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浦光中学
释义

§ 简介

浦光中学原名青年会中学。创办于一九0一年(清朝光绪二十七年)。浦光中学

起初,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在南京路保安司徒庙附近,开办一所学校,专修商业英语,首任校长是青年会总干事曹雪赓。一九0三年迁至北京路垦业银行大楼,白天上课,设置国文、英文簿记、英文打字等科目。一九0七年,四川路青年会第三所落成,学校迁来,又规定国文为必修科目。一九一二年,按教育部规定设置课程,侧重英文、商科。青年会在会所开辟少年活动场所,设置童子部。学校创立童子军,为全上海市中、小学成立童子军之首。[1]

§ 发展

一九一四年,美国人马特出资,在青年会第三所后面盖五层砖木结构大楼,大楼的底层和二层为青年会少年部的活动场所,三层以上为学校校舍,增设《圣经》课,由美籍教师任教。一九一五年,曹雪赓辞去校长职务,由朱树翘接任校长,教师多数来白圣约翰大学毕业生,如《孽海花》作者曾孟朴之子曾虚白(新闻界著名人士),著名出版家,编辑家邹韬奋都是英文教师,著名戏剧家洪深也在校任教。

一九二七年四月,在大革命的洪流冲击下,学生自治会为实行民主管理,向校方提出师生共同组成委员会,参与校政方案,为校方所拒绝,引起学生罢课,校长朱树翘引咎辞职,师生组成维持校务委员会主持校政。在组织参加五.四市民大会活动时,学生内部发生分裂,校董事会公开出面干涉,指责校务为少数不良分子所把持,一部份师生离校到法租界霞飞路开办青年中学(解放后并入比乐中学)。学校停办一年。一九二九年春,复校由高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招收初中学生,在高中增设无线电专科,朱树翘回校继续任校长。

一九三O年夏,韦悫(别号韦捧丹)从市教育局长、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卸任来任校长。韦是新教育思潮代表人士,民众教育主张者。在教育局长任职期间,改革公文,采用白话文体,举办民众茶园,职业学校,出版《上海教育》阐述他的教育主张。来校后,得工部局华人教育处陈鹤琴支持,获得经费资助,以改革学校设施:更新课桌椅,采用双人铁木结构课桌椅,充实图书仪器,建立化学、物理实验室、生物解剖室和数学教室,加强数、理、化教学,增开解析几何、分析化学,在初中,开设图画、手工课。数、理、化采用中文教科书。推行 “行验教学法”,增设职业选修科,进行分组教学,设立应用化学、会计、文书、电力等科目,注重学生练习和实验,解剖生物,课余开展多种兴趣小组活动, 形式多样,有京剧清唱、小提琴、绘画、歌咏、乒乓球、篮球、管弦乐队,均聘专人负责指导,在校外有欧阳路23亩操场,作为球队队员练球场地。晚间开办职业补校。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聘请才学之士来校任教,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校内民主空气浓厚,师生中进步力量迅速成长,不少毕业生走上革命道路,解放战争期间壮烈牺牲的中共瞧阳县委书记谢景鸿烈士,就是一九三三年的高中毕业生。多数学生毕业后升入圣约翰大学,或就职于工部局、洋行。

一九三三年,曹炎申博士接替韦悫任校长,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不断蚕食我国领土的民族危机时刻,校内教师,如陈起英先生激于爱国热情,经常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时事形势分析,抨击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得一部分学生受到向往革命的启蒙教育。一九三五年,陈起英老师组织起课余的“青钟剧社”,陈老师自任导演,演出田汉的《一致》(为对付审查,改名《众志成城》)、《阿莱城的姑娘》、《蠢货》。在青年会中学大礼堂公开演出三天。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件发生,日本侵略者悍然入侵上海,全面抗战的局面拉开。“孤岛”状况的租界,学生界救亡运动蓬勃展开。位于四川路桥堍的青年会中学是“学协”的联络点,学生丁景唐、郭锡洪(郭明)、陈有民(史毓民)、范树康(吴康)都是“学协”联络员,《学生生活》发行员。丁景唐和王瑞鹏公开创办文摘和创作并重的文艺半月刊《蜜蜂》,转载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品,也发表部分青年作品。在学生中组织读书会。开展捐募寒衣,救济难民活动。寒假期间举办“邻童义务小学”,吸收社会上失学儿童免费入学,供给书籍和文具用品,校长为校青年会负责人郭锡洪、李明,教师由学生担任。一九三九年春,在地下党支部领导下,组织部分学生春游,去胶州公园慰问坚守四行仓库的八 百壮士和谢晋元团长。在学生中组织订阅“上海联”的《联声》;举行“天国能否建在人间”的讨论;邀请青年会干事俞沛文、与女青年会干事王辛南、女作家 关露作演讲。团结青年会和学生自治会中骨干,开展团契活动。一九四O年,汪 伪政府在南京成立,日本军方对租界地区的渗入,形势十分严峻,美国人伍立夫担任校长。地下党支部按“勤学、勤业、交朋友”方针,通过共同做功课,开展课外活动,观看苏联电影,参加教会中学夏令营,演出《张伯伦》活报剧,培养革命力量。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进驻租界地区, 结束“孤岛”状态。一九四二年初,由校董陆高谊担任校长。四月间,校门口发现抗日传单飘落,日本宪兵把学校包围,进校全面搜查,未发现任何形迹,却把无辜学生罗庭柱抓去,事后即无罪释放,但校内白色恐怖气氛笼罩。地下党支部为保存力量,坚持阵地,把部分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转移到他校或去解放区,学生活动陷于停顿状态,仅在校内举办“旧书交换社”开展为学生服务活动。

