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志摩的诗》
释义

§ 简介

徐志摩(1896—1931),名章垿,初字槱森,浙江海宁人。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回国后曾 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1年开始诗歌创作,曾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后,徐随其漫游欧洲。回国后编辑《晨报》副刊,又任《晨报·诗镌》主编。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散文集《巴黎的鳞爪》等。

§ 关于本书

本书首版是诗人于1925年8月自费排印聚珍宋版线装本,用宣纸印,右翻竖版,196页,由新月书店出版,中华书局代印。1928年新月书店把此书重排为平装本,平装本删诗15首,增1首《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作者对这本诗集曾说过一段话:“大部分还是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什么诗的艺术或技巧……我的笔本来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的谨严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此线装本磁青纸封面,竖19.5厘米,横13厘米。白色笺条,手写黑字书名。无扉页与版权页,只在衬页背后印有四字:“献给爸爸”。“志摩的诗目录”,目录未标示页码。全书诗作55首,开头一首为《这是一个懦弱的世界》 ,最末一首为《康桥》。[1]

§ 内容精要

《志摩的诗》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是其中最重要的主题。既有初恋的美好心情,又有期待爱情的焦灼;既有对爱的欢快憧憬,又有爱情破裂的痛苦。在这类吟唱人生凤景线的诗作之中, 《雪花的快乐》是代表作,它位于诗集的首篇,可以看出诗人对它的喜爱程度,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充分体现了徐志摩诗作的风格和情趣。

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帘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兀。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着。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象。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陵肌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优伤的光环里。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着。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形成诗歌优雅飘逸、摇曳多姿的主旋律。

《沙扬娜拉十八首》最后一首(赠日本女郎)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宙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帖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陵肌的美感透彻肺腑,像吸进了水莲花的香气一样。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蜜甜的优愁”当是全诗的诗眼,使用矛盾修辞怯,不仅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而且使其更趋于炮满。“沙扬挪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移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刀女郎温柔的名宇。悠悠离愁,千种凤情,尽在不言之中!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诗人仅以寥寥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

§ 著作解读

《徐志摩诗全编》胡适在论到徐志摩时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宇: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一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他的一生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徐志摩的诗是性灵的抒写,而性灵的核心就是“真”。他说:“我要的是筋骨里迸发出来的,血液里激出来的,生命力震荡出来的真纯的恩想。”他的诗从对浪漫的情怀,诗化的生活的表现,到对爱、自由、美三位一体的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愤慨,再到后来的消沉、失望和感情的残破,无—不是他真情实感、真实生活的艺术记录。

徐志摩的诗又是优美的。热烈地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好动、帘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的统一,形成了他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凤格。徐志摩诗中的美又是那样丰富,那样的感人,这里有理想的美,自然的美,性灵的美;有爱情的美,自由的美,女性的美;还有词藻的美,旋律的美,色彩的美。“叫人看了神住,忘却人间有烟火气”。

徐志摩的诗又是妩媚的。梁实秋说:“志摩的诗之异于他人者,在于他的丰富的情感之中带着一股不可抵抗的‘媚’。这妩媚,不可形容,你不会觉不到,它直诉诸你的灵府。”

§ 评论

《徐志摩传》徐志摩早年分别到美国和英国留学多年,西方文化给他的诗和散文很大的影响。当时刚刚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化从思想内容,语言,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全面的革新,形成了各种文化流派自我发展的新局面,从而建立起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新文学。徐志摩就是那个时代“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是中西结合,创作不拘一格,自由流畅,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新体诗歌的未来,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或诗人都有他的双面性,有人喜欢,绝对也有人不喜欢,这得取决于作家或诗人本身的文学作品。而徐志摩却是因为他的感情经历,历史对他不公平,他留下的是一卷诗,而后人谈论的却是他的婚姻。

徐志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争议的主题无非围绕他和四个女子。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认为他的行为不端,欠缺深沉的思考,甚至攻击他,但是他从没有对任何人表示过绝对的怨恨。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也无从知道,我个人觉得一个人有理由选择他所需要的感情。

徐志摩美丽而伤感的爱情故事震撼现代人,追求心灵深处的共鸣,无怨无悔的单纯和真切,让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人看的满眼迷惑,一方面怀疑世界上竟有如此的痴情,另一方面却又对这种浪漫的爱情给予至高无上的敬意。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同样,在一代诗人徐志摩的心中,他要的是“寻求灵魂上的唯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伟大诗人徐志摩在短暂的人生中连同一架飞机坠落了。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是他真的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吗?他以三十四岁的英年留于世间一卷诗,也留下了一段情,在半个世纪后他又重新被拂出封面上的尘土,被后人从新解读。历史会取舍,也会保留,也许再过半个世纪,人们对徐志摩的认识就像现代人认识唐佰虎——一个才子而已。

人前事,身后名,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本诗集,而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一段情。

作为新月派的一个重要诗人,徐志摩是一个创作思想比较复杂的诗人,他那驳杂的思想感情,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表现出来了,因此几十年来人们对的作品的评价也是众说不一,毁誉参半。

徐志摩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实验和探索。从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发展来看,徐志摩的诗是有着积极影响的,他熔铸中国古典诗词、散曲、民歌的精华,兼取欧洲浪漫派诗人的风格样式,积极、认真地在现代白话格律诗的原野上耕耘,形成了一种新颖、独特、清新的诗风。[3] 他的诗音韵和谐、格调轻快,富有意境美,情、景、境水乳交融,更显艺术魅力。从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徐志摩“诗化生活”的人生理想。

其诗在艺术形式上富予变化,但又不失整饬;语言清晰,洗练,以口语入诗,但又不失文雅;音乐性强,但又不囿于韵脚,而追求的是内在的节奏感和旋律美。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