美帝国主义"染指,于是大量的蔡司高级技术人员被转移到了苏联的基埔市,作为战争赔偿,苏军同时也拆除剩下94%的Carl Zeiss加工厂和制造厂。在基埔建立了现在的Kiev照相机制造厂(所以现在俄罗斯镜头靠着偷[抢?]来的一点皮毛技术至今还能在光学领域有着一席之地)。但是德国人的技术好像抢不走,在耶那大学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ona的LOGO很快又出现了。同时巴顿撤出时,也掠走了的蔡司的126名关键的管理人员和技师在老美扶持的联邦德国(西德)领导下在巴登-符腾堡的奥伯考亨(Oberkochen)重新建厂,Carl Zeiss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获得了新生。但从此蔡司厂也因此一分为二。

东德的产品冠名为:Carl Zeiss Jeona(卡尔. 蔡司.耶那)史称"东蔡"。生产潘太康相机

西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 史称"西蔡"

其实东、西蔡在设计上都秉承了蔡司传统,可是都标榜自己为是为蔡司正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种竞争使得蔡司在光学设计上得到了进一步的进步。

两德统一后,东西德的蔡司厂又联手经营。总部仍设在奥伯考亨,拥有员工3500名,同时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厂。这时的蔡司双剑合壁,在广泛的光学领域已经是第一强者。在135领域的Contax还尚有徕卡与之抗衡,但到了120的专业领域Carl Zeiss T*已经是称雄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这亡!哈苏、禄徕使用蔡司镜头才坐到江湖前2把交椅,玛米亚、勃朗尼卡没有蔡司支持就注定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到了数码时代,又是蔡司!使得原本是光学外行的sony摇身变成消费级dc业界的老大之一。

和介绍徕卡相同,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保罗-鲁道夫——镜头制造史上最有名的设计师之一,一个对蔡司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人。1890 年,他设计出第一只消像散正光摄影镜头(Anastigmat),开创了蔡司厂镜头制造的新纪元。1896年鲁道夫又发表了大名鼎鼎的普兰纳(Planar)双高斯结构的镜头,对各种镜头像差都进行了出色的纠正。此后,世界各地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标准镜头的设计(包括徕卡)无不受惠于普兰纳。1902年,他又设计出三组四片的"鹰之眼"——天塞(Tessar)镜头,结构虽然简单,价格适中,成像质量却惊世骇俗,明快锐利。本期的大众摄影里面就有一篇"百年天塞"的文章说的就是这个天塞及其衍生设计的镜头。

1902年4月25日,柏林的皇家专利委员会将编号为142294的专利证书颁发给了Carl Zeiss Jena公司生产的以Tesser命名的镜头。自此一个辉煌的镜头家族开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光学发展史的开端,我们就会看到,在光学历史的早期(即1839-1855/60年的达盖而时期),市场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镜头实际只有两种。它们分别是1839年设计的Chevalier镜头,和1840年开发出来的Petzcval镜头。1839年Ch.Chevalier在巴黎为达盖尔式照相机设计了一支光圈为1:18的消色差镜头。这是由一组相互胶合的凸透镜与凹透镜组成的,它能够纠正色差和球面相差,但是却不能改变像场边缘的歪曲变形以及色散现象。(1924年C.P.Goerz改善了这种镜头,使其最大光圈可达1:11,并以Frontar命名,与Tengor方盒式照相机配套出售)。

很小的光圈导致了达盖尔型照相机的曝光时间至少需要15分钟,维也纳的Josef Petzval教授一直致力于解决镜头光圈过小的问题,并于1840年开发出了一款新的镜头,其全开光圈可达1:3.7,大光圈镜头的出现使得达盖尔相机的曝光时间明显缩短,其中用于拍摄人像的达盖尔相机,曝光时间已经达到了1分钟以内的水平。经过修正的Petzval式镜头在今天的幻灯镜头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Petzval式镜头也有其自身的光学限制,这主要表现在用于风光摄影时的边缘像场模糊现象。世界上最老的照相机生产厂福论达(Voigtlaender)公司在同年便生产出了装有此镜头的金属相机,这种相机由于产量极少,而成为收藏者们争崇的对象。一台装有Petzval镜头的金属相机,在当时的售价在当时也相当高,要120金盾。(与之相比,一匹优良的赛马也不过100金盾)尽管如此,福论达公司还是销售出了600台这样的相机。