一九四三年夏天,青年会智育部主任田信耕来校,协助校长罗钟瑞工作,担任教务主任,青年会干事李寿葆来校,担任训育主任,不久,田信耕任校长,浓化学校基督教色彩;开学典礼在礼拜堂以宗教仪式举行;高中学生每人发一本《新约全书》;聘请基督教徒为职员。建立铜管乐队,由朱沙罗门教师任教练,修建室内健身房,铺成弹性柚木地板,安装篮球架和灯光照明。规定学生为当然少年部会友,收取少许会费,即可参加少年部的各项活动,加入四育团(提倡德、智、体、群四育并重方针的组织),一度沉寂的团契纷纷成立,各种学生兴趣小组又恢复活跃起来。地下党支部的工作,有所开展,学生党员郑广裳和黄青白组成了“联青口琴队”,队员有三十余人。党员李伯先和茹裕照办了《习作》,学生任民鉴开办“青中理发社”。其年十月,为了尊师活动,学生举行了义演,演出田汉的《湖上的悲剧》、陈白尘的《未婚夫妻》。一九四四年秋,举办青年会第二中学,招收社会上无力升学的失学男女青年。教师由教职员半义务性兼课,徐英俊负责教务,有部分学生担任教师工作。一九四五年下半年又招一班,成三个班级。课余活动与青年会中学一起进行,一九四六年下半年并入青年会中学。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任民鉴组织印制抗战胜利章,组织学生上街义卖,义卖所得作为慰劳青年军和清寒学生助学金。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对学生的功课是抓得紧的,在当时租界地区的中学中,教学质量是高的。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为数不少日本学生来校就读,学费较昂贵,一般家庭子弟负担不起,但青年会设有清寒学生助学金,经过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减免学费入学;特别优秀的,并由青年会食堂供应中膳一顿。邻童义务小学毕业的优秀学生亦可享受上述待遇,考入青年会中学,实行半工半读。学校办学宗旨为:德、智、体、群四育并重,以“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为校训。重视学生群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青年会少年部各项活动,并吸收学生担任少年部干事。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是区别于其他中学的最显著的特点,因而有不少学生成为有名的社会活动家。

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学校成为全市学生运动的民主堡垒之一,站在学生界反内战,争民主的斗争前列。特别是在地下学委乔石领导下,在校内学生中发展一批党员,学生运动形成中坚力量。在十二月二十日全市大中学生欢迎马歇尔特使的反内战大游行中,青年会中学的铜管乐队是游行队伍开路先锋,在中央路广场集合时,遇到国民党便衣特务袭击,警察分局以发生斗殴为名,把部份学生和个别老师带至分局,后经校方作保领回。校方对学生运动不加干预,校内反内战、争取民主活动蓬勃展开,多种小社团应运而生。学生自办“永生图书馆”;在苏州 河河北的里弄办义务小学,参加市立第十八民众学校的地区工作;邀请郭沫若、陶行知、沈雁冰来校演讲。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三日的全市各界人士十万人大游行,青年会中学的铜管乐队和初中学生的木棒队,作为游行队伍的前导,他们在游行途中,奋不顾身地和工人一起,把破坏队伍进程的国民党特务和三青团分子扭获。各界人民去南京请愿代表中的学生代表陈震中(圣约翰大学学生、市学联主席)为我校毕业生。

一九四六年夏,田信耕奉全国青年会和上海青年会的决定,拟把青年会中学改办工业中学,添置一批车床和机器,开展职业教育,工业中学只办一期,因遭不少师生反对,又因招生不足而停办。购置一部十六毫米有声电影放映机,每周向学生放映二场新闻片,进行电化教育。田为青年会少年教育负责人,对少年教育有所建树。和美国人毕范宇以及赵朴初、陈已生办起“上海少年村".赵朴初是村长,少年村有董事会,田信耕是董事会少年教育组主任,董事会中有宋美龄和美国顾问魏德迈。少年村招收流浪在社会上的少年,进行感化教育。

