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漳州皮影
释义

§ 漳州皮影

漳州地区的皮影戏是明代由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传入的。每逢夏季的晚上(尤其是农历七月普渡期间),市区的街头和农村的广场,经常有皮影戏的演出。富家做生日、佛事,神明生日、祠堂祭祖、以及新屋落成时,也常聘请皮影戏班来凑热闹。常演的剧目有:《哪吒闹海》、《白蛇传》、《西游记》、《施公案》以及民间折子戏,如《白贼七》、《谢灵舍》、《阴阳槌》等。

§ 历史

漳州皮影戏所刻划的人物,脸谱造型夸张,发型、头盔精致,服装花纹细腻,图案近似宋代笔法,但不着色。演出的形式是将影窗竖立于桌面上,四周以竹竿或木杆撑住,悬挂帷幕,成为一个匣形的小戏台。艺人蹲着或盘腿而坐,手持皮偶杆子贴近影窗操弄,用灯光照射出影子,配合锣鼓音乐来演唱。

辛亥革命以后,漳州的皮影戏逐渐衰落了,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当地数次遭受南北军阀混战之苦,社会不安宁,艺人多半改业谋生;二是旧社会轻视戏班艺人,认为是下九流,大家不愿意学演皮影戏;三是老艺人一死,后继无人,造成失传。民国初期,漳州地区还存在三四个半职业的皮影戏班,到了1930年左右,这个古老的剧种已经行将消逝了。

抗日战争期间,漳州“芗潮剧社”以龙溪抗敌后援会的名义,成立了一支七八人的“抗敌皮影戏队”。编演抗战题材的剧本,如《抗日英雄小白龙》、《金门失陷记》(陈郑煊编)等剧目。可惜的是,这支轰动一时的皮影队,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即被当地的国民党政府给取缔了。

解放初期,漳州的皮影戏获得再生。1953年,龙溪地区举办民间文艺会演时,长泰县参加演出皮影戏的传统剧目《临江驿》(由长泰县文化馆整理,官塘村艺人张建发主演),改唱芗剧曲调。演过后,将部分皮偶送交省文化局,作为本省稀有的剧种资料保存。1954年6月间,福建省举办第二届地方戏曲会演,漳州与厦门联合组织皮影戏代表队赴省参加,演出新编的现代剧《一把菜刀换机枪》(陈郑煊编剧兼主演)获得了创作奖和演出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