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汪端
释义

§ 概述

汪端(1793~1839) 清代女诗人。字允庄,一字小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书香之家,7岁能诗。未及成年而父母先后去世,受抚于姨母梁楚生。18岁与陈文述之子陈裴之结婚。陈裴之亦有文才,夫妇拈韵分笺,互为商榷。中年守寡,儿子又得痼疾,开始接触道藏释典,晚年奉道礼佛甚勤。

汪端早年,曾广泛阅览宋、元、明、清人诗集,仅留高启、吴伟业二家集,其余皆弃去。后又谓"梅村(吴伟业)浓而无骨,不若青邱(高启)澹而有品"(陈文述《孝慧汪宜人传》),独以高启的诗为学习标准。汪端之诗,"能杼柚文史,一洗闺阁纤□之习"(梁同书《自然好学斋诗钞序》),"其旨远,其辞文,其格律在钱(起)、郎(士元)、温(庭筠)、李(商隐)之间"(石韫玉《自然好学斋诗钞序》)。中年以后,诗风一变,表现为沉郁哀怨。晚年诗中常流露"名士牢愁、美人幽怨,都非究竟,不如学道"(陈文述《孝慧汪宜人传》后记)的思想。代表作有《紫骝马》、《读史杂咏》(12首)、《哭伯兄问樵》、《当窗织》、《猛虎行》、《选明三十家诗成各题一律于后》(30首)、《张吴纪事诗》(25首)等。

著有《自然好学斋诗钞》10卷,编有《明三十家诗选》初、二两集。曾著小说《元明逸史》,后焚弃。 (管林)

§ 一代才女汪端

一代才女汪端

蒋寅

中国自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但实际上女子的才华一直是文士津津乐道的美谈,而左芬、鲍令晖、上官婉儿那样的才女更是他们赞美的偶像,倾慕的好逑。到明清时代,簪缨之家、书香门第,无不教女子读书,女性才华的开发已是婚姻预算中一项重要的投资。毛奇龄、袁枚、陈文述等文人还招女弟子,一般男性诗人也无不由衷地欣赏女性的创作,赞美女性的才华。才女辈出成为明清两代文坛十分引人注目的景观。不过,由于社会的原因,她们才华的表现和传播远较男性为困难,诚如张云璈所言,“天之生一才人也不易,生一闺阁之才更不易;闺阁有才而又得全家之多才以张其才,则尤不易”(《自然好学斋诗钞序》)。许多闺秀诗人、画家由此就被埋没了,只有少数人能幸免。清代中叶的女诗人汪端可以说是一个尤为幸运的才女。

汪端(1793—1838),字允庄,号小韫,出生于浙江钱塘一个书香世家。祖父名宪,字千波,号鱼亭,是著名藏书楼振绮堂主人。父名瑜(?—1809),字季怀,自号天潜山人。博学多才,隐居不仕。工诗善琴,并精于医道。母梁应鋗,也出于书香门第,一门多著名作家。汪端来到世间时,家族长辈享有盛名的有外伯祖梁同书、表舅祖张云璈、姨母梁德绳、姨父许宗彦、表舅钱杜等著名人物。汪端母亲早逝,父不再娶,教两子两女,都能读书作诗。汪端最幼,乃父视同掌珠,延秀才高迈庵课她读书,她的聪慧很早便显露出来。在杜甫“开口咏凤凰”的年龄,汪端也应父亲之命,赋《咏春雪》一首:

寒意迟初燕,春声静早鸦。未应吟柳絮,渐欲点桃花。微湿融鸳瓦,新泥钿车。何如谢道韫,群从咏芳华。

尽管尾联的切题略显得生硬,但前三联炼字造句都已不俗,甚至可以说很老练,让人难以相信是出自七岁女童之手。当时以为不减柳絮因风之作,因呼为小韫。汪端十岁以前的诗作,风格明显处在有意识的模仿中。《拟太白凤凰台置酒》的题目显然是太难为她了,有些力不能支。《秋夕次伯兄问樵初韵》“菊荒彭泽冷,波远洞庭秋;落叶随鸦起,孤云带雁流”数句如明人学唐,一派空腔大套。不过《田家》一首学得还不错:

