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正街
释义

§ 简介

汉正街 汉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发源于陕西省,由此注入长江,在很早以前,陕西省的商人就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贩运于汉正街中转。汉正街最初是由货物集散批发而发展起来的。汉口之名可以说是因陕西商贩而得名,即汉水入长江口。而汉口的繁盛,与汉正街分不开。

§ 概述

汉正街旧景20世纪初,随着汉口开埠,租界设立与铁路的开通,汉口商业中心逐渐下移至长江岸边。汉正街则演变成小商品市场。1979年,汉正街恢复小商品批发市场,首批摆摊经营的待业青年和社会无业人员100余名,1989年起,汉正街市场销售额突破7亿元,1990年起,国家、个体共同筹资数千万元,兴建与改建数处交易大楼,使汉正街的交通和环境大为改观。

汉正街市场西段以粮、油、棉、什业居多,东段以药材、参燕、金 银、票号、典当为主,中段最为繁荣,密布百货、布匹、山珍、海味、纸张等大小商铺。清同治三年(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钧等修筑汉口堡,沿堡辟出玉带、居仁、由义、循礼、大智、通济等八座堡门,外有深壕环绕,桥梁相连,既便于布防守卫,又可抵御洪水。清道光14年修建的保寿石乔现仍存原处,它是石乔口之为"石乔口",而非"桥口"的唯一历史见证。

17世纪初,汉正街不过几百米长,商业的复兴与繁荣推动了市场与街道的拓展。其时,汉正街杨家河至五彩巷之间有河街,大通巷以下有后街,升基巷以下有夹街,夹街以下至集家嘴之间又有小夹街。众多小街小巷以汉正街为主脉,纵横连接,组成了新兴的汉口沿河商业区。据清道光年间统计,这片形如卧帚的商业闹市,称之为街的有32条,巷有64条。汉水码头水运的繁荣带动了武昌、汉阳港埠随之兴旺,汉正街的商贸市场由码头发展到河街,又由河街发展到正街,推动武汉市场向纵深发展。

§ 特色景观

神龙异国风情岛:是一处集蛇类观赏、异国风情歌舞表演、游客参与等游览项目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刺激性、趣味性强。主要活动有:游览生态蛇园;飞天蹦极、乘氦气球升空观赏陆水湖美景;湖上飞人高空溜索;异国民俗风情歌舞专场表演等。

金鱼岛: 因地形平面图似金鱼状而得名。园梦锁挂锁区祝您心想事成,好梦成真;您还可在鸟语廊和百鸟园中戏鸟;孔雀园中饲喂孔雀;鱼池观鱼等。岛上高坡滑草、险渡将军桥惊险刺激,让您流连忘返。

§ 由来

汉正街,乃古汉口之正街。16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沿汉江(又称汉水襄河)一带地域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清初,汉水沿江码头形成以北岸为主的"八码头

临一带河"的态势,"四海九州之物不踵而走,特形异物,来自远方者,旁隘露积";清康熙年间(1662---1722)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沿街店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街情民风淳厚。

汉正街市场西段以粮、油、棉、什业居多,东段以药材、参燕、金银、票号、典当为主,中段最为繁荣,密布百货、布匹、山珍、海味、纸张等大小商铺。清同治三年(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钧等修筑汉口堡,沿堡辟出玉带、居仁、由义、循礼、大智、通济等八座堡门,外有深壕环绕,桥梁相连,既便于布防守卫,又可抵御洪水。清道光14年修建的保寿石乔现仍存原处,它是石乔口之为"石乔口",而非"桥口"的唯一历史见证。

§ 发展历史

汉正街

历史的见证-青石板

17世纪初,汉正街不过几百米长,商业的复兴与繁荣推动了市场与街道的拓展。其时,汉正街杨家河至五彩巷之间有河街,大通巷以下有后街,升基巷以下有夹街,夹街以下至集家嘴之间又有小夹街。众多小街小巷以汉正街为主脉,纵横连接,组成了新兴的汉口沿河商业区。据清道光年间统计,这片形如卧帚的商业闹市,称之为街的有32条,巷有64条。汉水码头水运的繁荣带动了武昌、汉阳港埠随之兴旺,汉正街的商贸市场由码头发展到河街,又由河街发展到正街,推动武汉市场向纵深发展。

乾隆四年(1739年),汉正街上自桥口,下至接驾嘴(集家嘴)铺设了条石路面,在汉正街的泉隆巷,至今还保留着青石板路面的古朴风貌。虽然现在路面大多已换成了水泥路和混凝土路面,但这些古风古韵的青石板作为汉正街的历史见证仍深深刻在老武汉人的记忆中。

