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南兔 |
释义 |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海南兔 中文目名: 兔形目 中文科名: 兔科 中文属名: 兔属 同物异名: Lepus peguensis hainanus Ellerman, J.R. & T.C.S.Morrison-Scott, 1951, Lepus peguensis Blyth, Lepus hainanus Swinhoe, 中文俗名: 兔子 草兔 拉丁文目名: LAGOMORPHA 拉丁文科名: Leporidae 拉丁文属名: Lepus 拉丁文种名: hainan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Swinhoe, 1870 英文俗名: Hainan Hare § 有关形态 海南兔觅食体形较小,耳朵向前折时不能达到鼻端,与雪兔和塔里木兔不同。体长35—39厘米,尾长4—7厘米,体重1.1—1.8千克。头小而圆。毛色比较鲜艳,尤其是在冬季,头顶和背部为棕黑色,腹部大多为乳白色,体侧为棕黄色和棕白色相混杂。眼先和眼眶的周围为白色,颏部为纯白色,颈部下面为棕黄色,前肢棕褐色,后肢的内侧棕黄色,外侧白色。四肢的趾掌均为乌棕色。尾巴的上面为黑色,下面纯白色。上颌门齿齿面纵沟的断面为倒置的“Y”形,里面充满了粘胶状物质。 § 分布地区 海南兔是海南岛的特产。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除深山区外的广大丘陵台地及平原的荒丘上。50-60年代海南岛的北部、西部和南部广大郊野,几乎到处都有野兔,是海南岛各地的常见种。目前只在西南部等个别尚未完全开垦的荒野角落,以及少数保护区里尚有踪迹。分布在海南的陵水、东方、白沙、儋县、乐东、昌江等地。 § 生活习性 海南兔栖息在丘陵平野的灌丛低草坡和滨海地区的旱生性草原中,在地势较为平坦、干爽、草木丛堆间杂的地带较多,而从不到高山地区活动。喜欢在草丛中栖居,不住地穴,也不善于挖掘洞穴。主要在夜晚活动,从天黑时开始到次日凌晨,以午夜前最为活跃,后半夜活动较少,但有时白天也会出来觅食。性情温驯怯弱,御敌能力差,通常以逃跑、跳跃和藏匿等方法躲避敌害。 § 食用价值 海南兔的肉可以食用,同时它也是产地的毛皮兽之一,皮鞣制后可作衣帽、手套和皮褥等,但质量并不高。从前年产量可达10000张,大大超过家兔的皮张。但从70年代开始产量明显下降,每年甚至已不足1000张。 § 种族现状 数量不详。过去海南兔分布很普遍,是一般狩猎最容易获得的猎物。但目前已经相当罕见。从目前尚有兔分布的几处估计,现存量已不足千只。 § 濒危等级 海南兔栖息IUCN濒危等级:VUA1ac 生效年代: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生效年代: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 生效年代:1996 § 濒危因素 作为食物被捕猎:海南兔的肉可以食用,50年代初,许多地方晚上出猎,无论是用枪还是用棍,一阵功夫就能打得3、5只,数量之多估计当在万只以上。由于荒地开垦和长期捕杀,70年代之后野兔越来越少, 那种用木棍也敲得到的绝大部分地区,是灭迹最快、最早的地区。同时它也是产地的毛皮兽之一,皮鞣制后可作衣帽、手套和皮褥等,但质量并不高。从前年产量可达10000张,大大超过家兔的皮张。但从70年代开始产量明显下降,每年甚至已不足1000张。栖息地破坏:3荒地开垦。 § 保护措施 已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但缺乏具体保护措施,本种的生存仍然处在威胁之中。保护措施建议海南兔列入了国家保护动物名单,更应有具体禁猎保护措施;仅依靠海南岛现有的东方大田,白沙邦溪、陵水南湾等几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是难以实现保护的目标的。首先应该考虑作为地方一级给予绝对的保护,在全省范围内禁猎若干年,确保其种群的恢复。应当开展种群数量的现状调查工作,并加强民众保护意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同时,考虑到目前对海南兔的分类尚不一致,应进一步研究本种的分类,澄清它的种或亚种地位,这对濒危物种保护来说,也是必要的前提。野兔繁殖力强,栖居于野地荒丘,而且往往是农经作物业不易利用的贫瘠之地,那里极少天敌,具备海南兔繁衍的良好条件,是挖掘土地潜力,合理利用荒野生产财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