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干区 |
释义 | § 基本概况 江干区是杭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萧山国际机场峙江相邻;沪杭甬高速公路和沪杭、浙赣、杭甬、杭长铁 路在此交汇;钱江二桥、钱江三桥在此接壤;杭州火车东站和汽车东站均位于境内;雄伟的三堡船闸,沟通了 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水运交通;现代化的电力、通讯、供水、污水处理设施,使江干成为投资者的天堂。 江干建设位于江干区杭州江滨城市新中心-钱江新城正在建设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江干区经济插上了腾飞的双翼,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杭州市的经济强区。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勃勃生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和卫 生等各项事业日益繁荣,物阜民丰,人民安居乐业。 杭州“城市东扩”战略的实施和“钱塘江时代”的到来,给江干区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规划建设 中的杭州市政府大楼、杭州大剧院、会展中心等都集中在这里,江江干区 干将成为杭州大都市的中心区。杭州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江干科技经济园和杭州私营经济园区以及毗邻的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之江旅游度假区、下沙高 教园区的建设和中心城区的区域优势,为江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优越的交通条件、坚实的经济基础、 丰富的沿江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展现了江干新一轮发展的广阔前景。 § 自然地理 江干区处于浙东地山丘陵区北部、浙北 江干风景平原区南部。地势南、北两端高,中部和东部低。 地区汉前(公元前 206年)尚是海涂地架,后经泥沙冲击,于唐五代钱镠筑捍海塘以后,逐渐出现田畴,形成平原。 江干区属钱塘江衡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自然标高为5.2-6.2米(黄海高程),地表以下5.14米范围内为粉砂、粉细砂。地耐力为100-120kpa,可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天然地基及浅部椿基持力层。大地构造简单,地壳稳定性好,无危害性大的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 地下水位随区内河道的水位而升降,水位标高为4米,无侵蚀性。钱塘江平均低潮位3.74米,平均高潮位4.35米。 § 气候环境 江干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27oC,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降雨1452.5毫米,年平均日照1899.9小时,年蒸发量1235.3毫米,年无霜期248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济沛,无冻害等灾害性气候。 § 历史沿革 江干地方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初属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属吴,三十年复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属楚。 江干风景图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今杭州地置钱唐县,江干地方属钱唐县。东晋咸和三年(328),钱唐县治落址凤凰山东麓一带。此后,该地先后为隋唐杭州州治、五代吴越国王城和南宋皇城所在地。宋至清,今境域分属钱塘、仁和2县。民国16年(1927)10月江干区建区,至38年5月3日杭州解放,区建置屡有变动。 南宋时,城内设厢坊,郭外设乡里。清宣统二年(1910),设有钱塘县江干乡和仁和县江干乡、会堡乡。民国时期,区以下先后实行街村制(村里制)、坊闾邻制和保甲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农村设乡(人民公社)、镇和行政村(大队),城区设街道和居民区。江干区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变动,1956年和1969~1975年,分别辖7个街道和5个街道,区域面积最小,约8平方公里。1996年,江干区辖7街道和5镇1乡,街道、乡镇分辖72个行政村、164个居民区,区域面积221.58平方公里。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今杭州地置钱唐县,江干地方属钱唐县。东晋咸和三年(328),县治已在凤凰山东麓一带。南朝宋泰始年间(465~471),今吴山东麓的鼓楼一带设有“新城戍”兵营。齐武帝永明四年(486)正月,唐之以钱唐为中心建立政权,国号吴,年号兴平(486~487),以“新城戍”为天子宫,以县治为太子宫。陈祯明元年(587)置钱唐郡,郡治袭县治,县治移“新城戍”。 隋开皇九年(589)废钱唐郡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县,次年迁至钱唐县“新城戍”,开皇十一年移于柳浦之西凤凰山麓,并依山筑城,周围36里90步,为杭州最早的城垣。唐代,为避国号讳,改钱唐县为钱塘县。 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析钱塘、盐官两县 江干七树各半,及富春之长寿、安吉两乡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江干地方分属钱塘、钱江2县。