古建筑见证繁华旧貌

汉正街历来就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水陆商埠,市场上"万商云集,商品争流",这里不仅是商品的集散地,也是八方商贾贸易、居聚之地,正所谓"瓦屋竹楼千万户,本乡人少异乡多"。它造就了古汉正街兼容我国南北传统建筑和欧洲建筑手法的独特建筑个性。

山陕会馆,又称西关帝庙。其规模在汉口会馆中"雅冠众构",它是商业团体的议事之地,外观为三进三出,西有北方民居风格的四合院,其内部装饰却是南方特色。

淮盐巷雕花过街楼是吸取欧洲联排式房屋的典型建筑,它全长194米,一桥横跨街面,将街两边的楼连接起来,既不阻碍街面人来人往,又方便了商业团体经商议事。在楼的内部装饰和栏杆、房檐、窗棱各处,又积聚了民族特色的雕花技艺。 古汉正街店铺临街而建,多为假两层楼式,白瓦灰墙,古朴别致。门面有全敞式、半敞式、内敞外窄式,交错穿插,风格各异。夹街背巷的铺面则多用木板木桩架起红漆横梁,梁上雕龙饰凤,极富民族特色。

今天的汉正街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小商品大楼"在汉正街拔地而起,街头巷尾的摊位也"引雀回笼,还路于民",以街为市,以地为摊正逐渐消失,今天的汉正街已形成了一个容括四条街道,方圆2.65平方公里的"汉正经济圈"。

老字号打造"金招牌"

清道光末年,汉正街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老字号。"叶开泰"、"苏恒泰"、"谦祥益""汪玉霞"、"蓝田宝"都有口皆碑。这些老字号浸润着老汉口百年的历史文化,现在回味起来,仍让人咀嚼到历史文化的余香。

叶开泰药店有300年历史。据载,其始址为古汉正街鲍家巷口开设的叶开泰药室,后更名为叶开泰药铺。叶开泰以"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为信条,其药品研制十分精细规范。驴皮阿胶、龟板阿胶取材只选黑驴皮、龟胶板,所有原料都选用最上等的药材。当时有句俗语说:叶开泰---药(要)面子。相传叶开泰药铺周街曾发大火,唯叶开泰丝毫无损,遂被人们誉为"神药"。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叶开泰的药---吃死人都是好的。建国后,叶开泰药铺改造发展为武汉健民制药厂。 "苏恒泰"是制伞老店,其创业人苏文受原以修伞为生,后积银30两,开设了苏恒泰伞店,专制油纸伞。苏恒泰宁可少产,绝不以次充优,因而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老伞店。其讲求质量、价廉耐用的盛誉至今仍在市场上流传。旧时,在江汉平原一带还流传着这样的风俗:女儿出嫁买红蓝苏恒泰伞各一把,男持红、女持蓝,以喻"红男绿女,婚姻美满"之意。

汉正街的商人还都非常重视品牌的保护,不仅选用坚固砖石或上等木材,还在牌号字上贴金堆沙做字,并不惜重金聘请当时名人或书法家题写。民国初年汉正街老大兴酒楼招牌即为夏口知县侯祖畲手题。 汉正街博物馆

要了解汉正街,现在有了一个好去处---汉正街博物馆。它反映了500年汉正街的历史。汉正街博物馆于2001年底正式开馆,占地百余平方米,有90多幅照片,130多件实物。虽然展物不多,也都不起眼,可一件件刻满生活印记的器皿、图片和碑铭,讲述着500年间汉正街一点一滴的生活积累和历史沉淀,蕴涵着汉正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热切向往。 博物馆墙上那幅1868年绘制的"汉正街地形图"就很好地为我们展现了当年"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繁华景象。在汉正街博物馆中还存有许多古汉正街建筑的图片。

悠久的历史,繁荣的商贸,催生了汉正街浓郁的商业文化底蕴。透视这些文物古迹,它不仅是汉正街的繁华的见证,也是汉口历史变迁和老武汉人生活的见证。

§ 地理交通

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汉正街坐落在白云黄鹤的故乡、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是镶嵌在华中腹地上的一颗璀璨的市场明珠。汉正街市场东起三民路、民族路,西到桥口路,南临汉口沿河大道,北至中山大道,由汉正街、大夹街、长堤街、宝庆街、三曙街、永宁巷、万安巷等78条街巷组成,占地2.56平方公里,含有6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划。市场内已建成服装、皮具箱包、家用电器、鞋类、陶瓷、布匹、小百货、塑料、工艺品、副食品等10大专业市场,营业面积共计60多万平方米,经营商品6万作余种,市场从业人员10万余人,客货运输站22个,拥有276条线路,对开500多班次,日均吞吐货物400余吨,个体经营户13200户,市场日均人流量16万人次,旺委可达20万人次。