一夜梨花雨,田畴新水生。邻家饭黄犊,荷锸出柴荆。妇子供晨馌,儿童话午晴。萧萧竹林外,布谷又催耕。

构思取景虽无甚新意,但造语闲适自然,显示出良好的诗歌修养和写作能力。如此早慧殊为尠见,难怪一家长辈惊为奇才,赞叹不已。她诵木华《海赋》,两遍即能背诵,不遗一字。读书更是过目不忘,而且极有主见。父亲见她喜欢诗,便取宋元明及本朝人诗集给她读。她一过目辄弃去,独留高青丘、吴梅村两家,既而去吴留高。父亲问是何故,答:“梅村浓而无骨,不若青丘澹而有品。”从此奉《青丘集》为圭臬。

父亲不仅为幼女的教养付出心血,为她未来的幸福也作了妥善安排。夙有知人之鉴的他,听友人华秋槎称赞陈文述之子裴之才华出众,特地到苏州访察。一阅裴之《春藻堂初集》,叹为隽才,当即属华秋槎作媒,与陈文述结秦晋之好。嘉庆十二年(1807),汪端与陈裴之订婚,当时汪端十五岁。正当汪端对未来充满憧憬时,不幸继踵而至。嘉庆十四年(1809),长兄初卒于四川军营,未几父亲也以悲伤过度而奄逝。孤露的汪端被接到姨母梁德绳家。梁德绳(1771—1847),字楚生,以诗名于时,著有《咏春轩诗草》,并主持风雅,号为闺秀龙门。汪端在姨母家,终日独坐一室默诵唐诗,遇意得处,嗑然而笑,一家上下咸目为书痴。她的聪敏强记再次表现出来,读庾信《哀江南赋》两遍,即能背诵不误。梁德绳见甥女有异才,悉心授诗,后来汪端选明诗就出于姨母的引导。

嘉庆十五年(1810)二月初五,十八岁的汪端归于陈氏,成了著名诗人陈文述的冢媳。夫君裴之(1794—1826),字孟楷,又字朗玉,以父字云伯,故又字小云。小云幼承家学,声名早著,人称“神清似卫叔宝,才略似温太真,文章经济似贾长沙,风流儒雅似周公瑾”,有国士无双之目,汪家长辈梁同书、许宗彦都激赏其才。故汪端之归裴之,一时有金童玉女之誉,拟于祁彪佳商景兰。陈文述为人一向追慕袁枚,风流自赏,“一门之中,人人有集”,又有女弟子三十多人,当时拟于袁枚。

汪端归于陈氏,更如鱼得水,当时闺秀自前辈诗人李佩金、归懋仪、王琼以降都折节下交,约为姊妹。平日家居读书作诗,与裴之琴弹瑟应,伉俪甚笃。嘉庆二十一年(1816)初,她有《丙子孟陬上旬与小云夜坐以澄怀堂集自然好学斋诗互相商榷偶成二首》,不仅流露出对“花落琴床春展卷,香温箫局夜谈诗”的满足之情,还宣明了“不将艳体斗齐梁,不骛虚名竞汉唐”、“明珠翠羽非吾好,善病工愁未是痴”的写作态度,分明可见一对青年诗人胸有主见且充满自信的神采。

汪端夫妇的婚姻生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清照和赵明诚,情投意合,恩爱而风雅。但这只是明亮的表面,在它背后有着浓厚的阴影。裴之才大难用,功名之途颇为坎坷。初以通判筮仕,江南大吏异其才,请留江南补用,吏部以格于例,改选云南府南关通判。裴之以地过僻远,不愿赴任,一直在乃父县署中行走,又参河道幕府,辗转不宁。