龙德三年,钱镠被封为吴越国王,立吴越国,以凤凰山麓州治故址建王城(子城)为国治。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钱江县更名仁和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南宋正式定都临安。绍兴二十八年七月,在吴越子城故址建成皇城大内,范围东起馒头山东麓、西达凤凰山、南抵笤帚湾、北至万松岭南,方圆9里。 南宋时,杭州成为一朝帝都,城内设厢坊,郭外设乡里。据乾道、淳祐、咸淳“临安三志”记载,皇城和宁门沿御街至朝天门(今紫阳街道中山南路一带)为钱塘县右一厢,下设孝仁(今高士坊巷)、登平(今兴隆巷至六部桥一带)、寿域(今白马庙巷)、保宁(今太庙巷)、天庆(今丁衙巷、察院前一带)、保民(今城隍牌楼巷)、怀信(今鼓楼湾)、常庆(今十五奎巷)、裕民(今通江桥东镇东楼)、新开(今鼓楼北,属上城区)等10坊。新开门(今望江路与竹椅子巷相交处)外(今紫阳街道和上城区城站街道辖地)为仁和县城东厢;嘉会门(包山与凤凰山相交处)外江干一带(今南星、闸口街道辖地)为仁和县城南左厢,隶状元、美政2坊;今笕桥白石庙和彭埠土备塘以西地带为仁和县临江乡,下设曲江、海门、望潮3里;今三里亭、景芳亭一带属仁和县太平乡,今丁桥镇属仁和县廉德乡,今九堡镇属仁和县安仁东乡。 元明清三代,江干地方仍为钱塘、仁和2县分辖。今望江街以南、凤山门以北、贴沙河以西、紫阳山以东地域属钱塘县,其余地域属仁和县。 清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在县以下划分自治区域。今六和塔以南的梵村、徐村和梅家坞一带为钱塘县江干乡,今闸口至望江门外沿江地带为仁和县江干乡,今清泰门外沿江地带为仁和县会堡乡。宣统三年,钱塘、仁和县撤裁,2县地域由杭州府直辖。民国元年(1912)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江干地域由杭县领辖。 民国16年(1927)5月,划杭县所属城区等地设杭州市。10月,杭州市置城区、西湖、皋塘、湖墅、江干、会堡6区。19年8月,杭州市改为13个区(第一区至第十三区),江干区、会堡区分别更名第八区和第九区。23年3月,为了同省会警察局各分局辖地一致,杭州市开始将13个区合并为8个区(第一区至第八区),第八、第九两区合并称第五区。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第五区改称江干区,至1996年未变。 2000年,江干区辖3个街道、6个镇。总人口565360人,各乡镇人口:采荷街道68816;凯旋街道63905;闸弄口街道48170;四季青镇85971;彭埠镇91733;笕桥镇87555;丁桥镇22954;九堡镇32669;下沙镇48835;经济开发区虚拟街道14752(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 风土人情 大头天话话(读喔音)大头天话 大头天话是流传于彭埠民间的口头艺术,与一些地方的摆龙门阵、侃大山甚为相似。群众通过自编故事、笑话、造话(别于假话,有创作之意)在工余饭后、纳凉休闲时自娱自乐,寓教于乐。大头天话编造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跌宕起伏,人物塑造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如瘦人述为“芦柴棒”,黑胖之人为“洋铁桶”,立场不稳之人为“红绿旗帜”等等。大文豪夏衍青少年时期也受之影响,以致其一些作品也留有痕迹,如《包身工》中的“芦柴棒”。大头天话深植于彭埠民间,创作于口头,流传于口头,常人都能讲上几口,聪颖者还能借题想象,添油加醋,使之更为丰满。话大头天话的厚实基础,使彭埠镇孕生了一支20余人的民间文学团体——小白菜文学社,经该社收集、整理,有200于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民间表演艺术打莲响 打莲响,是流传于九堡一带的民间表演艺术。相传解放前,钱塘江畔今九堡镇是一片荒滩地,农田经常为洪水所淹,迁居此地的人们多以乞讨为生。在乞讨生涯中,有人用竹棒在两头孔串起铜钱,每到一户人家门前就边跳边用竹棒击打自身的肩、肘、臂等部位,边吟唱自编的顺口溜,取名打莲响。以后效仿的人多起来,在九堡民间流传开来。解放后,钱塘江得到治理,人民安居乐业。打莲响则演化成了当地的一项表演艺术,每遇重大喜庆活动,人们便以打莲响来加以庆贺。目前,九堡镇活跃着一支100余人的打莲响表演队伍。 催生 当出嫁的女儿身怀六甲,快要临盆生产的时候,娘家的长辈携带一些吃穿用品,前去探亲,寄望女儿顺利生产,婴 催生习俗儿平安降生,这在民间谓之催生。此风俗在彭埠沿袭了不知多少年代。催生,也有一些讲究,探亲者都为女性,多为母亲;探望时间,须在产妇临盆之月的农历初一日或十五日;所携之物(俗称催生包)分两类,一是给婴儿穿用的内外衣裤、鞋袜、帽子、襁褓等物,二是给产妇坐月子吃的红糖、鸡蛋、核桃、红枣等营养品。如今,社会富裕了,孩子又只生一个,催生成了家庭的一件喜事。娘家带去的物品除了传统的红糖、挂面、毛衫等,还增加了许多营养滋补品,用的不但有四季童装、小车小床,还有新潮玩具等物品。催生,不仅仅是物资上的略表心意,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温情祝福,为母婴平安、家庭和睦美满,兆示了幸福的前景,使之成为人们乐意接受、乐此不疲,富有人间温馨、亲情的地方风情。 § 风景名胜 六部桥 六部桥建于 江干区六部桥南宋,横跨中河,在南宋大内的地形图上清晰地标着这个名字。凤凰山脚下的皇城被焚之后,遗存在地面上的皇城建筑物除了这座六部桥外,还有一座凤山水城门。六部桥得名,是因为宋廷的行政机构六部要员早朝时必须经过这座桥。这座古老的石拱桥,早已是青草拾阶。 你想不出这座桥上曾经发生的事,竟加速了一个王朝的没落。长沟流月去无声,人在桥上只有两袖的风凉。事变发生于韩史两大家族之间,事变发生时南宋王朝一直与金兵战和。韩侂(tuō)胄是北宋名将韩琦的曾孙,又是皇亲,因定策立宁宗有功,被封为大官,权位比左右丞相还高,这就招来另一个大官史弥远的憎恨。这韩侂胄虽然气焰嚣张,但力主抗金。他请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把秦桧死后所封的“申王”给改了,谥为“谬丑”,风波亭的**至此得以大大舒展。