1865年,设计师Carl August Von Steinheil 设计出了Periskop。这是一种带有两组凹凸透镜的双镜组结构镜头。(每组镜片中含有一片凹凸透镜,所谓凹凸透镜也叫半月板型透镜,顾名思义它的形状象半月板,是有一片凸透镜,和一片凹透镜粘合而成)

1866年他的儿子Hugo Adolph Steinleil将其进一步发展,设计出了Aplanat镜头,Aplanat镜头同样具有对称式双镜组结构。这支镜头很好的纠正了球型畸变及色差,但却没能解决像场边缘的像散问题。与此结构类似的后继类型还有C.P.Goerz生产的Lynkeioskop,以及Voigtlaender生产的Euryskop,可以说Aplanat是对称是双镜组结构镜头的始祖,现在很多流行的镜头都是借鉴了Aplanat的设计。

伴随着1879年干板式照相机的出现,摄影变得更加普及。19世纪末镜头的设计有了重大的发展,在早期,设计师已经能够设计出光圈很大但拍摄角度偏小的镜头,而到这时大光圈大角度拍摄的需求已经被摄影师提了出来。Petzval教授认识到了要想设计大角度镜头,必须首先解决像场边缘的像散性问题,但无奈当时的可以使用的玻璃种类却还不能够满足设计师的需要。

Adolph Steinheil于1881年获得了一支非对称双镜组结构镜头的专利,将其命名为Gruppen-Antiplanet,这支镜头有两个粘和而成的镜足构成。通过前镜组的凸透镜和后镜组的凹透镜作用,在1:6.5的光圈下已经可以达到60度的拍摄角度,这种镜头同时在一定限度内克服了像散的问题。同一年Adolph Steinheil又设计出了一支人像镜头"Portrait-Antiplanet",与Gruppen-Antiplanet的区别是,这支镜头的后镜组是分开的,这样的结构成为了日后Triplet镜头的设计基础。1890年德国耶拿的Ernst Abbe和Otto Schott试制出了新的玻璃品种,这种玻璃的生产对于解决镜头的像散问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英国T.Cooke & Sons光学公司的技术总监Harold Dennis Taylor应用了这种新式玻璃,通过简化Petzval的设计,得到了一种可以很好矫正像散的镜头。这种光圈为1:4.5的Taylor镜头,具有轻微的不对称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它只由三片镜子组成,即所谓的Triplet,两片凸透镜和一片凹透镜将光圈叶片分开。

1889年,耶拿Carl Zeiss公司的设计师Paul Rudolph博士提出了他的像场边缘像散矫正原则,第一支可以真正矫正像散的镜头于1890年被开发出来,这是一支广角镜,利用了高斯在1840年设计的一款望远镜头的2组4片结构。Rudolph博士又先后在1897年和1900年设计出了Planar和Unar镜头,在1890至1900这十年,总计有10000支非像散镜被销售出去。Zeiss公司生产的这些镜头均以Anastigmat为标记,由于这一名称未申请专利,为了防止仿造,Zeiss公司从1900年起,用Protar、Planar和Unar这三个专利名称标记自己的非像散镜头。其中Unar是由四片独立的镜片组成,最前段放置一片凸透镜,然后是一片凹透镜,两片半月板型透镜在镜头末端;Protar是由两组粘合在一起的非对称的镜组构成。1900年之后开发出的钡硅玻璃使得镜头不仅能够矫正像散,同时还能得到平坦的像场。

1902年,Rudolph博士设计出了今天的寿星Tesser,它与Unar、Protar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支镜头由4片镜片组成,两两一组不对称的分布在光圈两边,其中前组是独立的两片玻璃,后组是由一片凹镜一片凸镜粘合而成,光线经前组镜片汇聚,再由后组的粘合平面发散投射到底片平面上。Tessar镜头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是Triplet镜头的改型,通过现代对光学历史的研究,我们又把Tessar镜头的起源追述到Portrait-Antilanet。

1902年Zeiss公司开始出售Tessar镜头,其中包括用于速拍的最大光圈为6.3的Tessar系列,以及用于翻拍的最大光圈为10的Tessare系列。1905年和1906年设计师E.Wanderleb又将Tessar的最大光圈提升到了4.5和3.5,这些发展都是依靠新品种玻璃的产生。1912年Wandersleb博士又进一步修正了Tessar镜头,使其更加流行,这时人们已经可以把Tessar安装在固定的大型座机上使用。

