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火星 |
释义 | § 概述 火星 因为火星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希腊神话中的阿瑞斯(或罗马神话中对应的战神玛尔斯)命名它。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人微言轻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月份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由于火星呈红色,荧荧像火,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叫它“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areo-指的就是火星。 § 主要参数 火星山崩产生的尘埃云 火星的重力值是地球的2/5、直径相当于地球的半径,表面积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体积只有地球的15%,质量只有地球的11%。 轨道特性(历元J2000) 半长径 227,936,637km) 1.523 662 31(天文单位AU) 轨道圆周 1.429×1012米 9.553 AU 偏心率 0.093 412 33 近日点 206,644,545 km 1.381 333 46 AU 远日点 249,228,730 km 1.665 991 16 AU 公转周期 686.9601 日 (1.8808 儒略年) 火星快车探测器最新观测火星呈现合成图像,颇似壮观的“彩虹” 回合周期 779.96 d (2.135 a) 平均轨道速度 24.077 km/s 最大轨道速度 26.499 km/s 最小轨道速度 21.972 km/s 倾斜角 1.850 61° (与太阳赤道5.65°) 升交点黄经 49.578 54° 近日点辐角 286.462 30° 卫星数量 2 物理特性 赤道直径 6,804.9 km (0.533于地球) 极 直 径 6,754.8 km (0.531于地球) 扁 平 率 0.007 36 表面区域 1.448×108 km² (0.284于地球) 美国“机遇”火星探测器传回的图片信息分析显示:火星上的交错层表明曾经有水存在 体积 1.638×1011 km³ (0.151于地球) 质量 6.4185×1023 kg (0.107 Earths) 平均密度 3.934 g/cm3 赤道重力 3.69 m/s2 (0.376 重力加速度) 逃逸速率 5.027 km/s 自转 1.025 957 d (24.622 962 小时) 自转率 868.22 km/h (在赤道) 轴倾斜 25.19° 北极 317.681 43° 赤经 (21 h 10 min 44 s) 磁偏角 52.886 50° 反照率 0.15 表面温度 最小133 开 平均210 K 最大293 K 天体大气层特性 大气压 0.7-0.9 kPa 二氧化碳 95.32% 氮 2.7% 氩 1.6% 氧气0.13% 一氧化碳 0.07% 水蒸气 0.03% 一氧化氮 0.01% 氖 2.5 ppm 氪 300 ppb 氙 80 ppb 臭氧 30 ppb 甲烷 10.5 ppb § 地形特征 火星坑 火星不像水星,陨石坑遍布,火星多了更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峡谷,但由于重力较小等因素,火星亦有很不同的地方。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强烈的对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则是充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而两者之间以明显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流水侵蚀而成的众多峡谷亦分布各地,南北极则有以干冰和水冰组成的极冠,风成沙丘亦广布整个星球。而除此之外,火星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形景观。 