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甘惜分
释义

§ 人物简介

甘惜分甘惜分(1916~ )

中国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教授。四川邻水人。1916年4月17日生。1938年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八路军120师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1945年任新华通讯社绥蒙分社记者。1946年参加《绥蒙日报》的创办工作。1947 年任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辑。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4年 9月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副教授。 1958年,随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授、新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舆论研究所所长。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首都新闻学会理事、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甘惜分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多年,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

著有《新闻理论基础》(1982)、《新闻论争三十年》(1988)两书。前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公开出版的第1部论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作用等问题的专著,后者是1978年以来他的新闻学论文选集。他认为新闻报道是影响舆论的一种手段,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应在政治方向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反映人民的各种声音,新闻记者应以历史学家的眼光观察生活,既真实又有深度地记录生活。1980年以来,着重研究国家新闻体制的改革问题,连续发表文章强调新闻工作者应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下,进行新闻改革,加强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作用。

§ 学术贡献

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教授的新闻思想有他自己独特发展的曲折过程。1954 年他初到北大,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新闻理论教材不能用了,要重新编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的新教材,那时苏联也不重视新闻理论,甘教授决心走一条中国自己的路。但是,受那时缺乏独立思考的时代氛围影响,他以党的决议、指示和自己的新闻工作经验为唯一思想来源。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甘惜分教授维护党报的优良传统,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探索新闻规律,而他新闻观点的重大突破是在20世纪80 年代后半期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甘惜分教授领导的舆论研究所进行了几次民意测验,向社会公布了调查结果,引起国内外关注。调查表明,广大群众(包括高级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 都对中国传媒的可信度表示不满。眼见经济体制改革汹涌澎湃,而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新闻体制改革却畏缩不前,党内外腐败之风横行,新闻监督无能为力,广大群众呼吁进行新闻体制改革。甘教授的思潮如同青年学者一样活跃起来,大胆进行科学追求。

他的新闻思想首先强调要尊重新闻的客观规律,新闻规律是第一性的,新闻政策和编辑方针是第二性的。应当是按新闻自身的规律制定新闻政策和编辑方针,而不是相反。这一思想具有针对性。长久以来,领导部门常以个人意志发号施令,而不顾新闻工作的自身规律,甚至根本否认新闻工作规律的存在,不承认新闻学。

甘教授提出了他的“新闻三角理论”。以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新闻媒体(报纸及以后出现的广播、电视、电子网络)为中心,它的一侧是客观外界的新生事物,另一侧是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真相的广大受众,这两侧与新闻媒体构成了一个三角体,客观世界的变化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传达到广大受众之中。同时,新闻媒体也把社会舆论以及自己对舆论的引导传达到受众中去,以影响人民的思想动向。

这里就产生了围绕新闻媒体的一系列问题:第一,新闻媒体必须依靠人民,人民是新闻媒体的服务对象,人民是自愿地而不是被强制地选择他所喜爱的媒体,媒体对人民服务不好,不能反映人民的舆论,人民不能从媒体得到可靠而丰富的信息,它就可能被人民抛弃。但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对人民群众应起引导和启迪作用,而不能迎合某些群众的低级趣味。第二,新闻媒体必须客观真实地报道最新的事态发展,不仅对每一事件的报道是真实可靠的,而且要全面反映时代的真相,不能欺骗人民而歪曲事实,不能只把事实的一个方面告诉人民,而把事实的另一面隐瞒着,这是对人民的欺骗。甘惜分教授多次强调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掩盖事实是新闻的陷阱,制造假象无异于自杀,这种媒体毫无威信可言。这样,客观外界-新闻媒体-广大受众就构成了密不可分的三角关系。广大受众不可能事事都直接了解外界,必须依靠媒体作中介。同样,客观世界新变化也不可能自己跑到受众那里去,需要媒体这个中介的传递。新闻媒体能否当好这个中介,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个三角关系,是新闻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在这里,甘惜分教授十分看重新闻媒体和政治权力者的关系。新闻媒体通常是被政党、政府或政治权力人物所控制,成为权力者的宣传工具。代表人民利益的权力者,其媒体也可以是人民的喉舌。当权力者尊重媒体的独立自主性,对人民言论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时,新闻媒体可以办得生动活泼起来。