一九四七年四月,校内发生学生施义样事件。当时物价飞涨,学校经费困难,拟增收第二次学费,引起全校学生反对。施义祥在一次校方召开的班长会议上提出质询,后又在地理课上指出教师教学有误,训育主任小题大作,以施不尊敬师长为由,责令停课,并给予记过处分。学生不服,在文汇报上发表《告各界人士书》,并组成后援会。训育主任在家里召集教师开会,以整顿学风为由,实行教师罢教,举行记者招待会。经市教育局局长来校调停,才始全面复课。此次学潮,文汇报、中央日报、大公报均有报导,称之为“红五月上海学生运动的前奏和导火线”。学期结束时,校方不给施义样等十四名学生交留额金,变相予以除名,校内学生运动从此进入低潮。

一九四八年秋,学生党员林中坚转入就读,通过读书小组,学生自办图书馆等艰苦工作,重新组织校内积极分子队伍,迎接解放。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市区,当时苏州河北面尚有国民党军队,学校还处战斗前哨。四川路桥堍战斗时,部分学生不顾枪林弹雨,把解放军请进健身房休息,送茶送水,放映新闻纪录片,又上街张贴欢迎解放军、庆祝上海解放的标语,配合人民保安队,维护社会治安,第三天,学校才正式复课。学生中成立民主青年先锋团,有团员百余人。积极参加当时各项保安活动,参加西南服务团,开展反银元贩子斗争,封闭证券交易所,打击投机倒把活动。九月,市教育局政治教育处派来政治教师谢谷沛、徐作民、朱仲谋,取消教务处和训育处,建立教导处,实行教、导合一。十二月,兴起参军参干高潮,三十一日,上海解放日报有报导。一九五O年,第一届学生会主席陈愉林,作为学校学生代表参加上海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团代会。校长田信耕为黄浦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是年文昌中学并入。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在全市收回教育主权。肃清帝国主义文化侵略运动中,青年会中学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脱钩。

一九五二年初,由市教育局局长戴白韬提名,改为私立浦光中学,以象征“黄浦之光”,派季仲民来校担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夏,教职员参加在市三女中由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学教师学习班,投入思想改造运动。冬,发现校舍被白蚁蛀蚀严重,遂向市教育局报告,由戴局长下令:立即停止学生入校,借天津路煤业大楼进行学期考试后,迁校至原金陵东路法国领事馆处(现金陵中学址)。一九五三年三月,在大众剧场开大会,由市教育局宣布学校改为公立,任命季仲民为校长,田信耕为副校长。季仲民于一九五五年调离。 一九五六年郑祖荫来任校长。耗资二十四万新校舍落成,学校迂回原址。同时文建中学并入。有二个分部,一在原广学会大楼二层,一在香港路现四川中路小学现址。其年,校内教师中有四个民主党派,成员七人,田信耕为黄浦区政协委员。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经市教育局部门同意,有举校迁往宁夏,支援内地文教建设之议,并组成六人代表团去宁夏,其中一人为学生会主席,受到宁夏省委第一书记接见,拟在旧军阀马步芳的兵营地址办学,后因市委书记陈丕显不同意作罢。大力开展勤工助学,与信康五金器材厂挂钩。浦光中学师资队伍整齐,各科均有一批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水平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数学、外语、美术、体育、历史、地理等学科更为突出。历届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后,感到比同班生在外语、数学方面基础扎实。在体育方面,乒乓球训练卓有成效,学生李振恃后曾获世界冠军,为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学生在市、区运动会上获得较好名次。美术教育,也有特色,一九六二年在教师中掀起一阵学画热潮,田信耕也投入了这个热潮,施南 池准备搞个国庆画展,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被指责为刮诗画风,伤了不少教 师的心情,但在美术教师的培养下,学生中也出了个大画家——陈逸飞。一九六四年夏,区教育局调整学校布局,浦光和成都中学高中部师生迁往浦东,开办浦明中学,学校改为初级中学,汪湘、蔡昭利任副校长,张天鑫为支部支记, 王焕芬为副书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原党政领导靠边。一九六八年 初,成立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主任为教师靳宽华,一九六八年秋,市建一 公司派工宣队进驻学校。一九六九年底,虎丘中学并入,工宣队改为上海港务局第三装卸作业区派驻,四个面向干部史明才为支部副书记,班级达七十二个之多。一九七五年,随着“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刮来,出现学生刘莎事件,把一件师生关系处理欠妥的事情,扩大为政治事件,大字报铺天盖地,糊满学校各处,使得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束手束脚。

一九七六年金秋,粉碎“四人帮”,给学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七七届师生调整班级,按文理分科,加强教师力量,认真进 行全面复习,在高考中取得全区第一优异成绩,影响很大。