汪端自幼丧母,及笄丧父与长兄,嘉庆二十一年姊筠复徂谢,痛何可言。所生两子,长男孝如早夭;嘉庆十八年(1813)生次子孝先(后改名葆庸),形质孱弱,为此汪端居常悒悒寡欢。嘉庆二十四年(1819),为翁姑双病,汪端与裴之一同斋祷,立愿持斋三年,诵《观音经》,从此夫妇分室。其间汪端因选明诗而患神经衰弱,经常失眠。自以体弱不任中馈,又以子嗣不广,遂请为裴之纳妾,娶秣陵王姬紫湘。而紫湘入门两年即病卒,令汪端为之伤恸,作《紫湘词》八律哭之。

忧亲伤逝的接连打击,使汪端形劳神瘁,到道光六年(1826),三十四岁的她已早生华发。而更大的不幸接踵又至,岁暮裴之客死汉皋,葆庸闻父讣,惊悸失常,久治不愈。亲族劝汪端为娶妇纳婢,以续后嗣,她不忍误人之女,想等葆庸病痊再作计议,终竟不果。丧失家族天伦之乐的汪端,最终只得在宗教中寻求寄托。公公陈文述本是个笃诚的道教信徒,师从金盖山道士闵小艮,从妹羲也是在家修行的道姑,为长春真人龙门派第十二代弟子。汪端后皈依陈羲为龙门派第十三代弟子,法名来涵。案头常置《神仙通鉴》、《金华宗旨》等道教典籍十余种,于西王母《女修正宗》、李泥丸《女宗双修宝筏》参究不辍。因巫言小云身后有孽,又遵从闵真人言,日对小云遗像诵《玉章经》。据说她“不参语录,不事元功,礼诵七年”,或闭关数月不出。礼玉皇忏及朝真斗以千计,诵《玉章经》以数十万卷计,诚信逾常。她曾对人说“名士牢愁,美人幽怨,都非究竟,不如学道”,颇耐人寻味。

汪端自幼熟读史传,深谙人情物理,持论极为老成。当年居姨母家,姨父许宗彦与她论史,常为所诎,呼为端老虎,比之禅家西余狮子。古往今来,才女何限,博学女子也不少,但像汪端这样经史满腹,而又旁通曲学、无奇不有的女子却罕见其俦。陈文述对这位儿媳也爱重逾常,晚年倚为左右臂,事无大小都听取她的意见,还准备将平生著作付之删定。孰料天不怜才,道光十八年(1838)冬,汪端竟因脾脏疾病所导致的腹泄,于十二月十八日不治而终,享年仅四十六岁。

汪端是个不平凡的女子,无论文才、妇德、道术都博得时人的赞美,文学方面的成就尤为引人注目。她曾撰成历史小说《元明逸史》八十卷,为古代闺秀中所仅见。学道后自焚其稿,如今传世作品仅《自然诗学斋诗钞》十卷,收诗1143首。这些诗作几乎贯串了她的整个生命历程,相当完整地记录了一个才女才华的成长和发挥过程。汪端性格的早熟使童稚过早地从她身上褪去,传统的闺阁题材和少女情怀几乎没有在她诗中留下痕迹。直到中年以后才偶尔回味一下少女时代,而那已伴有浓重的苦涩:“斗草心情成昨梦,牵萝况味逼中年。”(《春暮雨中作》)《诗钞》中所存少作大多是练笔性质的乐府及拟古之作,《陇头水》、《琴娘曲》、《春夜曲》等篇已颇见才情。十七岁所作《哭伯兄问樵》五古九十五韵,朴实无华,真情淋漓,浑浑灏灏,一气回荡,很难让人相信出自少女之手。