由以往对于火星的观察,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可以直接由中型望远镜看到火星两极的白色极区,以及红色的表面,这意味著火星的大气并不浓厚,不像金星一样遮盖了整个表面。火星距离地球的距离,仅次于金星,因此成为不错的研究题材,利用哈伯望远镜做观测,即可拍到火星表面的影像。 在探测船所拍摄的火星照片中,可以看到火星表面有如运河一般的痕迹 ,左边的照片,为火星中纬度的地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地表的刻痕。因此在早期的研究中,一度以为火星正面临著前所未有的干旱时期,因此智慧生物火星人在表面建构了网状的输水网 ,将极区的水运往低纬地区灌溉,不过这个说法已经被推翻了。经由更精确的照片资料显示,这些火星的“运河”,可能根本就没有液态水的存在。 至目前为止(2009年),也没有发现火星上的高等生命活动。 火星表面地形极富变化,北半球有占总表面积30%的年轻低洼平原,南半球是遍布陨石坑的古老高地,因此是个北低南高的不对称结构。在火星的南北两极,有水冰及干冰堆积而成的巨大极冠。火星表面的极冠大部份为干冰所构成的,在夏季时,会发现极冠的干冰退缩,而冬季时极冠扩张。地表还有奥林帕斯山以及水手峡谷等大型的地形构造。 奥林帕斯山为火星表面最巨大的火山 ,高达27公里,足足比地球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上三倍。山脉绵延600公里,约为台湾的1.5倍长。而大型峡谷水手峡谷长超过4000公里,占火星周长的五分之一。是非常显著的大型地形。 § 表面环境 火星地表 由于科幻小说以及电影情节的影响 ,使得人类一直深深的认为,火星是人类第二颗可以掌握的行星,而在火星上,可能有火星人的存在。 在某些方面上,这可能是正确的,因为火星的表面环境是八大行星中最接近地球的. 虽然火星的大小与地球不相称,但是火星在自转轴偏向(25.19度,跟地球的23.44度相近),自转速度(1.026个地球日),以及表面温度(-87-5度 ,与地球的-50-50接近),都与地球十分类似。 因此火星上也有与地球相似的四季之分,一天的时间与地球相似,大家不需要改变生活作息习惯,而温度看起来也较金星与水星宜人的多。 人们对于未来对火星的研究充满兴趣跟期待。 基于这些理由,NASA预定的火星观测计划中,每两年就会发射两艘探测船,作火星的探测工作。之所以会选择每隔两年就发射火星探测船,是因为火星每两年就会接近地球一次,这时候火星探测船可以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火星。 § 火星表面七个奇特洞穴 火星表面上的洞穴 美国地质探测局科学家2007年3月,在休斯顿举行的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上报告说,他们通过美国宇航局“奥德赛”火星探测器发回的图片,在火星表面辨认出了七个洞穴。 这七个洞穴分布在火星阿尔西亚火山的侧面。洞口宽度在100米到252米之间。由于洞口基本观测不到洞底,科学家们只能估算出这些洞至少有80米到130米深。 这些洞穴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如果火星上曾有原始生命形式存在,这些洞穴可能是火星上唯一能为生命提供保护的天然结构。其次,如果条件适宜,这些洞穴将来可能作为人类登陆火星之后的居住点。[1] § 地貌 火星之奥林匹斯火山 火山 火星的火山和地球的不太一样,除了重力较小使山能长的很高之外,缺乏明显的板块运动,使火山分布是以热点为主,不像地球有火环的构造。火星的火山主要分布于塔尔西斯高原(Tharsis Bulge)、埃律西姆地区和零星分布于南方高原上,例如希腊平原东北的泰瑞纳山(Tyrrhena Platera)。 在西半球的塔尔西斯高原高约14公里,伴随着盛行火山作用的遗迹,其中五座大火山皆为盾状火山,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奥林帕斯山,有21.287公里高,550公里宽。其他四座包括艾斯克雷尔斯山(Ascraeus Mons)、帕弗尼斯山(Pavonis Mons)、阿尔西亚山(Arsia Mons)和亚拔山(Alba Patera)──以体积和1600公里的直径来看是太阳系最大的山。在大火山之间亦散布著零星的小火山。 在火星的另一端还有一个较小的火山群,以14.127公里高的埃律西姆山(Elysium Mons)为主体,北南各有较矮的赫克提斯山(Hecates Tholus)和欧伯山(Albor Tholus)。 