1921年Tessar的计算数据被进一步调整,这一年Willy博士开发出了适合远摄的光圈分别为6.3和8的Tele-Tessar,这两款Tele-Tessar的实际后截距要比镜头焦距短,它们并非典型的Tessar结构。只有后来为胶片机生产的Kino-Tele-Tessar和为Contax生产的Tele-Tessar-K才是具有典型Tessar结构的望远镜头。为了适应航空摄影的需要,Zeiss在同年又推出了f 4.5/250 f5/500和f5/700这三支镜头。

1927年,Willy Merte博士将Tessar镜头的光圈进一步提升至1:2.7。当时这种新开发的Tessar镜头被用于大多数摄影机和照相机上。但与当时同样流行的f/3.5相比,这种镜头的边缘成像清晰度略显不足。1931年,Zeiss公司用Bio-Tessar 1:2.8/135,1:2.8/165代替了1:2.7/120和1:2.7/165。新的Bio-Tessar是一种由Willy·Merte博士设计的六片三组式消色差Triplet式镜头,镜头前组由一片凹透镜与一片凹凸透镜粘合而成,中间是一片独立的凹透镜,后组是由一片凹凸透镜,一片凹镜,一片凸镜粘合而成,中间设置的独立的凹透镜可有效的改变像场边缘的相差问题。此后Zeiss又设计了Apo-Tessar f1:9/1200mm和用于翻拍的S-Tessare f6.3/1200mm。

30年代初,Willy.Metre博士为Zeiss设计出了专用于小画幅相机的Tessar镜头,这支镜头的结构来源于Tessar f3.5,只不过光圈提升至了1:2.8,这种镜头首先被用在Kolibri 3*4cm相机上,之后便被德雷斯顿的Zeiss Ikon相机厂生产的Contax1 型机作为标头使用。1934年Zeiss又开发出了前景组经镀膜的Tessar f2。1939进一步改进的Tessar通过对第6或7片镜片的矫形,使得Tessar f2在全开光圈是成像变形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在广角摄影领域,Zeiss为Contax设计了一款光圈为f1:8的28mm镜头,虽然光圈很小,但这支镜头的成像角度已达到了75度。直至30年代末,Zeiss一直把Tessar当作自己生产的成像最为锐利的镜头,正如那时Zeiss的广告中所描述的 "Zeiss Tessar-相机的鹰眼"。

二战之后(1947年),Harry Zoellner博士(现Carl Zeiss Jena厂的技术总监),通过应用新开发的钍元素玻璃设计出了Tessar f2.8/5cm,1951年这款Tessar镜头才正式投入市场开始销售,与f3.5相比,除了光圈增大以外,在成像素质方面也达到了Tessar镜头的一个新顶点。 1965年Harry Zoellner博士设计的Tessarf2.4,已经达到了当时光学水平的顶点,但是由于过大的光圈而带来像质损失,使得这支镜头的开发半途而废。

位于斯图加特附近的Carl Zeiss Oberkochen工厂,也在致力于Tessar镜头的开发,并且为Tessar系列镜头光学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1956年Wandersleb改进了1938年已获得专利的Tessar原始镜头的设计,生产出适合Contaflex 3/4的镜间快门型超级Tessar f4/35mm 以及f4/85mm。1962年超级Tessar的全开光圈又被提升至1:3.2。之后Zeiss公司修正了广角Tessar和望远Tessar的前镜组,使得Tessar镜头终于可以系列化的应用于Contaxflex相机上,满足了各个焦段用户的需求。

至此Tessar镜头家族的组织性建设已基本完成,自50年代至今,已有更多的经过改进的Tessar镜头被摄影师所应用。同时,其它相机厂也纷纷借鉴Tessar镜头的设计生产出了一系列的变形品种,这其中也包括Leitz公司早期的Elmar系列镜头。如果有谁想要收集Tessar镜头,那么目前在世界上至少还有400多个不同品种的Tessar可供选择。

庞大的Tessar家族向人们展示了,光学技术的进步如何能使1840年的一支结构简单的四片镜,发展成为在今天的摄影领域仍然举足轻重的镜头。

§ 基本组成

1、镜头照相机

镜头使景物成倒象聚焦在胶片上。为使不同位置的被摄物体成象清晰,除镜头本身需要校正好象差外,还应使物距、象距保持共轭关系。为此,镜头应该能前后移动进行调焦,因此较好的照相机一般都应该具有调焦机构。

2、取景器

为了确定被摄景物的范围和便于进行拍摄构图,照相机都应装有取景器。现代照相机的取景器还带有测距、对焦功能。

3、控制曝光的机构——快门和光圈

为了适应亮暗不同的拍摄对象,以期在胶片上获得正确的感光量,必须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和进入镜头光线的强弱。于是照相机必须设置快门以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并设置光圈通过光孔大小的调节来控制光量。

