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洙泗书院 |
释义 | § 简介 洙泗书院洙泗书院,原名先师讲堂,洙泗书院是儒学的圣地,是儒家文化的源头所在。[1]位于曲阜城东北4公里处。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订礼乐 ,系周易,并聚征讲学。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现占地39亩,有讲堂、大成殿、两庑等建筑,元、明、清各代碑刻。院内古柏参天,深幽雅静。 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曾在此设教讲学,册诗书,定礼乐,整理古籍。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东汉时“诸弟子房舍井瓮犹存”。孔子修书讲学之所,院内古柏参天,深幽雅静。 因“洙水绕其南,泗水红经其北”而得名。[2] § 建筑 元初已毁。公元1337年(元至元三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并设山长一人奉祀。公元1 洙泗书院494年(明弘治七年)重修。 洙泗书院现占地19388平方米,院内建筑均为明代建。有讲堂、大成殿、两庑等建筑,元、明、清各代碑刻。有殿、堂、门、房41间。[3] § 丁亥冬祭释奠礼 丁亥冬祭释奠礼是六十年来国内乃至世界首次举行,意味着祭祀先师孔子的传统大礼由每年两次演进为每年四次,儒家礼乐由例行仪式进入民众生活,民众有更多的机会观礼和参与,儒学不再是“文物”,而是有血有肉,贴近生活,近在身边的文化,民众可以常年领略到礼乐文化的高雅庄严氛围,亲近儒学,儒学复苏,重新进入社会。 洙泗书院 这次盛礼是在圣贤后裔和有关领导大力支持下,由圣城礼乐文化促进会全力举办。开现代儒家文化之先河。儒学必将由此步入了全面复兴的时代。 仪式在儒家圣地,先师晚年讲学之地,被称为儒家第一所学院的洙泗书院举行。仪式刚开始的时候,雅乐响起,天空忽然飘落瑞雪,犹如神降。大雪飘飘洒洒,圣地银装素裹,观礼民众欢呼雀跃。世代看守书院的丰老师激动地说,“是大家的诚意感动了先师,降下瑞雪。来年一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祭祀仪式结束后礼乐文化促进会六艺馆的新学员四十多人举行了隆重的拜师礼。师生亲切融洽之情洋溢在古老的书院中。整个仪式祥和而隆重,伴随飘飘洒洒的雪花,人们的心灵得到一次精华与升华。仪式完成之后大家的儒服儒冠一片洁白,虽然是四九第一天,天气异常寒冷,每个人脸上却都流露出自豪、兴奋与喜悦的神情。大家在心中默默祝福的祖国,期盼生活和谐幸福。 仪式筹备全过程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展示了中国首个以祭祀先师为常规工作的正规协会“礼乐文化促进会”高效的工作效率、雄厚的学术实力和宏大的文化战略胸怀。 参礼者中有冒着严寒专程赶来的卜氏宗亲会七十多岁的老会长卜繁学先生。老人不畏严寒在纷飞的大雪中一直坚持到整个仪式结束,对儒家文化的一片至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同仁。 § 国学英才计划 “今天在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便会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身影,强烈的认同感使得龙的传人四海一家。”中华文化是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纽带。《十一五发展纲要》指出:五千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恢宏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依赖国学得以传承,依赖文物得以保留。儒家文化在其中处于重要的位置。继承和弘扬国学与儒学是保护文物古迹,保存精神文化财富的最好方法,是建设民族精神家园,推动世界和平的重要工作。保护国家文物与传统文化生命活力的方法之一就是构建起当代国学继承教学传播的体系,才能使其拥有新的生命力,为促进祖国统一与富强,推动世界和谐提供丰厚的智慧资源。 由儒家学者圣城国际联谊会倡导,立足中华民族重要发源地,东方圣城曲阜,以系统研究继承国学与儒学,培养储备国学专业研究人才和民间推广普及人才的“洙泗书院英才计划”正在筹备实施。 § 洙泗书院与传统文化 洙泗源泉,华夏之端。华夏文化与洙水、泗水密不可分。