峡谷、河谷 在塔尔西斯高地东部有太阳系内最大的峡谷地貌:水手谷(Valles Marineris)是一个4000公里长7公里深、复杂的大峡谷,是塔尔西斯高原形成时地壳张裂而形成。西起诺克提斯迷宫(Noctis Labyrinthus)、东经大片混沌地形(Choas)再转北入克里斯平原(Chryse Planitia)。而克里斯低原更有数条峡谷(或河谷)“流入”,如卡塞峡谷(Kasei Valles),而各峡谷末端常有泪珠状“岛屿”——也就是水流侵蚀的地形。 北方低原 Vastitas Boreals就是北方大平原的意思,其中还包含许多小平原,而有些几乎成圆形,如伊希地平原(Isidis Planitia),而被认为是陨石撞击的痕迹,因此也有整个北方平原是一个大撞击所产生的说法。 南方高原 南方高原上有大量的陨石坑。希腊平原(Hellas Planitia)最大,它被浅色砂子所覆盖,位在东南半球。第二大的陨石坑为阿尔及尔平原(Argyre Planitia)则位于水手谷尾端南方。 极低地区 火星的两极包含冰状水和二氧化碳极冠。 § 地质特征 火星北极区域 地质结构 据推测 ,火星中心有个以铁为主要成份的核,并含有硫、镁等轻元素,火星的核所占比例,应较地球小. 核的外层则厚厚地包覆著一层富含氧化镁的矽酸盐地函,表面为岩质的地壳. 火星的密度为类地行星中最低的,仅3.93g/cc. 分层结构 科学家对于火星分层推断,无法像地球一样是以震波推测,而主要是依据既有经验和火星密度来推测,分为三层:地核、地函、地壳。 地质年代 科学家对于火星地表年龄的判断只能靠探测照片推定而非实地考察,因此科学家提出一个方法:依照一地的陨石坑密度来估算地表年龄,例如:一地陨石坑密布、甚至相邻相叠,此地可能老于35亿年,包括约41亿至38亿年前的后期重轰炸期(Late Heavy Bombardment)。若一地陨石坑散布、较疏,则年龄可能约30亿至10亿年。若一地很少或没有陨石坑,则年龄可能小于5亿年。 举例来说,月球高地陨石坑普遍密布,可以推断她地表年代久远(44亿至38亿年前);而反观月海,陨石坑小而稀,因此较年轻(38亿至32亿年前)。而火星南方高地因陨石坑密布,故较古老;而平坦的北方低原则较年轻。依照这个方法,科学家把火星地质年代分为三个阶段: 诺亚纪(Noachian Era),从46亿年前到35亿年前(加减一亿年),再细分为早(early、)中(middle)、晚(late)诺亚纪。这时期火山活动旺盛,陨石撞击频繁,大气层较厚(至少早期是如此),也可能更温暖,而水分多,可能存在湖泊甚至海洋,侵蚀旺盛,形成河谷,水流也带来沉积物沉积。此时期是由南半球的古老诺亚高原(Noachis Terra)命名。 赫斯伯利亚纪(Hesperian Era),从35亿年前到25亿或20亿年前,再细分为早、晚赫斯伯利亚纪。此时期是一个转换到现在的过度期,大量的水开始渗入地底冻结,由于水的减少,侵蚀搬运减少,虽然有时会有地下水层爆发造成地方性的崩塌、洪水。地质作用减少。此时期是依据一个南半球中年的赫斯伯利亚高原(Hersperia Planum)命名。 亚马逊纪(Amazonian Era),从25亿或20亿年前到现在,再细分为早、中、晚亚马逊纪。此时期与现在类似,干、冷,地质作用和陨石撞击更少,而不时有些许水份自岩石溢出至大气或地表,形成溪壑。此时期是依北半球的一个年轻、被熔岩填平的亚马逊平原来命名。 § 板块运动 早在2005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曾以前所未有的高清晰度描绘了整个火星的磁场地图,显示出来的地形和变换断层的证据与地球的板块结构相互印证,为火星存在板块构造运动提供了证据。但理论上,火星与地球相比实在太小,质量仅为地球的百分之十一;且这颗红色星球虽然看上去热情似火,内部其实冷却速度相当之快。这两点都不足以支持火星发生靠岩浆驱动的板块过程,更罔论出现在较近的历史时间之内。 在最新研究中,团队科学家们借助两艘美国火星探测飞船——火星奥德赛和火星勘测轨道器拍摄的图像,发现火星奥林匹斯火山西北侧的广袤之地,很可能有板块活动的证据,该区域大量的山脊和断崖就是拜其所赐。尹安认为,曾被忽视的图像中大量断崖、褶皱、沟槽和阶地构造,如果是发生在地球上,那无疑就是经典的板块运动特征,而不是科学家通常用来做解释的“滑坡等事件”造成的。尹安表示十分关注火星奥林匹斯山附近的3座巨型火山,他和部分科学家认同这种笔直的火山锥就是板块活动的表现。[2] § 大气环境 火星大气 火星大气层很薄,表面平均气压是只有6毫巴(约为地球的0.6%)。