4、输片计数机构

为了准备第二次拍摄,曝光后的胶片需要拉走,本曝光的胶片要拉过来,因此现代照相机需要有输片机构。为了指示胶片已拍摄的张数,就需要有计数机构。

5、机身

它既是照相机的暗箱,又是照相机各组成部分的结合体。可用框图表示照相机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其实,就照相机这个基本功能而言,无论是早期的“银版照相机”,还是已经高度电子化、自动化、电脑化的照相机,其基本原理都没有多大区别。

§ 工作原理

照相机照相机品种繁多,按用途可分为风光摄影照相机、印刷制版照相机、文献缩微照相机、显微照相机、水下照相机、航空照相机、高速照相机等;按照相胶片尺寸,可分为110照相机(画面13×17毫米)、126照相机(画面28×28毫米)、135照相机(画面24×18,24×36毫米)、127照相机(画面45x45毫米)、120照相机(包括220照相机,画面60×45,60×60,60×90毫米)、圆盘照相机(画面8.2x10.6毫米);按取景方式分为透视取景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任何一种分类方法都不能包括所有的照相机,对某一照相机又可分为若干类别,例如135照相机按其取景、快门、测光、输片、曝光、闪光灯、调焦、自拍等方式的不同 ,就构成一个复杂的型谱。

照相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和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以光子为载体,把某一瞬间的被摄景物的光信息量,以能量方式经照相镜头传递给感光材料,最终成为可视的影像。

照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是按照几何光学原理设计的,并通过镜头,把景物影像通过光线的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准确地聚焦在像平面上。

汤姆900照相机摄影时,必须控制合适的曝光量,也就是控制到达感光材料上的合适的光子量。因为银盐感光材料接收光子量的多少有一限定范围,光子量过少形不成潜影核,光子量过多形成过曝,图像 又不能分辨。照相机是用光圈改变镜头通光口径大小,来控制单位时间到达感光材料的光子量,同时用改变快门的开闭时间来制曝光时间的长短。

从完成摄影的功能来说,照相机大致要具备成像、曝光和辅助三大结构系统。成像系统包括成像镜头、测距调焦、取景系统、附加透镜、滤光镜、效果镜等;曝光系统包括快门机构、光圈机构 、测光系统、闪光系统、自拍机构等;辅助系统包括卷片机构、计数机构、倒片机构等。

镜头是用以成像的光学系统,由一系列光学镜片和镜筒所组成,每个镜头都有焦距和相对口径两个特征数据;取景器是用来选取景物和构图的装置,通过取景器看到的景物,凡能落在画面框内的部分,均能拍摄在胶片上 ;测距器可以测量出景物的距离,它常与取景器组合在一起,通过连动机构可将测距和镜头调焦联系起来,在测距的同时完成调焦。

照相机光学透视或单镜头反光式取景测距器都须手动操作,并用肉眼判断。此外还有光电测距、声纳测距、红外线测距等方法,可免除手动操作,又能避免肉眼判断带来的误差,以实现自动测距。

快门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部件,最常见的快门有镜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两类。镜头快门是由一组很薄的金属叶片组成,在主弹簧的作用下,连杆和拨圈的动作使叶片迅速地开启和关闭 ;焦平面快门是由两组部分重叠的帘幕(前帘和后帘)构成,装在焦平面前方附近。两帘幕按先后次序启动,以便形成一个缝隙。缝隙在胶片前方扫过,以实现曝光。

光圈又叫光阑,是限制光束通过的机构,装在镜头中间或后方。光圈能改变能光口径,并与快门一起控制曝量。常见的光圈有连续可变式和非连续可变式两种。

自拍机构是在摄影过程中起延时作用,以供摄影者自拍的装置。使用自拍机构时,首先释放延时器,经延时后再自动释放快门。自拍机构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自拍机构是一种齿轮传动的延时机构,一般可延时8~12秒 ;电子式自拍机构利用一个电子延时线路控制快门释放。