§ 经营特色

繁华热闹的汉正街谦祥益绸布店

谦祥益(衡记)绸布店开业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所经营的宝蓝布、宝蓝细布、宝蓝竹布(俗称“三宝”或“三蓝”布)畅销武汉三镇、江汉平原诸城乡吁因这三种蓝布均由该店自设染坊染整,必过三道缸,色正而深,质量始终如一而享有盛誉,是与当时舶来品“阴丹士林”布竞争的唯一对手。谦样益绸布店以谦和致祥,诚信待客树立店风,与买主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外地熟客到店,将购货单交柜即去办理另外事务。到时再来,照单付款取货,无须讨价还价,从无差池。店堂内悬挂有黑漆牌困,上书“一言堂”三个斗大金字,经历半个多世纪,成为汉口人的口头禅:“谦样益的招牌枣一言堂”。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其日均销售额约5000银元,最高时曾达1.6万银元;年销售额在150万一180万银元之间。新中国建立初期,该店仍以经营绸布为主。1966年公私合营改建为谦祥益百货商店,自此经营方向发生变化。

苏恒泰伞店

苏恒泰伞店该店是汉正街的百年老店,其制造的伞是畅销省内外的名品。苏恒泰伞店的创业人苏文受是湖南长沙石门坎的伞匠。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家迁汉,住汉正街关帝庙茅屋。他起初挑修伞担游街串巷,随担少量兜售自制的雨伞。三年后,苏文受积累了白银30两,在关帝庙魁北巷口开设苏恒泰伞店,弃修伞而专制湖南油纸伞。从此,由月产伞100余把发展到6000余把,供不应求。苏恒泰的油纸伞能占领市场百年不衰,其秘诀就是质量过硬,同业难有匹敌。苏家制伞,讲究原材料必须采之道地。油纸伞的骨架材料采自湖南益阳、茶陵的毛竹,以其“肉厚质硬”不易弯曲变形;伞面蒙覆的皮纸采自湖北郧阳,以其经纬有力;伞面刷涂桐油采自湖南常德,以其纯度光泽俱佳。偶然原材料供应不及,宁可减产少销,也不以次充优、降低质量,如此数十年如一日。旧时,江汉平原一带,女儿出嫁时一般均要购买苏恒泰伞店的伞。以致顾客口铸“苏恒泰的伞”,远近闻名,有口皆碑。在经营管理上,该店力求改进,以达增产增收的目的。开始制伞是作坊制,一工到底。为了增产,改一工制为分工流水作业制,以7人为一组,4人做伞架(其中再按长达骨、短撑骨、装葫芦和伞把分工),3人格伞衣(2人裕纸、1人刷油)。同时改计时工资为计件工资。经此改进,工效提高30%。进入本世纪30年代,苏家第三代传人为了加强市场竞争,潜心研究提高产品质量,推行伞面纸浸油工艺。伞的品种增加到花纸、改良蓝面、蓝面勾柄和红面大柄4大类、21个规格,伞的抗湿性和耐用度更加提高。为争取顾客,苏恒泰伞店在售伞时,还当着顾客面加刷一层油,并可根据顾客要求在伞面上为顾客题名或作画。新中国建立后,汉口苏恒泰伞店为湘潭制伞总厂的第一经营部。公私合营后,又由门市经营转向生产,月产油纸伞2000把、油布伞5000把。60年代以后,塑料伞、花布伞普及,油纸伞受自然淘汰,退出市场。但讲求质量、价廉耐用的苏恒泰伞的盛誉,仍在市场流传。