成分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气,1.6%氢气,很少的氧气、水汽、一氧化碳、氖、氪和氙等,亦充满著很多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虽然二氧化碳量是地球之数倍,但因缺乏水汽,所以温室效应只有10℃,比地球的33℃低。 大气结构 依据气温变化,火星大气可分为三层:低层大气、中层大气、高层大气(热气层)、逸散层。 火星气候 由于火星的自转轴有明显倾斜,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不过一季约为地球的两倍长。另一不同于地球的是,火星的轨道离心率比地球大,就是火星近日点、远日点的差别较大,当位于近日点时,南半球处夏季,比北半球远日点夏季所造成的升温更强,而北半球的冬天亦比南半球的冬天冷。 大气环流 火星大气环流主要为单胞环流,由赤道相对热空气上升,漂至极区下沉,再沿地面回到赤道。另外,在火星的夏半球,极冠的二氧化碳升华进入大气,使气压升高;而冬半球由于二氧化碳凝华,气压下降,由于进出大气的二氧化碳量高达25%,造成南北压力差,空气便倾向由高压的夏半球流向低压的冬半球,形成另一依季节而变向的环流。因此火星的天气系统趋向成为全球性的,例如尘暴。 尘暴 由于火星气压低,当太阳甫照地表时,大气便能快速增加动能,风速大,加上低重力,尘埃很容易被卷入空中。而就在南半球春夏季时,增温快,易形成强烈的风,卷起的狂沙再加强增温,风速更快,终于形成尘暴,从太空可看到一片褐色尘云旋转、移动。而这些区域性尘暴有些甚至发展成全球性尘暴,将整个星球笼罩在橘雾之下。水手9号到达火星的时候,火星被全球性尘暴遮住而无法观测。 尘卷风 地球干燥沙漠地常发生,在火星也一样常见。尘卷风(dust devils)宛如迷你形龙卷风,当地表被加热时,上方空气变上升、旋转,挟带砂石,在地表上游走,在经过的地方因为把上层浅沙带走,留下深色轨迹。 火星的云层与南极冠 火星的云不像地球那么多又较厚实,由于冷、干、气压低,火星的云通常不多且薄,有些是水冰构成,有些是干冰构成,如果参杂沙尘则由白色变成黄色的黄云。水冰形成的云有显著的以年为周期的循环,每年夏季在赤道上空会形成一条云带,南起南纬10度左右,北至北纬30度左右,贯穿整个赤道上空,并维持很长时间。另外一些常见的云,如:塔尔西斯山区和埃律西姆山区的山云、哈伯太空望远镜中常见的赤道云、火星边缘的蓝色云霭、高纬度地区的环极地云等。 甲烷的发现 2003年火星大冲时用地面望远镜在其大气中发现了甲烷。2004年3月,火星奥德赛号(Mars Odyssey)确认了这一发现。2003年欧洲空间局(ESA)发射的火星特快号(Mars Express)卫星也做出了类似的判断。关于确认火星大气中是否存在甲烷仍存在很大的争论。这是因为甲烷的存在是很有趣的。甲烷是种不稳定的气体,容易被强烈紫外线分解为自由的碳与氢,因此现在(或者最近几百年内)在火星上一定存在某个不明来源,火山作用,彗星或小行星撞击,还有甲烷古菌都有可能。 水与冰 火星的低压下,水无法以液态存在,只在低海拔区可短暂存在。 而冰倒是很多,如两极冰冠就包含大量的冰。2007年三月,NASA就声称,南极冠的冰假如全部融化,可覆盖整个星球达11米深。另外,地下的水冰永冻土可由极区延伸至纬度约60°的地方。 推论有更大量的水冻在厚厚的地下冰层(cryosphere),只有当火山活动时才有可能释放出来。史上最大的一次是在水手谷形成时,大量水释出,造成的洪水刻划出众多的河谷地形,流入克里斯平原。另一次较小但较近期的一次,是在五百万年前科伯洛斯槽沟(Cerberus Fossae)形成时,释出的水在埃律西姆平原(Elysium Planitia)形成冰海,至今仍能看见痕迹。 对于于火星上有冰存在的直接证据在2008年6月20日被凤凰号发现,凤凰号在火星上挖掘发现了八粒白色的物体,当时研究人员揣测这些物体不是盐(在火星有发现盐矿)就是冰,而四天后这些白粒就凭空消失,因此这些白粒一定升华了,盐不会有这种现象。 火星全球勘测者所照的高分辨率照片显示出有关液态水的历史。尽管有很多巨大的洪水道和具有树枝状支流的河道被发现,还是没发现更小尺度的洪水来源。推测这些可能已被风化侵蚀,表示这些河道是很古老的。火星全球勘测者高解析照片也发现数百个在陨石坑和峡谷边缘上的沟壑。它们趋向坐落于南方高原、面向赤道的陨石坑壁上。因为没有发现部分被侵蚀或被陨石坑覆盖的沟壑,推测他们应是非常年轻的。 