§ 结构和元件

照相机

通常,照相机主要元件包括:成像元件、暗室、成像介质与成像控制结构。

成像元件可以进行成像。通常是由光学玻璃制成的透镜组,称之为镜头。小孔、电磁线圈等在特定的设备上都起到了“镜头”的作用。

成像介质则负责捕捉和记录影像。包括底片、CCD、CMOS等。

暗室为镜头与成像介质之间提供一个连接并保护成像介质不受干扰。

控制结构可以改变成像或记录影像的方式以影像最终的成像效果。光圈、快门、聚焦控制等。

§ 术语解释

老相机成像平面(焦平面):一般是指成像材料所在的平面。光经过镜头聚集在成像平面上,从而形成清晰的照片。

焦距:是指镜头距底片的距离。如果焦距合适,景物反射的光通过镜头能够聚集在成像平面上,成为一个点,如果焦距不合适,则成为一个圆,从而导致照片发虚。

曝光:快门打开时,光线透过镜头,经过光圈,进入暗室,最后照在成像材料上,这个过程称为曝光。

曝光量:曝光量是指一次曝光中光线的多少。如果曝光量过低会使得照片颜色发暗,如果曝光量过高会使照片颜色发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照片中的细节丢失。曝光量通常是由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共同决定的。

照相机

光圈值:是指暗室窗口的大小,光圈值越低,窗口越大,则透进的光越多,使得曝光量增加,反之亦然。

快门速度:是指快门打开的时间,如果快门速度越慢,打开的时间越长,光透进的越多,使得曝光量增加,反之亦然。如果被摄物是移动的物体,则需要较快的快门速度。

景深:指照片中景物都能清晰显示的前后距离,在风景照片中要求景深大,较小的焦距能获得较大的景深。

变焦:数码相机之变焦分为光学与数位两种。光学变焦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数位变焦是简单地将CCD所截取之影像加以裁剪。

光圈优先:指拍摄人手动指定一个光圈值,照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计算对应快门速度的曝光模式,适合需要控制景深的场景

快门优先:指拍摄人手动指定一个快门速度,照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计算对应光圈值的曝光模式,适合拍摄快速移动物体的场景。

§ 成像过程

传统相机成像过程:

1、镜头把景物影象聚焦在胶片上

2、片上的感光剂随光发生变化

3、片上受光后变化了的感光剂经显影液显影和定影

形成和景物相反或色彩互补的影象

数码相机成像过程:

1.经过镜头光聚焦在CCD或CMOS上

2.CCD或CMOS将光转换成电信号

3.经处理器加工,记录在相机的内存上

4.通过电脑处理和显示器的电光转换,或经打印机打印便形成影象。

具体过程:

对胶片相机而言,景物的反射光线经过镜头的会聚,在胶片上形成潜应影,这个潜影是光和胶片上的乳剂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再经过显影和定影处理就形成了影像。

数码相机是通过光学系统将影像聚焦在成像元件CCD/ CMOS 上,通过A/D转换器将每个像素上光电信号转变成数码信号,再经DSP处理成数码图像,存储到存储介质当中。

光线从镜头进入相机,CCD进行滤色、感光(光电转化),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将拍摄物体“分解”成了一个一个的像素点,这些像素点以模拟图像信号的形式转移到“模数转换器”上,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器上,处理成真正的图像,之后压缩存储到存储介质中。

§ 分类划分

照相机一般可按其使用技术特征如:画幅大小、取景方式、快门形式、测光方式来分类,也可按照相机的外形和结构来分类。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数码照相机

1、照相机根据其成像介质的不同

可以分为胶片相机与数码照相机以及宝丽来相机。胶片相机主要是指通过镜头成像并应用胶片记录影像的设备。而数码照相机则是应用半导体光电耦合器件和数字存储方法记录影像的摄影设备,有使用方便,照片传输方便,保存方便等特点。宝丽来相机又称一次成像相机,是将影象直接感光在特种像纸上,可在一分钟内看到照片,合适留念照等。

2、按照相机使用的胶片和画幅尺寸

可分为35mm照相机(常称135照相机)、120照相机、110照相机、126照相机、中幅照相机、大幅照相机、APS相机、微型相机等。135照相机使用35mm胶片,其所拍摄的标准画幅为24mm X 36mm,一般每个胶卷可拍照36张或24张。

照相机

3、按照相机的外型和结构

可分为平视取景照相机(VIEWFINDER)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单反相机)。此外还有折叠式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平视测距器相机(RANGFINDER)、转机、座机等等。

4、按照相机的快门形式

可分为镜头快门照相机(又称中心快门照相机)、焦平面快门照相机、程序快门照相机等。

5、按照相机具有的功能和技术特性

可分为自动调焦照相机,电测光手控曝光照相机,电测光自动曝光照相机等。此外还有快门优先式、光圈优先式、程序控制式、双优先式、电动卷片(自动卷片、倒片)照相机,自动对焦(AF)照相机,日期后背照相机,内装闪光灯照相机等。