他为了抗金,捐出自己的家财二十万两白银充作军饷。遗憾的是,他力主的北伐不断失利,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这个时候,主和的史弥远乘机在杨皇后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就在这座六部桥两侧埋下三百伏兵,在韩侂胄上朝时,发动了突然袭击,用铁鞭打死了他。韩侂胄的人头被装在木匣内送往金营,以示当权者苟和的决心。这史弥远和秦桧、贾似道一起被史学界并称为“三大*贼”。“六部桥事变”之后,南宋的皇帝看到太阳在西湖群山间升起的日子越来越短了。 凤山门 所谓城门,是古时杭州城 江干区凤山门通往城外的必经之路,出了城门就是乡下了,古时十道城门圈定了杭州城的范围:东有庆春门、清泰门、望江门,南有候潮门、凤山门,西为钱塘门、清波门、涌金门,北为武林门、艮山门。 如今,古老城门大多已不复存在,城市的边界也早已扩张了何止两三倍。据考证,杭州的旱城门目前已全部不存,今六部桥南的凤山门为元末张士诚筑造,是杭州目前仅存的一座古代水城门。老杭州城门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杭州城市的发展和杭州人居住环境的变化。 凤山门位于市区江干区城区中部,为中山南路、万松岭路、凤山路、中河路相关地域名,以门名为地名。城门故址在六部桥西,为南宋大内北门和宁门,元代称凤山门,也称正阳门。南宋时为御街南端,三省六部诸官署、学士院均设于此。现仍为城南交通旅游要地,有凤山水城门遗址和中河路治理工程纪念碑。 候潮门、望江门 候潮门位于市区江干区城区中部偏东。为候潮路与江城路中段一带地域名称。以城门名为地名。始建于吴越时期,称竹车门。宋时改称候潮门,因近江,可一日两次观潮,故名。旧时城门外有观潮楼。 望江门位于市区江干区东部,为望江路东、秋涛路、江城路相交地域名称。民国时拆除。古时此处为观潮胜地,有江楼、烟云鱼鸟亭、瞰江亭、映江楼等。门内有宋御园富景园,望仙桥东南为德寿宫;门外为江涂田野。现望江门外一带为杭州食品工业区。 千年丁桥古镇 千年古镇丁桥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 横贯东西的 千年丁桥古镇古运河——上塘河,曾载着秦始皇巡视东南,康熙、乾隆爷数下江南。河北岸的皋亭山、黄鹤山,素为兵家必争之地、风景旅游胜地和佛教文化宝地:元军统帅伯颜曾发兵二十万南侵,与文天祥抗论皋亭山下;方腊率数万义军在此迎战宋江招安军;洪秀全率部大败清兵长驻北上……。 皋亭、黄鹤两山近处众丘环绕,山峦起伏,谷深幽静,古木参天;登高望远,古运河千舟横渡脚下,河前一马平川,近处黄龙浜似卧龙盘踞其间;远处钱塘江似白练极目东海,西侧杭州城廓尽收眼底。 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山地以其旖旎的山水风光胜景,留下了帝王将相的遗踪和忠臣义士的故事,苏东坡、杜牧等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数以百计的馆、轩、寺、庙、庵等等,其间尤以众多寺庵之首的龙居寺为最。十里桃花坞,数千进香船。皋亭山下曾经热闹似城,留下皋城之名。丁桥还是著名的孝乡——东汉二十四孝之一丁兰的故乡。沿古运河赤岸桥往南至丁桥集镇数公里,丁兰井、丁兰路以及由丁兰所建的丁桥、兰桥现均还存,丁桥镇也因此得名。 § 经济概括 江干区的 江干区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至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4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9%;工业销售产值9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9%;出口供货总值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9%;财政总收入7.24亿元,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3.9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62.3%;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3792元/人,比上年增长19.1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9.63%;农民人均收入7396元/人,比上年增长8.3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85%。 工业经济 同时,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1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8.17,比上年增长33.04%;实现利润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33%。全区有10家企业列入杭州市百家重点工业企业和百家优强工业企业。78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万事利集团柔性女装荣获国家驰名商标称号,佑康雪派等19只商标荣获省市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称号。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基本完成农贸市场退路入室,开展杭海路,垦山西路,天城路,秋涛路创商业特色街活动。又有3家市场被评为"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皇冠大酒店,杭州湾大酒店,孔雀大厦,中豪大酒店,健风大厦等宾馆,饭店相继建成开业。基本完成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5个村完成撤村建居,1275家企业完成转制,通过企业转制盘活存量资产1.73亿元。建立了杭州私营经济园区,全区个私经济发展良好。外贸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7.72%。