§ 新闻改革

知识不老化 思维不僵化 文风不套化(甘惜分) 鉴于国际新闻界的多样化,冲破了关起门来进行新闻控制的旧格局,形成了国际新闻竞争的新局面,甘教授力主中国新闻界改革开放,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必须闯入世界新闻大国之林,不能让几个西方大国形成国际新闻垄断。为此,甘教授提出:采取“多声一向论”。“一向”即共同的政治方向,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此共同基础上,实行新闻开放和言论开放,除办好党报外,试办几家民间报纸,加强人民对党和政府政策和官员的监督,打破新闻批评的禁区,让人民畅所欲言。一方面大力整顿政纪党纪,消除特权,严惩腐败,另一方面逐渐加强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双管齐下,不会制造政治混乱,而有助于政治稳定。任何时候,新闻界要防止来自“左”的和右的思想倾向的干扰。

甘惜分教授倡导“新闻与历史同一论”,目的在于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他认为新闻是当代的历史,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新闻。他反对把新闻与历史截然分开的观点,确认真实的新闻就是不朽的历史记录。写新闻,办报纸,要像史学家一样力求真实和严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当代的新闻记者就是当代的历史学家,要向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学习面对事实不屈不挠的风骨。

关于新闻体制改革的一切构想,甘惜分教授的目的在于有利于国家进步、有利于人民的智慧和觉醒、有利于减少党和群众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党在人民中的威望、有利于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新闻大国。

甘教授反对照搬西方新闻模式,西方媒体那种滥用新闻自由的作法,是不值得效法的。但是民主没有国界,按照宪法,人民的政治权利一定要受到尊重,否则不利于国家稳定。

§ 主要著作

甘惜分自选集由于新闻学还很年轻,由于它与政局联系十分紧密,因而新闻学理论著作十分难产。甘惜分教授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新闻理论基础》(1980 年) ,这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新闻理论的第一部理论著作,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新闻理论专著,很受国内新闻界重视,中国社科院曾组织学术讨论,各高等新闻院校采作教材,先后印刷20 万册。1985 年,他出版《新闻论争三十年》,1992 年主编完成《新闻学大辞典》(180 万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拨乱反正的口号,理论战线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讨论,理论界出现了繁荣局面。宽松的理论环境使甘惜分教授深受鼓舞,他带着深厚的使命感重新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党报和人类新闻活动的论述,考察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实践,于1982年出版了《新闻理论基础》一书,构建了中国的党报理论体系。该书成为全国有深刻影响的新闻理论著作,被国家教委指定为全国自学考试必读书籍,在发行的高峰期,销售20多万册,现在仍有一些新闻专业院、系把它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现已进入中老年的新闻理论学者,几乎没有一人不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过他的观点,其影响力远非现在所能估价。

《新闻理论基础》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党报思想纳入一个个理论范畴,通过严密的论证阐释了党报的重要原则。如果说,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提出的党报观点还没有在演绎体系中再现其理论前提和完整的逻辑,那么,甘教授则把这些观点整合为一个理论框架,证明这些观点的必然性和相互间的联系。贯穿全书的红线是党报的求实精神和记者如何服务于党的新闻事业,处处显露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华。全书以“新闻”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解剖新闻-传播者-受众三者的关系(作者在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称之为“小三角”理论),从而引出新闻控制者-广大受众-不断变动着的现实世界三者的关系(作者在《新闻学大辞典》中称之为“大三角”理论)。书中提出党报运用新闻手段教育群众,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人类、改造世界的宗旨,并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性质、特征和职能进行了全面研究。在现在看来,书中的观点仍然是正确的,引起歧义的个别观点是由于忽略了其特定历史环境而产生的误解,并非这类观点违背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都是有条件的。

1988年6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闻论争三十年》一书,大都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一步廓清党报的理论是非。其中《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在我们笔下》、《报纸和无产阶级专政》和《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奠基者》四篇论文以新的高度概括了作者的党报观,对“报纸的阶级性”、“党报的无产阶级专政工具论”做了更深入的论述,在理论上形成更为严整的论证体系。[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