有时也可按照相机的用途来分,如专业相机和消费类相机(傻瓜相机)、一步成象照相机、立体照相机;有时也可按镜头的特性分为变焦或双焦点照相机。实际上一架现代照相机往往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因此应以综合性的方式来定义。

§ 照相机品牌

佳能照相机ArcaSwiss

佳能(Canon)

康太时(Contax)

富士胶片(Fujifilm)

Greatwall(长城)

哈苏(Hasselblad)

骑士(Horseman)

柯达(Kodak)

基辅(Kiev)

柯尼卡美能达(KonicaMinolta)

徕卡(Leica)

林好夫(Linhof)

LOMO

玛米亚(Mamiya)

密诺斯(Minox)

尼康(Nikon)

Noblex

奥林巴斯(Olympus)

宾得(Pentax)

宝丽来(Polaroid)

百佳(Practika)

理光(Ricoh)

哈苏(Hasselblad)

禄莱福莱(Rolleiflex)

禄莱(Rollei)

海鸥(Seagull)

凤凰相机

凤凰(Phoenix)

Shanghai(上海)

适马(Sigma)

仙娜(Sinar)

索尼(SONY)

Tessina

Toyo

雅西卡(Yashica)

卡尔·蔡司(CarlZeiss)

ZenzaBronica

卓尔基(Zorki)

三星(samsung)

乐声(panasonic)

卡西欧(casio)

§ 购买技巧

防水照相机

选择一架质量优良的照相机,是拍摄成功的基本保证。然而,任何照相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各种类型的照相机都有其特殊的,其它照相机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有些功能很全的照相机往往又会失去个性,价格也高,所以在购买相机要权衡一下各种相机的利弊,从便利性,适用性和可靠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另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对照相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青年人喜欢新颖,外观漂亮,老年人喜欢操作简便,职业摄影师注重经久耐用和功能齐全,家庭摄影要求质量可靠又价廉物美。但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机型,都必须进行仔细的挑选。

首先可从照相机的外表进行检查,要求无变形,无划痕,电镀氧化表层均匀,无泛黄,锈蚀,剥落现象。装饰皮革或漆层没有脱落,晃动时没有异常的响声。然后再检验内在质量。

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是成像质量的关键,挑选时要格外仔细。检查时可将镜头卸下,或是打开照相机的后背,将光圈开到最大,打开B门,将镜头对准白墙或白纸,利用透射光观察内部镜片,看镜片有无碎裂,开胶(镜片呈半透明银白色状),发霉(出现不规则的放射状或枯树枝状霉斑),划伤以及各种杂物等。镜头中如有气泡,只要不大,并不在镜头中央,一般不影响镜头质量。

一次性照相机

调节光圈调节环,光圈叶片的张开,收缩应灵活有序。检查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时,镜头装在机身上时光圈应是全开的,按下快门后应能自动收缩到预定的光圈孔径,随后即恢复到全开状态。

旋转调焦环,变焦环时,手感应既平稳又顺畅,阻力均匀而不发涩,竟筒不应有各种松动现象。

检查快门时要打开快门后背,通过观察和听声音相结合的方法,判断各档快门速度的开启时间长短有无差别,感觉是否与快门调节环上的刻度一致。同时,检查自拍系统,应在8~12秒之间释放快门。宝丽莱484证件照相机

再检查卷片上弦等机构是否灵活可靠。在购买135照相机时,要检查卷片的八牙轮转动情况。平时,八牙轮不能向暗合方向转动,只有按下倒片按钮时才允许逆转,否则装片后就会打滑。轻压照相机后背的压片板,看弹簧力量是否均匀,并注意压片板以及片框上是否有毛刺,以免划上底片。

取景器应清洁明亮。选择一个进处的物体和一个远处的物体对焦,看镜头上的刻度读数和是否基本吻合。对于自动对焦的照相机,可选择远近不同的物体,将取景器中心对准这些物体,按动快门时(包括半按快门)镜头应有面显的伸缩动作(向远处对焦时镜头缩回,近处时镜头伸出)。

检查带有电子测光功能的或全自动曝光的照相机时,先装上电池,打开测光开关,对明暗不同的景物测光,曝光表读数应迅速灵敏地作出反应。对于自动曝光的照相机,需要试一下自动光圈或自动快门(有的为程序快门)对不同光线的反应是否灵敏。