古泗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泗水发源于沂蒙山脉,源头在泗水县的泉林镇,这里就是人文初祖伏羲降生的地方——雷泽。洙水是泗水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曲阜,由泉水平地喷涌形成。七千至五千年前,伏羲氏、女娲氏、炎帝、黄帝、少昊帝一脉相承,龙凤图腾肇始于此。现有羲皇庙、伏羲陵、蚩尤冢、寿丘(轩辕黄帝出生地)、少昊陵、北辛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考古学家唐兰先生认为,“大汶口文化属于古史传统上的少昊时代”。炎黄二帝都曾经在这里建都,尧舜禹等上古圣王的后人封地几乎都围绕在曲阜周围,可以证明洙泗流域是华夏文化的正源,是中华文脉所在,这里是灵水灵土,无比神圣。寻找到洙泗源头就找到了华夏文化的心脏。找到源头活水,好好守卫她,培护她,华夏文化复兴才能实现。 洙泗书院洙泗书院就坐落在洙水和泗水之间,紧紧守住了华夏文化的心脉,这里是先师当年讲学的地方。中国书院的历史通常从唐代算起,但是洙泗书院的历史却有2500年之久。根据资料记述,洙泗书院就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先圣讲堂”,历代受人凭吊和膜拜。《阙里文献考》记载:“汉时诸弟子房舍、井瓮尤存,光武帝击破董宪于昌虑还,过鲁,坐孔子讲堂,顾指子路室诣左右曰:‘此吾太仆之室也’。”元至元三年(1337),孔子第55代孙孔克钦任曲阜县尹,在旧址上创建书院,任命孔子第53代孙孔滨为山长,因书院位处泗水以南、洙水以北,故以“洙泗”命名。明清代各朝相继整修,到民国期间,殿、堂、门、庑等各项建筑仍旧十分完备。今存建筑40余间,分为三区,东区有更衣厅,西区为礼器库、神庖、神厨,中区为大门、讲堂、大成殿、两庑,院前有神道,神道的尽头为牌楼,楼额大书“洙泗书院”四字。 现在的洙泗书院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场所,因为多数人不知道她的伟大价值,所以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平时非常宁静。只有具备深厚传统底蕴的人才能够感受到当年先师讲学存留下的浑然元气和智慧灵光。这里是儒家学子求学的圣地。修习儒学必须要做到定与静,这里能帮助人进入定静状态。书院研究专家,著名学者江堤先生体验后曾言到:“华美的彩饰、繁芜的殿宇、青苍如云的古柏,都不如这散发出天堂气息的宁静,给人以超越时空的震撼……”儒生修身进入定静之后,心灵才能得到升华。江先生说:“我的感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过,灵魂处于一种飞升的状态之中。”人的心灵在特定的空间才能连接特定的记忆。当心中充满诚敬的时候就可以穿越遥远的岁月感受先师晚年在此里讲学的情景,仿佛就坐在他身旁,与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一起聆听他讲述天地大道,传播仁爱精神,描绘大同世界。他就是在这里启发世人如何找到真我,收获人类共有的福祉,如何防止内乱、战争,营造出和平的生存空间。他晚年在这里整理典籍传授礼乐教化,汇集中华文化之大成于此地。所以说洙泗书院是儒家书院的祖庭,是儒家学子求学悟道的真正宝地。 洙泗书院欣赏 这里是儒学和经典的根,是中华文化的源。儒家学子重回故地,重新进驻洙泗书院,举行公益性的修学体验活动,恢复儒家聚会讲学的传统,对于弘扬圣学教化万民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必将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复兴,加强文化认同,促进祖国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这将标志着华夏文化全面复兴的开始。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她维系着海峡两岸和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国学研究者应率先反思其变迁历程及其深刻意蕴,探究国学的现代意义与未来角色,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踏实步伐。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从古老的洙泗书院迈出第一步! [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