归于陈氏后,汪端的生活圈子愈益狭窄,题咏成了最主要的写作动机,《铜雀瓦砚歌》、《薛湖古剑歌》之类的历史题材占了很大比重,借咏古忠臣孝子、节妇烈女故事来表达自己的伦理观念、历史评价,也成为作品的主要内容。在咏古或闺秀间唱酬题咏中,历史上的女性不断作为主题或背景涌现在她的笔下,构成她诗歌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张吴纪事诗》七律25首,咏元末张士诚群臣、妇女事迹,各以小序述其事,再系以诗,是最集中地表达她的历史评价、凝聚她的才情的一组作品。“一代铁崖诗史在,论人成败亦堪悲”(《自题张吴纪事诗后》)。像杨维桢那样始附终背、议论无常乃是古代文人习见的行径,而“胜者王侯败者贼”更是正统史观的基本逻辑,汪端焚毁《元明逸史》,却又写下《张吴纪事诗》,或许是要用诗歌来改写历史,用“诗史”来挑战“正史”吧?这样的勇气,从古以来不作第二人想。

汪端写得最多的是七律,现存1143首诗中七律竟有565首。《秣陵古迹分赋同小云作》、西湖怀古组诗、《张吴纪事诗》、《元遗臣诗》、《和马秋药抵掌八十一吟》等力作也都是七律,看得出她于此体用功最深,据说她曾自许七律可传。她的七律擅长议论,工于用典,就总体倾向而言,以格调意趣胜而不以造句胜,但浏览之下,无论赋事写景都佳句迭出,频频入眼。如:

露华涤笔香生纸,花影横琴月上衣。(《赠吴门陈灵箫夫人》)

竹砌微风疏有韵,花帘斜月澹无痕。(《夜坐与苹香论画次首赋呈松壶舅氏于野鸥庄》)

萤度暗香荷叶浦,虫吟凉露豆花棚。(《夏夜》)

如此清逸灵动的景致和语言,固已属超妙不凡。然而此等一般性的应酬题咏,实在还不足以充分展现汪端的才情,只有那种虚拟情境,才能提供她尽兴驱驰的疆场。临终前一年冬补成的嘉庆二十五年《消寒杂咏》旧稿《寒浦》写道:

老树风多聚暝鸦,烟深拳鹭不眠沙。荒桥断岸云如墨,败苇枯荷雪作花。替月一星明蟹火,敲冰夜半响鱼叉。野翁系艇归来晚,霜满蓑衣问酒家。

诗中熔唐人情韵与宋人格调于一炉,造句、用字都非常讲究,虽取寻常之景、寻常譬喻,却有着不寻常的表现力。汪端早年的七律,取意造句尚多脱胎于唐人的痕迹,也不免明人学唐的空腔俗套;入陈门后,想是亲炙于颐道老人,笔调日趋成熟。《题翁大人花月沧桑录》四首之类,堪称炉火纯青,不同凡响。遗憾的是,中年以后她诗中常阑入道教的玄言礼忏,不免枯燥乏味。

汪端其他诗体也各有造诣。绝句玲珑剔透;五律萧疏流宕;七言歌行则铺陈开阖,气势淋漓,如《玉笥生歌题元张思廉贤诗集后》,悲壮慷慨,脱尽脂粉气。乐府旧题则往往能摆脱传统主题,自构独特的情境,《猛虎行》是典型的例子。管筠说:“君以选明诗及多病之故,不暇多作。偶一命笔,必以和雅为宗,于选声傅色皆精意出之,得古人清艳之妙。”“清艳”二字道出了汪端诗歌的风格特征,且看《夜坐》一诗:

明河清浅浴疏星,风定珠栊度冷萤。一翦秋花凉影瘦,月波扶上画罗屏。

她笔下的景物常有这种水晶般玲珑剔透的清,秋花般冷淡凄清的艳。为了追求这种趣味,她常刻意描写虚拟的情境,像《秋江词》:

遥山苍,寒荻短。美人愁倚西风楼,欲采花秋水远。黄陵庙下月娟娟,渔唱一声湘浦晚。

汪端履迹不出江浙一带,此诗忽然写到湘浦,自属想象而非写实。写秋江不取江南山水,而虚拟湘江风景,只能说明她存心要描绘一种由屈原、元结、柳宗元、李群玉等众多诗人的作品所共同渲染的印象之美,也是她理想的清艳之美。汪端诗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没有一般闺秀诗的多愁善感,很少涉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很少深入内心的情感世界。即使是《秋雨书感》那样的题目,也只是冷淡而平静地描写景物。也许她的心境就是那么平静,也许她只有唯美的关注。直到晚年她的生活和心境都不那么适意时,她笔下的诗章仍是那么清艳:

鹭飞雪影破溪烟,翠络萝花瘦石妍。晓雨嫩凉蒲蕖长,蜻蜓碧点水痕圆。(《书所见》)

通观汪端的全部作品,“清”、“澹”是她最心爱的形容词,而“影”、“烟”则是她最爱描写的对象。即使在这速写式的短章中,影和烟仍是作者刻意捕捉的意象。其他作品更几乎是无影不成句,无烟不成章。她顽强地要表现她欣赏的那种清艳之美的神韵,哪怕烟、影两字连篇累牍也在所不计。这样富有个性的女诗人实在是古来罕见的,难怪舒位要感叹“此才闺阁见尤难”(《题武陵闺秀汪端次韫自然好学斋诗集》),潘奕隽、石蕴玉甚至许为曹大家后一人,他们的称赞不是没有道理的。

汪端自幼嗜读高启诗,对有明一代诗歌早有自己的看法。受姨母梁德绳启发,她在嘉庆二十四五年为公婆长斋祷病期间,完成《明三十家诗选》的编撰。为此她晨书暝写,经常熬夜,竟至患神经衰弱,难以成眠。全书分初二两集,各八卷。初集正选十三家,附录二十二人;续集正选十七家,附录四十八人。每家系以事略,旁采前人评论,以备参考。梁德绳评价汪端的工作及其意义说:“兹集之选,虽曰诗选,实史论也。盖前明三百年,自高帝以马上得天下,草菅文士;成祖以叔攘侄,芟?忠良;中间奄人权相,望尘接踵。又以制义取士,词章古文,无真知灼见。虽有前后七子主坛坫者,务以声气相高,文章之途,有市道焉。虞山蒙叟《列朝诗选》富矣,冗杂无次序;小长芦钓师《明诗综》较有次序,亦博而不精;沈归愚《明诗别裁》即《明诗综》约选之,沿袭皆前人旧说,无足观览。今允庄所选,以清苍雅正为宗,一扫前后七子门径,于文成、青丘、清江、孟载诸人表章尤力。至于是非得失之故,兴衰治乱之源,尤三致意焉。读是书者,不特三百年诗学源流朗若列眉,即三百年之是非得失已了如指掌。”诗选一经刊印行世,就博得一致称赞。女批评家恽珠赞其“深于诗学”,“知人论世,卓尔大家”(《闺秀正始集》卷二十),近代以来诗家也一致肯定汪端的选目远胜于朱彝尊、沈德潜。以女子操选政而胜于须眉,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到今天,汪端几乎已被遗忘,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但她的业绩实在是不该被忘却的,无论是《自然好学斋诗钞》还是《明三十家诗选》,在女性文学活动的领域都产生了特殊意义,那就是陈文述《哭子妇汪宜人》所说的“开辟班曹新艺苑,扫除何李旧诗坛”。她短暂的人生不仅留下数量丰富的诗作,为女性诗歌贡献了不凡的七律成就,以咏史诗和论诗诗开拓了女性写作的疆域;而且还以独到的批评眼光改变了男性世界对明代诗史的认识,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女性的批评印迹。这都是我们应该记住一代才女汪端的理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