§ 使用方法

三友135照相机

1、拍摄时,相机要拿正。在拍摄人像、建筑物时,相机镜头不能过仰、过俯或左右倾斜,否则会使拍摄对象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或使景物的水平向偏离地平线,使景物有东倒西歪的感觉。

2、拍摄时,相机要拿稳。否则会使影像出现双影或模糊不清。持之以按快门不要用力过猛,特别是在1/30秒以下更要注意稳定。要像射击时扣扳机一样,先轻轻地按下第一道簧,抓住时机再及时按第二道簧。1/15秒以下最好用三脚架,或将相机依托在固定物上拍摄。

3、使用自拍器时,要轻轻地拨。在没按下快门之前,切勿硬拨回原位,否则容易损坏自拍器的弹簧和齿轮。

4、在使用帘式,小型相机时,特别要注意保护布帘,切勿用手指使劲摸触,尤其不能让尖的东西弄破布帘。

5、相机镜头不能长时间对着太阳,防止漏光。尤其是布帘快门的相机,因为太阳光聚焦的作用,容易烧坏布帘。宝丽来照相机6、定快门速度时,不能定在相邻的两级速度中间。相机调速盘的每个刻度上,都有个小穴或小槽,必须拨定到位,才能正常运行,指在两级速度之间,不但得不到准确的速度,而且容易损坏快门。光圈的级数,可以指在两级光圈系数之间。

7、在使用小型相机时,最好要养成先上胶卷后调速度盘的习惯,有的小型相机在上胶卷前是定不准速度的。

8、使用相机后,必须检查快门和自拍设备是否放松,因快门结构的核心机件是弹簧,弹簧紧张的时间过长,易使弹力减弱,影响快门速度的准确性。

总之,相机的种类很多,使用相机的方法也不尽同。使用相机时,先要查看相机的型号、镜头的规格、使用的方法等。新的相机都有说明书,要仔细阅读,熟悉各部件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没有说明书而以不清楚的,一定要问清,切勿强行拨弄。在拍照前,还要检查一下相机的附件带全了没有,甚至连胶片卷轴这类小件都要考虑周到,稍有疏忽便会影响摄影的顺利进行。

§ 保养技巧

相机

一台相机只要好好保养,就一定可以长寿。所以我们建议相机在长时间不用时,应加以保养。

如果在海边或山上,你可用气吹将相机上的灰尘去掉,并用软布擦干净,注意:不要直接擦镜头。不要使用润滑油。避免剧烈的震动。不要将相机直接放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上。清洁镜头时应用气吹、毛笔将灰尘去掉,用清洁镜头专用的麂皮擦拭镜 头。 当镜头发 时,应将相机送到维修中心。此外,应将相机放在通风的环 境中,在天气潮湿时,别忘了放一包干燥剂在相机旁。当然,高温跟灰 尘多的地方,都不适合收放相机。最后要提醒您,定期检查胜于一切!

注意清洁!

相机的镜头要用专用的拭纸、布擦拭,或以骆驼毛拂 ,以免刮伤。要去除镜头上的尘埃时,最好用吹毛刷,不要用纸或布;用嘴吹风时,要 小心避免口水沾上镜片。要湿拭镜片时,请用合格清洁剂,不要用酒精之类 的强溶剂。镜头上最好加装保护镜或滤光镜,可加长镜头上透镜寿命。 如果到海边照相,回家后务必要用软布沾干净的水,将相机全部擦拭一 次,因为盐份的吸水性及腐蚀性都非常强。

万一不幸发霉….

镜头发霉极轻微时,应尽速送至合格的照相器材行清洗。但如果可以清楚看到发霉腐蚀镜头的样子时,表示它已经回天乏术了。相机镜头是非常 精密的组件,稍有瑕疵就不可能对得好焦距,因此要小心预防长霉的情形。

(1) 镜头部份—用擦眼镜的鹿皮及清镜头的药水反复清洁。不过清得掉也 先别高兴, 因为已经长过霉的部份以后很容易再长。如果是长在镜头里 面的,就没法自己清,送去洗花费又等于再买一台。总之要特别注意保 存在干燥的地方。

(2) 其它部份—用擦眼镜的鹿皮及清镜头的药水反复清洁。不管怎么样, 已经长过霉的部份,就是很容意旧疾复发。所以如你发现已影响到拍 摄,你的相机大概就快寿终正寝了。

(3) 送洗相机—可能会打乱原厂的设定或破坏镜头原有的最佳分辨率。相 机出厂时都会经电脑调整,尤其是镜头组件,所以送洗时品质可能会受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再买一台新的相机。