汪玉霞食品店

该店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在汉正街灯笼巷口创业,是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牌名店。310附录汪玉霞食品店初期以经销安徽茶叶为主。当时全国茶叶以徽茶最好,因而得名“汪玉霞的茶叶”。清末民初,汪玉霞食品店转以产糕点食品为主,如春节的酥糖、京果,端午节的芝麻糕、绿豆糕,中秋节的月饼,都受到城乡居民喜爱。特别是汪玉霞食品店的喜饼,成为一般家庭婚娶聘礼、喜庆请客的必备之品。这些产品历经几代人,质量始终如一。直至现在,汪玉霞食品厂的酥糖、京果、绿豆糕,仍是武汉食品市场的首选产品之一。其关键在于这些产品有一套严格的配方和严格的操作规程,以确保产品甜、酥、香、脆,适合顾客口味。凡是产品推出,店东和掌作师傅必要先尝,经检验合格,方才批量应市。在经营管理上,尽管其产品已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但仍注重促销活动。比如,以副产品碱酥饼薄利销售招袜顾客(利润率为5%,是其他主要产品利润率的l/7),带动其他高利产品占领市场。在服务质量上,讲求信誉,建立尊重顾客的良好店风。

叶开泰药店

该店开业于明崇帧十年(1637年)。新中国建立以前已经叶家十余代传人,成为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店。创始人叶文机初在汉正街鲍家巷口设叶开泰药室,行医制药,以医荐药。清乾隆年问,其孙叶宏良拓展业务,更名叶开泰药铺。光绪年间,叶开泰营业额占三镇同业总额的13%左右。辛亥革命后,传人叶风池于大夹街陶家巷本家宅基兴建店堂,重振家业,进入鼎盛。叶开泰药店精制的膏丹丸散,质量好,疗效高,行销海内外。店内东家员工以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为信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例如,生产“大活络丸”即选用白花蛇,必须除掉蛇头、蛇尾、蛇骨、蛇皮,再烘干研末配药。驴皮阿胶、龟板阿胶取材只准选用黑驴皮、龟底板。汉正街老店311门市草药配方,自有一套严格操作程序。病家置药方于柜台,专人照方抓药。每味药几钱几分以戮秤称好,倒在小包纸上,按方顺序排列。全方抓毕,另有专人按方逐味检查。检查无误后,再由原抓药人逐味包成小包,然后合成大包。药包整整齐齐,有棱有角。然后店员交药收钱。武汉人曾流传一句歇后语:“叶开泰的药枣吃死了人都是好的”,‘其声誉由此可见一斑。

黄志成拆货店

该店曾为远近闻名的杂货海味批发店,鼎盛时期每天营业额达两万两白银。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黄渤亟继承伯父店业开办黄志成拆货店,借欧美诸国在汉口推销海味、白砂糖之机,着手海味杂货二道批发业务。该店以放秤让价,品种齐全和代为包装托运等服务手段,以省内及沿江乡镇码头的中小客户为对象开拓市场,压倒同业,业务遍及省内乡镇,声誉远达湘、赣、川数省。据传,省内外一些乡镇杂货店每每于店堂张贴在黄志成拆货店进货的发票,以示其货真价实。1900年,黄志成拆货店员工发展到180余人,日营业额白银万两,每年利润常在7万一8万两白银,经营规模高速增长。其后,即在武昌、汉阳新办杂货店5家,碾米厂l家。黄渤亟因此任汉口咸宁同乡会会长,一度购买两艘火轮经营汉口至咸宁间客货运输业务。辛亥革命时清军火烧汉口镇,黄志成拆货店堆栈存货全遭焚毁,元气大伤。后虽赊筹款货复业,一度有所起色,终因店内高级职员各立门户,难改每况愈下之势。1927年,盛极一时的黄志成拆货店终于无法维持,从汉正街市场正式消失。

§ 影响

汉正街

“汉正街”商标首次争夺大战

1997年6月,靠汉正街发家的民营企业武汉华镒集团,联合6家企业设立了“湖北汉正街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并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要求注册“汉正街”皮具、包装袋和熟食品等25个类别的商标。这一消息被媒体披露后,立即引发了轰动三镇的“抢注事件”。

汉正街管委会领导认为:“且不说汉正街这一具有500年历史的古老商埠的无形资产,被一民营企业独占于理不合,单就政府多年巨大投入所增加的无形资产落入私人腰包也于法不容。”据悉,自1997年以来,汉正街进行了三期改造,到1998年,总投资已达3亿。

在被“抢注”商标还在公告期内,汉正街市场管委会就积极联合市商标事务所,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复议。2000年1月,此事渐被淡忘之际,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家商标局最终没有核准华镒集团的申请。21个类别的“汉正街”,因此而落入汉正街委员会下属企业的囊中,“汉正街”商标之争,初步尘埃落定。