全年新增绿地24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和住宅建设竣工面积18.1万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率83%,强化创卫基础工作,顺利通过全国第四次城市卫生综合检查、清理,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7万多平方米。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2000年商品交易市场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因势利导,抢抓机遇,加大投入,扶持龙头,培育特色,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实现增加值1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9%;成交额2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8%;新建成了5个市场即中豪花卉市场,四季青花卉市场,天仙农贸市场,杭州水果批发市场,采荷一区农贸市场。建筑面积为23500平方米,投资2100万元。改建了4个市场即四季青服装市场,浙江汽配城二期,四季青面料市场,定海副食品市场。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投资6100万元.2001年,全区有专业市场83个,完成成交额227.79亿元,比去年增长6.63%;其中亿元市场15家,市场成交额为207.69亿元。商业收入66.63亿元,比去年增长21.94 江干区%。商品交易市场成为江干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经济 江干区作为杭州市蔬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近年来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2001年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3.89亿元,比去年增长5.10%。全年蔬菜上市量21.79万吨,实施"放心菜"工程,狠抓肉,禽,蛋,奶,水产等副食品生产,进一步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全年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下沙,九堡5000亩新菜地建设。 外贸经济 此外, 江干区对外经济持续发展,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完成外贸出口供货总值20.20亿元,比去年增长18.09%。至2001年,全区累计批准三资企业257家,总投资3.45亿美元,协议外资1.66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1.08亿美元。全年共引进项目169个,协议引进资金18.6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52亿元。 随着杭州城市向东扩展,沿江发展的总体战略付诸实施,为江干经济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位于区内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毗邻的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之江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和中心城市的区域优势,将对江干区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优越的交通条件,坚实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沿江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展现了江干区广阔的发展前景。 § 行政区划 江干区 2004年,江干区辖6个街道、4个镇: 凯旋街道,面积10平方千米,人口8.4万人。 采荷街道,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9.02万人。 闸弄口街道,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7.24万人。 四季青街道,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 白杨街道,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6.67万人。 下沙街道,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 九堡镇,面积18.3平方千米,人口2.68万人。 彭埠镇,面积17.67平方千米,人口3.83万人。 丁桥镇,面积15.15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 笕桥镇,面积18.2平方千米,人口5.43万人。 § 参考资料 江干区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xzqh.org/quhua/33zj/0104jg.htm http://zhejiang.d0086.com/slm/hangzhou/tlm/jianggan/jdms/jq676.shtml http://www.d0086.com/flm/zhejiang/slm/hangzhou/tlm/jianggan/jdms/jdms.htm http://zhejiang.d0086.com/slm/hangzhou/tlm/jianggan/jdms/jq713.s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