一九七八年,马彦俊来校任校长兼支部书记,蔡昭利恢复副校长职务,浦金凤任支部副书记。党支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整顿和改组学校的组织机构,与上海第二衬衫厂联合办校办工厂。一九八O年十月调唐启绅任副校长。一九八一年对西大楼进行改建,适当改动教室,改善采光状况,一九八二年二月,举行了八十周年校庆,来校活动的校友有二千余人,青年会中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毕业生也来了不少,其中有市局级干部张耀详,张耀忠,单意基,华山医院皮肤科教授张耀英,上海市文艺出版社长丁景唐等,老教师马素达由外甥女陪同前来,老教师施南池当场作画,盛况空前。

一九八二年秋,在教学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充实教研组,加强年级组;发挥各主要学科小组的职能,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保证主要学科教学,加强基础;调整师资力量,加强初中教学,主要学科由一名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从初中抓起;初、高中教师和班主任实行小循环制;发挥本校体育教学的优势,建立运动队、女子艺术体操队、射击队、田径队,参加市、区比赛取得良好成绩。同时,鼓励各学科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书法、篆刻、影评、气象、围棋、美术、歌咏等小组的活动都开展正常并取得较好成绩。课堂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初中摆脱后进状况。是年,黄浦区教育局撤销培成中学,改办少体校,原校初二、初三师生并入我校。一九八三夏天,苏州河旁发生轰动全市大新闻,我校七二届毕业生陈燕飞,不顾已有身孕,下苏州河救人的事迹,大大鼓舞我校师生。次年高三毕业升学高考,取得良好成绩。一九八四年秋,李佑煌任校长,王明白为副校长。为强化教导处,先后提拔三位中青年教师担任教导主任。为加强高中,重点配备了高一的教学力量,并统筹安排各项教学活动,在八七年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一九八五年秋,朱肇康来校任副书记。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七日,青年会中学毕业生二十人,为祝贺老教师陈起英先生八十寿辰,假扬子餐厅寿宴,并邀请学校领导参加。后组成校史编写组,搜集青年会中学地下斗争史资料,整理成一九三八年以来大事记和十一年地下党组织活动史,并草就地下斗争史稿送市党史办。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日,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应邀为建校八十五周年纪念题词:“尊师守纪、勤学多思、健美活泼、砺志奋飞”。(校训)。

一九八六年春始,学校先后将东楼底层街面房屋辟为商场,开展以商聚财兴学活动。联营所得,除税收外,三成上交教育局,四成为师生福利开支,三成作改善办学条件费用:调换了全部日光灯,安装绿色黑板,改善采光条件,更新部份课桌椅,更新教师办公桌椅,购置并在办公室、教室安装吊扇,建立计算机房、语言室、英文打字室等,购买十六毫米电影放映机,每周在礼堂对学生进行放映活动。秋,遵循教育局指令,招收幼儿班一个班级,至一九八八年夏天结束。

一九八九年,东楼被白蚂蚁严重蛀蚀,西楼房楼断裂随时有倒塌危险,于十一月暂迁南京东路八十五号,借用市中中学临时房上课,另有高中二个年级暂借金陵中学二楼上课。一九八九年底,孙柏文到校任副校长。一九九O年三月,邱罗载到校任支部书记。一九九O年八月,袁桐富到校任副校长并主持日常工作。一九九二年初,西楼竣工,教育局拨款170万,改四层砖木结构为五层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校迁回。是年,举行建校九十周年纪念,出版纪念册、举办校史展览室。

一九九二年底,孙柏文任校长,主持学校工作。王佩佩为副校长。袁桐富 任支部书记。

一九九三年,由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为主,将东楼改建、加层。浦光中学使用底层至四层(混合结构),青年会使用五层及其以上楼面(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九月调王仁民到校任支部书记兼任副校长。

一九九五年七月,原六十七中学高中部师生并入我校。汤保华、张廷康到校任副校长。

一九九六年八月,陆龙生到校任校长,姜红任校党支部书记。提出“民主和谐,拼搏自信,勤奋务实,加压争先”的浦光精神。

一九九七年八月,乌熙慧到校任副校长。

一九九八年,获上海市体育先进学校称号。一九九八年三月十六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正式挂牌,形成信息技术学校特色。

一九九九年七月,拨款200万元,整修西大楼,建立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中心、演播室等教学设备。

一九九九年八月,张震伟到校任校长。

二000年三月,试办青年会进修学校,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年四月二十九日,批准为上海市首批二线高水平运动队(击剑)试点学校。同年七月,拨款200余万装修东大楼,建立计算机校园网,重开四川中路原校门。

二00一年五月二日,隆重举行百年校庆典礼。陈至立、黄菊、龚学平等中央和市委领导为校庆题词和发来贺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42:23