有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例子。短短6年,这个沟壑又出现新的白色沉积物。NASA火星探测计划(Mars Exploration Program)的首席科学家麦克·梅尔(Michael Meyer)表示,只有含大量液态水才能形成这样的样貌。而水是出自降水、地下水或其他来源仍是一个疑问。不过有人提议,这可能是二氧化碳霜或是地表尘埃移除造成的。另外一个关于火星上曾存在液态水的证据,就是发现特定矿物,如赤铁矿和针铁矿,而这两者都需在有水环境才能形成。 在2008年7月3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宣布,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加热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气产生,从而最终确认火星上有水存在。 温度 2008年,美国宇航局的“凤凰”号火星登陆器在这颗红色行星北部的瓦斯蒂塔斯-伯里利斯(Vastitas Borealis)平原观测到降雪现象,2008年5月25日,“凤凰”号在这里降落,并在此进行挖掘,希望从地下找到水冰。该登陆器的机械臂挖出的一道沟,的确暴露出火星地下有冰,这项重大发现使人们对这颗红色行星上可能存在水历史更加深信不疑。当冬季降临这颗行星北半球时,除了微小的雪花以外,“凤凰”号还发现它周围的火星表面有霜形成,人们认为,自从2008年11月美国宇航局与该登陆器失去联系后,它已经被冰和霜覆盖住。 § 卫星 火星有两个小卫星 火星有两个卫星,分别为(Phobos)、(Deimos)。Phobos和Deimos都和火星以潮汐力互相锁定,因此他们总是以一面对着火星。因为Phobos的公转绕轨道比火星自转更快,所以潮汐力会慢慢但稳定地减小它的轨道半径。未来,Phobos将会被万有引力所瓦解。另一方面Deimos因为离火星足够远,所以它的轨道反而正在慢慢地被推进。 两颗卫星是在1877年被阿瑟夫·浩尔Asaph Hall)发现的,被以希腊神话中的福波斯和德莫斯命名,Phobos和Deimos在古希腊神话里是战神玛尔斯的儿子。 火星卫星 名称 直径(km) 质量(kg) 公转半径(km) 公转周期 火卫一(Phobos) 平均22.2(实际27×21.6×18.8) 1.08×10e16 9378 7.66小时 火卫二(Deimos) 平均12.6(实际10×12×16) 2×10e15 23,400 30.35小时 § 观测 火星 因为火星的火红色,炽热的神秘外表,总令人浮想联翩,自古就吸引着人们,而希腊文明更是冠之以战神之名。不过此时人们观测火星的目的就如同其他天体般,大部分是为了占星,而真正为了科学目的的是在十七世纪之后,例如开普勒在提出行星运动定律时就是依据第谷对于火星运行的大量而精密的观测资料。 自从望远镜发明后,开始有更进一步的观测。第一个将望远镜往天上瞧的伽利略所见之火星只是一个橘红小点,而随着望远镜的发展,观测者开始辨别到一些明暗特征,而惠更斯依此测出火星自转周期约为24.6小时,他亦为首次纪录南极冠的人。而一开始大家各自观测,意见亦不一致,命名也未统一(例如用绘制者命名)。不过后来意大利的乔瓦尼·夏帕雷里(Giovanni Schiaparelli)统合了各家说法而绘制了一个较可信的地图,而命名取自地中海、中东等的地名和圣经等作为来源,而其余则依照旧有的观念:暗区被认为是湖(lacus)海(mare)等水体,如太阳湖(Solis Lacus——Lake of the Sun)、塞壬海(Mare Sirenum——the Sea of Sirens)、最明显暗大三角——大塞地斯(Syrtis Major);而亮区则是陆地,如亚马逊(Amazonis),而这个命名系统也延续下来。 当时,斯加帕雷里和同期观测者一样,观察到了火星表面似乎有一些从暗区延伸出的细线,因为对于暗区是水体的传统,他把这些细线命名为水道(canali),不过后来就被曲解了。水道(canali)被误译为运河(canal). 后来由于观察到暗区会在冬季时缩小、夏季时扩张,有人提出暗区是植物覆盖、而暗区的扩大缩小则是消长所引起的,改变以往认为暗区是海洋的说法。 帕西瓦尔·罗威尔(Percival Lowell)用小倍数望远镜观察到了火星运河,他宣称那些火星表面的痕迹显然是人工挖掘的运河,并认为一些地区亮度随季节而改变是由于植被消长引起。风靡大众的火星科幻中的火星人亦源于此。那些表面线条现在知道大部分并不真的存在,在一些情形中,那是古老的干水道或峡谷。