“汉正街”走出国门

2003年7月,汉正街传出令人惊喜的消息:“汉正街”品牌第一次依靠品牌的力量走出国门。由汉正街市场股份公司独立接洽制作的价值40万的“汉正街”牌牛仔裤,经广东黄浦海关运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两家华人商贸公司对“汉正街”品牌充满信心,均表示希望取得“汉正街”商品在匈牙利的独家代理权。

“汉正街”商标几成“弃儿”

在普通人的眼中,汉正街的无形资产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还在与日俱增,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2006年,当“汉正街”商标陆续进入“续展期”后,出人意料的情况发生了,部分“汉正街”商标竟没有续展。市商标事务所多次通知汉正街方面,温馨提醒:不要错过续展期,并殷切地希望他们,能够全面续展,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遗憾的是希望最终变成了失望,汉正街方面并没全面续展,只是对“服装、广告、运输、不动产”等5个类别的“汉正街”商标,进行了延期续展,绝大部分类别的“汉正街”商标成了“弃儿”。

莫让肥水流到外人田

当汉正街方面将“汉正街”商标的无形资产视而不见之时,一些精明透顶的商人却认准了“汉正街”商标存在的巨大商机。2008年7月,先知先觉的武汉汇康旅游品公司,就申请注册了印刷品等4个类别的“汉正街”商标。今年5月,武汉天鸣实业公司也见机行动,申请注册了5个类别商品商标和4个类别的服务商标,共计9个类别的“汉正街”商标。

目前,“食品、饮料、糕点”等类别的“汉正街”商标,已“改名换姓”,不再属于汉正街管委会所有,而是划到武汉汇康旅游品公司“收养”。据了解,由于申请和审批时间不一致,眼下,还有20个类别的“汉正街”商标,正逐步进入续展期,正等待着更多的有识之士来“认养”。重新整合汉正街的有形和无形资产,需要更多的“伯乐”来相看“汉正街”商标。

§ 传承意义

汉正街曾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被誉为“天下第一街”,其品牌效应,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早在1996年,汉正街管委会就已认清品牌的能力,打响了“汉正街”品牌注册的第一枪,其下属的武汉市汉正街市场配套中心捷足先登,率先申请了餐馆、毛巾、床单等14个类别的“汉正街”商标,抢占了“汉正街”的品牌高地。

汉正街,这个通常被看作武汉开放标志之一的市场,其实早在城市圈概念形成以前,已经承担了沟通“1+8”经济融合的功能。主要来自武汉周边地区的草根族,如今已成为汉正街的经营主体,而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所思所虑,也许正好能回答“1+8”如何互动的问题。 [1]

§ 国际评价

汉正街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开放、搞活的窗口和风向标。它的成功不仅受到全社会的瞩目,而且也引起了国际舆论和外国友人的广泛关注。英、美、法、苏、日、德、荷、古巴、加拿大、罗马尼亚、乌拉圭等十几个国家的外宾先后来市场参观、访问,对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以及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1985年9月8日,法国《生活周刊》驻京记者艾梅?萨瓦尔、雅克?乌泽尔斯坦参观、采访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后提笔留言:商业街生机勃勃的经济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8年11月15日,以多布若德为团长的罗马尼亚代表团“高兴地参观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丰富的商品,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1986年3月12日,世界银行代表团一行4人参观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对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管理工作及管理官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给我们提供信息的商贩。希望你们管理的市场生意兴旺”。

1990年11月12日,美国国会议员鲍勃?布朗先生代表美国国会考察团的全体成员祝愿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生意兴隆,一切顺利“改革开放的缩影”1991年4月23日,英、美、法、德、荷5国10家新闻机构的驻京记者参观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他们对小商品市场面向农村、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经营特色表示浓厚兴趣。一1986年8月7/8,英国伦敦《金融时报》记者罗森先生考察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形成的全过程,对市场的发展表示赞誉,并祝“政府继续为中国的发展而实事求是”‘1985年lO月13日,日本新闻代表团参观、采访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汉正街市场的繁荣景象,富有特色的经营方式,以及政府部门在此实施的有效管理,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代表团团长、日本《朝日新闻》东京本社社长梅本洋一先生动情地说:“从闻名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营活动中,我们对中国政府提出的开放、搞活政策,有了实质性理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1985年6月,《加拿大周刊》记者南希”:德海姆女士参观、采访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从市场的繁荣景象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必定成功的希望:“因为邓小平的政治影响还在不断地向地方各级政府扩展,所以他的改革政策的命运是可以确定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