谨记保养之道

不管你有没有常在使用相机,建议每半年最好还是进行一次保养收 藏的动作。步骤如下:

(1) 洗手。取下相机套、电池、底片。

(2) 用干净的 一般软毛刷或空气喷嘴清除里外所有的灰尘,切记镜头部份最好不要随 便清理以免刮坏。清镜头要用镜头用的软毛刷或是眼镜用的鹿皮,药水 可在镜头脏时才用,但不可直接滴在镜头上A要滴在鹿皮或拭镜纸上才擦。(千万别用面纸)

(3) 除镜头外,其它部份可用稀释过的稳洁加鹿皮来 轻擦,去除脏污及指纹。

(4) 准备有封口 的那种透明塑胶袋(有拉 那种,完全隔绝空气流通,可装液体用的), 置入相机,再放入一个除湿剂(糕饼盒中常有,但注意是除湿剂或除氧 剂,别用错了!),再放入一张白纸(写上保养日期),捏捏袋子让袋内空 气减少即可封口。

有关相机收藏

当相机保养好后,还要妥善收藏!

(1) 有电子防潮箱最好。只要清洁好,相机没有明显水份在上面,不用塑 胶袋就可以直接放进去了。

(2) 相机套及相机要分开收藏。如果相机还套在套子里就收起来,时间一 久你会发现不透气的地方居然长出霉花了。等到霉花霉花满天下,那就 麻烦了。

(3) 记得「阴凉不潮湿」的位置即可。这样子你的相机用个一二十年应没问题。

怎样清洁镜头 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大多无法安装保护滤镜,或者安装非常不便。平时在拍摄时镜头裸露在外面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弄上点灰尘、按上一个手印或留下点唾沫什么的。虽说镜头表面的指英灰尘、水渍对于成像并无太大影响。只要不让强烈的阳光直射到镜头上引起灰雾眩光就可以了。但是喜爱相机的你又怎能容忍心爱的相机镜头变成大花脸?不干净怎么办?擦呗! 

现在的镜头一般都有多层镀膜,一不小心就会把镀膜擦伤,镜片擦花。对镜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到底是擦还是不擦呢?我的经验是镜头总是越擦越糟,而不是越擦越好,不要指望可以把镜头恢复到刚出厂时崭新模样。所以建议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擦拭镜头。开擦之前先得准备一些工具。常规武器有镜头水、镜头纸(或者湿镜头纸)、镜头布(或麂皮)、吹气球、脱脂棉。好,下面开始动手。 

先用吹气球吹去灰尘,个别吹不走的用镜头纸小心剔去,一定要小心,不要用力。取少许脱脂棉,沾镜头水,湿一点好,小心粘去仍在镜头上的灰尘、污渍。这个过程不可硬来,否则易损伤镜头。在确保表面无可见的灰尘颗粒后,可以大面积擦拭。 

先准备较小的棉花球(用湿镜头纸也可)若干,压遍成饼状,大小以镜面三分之一为宜。再准备大棉花球若干,也压遍成饼状,大小以镜面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为宜,尽量不要让棉纤维暴露工作面上。用小棉花球沾镜头水,干一点好,由中心以螺旋状擦拭镜面,不要走回头路。然后,趁镜头水未干时,用大棉花球以同样方式轻擦镜面。若一次效果不满意,可以在来一次,但用过的棉花球就不要再用了。千万注意不要让镜头水直接接触镜头表面,一定要用镜头纸,否则可能会损伤镜头的镀膜或者镜头水沿镜片边缘渗入镜头内,造成镜片起雾,甚至脱胶。 

如果没有镜头水怎么办?没关系,可以用朝镜头表面哈气来代替。但是得注意:哈气时不要厥着嘴,应该张大嘴巴,轻轻哈气,这样才不会喷出唾沫。我们只要在镜头表面产生一层薄雾就行了。如果镜头是由塑料镜片组成的,那最好还是不要用镜头水,也不要用酒精加乙醚的混合液来清洁镜头。一定要擦还是用哈气的办法。但是,无论如何小心擦拭,对镜面镀膜总是有损害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要擦拭镜头。

怎样防潮

相机不用时,应把它保存在「防潮箱」或「防潮盒」中(电子的更好)。切 忌置放在衣橱或书柜中,因为衣服及书籍都是吸湿性很强的东西。如果 有照相机的皮套子,要和照相机分开保存,因为皮革的吸湿性也很强。 如果将有长时间不会用到相机,记得把电池取出来。极高温、极低温或 潮湿的环境都不利于相机的保存。[1][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