火星表面颜色的改变则是因为发生火星尘暴。 § 探测 登陆器自1964~1977年的13年间,美国共发射8个火星探测器,有的绕火星运转,有的在火星著陆。对火星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绘制了火星地面图。 许多空间飞行器,包括许多人造卫星、登陆舱和漫游器,已经被苏联、美国、欧洲和日本发射向火星用以研究行星的表面、大气、和地理。大约三分之二去往火星的空间飞行器在计划未完成或是刚刚开始时便出现问题而因此导致任务失败。 因为火星的位置,和其他很多种原因,火星是人类宇宙探索中(除了地球外)最了解的行星。 迄今,人类已发射了约30个火星探测器。从1962年苏联发射火箭号系列探测器、1964年美国发射水手号系列探测器起,开始了探测火星的历程。 苏联的探测 登录器 苏联于1962年11月1日发射火星1号探测器。这个火星探测器高3.3米 ,直径1.1米,重863千克,装有拍摄火星表面照片并传回地面的摄像装置,还有考察火星上有机物、磁场、辐射带等观测仪器。4个月后,它在距离地面1亿多千米的地方与地面通信中断,没有完成探测任务。 1971年5月10日和28日发射的火星2号和3号探测器,半年后进入火星轨道,其中火星3号着陆舱还在火星表面软着陆,虽然仅发送20秒钟电视信号,但它是第一个到达火星表面的探测器。 1973年7月26日发射的火星5号于1974年2月12日进入火星轨道,成为火星的人造卫星,发回首批火星照片。1973年8月5日发射的火星6号,在着陆过程中对火星大气进了观测,发回了火星大气参数。 1973年8月9日发射的火星7号于1974年3月9日在距火星1300千米处飞过,但该火星着陆器发生故障,使登陆失败。15年后,1988年7月7日和12日前苏联又相继发射福波斯1号和2号两个火星探测器,但它们在太空飞行200天到达接近火星的轨道后与地面失去联系,探测失败。 美国的探测 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1964年11月28日升空的水手4号于1965年7月14日从离火星约1万千米的地方掠过,第一次对火星作了近距离考察,探测到火星的大气密度不足地球的1%,还拍摄了212张照片,从中可鉴别出火星的约300个火山口,火星表面布满环形山和沙漠。 1969年2月24日和3月27日发射的水手6号和7号,于7月31日和8月4日在距火星约3400千米处飞过,对火星的大气成分和结构作了探测,发现火星上到处是沙漠和大大小小的含铁硅酸盐岩石。 1971年5月30日发射的水手9号于11月14日进入火星轨道飞行,拍摄了70%的火星表面,传回7000多张火星照片。其中第一张照片从根本上否定了火星存在运河的说法,因为从照片上看到的是如同沙漠里一样的由火星风形成的沙粒带状条纹。这些照片只发现了许多干涸的河床,其中有的长达1500千米,宽200千米,这表明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过液态的水。水手9号拍摄的火星照片,为后来海盗号在火星着陆探测选定了地点。 1975年8月20日和9月9日,美国先后发射两个海盗号探测器。它们在进入火星上空时轨道舱绕火星飞行,着陆舱则在火星表面上软着陆,1976年7月20日和9月3日它们先后在火星软着陆后,着陆舱经轨道舱中继向地球发回探测数据。共发回5万多张火星照片。还对火星表面的土壤取样化验分析,结果表明,火星上没有发现任何生命存在的痕迹,也未探测到火星上有任何有机分子。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又掀起新一轮火星探测热潮。美国于1996年12月4日发射了“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它于1997年7月4日在火星的阿瑞斯谷地登陆,并用其携带的“索杰纳”火星车在火星上实地考察,获得很大成功。 2008年,美国“凤凰”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 中国的探测 火星在古代被称为“荧惑”,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取其谐音,命名为“萤火一号”。该探测器仅花了23个月,已经按照环境条件做完了所有的试验,一切正常。萤火一号是继神舟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后,中国又一次重大航天科学计划,它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一个新里程碑。如果发射成功,“萤火一号”将在2009年10月,从火星首次发回来自中国的问候。 详细 1960年10月10日 14时27分49秒 苏联 火星1A号(火星1960A) 失败 1960年10月14日 13时51分03秒 苏联 火星1B号(火星1960B) 失败 1962年10月24日 17时55分04秒 卫星22号(火星1962A) 失败 1962年11月1日 17时55分04秒 苏联 火星1号 失败 1962年11月4日 15时35分15秒 苏联 卫星24号(火星1962B) 失败 1964年11月5日 19时22分05秒 美国 水手3号 失败 1964年11月28日 14时22分01秒 美国 水手4号 圆满成功 1964年11月30日 13时12分 苏联 探测器2号 失败 1965年7月18日 14时38分 苏联 探测器3号 失败 1969年2月24日发射升空 美国 水手6号 7月31日抵达火星 圆满成功 1969年3月27日发射升空 美国 水手7号 8月5日抵达火星 圆满成功 1969年 苏联 火星2A号(火星1969A) 失败 1969年4月2日 10时33分00秒 苏联 火星2B号(火星1969B) 失败 1971年5月9日 01时11分02秒 美国 水手8号 发射失败 1971年5月30日22时23分04秒 美国 水手9号 圆满成功 1971年5月10日16时58分42秒 苏联 宇宙419号 失败 1971年5月19日16时22分44秒 苏联 火星2号 失败 1971年5月28日15时26分30秒 苏联 火星3号 不算成功 1973年7月21日19时30分59秒 苏联 火星4号 失败 1973年7月25日18时55分48秒 苏联 火星5号 失败 1973年8月5日17时45分48秒 苏联 火星6号 失败 1973年8月9日17时00分17秒 苏联 火星7号 失败 1975年8月20日21时22分00秒 美国 海盗1号 成功 1975年9月9日18时39分00秒 美国 海盗2号 成功 1988年7月7日17时38分04秒 苏联 火卫一1号 失败 (弗伯斯1号、福波斯1号) 1988年7月12日17时01分43秒 苏联 火卫一2号 失败 (弗伯斯2号、福波斯2号) 1993年8月21日 美国 火星观察者抵火星轨道前与地球失去联系 1996年11月7日17时00分49秒 美国 火星环球勘测者 成功 1996年11月16日20时48分53秒 俄罗斯 火星96发射失败 1997年美火星探路者在火星着陆 1998年7月3日18时12分 日本 希望号(行星-B)失败 1998年美国 火星气候探测器 失败 1999年1月3日20时21分10秒 美国 火星极地着陆者 抵达火星前被坠毁 失败 1999年1月3日20时21分10秒 美国 深空2号 失败 2001年4月7日15时02分22秒 美国 火星奥德赛 圆满成功 2003年6月2日17时45分26秒 欧空局 火星快车 失败 2003年6月10日17时58分47秒 美国 勇气号火星漫游车 成功 2003年7月8日03时18分15秒 美国 机遇号火星探测车 成功 2007年8月4日09时26分35秒美国发射凤凰号火星极地着陆探测器,后失去联系 2009年10月 俄罗斯 火卫一-土壤 与 中国 萤火一号 一起发射,因为某些原因,推迟到2011年 2010年6月3日 俄罗斯开始在莫斯科进行世界首个模拟火星之旅实验,6名来自俄罗斯、中国、法国等国的志愿者将在狭小的模拟密封舱内生活520个日夜。 § 相关作品 火星人马丁叔叔 电影: 《火星叔叔马丁》、(My Favorite Martian); 《红色星球》 (Red Planet); 《火星幽灵》 、(Ghosts of Mars); 《火星任务》(Mission To Mars); 《火星人玩转地球》 (Mars Attacks) 小说:《火星漫游》、《穿越火星 》(Mars Crossing) 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 § 网络语言 思想回路与正常人不同的人们的故乡…… 或指一些网络产物e.g.火星文、火星语、火星帖、火星文明…… 相关网络词汇:囧、脑残 对周围的事物感到绝望了时会说:“地球好危险,我们赶紧回火星去吧!” 网上将不和众人相似的人称为在火星。 形容信息闭塞,对新事物或者常识不知晓,如“楼主你太火星了”。 形容做人与众不同描述其是火星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